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课 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 复习课件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第四课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传统文化的继承和文化发展传统文化的继承文化在继承中发展传统文化的含义传统文化继承的表现传统文化的特点正确对待传统文化文化发展与文化继承的关系影响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2008广东卷20)我国城市建设中“南方北方一个样,大城小城一个样,城里城外一个样”,这种“千城一面”现象()A.体现了当代世界建筑文化的发展趋势B.是批判继承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的结C.不符合人们对城市建筑文化多样化的需求D.符合城市建设统一规划的需要C一、传统文化的含义、特点及其表现•1、传统文化的含义•传统文化是①在长期历史发展中形成并②保留在现实生活中的、③具有相对稳定性的文化。•概念解析:•①―打上了历史的烙印、带有民族色彩•②―存在于现实生活中、渗透到各个领域•③-具有相对稳定性•从历史到现实――具有继承性特点3、传统文化继承性的表现传统习俗(传统文化的基本形式之一)传统建筑(展现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传统文艺(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传统思想(传统文化影响的重要体现)2、传统文化的特点:继承性、相对稳定性、鲜明的民族性一、传统文化的含义、特点及其表现•1、传统文化的含义:•传统文化是在长期历史发展中形成并保留在现实生活中的、具有相对稳定性的文化。传统文化与文化传统的区别与联系比较传统文化文化传统区别对照物落脚点在文化,是对应于当代文化和外来文化而言的落脚点在传统,文化传统就是民族精神抽象与否具体抽象存在方式经过后天学习获得潜意识支配人们继承有继承性无需继承,自然存在主体性外在于主体内在于主体历史角度历史现象,已过去的存在历史的积累,凝聚在人们的现实思想之中联系都具有历史性和民族性传统文化与民族文化的关系•区别:•(1)含义不同:传统文化是指一个民族在长期历史发展中形成并保留在现实生活中的具有相对稳定性的文化.而民族文化则是指某一民族在历史和现今所共同创造的能够代表其民族共同特点的文明成果的总和.•(2)侧重点不同:传统文化侧重于更多的是指过去遗留或流传下来的的文化内容,侧重于过去的文化,后者则更多的是指至今仍存在着、并不断发展更新着、表现着民族生活面貌和精神世界的文化内容,侧重于当今的文化•(3)特点不同: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历史性,继承性.而民族文化主要特点是具有地域性•(4)参照物不同:并不在同一个层面上.传统文化往往是与现代文化相对而言,民族文化往往是与外来文化相对而言.•(5)性质不同:传统文化里面既有精华又有糟粕,性质呈现为中性,而民族文化是一个民族精神的体现,是正面肯定的.•(6)指向不同:传统文化的内涵,包含风俗、礼仪、信仰、习惯等,主要是一种道德与宗教的价值,也具有政治与教育的含义。民族文化的内涵,包含风俗等的层面,但更多指文化精神和价值系统,尤其是往往被赋予了现代的特殊价值,因而更多具有政治与教育的含义。•(7)稳定程度不同:传统文化是历史留下仍保存在今天的,具有固定性.而民族文化往往是在旧的基础上有新的开展与变化,是发展变化的.•联系:•(1)都是指民族国家历史上形成的、固有的、能从各个不同的层面表现出民族国家面貌特色的文化部分,都具有民族性,都是反映一个民族的特点的文化。•(2)民族文化本身渗透着传统文化,是对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传统文化与民族文化的关系形式传统习俗传统建筑传统文艺传统思想含义影响地位例子2、传统文化继承的表现形式传统习俗传统建筑传统文艺传统思想含义影响地位例子元宵节看花灯、吃汤圆,端午节吃粽子、赛龙舟,中秋节赏月吃月饼等有宫廷、民用、宗教、桥梁、园林、城市建筑等,如北京菊儿胡同京剧、武术、诗赋、散文、书法等指在一定社会群体中约定俗成或世代相传的风尚、礼节和习惯建筑被称为凝固的艺术文学艺术,称为民族精神的火炬包括在长期历史积淀中形成的理论观点、学术思想和道德观念对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产生持久影响在世界建筑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有悠久的历史,蕴藏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对今天中国人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和中国的发展道路,具有深刻的影响传统文化的基本形式之一展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华文化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大同”世界“天下为公”的社会理想3、传统文化的特点•(1)传统文化具有历史继承性。