十二我有一个梦想教学目标:1、体会作者生命不息、为民请命不止的崇高献身精神。2、了解演讲的背景及主要内容。3、反复诵读体会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的运用,提高语言表达能力。4、揣摩词语,品味语言的深层含义和表达作用,提高理解能力。教学重点:1、揣摩重要词句,体会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的运用。2、体会作者激情飞扬、极富感召力的语言特点。教学难点:1、抓住作者演讲的脉络,理清全文思路。2、作者演讲的意义及其影响。教学时数:二课时教学方法:讲读法、朗读法、讨论法综合运用教具准备:录音机、磁带教学内容及步骤:第一教时导入课题:1955年12月1日,一位名叫罗莎·帕克斯的黑人妇女在阿拉巴马乘坐公共汽车,坐到“白人专坐”的区域内。她因拒绝挪动座位而被警察带走。于是黑人们成立了一个组织,要求公共汽车公司改变这种不公正的做法,马丁·路德·金被推荐为这个组织的领头人。他们在市内散发了好多传单,传单上说,“你去上班时,请乘出租车去,或搭别人的车去,或步行。”整整一年里,黑人拒绝乘坐市内公共汽车。马丁·路德·金号召黑人要继续斗争。他的房子被人毁坏了,有段时间他的生命也受到威胁,最后该州首府律师说,公共汽车公司无权在车上把黑人和白人分开。1963年8月28日,华盛顿特区组织了一次25万人的集会,要求种族平等。马丁·路德·金向成千上万的黑人发表了一篇演讲,这篇演讲辞立即举世闻名。他讲话没有讲话稿,他把自己对前途的看法用充满激情的语言告诉了云集的听众,这篇讲话稿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板题:我有一个梦想解题:这是一篇充满激情,在纪念《解放黑奴宣言》一百周年集会上的演讲辞。作者:马丁·路德·金(见“注解”和“同步辅导”第50页“作者介绍”)美国一位重要的政治领袖(美国黑人民权领袖),出色的演说家、被誉为“黑人之音”、博士。他学识丰富。1964年获若贝尔和平奖。动口是他主要的斗争手段,因此他的演讲诉求目的十分明确,充满激情,有极强的说服力和号召力。1968年4月被种族分子枪杀。为了纪念他,美国政府将每年1月的第三个星期一定为全国纪念日。分析:课文是作者1963年8月28日在美国华盛顿特区的一次25万人的集会上要求种族平等的演讲。这篇演讲辞指出宣言签署一百年来美国在社会制度上存在着的弊端,黑人仍在遭受着不平等的待遇,号召黑人同支持他们的白人一道,采取用精神斗争的方式,为争取本民族的自由,为了美国真正成为一个平等、自由的国家而战斗。放课文录音,学生掌握文章中的字词。(详情见学法大视野第52页和同步辅导第51页)。课文是篇演讲辞,属于议论文的范畴。议论文的结构则是:提出问题(我们为什么要集会的原因)——分析问题(分析集会的根源)——解决问题(我的梦想所指的具体内容)。依据议论文的结构特点和作者演讲的思路,可以将此篇课文分为三大部分。请同学们在课文中划出其结构,并概括各部分大意。1<1——4自然段>指出集会的原因。2<5——16自然段>提出斗争的要求和设想。3<17——32自然段>具体提出梦想的具体内容。学生快速阅读全文,思考下列问题:1、这一次演讲是针对什么人的?(美国黑人,同时也包括美国政府)2、演讲的时间、地点、场合各是什么?(时间:1963年8月28日;地点:华盛顿广场;场合:在华盛顿特区组织的25万人的集会上)3、我有一个梦想中的梦想具体指什么?(彻底消除种族隔离政策,让民主平等、自由真正深入到生活的每个方面,每一个角落)4、这次演讲作者想达到什么目的?(进一步推动黑人要求自由、公正、平等的运动,加快实现理想的步伐)作业:1、给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镣铐liào印戳chuō蜕变tuì磐石pán真谛dì匿迹nì萎缩wěi给予jǐ瞭望liào赎罪shǔ2、解释下列词语:骇人听闻:使人听了非常吃惊。气壮山河:形容气概像高山、大河那样雄伟豪迈。空头支票:不能生效的支票。比喻口头上说得好听,但实际不能兑现的诺言。心急如焚:形容非常焦急。息息相关:一呼一吸相互关联。形容关系极为密切。义愤填膺:由不义气人和事所引起的愤怒感情充满胸膛。安之若素:对于危困境地或异常情况,一如平常,泰然处之。崇山峻岭:高而险峻的山岭。第二教时分析第一部分。第一部分是作者指出集会的原因。学生齐读第一自然段,思考、讨论弄清:这一自然段是作者回顾、肯定《解放黑奴宣言》的重大意义。一共三句,其中说到“伟大的美国人”指谁?(美国总统林肯)什么是《解放黑奴宣言》?(美国南北战争期间林肯总统于1862年9月22日颁布的宣言)这一段讲到一百多年以前的历史,它的意义和作用是什么?(见“学法大视野”第52页和“同步辅导”第51页。