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讲可持续发展理论概述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第四讲可持续发展理论概述(sustainabledevelopment)本讲要点•一、古今中外朴素的可持续发展思想概述•二、人口膨胀、资源枯竭和环境恶化已经成为威•胁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大问题。•三、非洲、南美洲和亚洲部分国家相继出现粮食•短缺的现象。•四、传统发展理论的失败。•五、受联合国的委托,世界环境和发展委员会编•制并于1987年发表了《我们共同的未来》的报告,首次将可持续发展引入政治和经济领域并阐明了可持续发展的定义。•六、1992年联合国在巴西召开了“环境与发展”首脑会议•并通过了指导各国发展的纲领性文件《21世纪议•程》,把可持续发展的浪潮推向了高潮。•七、布伦特兰夫人1987年提出的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自身需求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它包括两个关键性的概念:•一是人类需求,特别是世界上穷人的需求,即“各种需要’’的概念,这些基本需要应置于压倒一切的优先地位;•二是环境限度,如果它被突破,必将影响自然界支持当代和后代人生存的能力。•八、可持续发展定义的基本点有以下三个方面:•一是需要,即指发展的目标是要满足人•类需要;•二是限制,强调人类的行为受到自然界•的制约;•三是公平,强调代际之间、人类与其他生物•种群之间、不同国家和不同地区之间的公平。第一节可持续发展(sustainabledevelopment)理论概述•一、可持续发展(sustainabledevelopment)理论产生的背景•可持续发展理论的产生有其深刻的历史背景和迫切的现实需要。•1.历史渊源•可持续发展对当今人类来说似乎是一个新概念,但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在古代早已有之。•在古希腊时期出现的“适度人口”思想就带有浓厚的可持续发展思想。••著名思想家色诺芬(Xenophon,公元前430~前354年)认为人口和土地需要有一定的比例关系,如果人口多而耕地少,那么人口会出现过剩,人口过剩就意味着浪费。•哲学家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也主张限制人口增长,使人口数量保持适当的规模,以维持人口和土地的平衡。中国古代朴素的可持续发展思想•我国早在2000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代,先儒就有了保护正在怀孕或产卵期的鸟兽鱼鳖的“永续利用”思想,和定期封山育林的法令等明确的对可再生资源持续利用的思想。•例如,《孟子·梁惠王上》:“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荀子·王篇》:“斩伐养长不失其时,故山林不瘦而百姓有余材也。”•《逸周书·大聚解》:“春三月,山林不登斧斤以时入册林,以成草木之长;夏三月,川泽不入网罟,以成鱼鳖之长。”•《吕氏春秋》:“竭泽而渔,岂不获得?而明年无鱼;焚薮而田,岂不获得?而明年无兽。”•在近代社会,英国经济学和人口学家马尔萨斯(1766~1834年)可以说是论述人口和资源关系最具有代表性的人物。•他首先看到了人口迅速增长和粮食需求不足的巨大矛盾,并提出限制人口增长是解决这一矛盾的根本途径。•西方经济学在19世纪对林业的研究和20世纪对渔业的研究,也提出并分析了可再生资源的“可持续产量”问题。•由此可见,虽然那时还没有形成关于国家应如何实施可持续发展的总体思想,但东西方所强调的可再生资源的永续利用已包含了可持续发展的思想萌芽。2.人口资源和环境的客观现实•人类在进入20世纪50年代后,世界各国相继面临着人口、资源和环境问题。•人口膨胀、资源枯竭和环境恶化已经成为威胁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大问题。•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受到环境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如果人口增长过快,人口数量超过了自然资源和生存空间的容纳能力,人口必然会遭到强制性和灾难性的数量减少。•尽管人类有着与动物具有本质区别而高度发达的大脑和聪明的智慧,但人的能力毕竟是有限的或者是特定的时间内是有限的。