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讲海水鱼养殖第一节为何发展海水鱼养殖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 1 ­第四講海水魚養殖第一節為何發展海水魚養殖海洋占全球面積百分之七十,陸地面積有限,淡水資源更有限。而且又要供應人類生存所需及農林畜產等等之需求,因此淡水養殖之未來發展必將受到影響及限制。海洋不但面積廣大,而且水體整個空間也大的難以想像,如今對全世界人口急劇增加,尤其是動物性蛋白質的大量需求,發展海水生物,尤其是魚類的養殖,乃是全球臨海國家的共識。由過去近二十年的國際水產養殖發展即可明顯看出。水產生物養殖由於其在水中浮游,與陸地動物相比較,減少了抗拒地心引力所需消耗的能量,加以大多數的水產動物為變溫動物,對所生存環境溫度變化時的適應能力,較陸地動物高出許多,又節省了不少為維持體溫而消耗的能量。這些都有助於水產動物的食物轉換效率,降低養殖成本,與家畜、家禽,甚至農業相比,單位重量水產養殖動物生產時的耗水量相對偏高許多,就陸上溪水資源的利用效率來說,一直被視為限制因素。在海水養殖時,這種限制就降低了非常多。此外,海水魚類一般而言肉質比淡水養殖魚好,而且海水魚類的不飽和脂肪酸含量也普遍比淡水魚類高。因此,也更受消費者歡迎。­ 2 ­第二節台灣發展海水魚養殖之變遷台灣海水魚類的養殖自虱目魚(Chanos chanos)與灰烏(Mugil cepbalus) 開始,雖然這兩種廣鹽性的海水魚也可以在完全淡水中養殖,隨後也有一些海水魚類在海邊的土地中混養,但放養量有限,因為無法人工繁殖,僅能撈補天然苗放養,而天然(或野生)苗由於受到各海中天然因素的影響,捕獲量不穩定,時少時多。加以沒有專用人工配合生產,供應養殖管理技術也不夠專業,養殖量也極為有限。民國六十年代初期,澎湖地區由於淡水資源缺乏,沿岸海邊比較容易撈捕到許多具有食用價值的海水魚幼魚而逐漸有民眾開始嘗試鯛類、石斑類及笛鯛類等等海水魚類的養殖。當時台灣本島正在積極從事鰻魚、吳郭魚及蝦類養殖。六十七年澎湖已有民眾開始在馬公灣內從事嘉鱲魚箱網養殖。七十二、三年黑鯛在人為控制環境中大量產卵及育苗技術建立。七十四年馬拉巴石斑魚的人工孵化育苗首次成功,育成八公分魚苗兩萬餘尾。七十五年黃錫鯛的人工誘導大量自然產卵及育苗技術建立,黃(丁)斑、網紋石斑、黑點石斑等等的人工孵化育苗技術也相繼建立。七十六年澎湖養殖業者薛政敏先生首先完成海鱺的人為誘導產卵與育苗技術,澎湖海水魚池塘及海水箱網養殖日益推展。由於七十五、六年台灣本島的海水蝦類養殖業已斷續發生一些問題,養殖失敗事件日益增多,加以台灣民眾喜愛食用海水魚者日漸增多,而沿岸海魚類資源快速減少,因此原本在台灣本島養蝦或養殖其他水產動物的業者,轉而開始養殖海水魚類。七十七年養蝦病變導致養蝦成功率銳減之後,養殖海水魚的業者更是急遽增加,也建立了更多新魚種的繁養殖技術,例如:紅鼓魚、銀紋笛鯛、石斑魚的人為自然產卵技術、黑帶石斑、赤鯛笛鯛、黃鱲(魚參)、厚唇石鱸、臭肚魚類、龍膽石斑、虎斑、藍身石斑等等。自八十年開始政府漁政單位更積極的推動遠離岸邊的海水魚類箱網養殖。在此之前,政府漁政單位已宣傳台灣水產養殖的政策是海水養殖佔60%,淡水養殖佔40%。­ 3 ­第三節選擇養殖種類養殖種類的選擇對養殖事業的發展有決定性的影響。除了注意合法規章(例如外來種引進的限制等等)外,最重要的兩個考慮部分就是生物部分跟市場經濟部分。生物部分包括(一)放養殖種類的適水溫範圍,事屬於廣溫性或窄溫性魚類?可忍受的水溫範圍以及最適合成長、性成熟、產卵孵化、育苗的水溫範圍。水溫對魚類的成長極為顯著。虹鱒的生長水溫與最適水溫每相差 1℃,成長率會減低9%左右。(二)海水魚對鹽分濃度的忍受力及最適合的範圍。牠是屬於廣鹽性或是窄鹽性魚類?對養殖管理、成長及活存極為重要,當然也影響到性成熟、產卵、孵化及育苗。(三)成長速率的高低與養殖生產成本有直接而重大的關係。