游行集会的目的很清楚,就是黑人要求自由、平等,而这个主题早在一个世纪以前就被当时的一位伟人写在了《解放黑奴宣言》里,时至今日,黑人的权利还不能够得到保障。因此有必要重提历史,一是表示对政府的不满,一是昭示明众,我们并非无理处闹。我们必须奋斗,也许前面的路还很长。)由此可见:作者的演讲不仅是讲给美国黑人听的,也是讲给美国政府听的。分析第二部分。第二部分是作者指出斗争的要求和设想。学生快速阅读这一部分,弄清下列句子的含义:书第43页第六自然段:“自由和平等的爽朗秋天如不到来,黑人义愤填膺的酷暑就不会过去”。(见“同步辅导”第51页)这里作者运用比喻,把黑人也享有自由平等、摆脱贫困、享受教育的那一天比作爽朗的秋天,这样就能把黑人为之奋斗的最终结果的感受,生动而直观地传达给听众。与此形成对比的则为“酷暑”,“酷暑”一是揭示了黑人备受摧残的生活现状,二是指黑人胸中的怒火。书第43页第六自然段:“黑人得不到公民的权利,美国就不可能有安宁或平静;正义的光明的一天不到来,叛乱的旋风就将继续动摇这个国家的基础。”“叛乱的旋风”指60年代一部分深受压迫的黑人揭竿而起,他们组织起来,在城市地区开展游击式的武装斗争。斗争形势犹如旋风席卷了美国许多城市。美国是以“人人生而平等”为立国之本。那么多黑人因为得不到平等权利奋而开展武装斗争,倘若不能从源头上加以遏止,将会形成燎原之势,当然就会“动摇”这个国家的基础。书第43页第七自然段:“我们要不断地升华到以精神力量对付物质力量的崇高境界中去”。“精神力量”指用和平方式推动黑人民权运动。“物质力量”政府、议会、警察、法庭。反平等反自由的势力是靠政府、议会、警察、法庭这些“物质力量”的撑腰才能猖獗。“要不断地升华到以精神力量对付物质力量的崇高境界中去”就是要以和平方式争取黑人权利,反对采用暴力,反对武装斗争,民权运动应该以自己的精神力量和现实中的巨大的物质力量相对抗。他认为这项事业是崇高的,因而充满了必胜的信心。这一部分讲到斗争的策略,主要是在文章中的第七至第十六自然段。这几段可以分作三层(见“同步辅导”第51页)。作者的主张是“不要为了满足对自由的渴望而抱着敌对和仇视之杯痛饮”一而再,再而三的强调不要用暴力,不要采用武装斗争,这是为什么?(见“同步辅导”第51页)因为作者深受印度圣雄甘地非暴力思想的影响,主张用和平的方式争取正当的权利,反对“以暴制暴”,而应当用包容、忍耐和博爱的精神来对抗仇恨。分析第三部分。第三部分是作者具体提出梦想的内容。学生快速阅读这一部分,弄清下列句子的含义:书第44页第二十六自然段:“有了这个信念,我们将能把这个国家刺耳的争吵声,改变成为一支洋溢手足之情的优美交响曲”。(见“同步辅导”第51页)“这个信念”指前文的梦想,即自由、民主、平等的那一天一定能够到来,正是有了这样一种信念,他们才有了拼搏奋斗的力量源泉。所谓“交响曲”是一种大型管弦乐奏曲,既有管乐,又有弦乐,自然少不了合奏与交响。作者把它用到这儿,可谓匠心独运,恰到好处,因为它恰如其分地展现了黑人运动取得最终胜利后和白人一样共享美好生活的和谐而又优美的画面。我有一个梦想中的梦想包括哪些内容?简单地说可用六个字概括:民主、自由、平等。具体地说,即政治上,希望美国的有色人种能享有和白人一样的生存、自由和追求幸福的权力,有同等的地位和公民权,而不是作为二等公民备受歧视和压迫。文化上,希望得到尊重和理解,人们不再以脸色,而是以品格的优劣来评判他们,有和白人一样受教育的权利和自由。经济上,希望有和白人一样的就业和发展的机会,而不是像现在这样被限制在固定的贫困区,贫困潦倒。这篇政治演讲辞作者之所以能够深深打动听众,不仅在于作者合理地安排思路,激情飞扬的演讲,还在于作者很讲究技巧,善于调动各种艺术手法,恰当地使用比喻、排比,把充沛的情感灌注到演讲中去。请同学们找出文中的比喻和排比句,并加以分析。(见学法大视野第52页)第一自然段:“一百年后的今天,黑人仍生活在物质充裕的海洋中一个穷困的孤岛上。”这一连串的比喻,形象地揭示了黑人由于被排挤而在富裕的美国仍然贫穷。第一自然段:“一百年后的今天,黑人仍然卷缩在美国社会的角落里,并且,意识到自己是故土家园中的流亡者。”这一连串的比喻进一步形象地揭示了黑人精神上受歧视,没有安全感和归宿感。第二自然段:四次重复用“一百年后的今天”,这一排比把黑人在美国社会中被排挤、受歧视因而贫困的境地描述得非常清楚,增强了演讲的气势,增添了语言的文采。作业:1、语文书第四十五页“研讨与练习”一、三2、以“我有一个梦想”为题写一篇作文。要求:800字左右,文体不限。教学后记:附板书设计:我有一个梦想马丁·路德·金提出——原因:百年前的诺言未实现,黑人仍然贫穷受歧视不用暴力,和平忍耐分析——根源包容博爱,团结白人长期坚持,毫不退缩政治上解决——梦想民主、自由、平等文化上经济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