世界人口增长迅猛•从目前全球人口态势看,人口数量正加速增长,特别是自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世界人口增长迅猛。•从人类产生到公元1800年前后,人类经过了大约300万年漫长的发展,人口数量才首次突破10亿大关;•到1900年时,人类经过了100年,人口数量16亿;•到1930年时,人口数量就超过了20亿;••到1960年,经过了短短的30年时间,地球上的人口数量就增加到了30亿;•到1975年,人口增长速度进一步加快,只用了15年时间,人口数量就增加到了40亿;•到1987年,只用了12年时间,世界人口正式步入50亿。•到2000年,只用了13年时间,人口数量60亿。•2010年世界人口达到68亿。•2012年世界人口达到70亿。•世界人口每十二年增加十亿。•全球人口变化趋势01020304050607080180019001930196019751987199920102012人口•人口的增长,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人口迅速增长已经给许多国家的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带来沉重的包袱。•人口的过快增长意味着人类对资源的需求不断增加和对资源的消耗日益加大。•对于可再生资源,如果人类的利用超过了资源的再生能力,资源的再生能力就会退化和消失,从而导致资源的消失。•对于不可再生资源,其总量在地球上的贮量是一定的。如果人类对不可再生资源的消耗过大,不仅会影响到本代人的生存,而且会使后代人失去生存的条件和发展的基础。•自工业革命以后,特别是自本世纪以来,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人类对资源开发的强度和利用程度达到了空前规模,世界上许多资源因此而面临着退化和枯竭的危险。•土地是地球上最重要的自然资源。•根据联合国估计,世界上每年有600万hm2土地退化为沙漠化地区,每年2100万hm2的农田由于沙漠化而变得完全无用或近于无用的状态。•土地资源,特别是耕地面积的减少直接影响到世界粮食的安全。•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非洲、南美洲和亚洲相继出现粮食短缺的现象。尽管世界粮食产量不断上升,但粮食供应的地区差异巨大,世界上处于营养不良状态的人数在不断增加。•70年代,全世界处于营养水平临界值以下的人口有4.6亿,其中发展中国家占4.34亿。•80年代中期,全世界至少有5亿人处于严重营养缺乏状态,而低于营养水平临界值的人口超过10亿人。•除了耕地外,世界上的森林覆盖率已经由古代60%下降到22%左右,而且世界森林还在以每年2000万hm2的速度减少。•水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是人类和一切生物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地球上水量极大,但淡水资源有限,且在地理上分布极不平衡。由于人口的增加和工农对水的需求的增大,世界上缺水的国家和地区愈来愈多。•目前,全世界有15亿人已面临着缺水的威胁,其中有10亿人口喝不到干净的饮用水。•除了耕地、森林和水资源在减少和恶化之外,世界各国还面临着能源短缺和矿产资源减少的威胁。•20世纪70年代初期,世界上主要的能源之一石油的产量下降,石油价格上涨,引起了世界范围内的经济危机和对能源的恐慌。•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世界上再次爆发能源危机。矿物资源虽然贮量很大,虽在短期内不会枯竭,但由于矿物资源分布不平衡,许多矿物的开采还有待科学技术的发展,矿物资源在短期内面临短缺是完全可能的。•在人类大规模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的同时,人类对生态环境的破坏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大气中CO2日益增多,生物多样性不断减少。冰川消退、海平面上升、土地荒漠化加剧都给人类的生存和发展造成潜在的威胁。•随着经济的高速增长,世界上许多地区的污染问题也日趋严重。在发达国家,公害事件已引起民众公愤,为了减少矛盾,又将有污染的工业转移到不发达国家进行生产。3.传统发展理论的失败•自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世界各国特别是发展中国家在制定发展规划和发展战略中经历了一系列的变化。•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亚非拉许多国家纷纷摆脱了欧美帝国主义的统治,不切实际地提出了各自的现代化发展战略。