成長速率低表示養殖時間長,不但增加人工、飼料、水電等變異成本,也提高風險,更增加面對季節變換明顯地區,可養殖季節是否夠長以及可能的越冬或越夏等等天然威脅問題(例如:颱風、颶風等等)。(四)攝食習性:包括仔、稚魚期的食物及投餵(有些海水魚在此一時期只攝食某些或某種活餌)及幼魚至成魚期的食物及攝食行為,以及食物的種類(浮式或沈式、條狀或粒狀、咬食或吞食等等)。這影響到馴餌是否困難等等。一般而言,飼料佔一半左右的養殖成本食物是否適合、投餵方式是否正確(表層、中層、底層等魚類的攝食方式有顯著差異)影響FCR (Feed Conversion Rate 飼料轉換率—每生長一公克或一公斤,一磅的魚的體重,所需投餵的飼料重量),也就大大的影響到生產成本。(五)繁殖:魚類的能否被人工飼養,種苗是否能夠被穩定大量的生產,與計畫性或企業性養殖生產密不可分,種苗來源不穩定則一切後續計劃皆可能淪為空談。(六)適應能力的強弱:魚類是否適於高密度養殖,對搬運、分養時的忍受力等等對養殖管理非常重要,直接影響存活率及產量。­ 4 ­(七)生產力:在分養殖系統中,魚類單位面積或單位體積的水體養殖在某段時間所能生產的量,產量愈高所獲利潤也就可能相對增加。市場經濟部分可分為市場及經濟兩方面:市場:計劃從事任何水產養殖之前,必須先將市場研究清楚以及所生產的養殖產品銷往哪種買主,例如:吳郭魚是內銷或外銷,是零售市場或加工廠,是活魚或冰鮮等等。目前國內、外市場需求量有多少?未來更多或縮減,國內、外撈捕及養殖產量約為多少?是否仍有投入的空間及未來。生產應該是所謂 Market­oriented Production(市場導向生產)。只是市場是不斷變動的,必須時時留心,並掌握市場的變化,進行生產調整。經濟:任何生產事業皆為謀取利潤,海水魚養殖也不例外,利潤的多少要看生產的總收入及總成本而定。總收入則包括總產量及每單位重量的售價。因此提高總生產量以及在適當時機出售,乃是增加總收入的努力重點。若再盡力降低生產成本,利潤自然會增加。第四節社會及法規之考量水產養殖事業的推動固然可以提供許多就業機會,增加社會經濟,但是在許多原本並未曾有水產養殖活動的地區或海域,第一次推展這種產業時必須考慮當地社會的反應,例如:是否會影響景觀,是否會造成污染,是否會與沿近海漁業產生糾紛,影響航行、作業等等,以及當地的風土民情。此外,政府有關法規也需事先瞭解清楚,例如:從事水產養殖業要獲得哪些許可,有什麼限制(外來種是否可以飼養),排放水有無規定,養殖場地是否有限制等等。凡此種種都與爾後的發展息息相關。­ 5 ­第五節養殖場址的選擇與各種養殖系統海水魚養殖可分為三種:一般池塘養殖、海洋箱網養殖及循環水養殖,尤以前兩種為主,而池塘養殖目前仍占多數,然而近年來海洋箱網養殖業蓬勃發展,產量飛躍增加,而且產品品質及單價皆超過同種類的池塘養殖產品。未來發展更是看好。雖然海水魚池塘及海洋箱網養殖分別是在陸地及海上,但是有些情況兩者養殖相同魚種,而且即使是海水魚箱網養殖場,其繁殖場仍然設在臨海地區,未來也有發展到海上的趨勢。因此在養殖場址的選擇上有相同考量的部分,也有不同之處,前者如養殖、種類、設備需求、生物、物理條件的需求,後者如法律、社會層面、設備的需求等等。養殖魚種的考量極為重要,因為涉及市場及經濟價值,但是也要考慮到技術可行性,例如:嘉鱲、紅甘參、鮪魚等有不斷成群迴游習性的海水魚類,由於對水質及生存範圍大的要求甚高無法在一般的土池養殖,大型流水式泥池或許可以養殖,但成本可能甚高。一般陸上養殖土池必須選擇海水、淡水水質良好,而且能夠充分供應的地區,並能遠離各種可能的污染源。交通、電力,在被選擇為可能的養殖場址上要進行仔細、全面的土質採樣分析,以確保土池建築時不會遭遇明顯的滲漏問題或酸性土壤(注水後可能會產生PH太低的問題),無論在臨海地區設置養殖場或繁殖場,皆應考慮海邊潮水的各種潮線記錄,視繁、養殖場的預計使用年限,例如25年,則需瞭解過去25年的最高高潮線、較高高潮線、高潮線、低潮線、較低低潮線、最低低潮線等等海拔高、低度。此外,沿岸附近及養殖場預定取水及排水海域之流向流速應詳加調查。依據這些資料做出正確的養殖場設計及取水、排水位置及深度,以取得良好水質並避免自家污染。繁、養殖場應盡可能避免建築在潮間帶延伸太長的海邊,尤應避免泥或泥沙底,以免退潮時取水困難,漲潮時海水混濁度過高。沿海若為岩礁,取水及排水管皆不需太長又方便(不太受漲退潮的影響)。不論是陸上池塘或海洋箱網,預定抽水或設置箱網的海域,也應事前蒐集或做做全年調查有無赤潮發生的紀錄或可能。此外設場地區海域有無颱風或強烈季節風(風向、風速),以及全年雨量及季節分佈也應事先瞭解作為決定場址時之考量或採取因應之道。­ 6 ­繁、養殖場用地面積的大小,應將未來可能發展的部分加以考慮,採取適應措施,以免未來擴充時遭遇困擾。陸上海水養殖土池也要視養殖管理技術層次之高低,完全飼料的有無等等因素決定採用粗放、半集約或集約等不同方式。粗放養殖池及半集約養殖多為長方形,長、寬=2~3:1為最適宜。粗放池塘商業化養殖而言多為大面積,每池面積至少一公頃以上,半集約則多為0.3~1.0公頃左右。兩者注排水一般呈對角線方向,池深平均約1.0~2.0公尺,也有因養殖種類習性特殊而淺達0.3~0.5公尺者(如星點彈塗=花跳)或深2.5~3.0公尺者(如深水虱目魚養殖或石斑魚之產卵池)。至於集約養殖由於換水率高,以及排除有機底質方便起見,養殖池面積較小,在每池0.3公頃以下,中央底部排水、池塘形狀或方、或圓、或多角形,但是集約養殖池堤或地壁不是土質,以免池水懸浮顆粒太高,一般以磚砌或鋼筋混凝土或池中襯以塑膠布。海水魚箱網養殖之箱網有硬式浮箱網或軟式浮箱網,即所謂有浮框或沒有浮框,有竹製、塑膠管製、木製、HDPE(High Density Polyethlene高密度聚乙烯)、及橡膠管外包優質帆布並以不銹鋼接頭相接。形狀有方形、圓形、多邊形等等。另有中層箱網、表層可沈式箱網及底層箱網,新型以及試驗中的箱網更有方形、長方形、菱形(或鑽石形)、船形、及球形、圓柱形、圓形內分多層等等。可見海洋箱網養殖是經過相當時間的發展及演變。從如此多樣性即可知海洋箱網養殖的發展可說是風起雲湧,如火如荼。餘浮框、浮球、沈錘錨、碇等部分外,箱網養魚之主體—網袋所用材料、除少數特殊情況使用鍍鋅鐵網或合金網之外,一般皆使用人工合成纖維、尼龍、PE(聚乙烯)、多隆等等,以尼龍使用最為廣泛。為避免擦傷箱網內之魚體體表,降低附著生物的附著,減少網線材料的使用量,減輕網線對水流的阻力等等多採用無節結網目。網目形狀多為方形,近年來也有六邊形網目出現。並非所有海域皆適合從事箱網養殖,而且不同養殖魚種所需箱網不同,浮式、沈式、圓形、方形、大的、小的。技術層次(製造、養殖管理),資本額的多少,飼料的品質及供應價格及量,魚苗是否能以合理價格、穩定供應,民風、政府的支持度,交通、氣候、風、海流、水質、水深、潮差、海水中的生物相,附近有無河口、海底底質、工作船之購買或建造,若無人工飼料所謂「下雜魚」的全年合理供應有無困難以及政府漁業相關法規的規定、產品市場等等皆應詳加考慮,尤其是有經驗的養殖管理人員及市場最為重要。池塘及箱網的採用並非採用集約養殖及使用最先進的箱網就是最好。在適當環境採用適當措施及方法,盡量降低養殖風險及成本,獲取適當的利潤能「永續」經營,就是最成功的選擇。­ 7 ­第六節養殖水的需求良好水質及充分水量供應是從事水產繁、養殖必備的條件。所需要水量視養殖種類、放養密度、採用之養殖系統或方式(粗放,半集約或集約)、換水率及養殖規模等等而定。水質方面則需就兩個方面考量,(一)基本因子,例如水溫、鹽分濃度、DO(溶鮮氧)、CO2 總鹼度及總硬度、以及這些因子如何影響海水魚類的繁殖成長等等。(二)水源可能發現的各種污染物及有毒物質以及他們如何影響魚類。陸上養殖場之海水直接自海中抽取或自岸邊附近的海底沙層內取水 (可附帶有過濾功效)以及自海岸邊的陸上鑿井抽取海水,前兩者需要注意風浪對取水設備可能產生的破壞以及風浪造成海水混濁及大雨降雨使表層海水鹽度下降所產生的影響,第三者則須注意用水量的充分穩定供應。海水繁殖場之淡水來源有

1 / 16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