•但是,这些发展战略不仅没有取得成功,反而使许多发展中国家陷入了新的困境:债务沉重、失业人口剧增、贫富差距进一步拉大、环境恶化。20世纪70年代初期•针对发展中国家的具体情况和现实问题,世界上一些发展中国家和国际组织,在20世纪70年代初期提出了“以满足人的基本需求为目标的发展战略”。•这种发展战略的最终目标是建立一个以平等为基础的社会,承认每一个人只要在世界上生存,就有满足其基本需要——食品、居住、教育的不可剥夺的权利。•因此,满足人的基本需求是所有发展中国家社会发展的基本目标。要达到这种目标,所遇到的问题不是自然问题,而是社会政治问题。•1976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了一个新的发展目标,即社会发展应是“以人为核心的发展”。•他们认为满足人的基本需求无疑在发展目标中占有一席之地,但它和其他目标一样不能占有核心地位,而只能是一些补充因素。•“以人为核心的发展”是多元的,即社会发展不局限于经济增长这一内容,而是经济、文化、教育和技术相互联系和相互补充的发展。•它不仅是要满足人的基本需求,而且要满足人与社会一系列复杂的多方面的需求,包括社会、文化和精神方面的需求。•虽然“以人为核心的发展”战略比“以满足人的基本需求为目标的发展战略”在认识上更进了一步,但这两种发展战略都没有考虑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特别在全球出现人口、资源和环境问题的大背景,人类自身发展所受到的来自自然环境的束缚和影响。4.可持续发展的提出•虽然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在古代时期就早已有之,但作为一个新概念出现还是近30余年的事。可持续发展的前身是生态发展(eco-development)。•所谓生态发展就是对环境无害的发展,符合生态规律的发展,或者说生态发展就是适合当地潜力,注重自然资源合理利用,技术的应用和组织的安排符合自然规律,尊重社会习俗的发展。•可持续发展进一步拓展和深化了生态发展的内涵。•可持续发展(sustainabledevelopment)一词最早由沃德(BarbaraWard)在20世纪70年代中期使用,但只是到了1980年,由国际自然资源保护联盟(IUCN),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和世界野生生物基金会(WWF)共同发表的《世界自然资源保护策略》(WCS)才充分反映了可持续的思想。•自80年代以来,随着全球人口、资源、环境问题的不断恶化,世界范围内掀起一股追求可持续发展的浪潮。1987年发表了《我们共同的未来》•受联合国的委托,世界环境和发展委员会编制并于1987年发表了《我们共同的未来》的报告,首次将可持续发展引入政治和经济领域并阐明了可持续发展的定义。•该报告的发表,对可持续发展概念的最终形成和这一思想的传播,起了极大的推动作用。•1992年“环境与发展”会议通过了《21世纪议程》•1992年联合国在巴西召开了“环境与发展”首脑会议并通过了指导各国发展的纲领性文件《21世纪议程》,把可持续发展的浪潮推向了高潮。•1994年,联合国计划开发署提出了可持续人类发展的新概念,将可持续发展的概念进一步拓展到了社会领域。至此,可持续发展的思想渐趋成熟。二、可持续发展的定义及其论述•据统计,有关可持续发展的定义多达113种(Harris1998),很少有哪一个概念如同可持续发展概念一样,在全球范围内引起如此广泛的探讨和绚丽多彩的定义与解释。•尽管在理论上,政治家、哲学家、经济学家、地理学家、生态学家和环境学家还没有形成一个公认的理论模式,但以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通过《21世纪议程》为标志,人类已跨出理论探讨的范畴,把实践“可持续发展”作为人类共同追求的美好目标。1.几种具有代表性的定义•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前后,全球范围对可持续发展问题展开了热烈讨论,其中,最有代表性,也是影响较大的可持续发展定义,可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1)从自然属性定义可持续发展。•较早的时候,可持续性这一概念是由生态学家首先提出来的,即所谓“生态持续性”(ecologicalsustainability)。它旨在说明自然资源及其开发利用程度间的平衡。•1991年,国际生态学联合会(IN-TECOOL)和国际生物科学联合会(IUBS)联合举行关于可持续发展问题的专题研讨会,将可持续发展定义为“保护和加强环境系统的生产和更新能力”。

1 / 56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