•传统文化是指在长期历史发展中形成并保留在现实生活中的、具有相对稳定性的文化。•首先,传统文化产生于过去,打上了历史的烙印;•其次,传统文化延伸到现在,仍然存在于现实中。(2)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传统文化在世代相传中保留着①基本特征,同时,它的具体内涵又能够②因时而变。•①稳定性+②稳定是相对的•注意:这里的“稳定”是“相对稳定”而非“永恒不变”,一定要把握传统文化其“变的绝对性”与“不变的相对性”。(3)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在长期共同生活过程中创造的,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民族风格和民族气派,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精神根基)。•在我们传统文化的血脉中,始终涌动着对祖国统一的强烈认同感。•(2009广东)“信”是我国历史上儒家倡导的“五常”之一,今天我们仍然提倡“诚信”,表明传统文化具有•A.较大的包容性B.较强的保守性•C.相对的稳定性D.鲜明的民族性•(2009安徽卷)京剧是中华民族的国粹。它是在18世纪下半叶经徽戏、秦腔、汉调的交融,并借鉴吸收昆曲、京腔之长而形成的。京剧的形成体现了•A.各具特色的文化艺术异彩纷呈•B.中华文化薪火相传和一脉相承•C.中华传统文化所具有的兼容性•D.不同文化都能够实现融会贯通•(2009厦门单科质检23)材料三2009年春节消费不仅没有降温,反而更加火爆。据商务部监测,春节黄金周,全国实现消费品零售总额2900亿元,同比增长13.8%。四川汶川、北川、青川等灾区商品供应丰富、物价稳定,灾区人民过了一个欢乐祥和的春节。自古以来,中国人独有的“过年情结”——冷了什么也不能冷了过年,成了消费市场的强劲动力。•(3)中国人“冷了什么也不能冷了过年”的过年情结蕴含了哪些传统文化的道理?•答:•①传统习俗是传统文化的基本形式,对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产生持久影响,过春节是中华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②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和鲜明的民族性,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不因困难和灾难放弃过年传统,反映了中华民族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始于春秋时期的清明节至今已经有2500年的历史了。扫墓是最早的清明祭拜的形式,这种习俗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文明的发展逐渐演变为更多的形式。2002年,共青团中央发起了“清明网上祭英烈,共铸中华民族魂”活动。2009年清明节参与人数达到1000万左右。将祭奠先人的文字和音像放在互联网上,让所有的亲人和故友都能在不同的地方同时或随时祭拜,这种文明和科学的祭拜方式,让逝者安息,于生者有益。•运用《文化生活》的有关知识,结合以上材料回答:•(1)上述材料主要体现了传统文化的什么特点?•(2)你是怎样看待清明祭拜形式的演变的?•(1)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和鲜明的民族性。•(2)①民族节日是一个民族历史文化的长期积淀,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清明节祭拜活动集中展示了人们对先烈和先人的尊重和怀念情感。②对待民族节日应该在继承中发展。我们对传统节日的继承不但要注意其形式的变化,更要注重其蕴含的文化精华的内容,不断为传统的民族节日丰富新形式,增添新内容,做自觉的文化传承者和享用者。③科技进步是推动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利用网络方式对先烈、先人进行文明科学的祭拜,值得大力提倡。4、传统文化的影响(作用)•影响(双重作用):在社会发展过程中,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经济、政治的变化,传统文化如果顺应社会生活的变迁,不断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就能对社会与人的发展起积极作用。反之,如果一成不变,传统文化也会起阻碍社会进步、妨害人的发展的消极作用。只有发挥传统文化的积极作用,克服传统文化的消极作用,才能促进国家的兴旺发达,促进人的全面发展。•(2008年高考海南卷,18)情感因素和文化情结,成为中国传统文化中浪漫美好意向的形象符号。2007年11月26日,由“嫦娥一号”卫星拍摄的我国第一幅月面图像向世人完美亮相,标志着我国第一次探月活动的圆满成功。回答下题。•我国探月活动的成功,可以说是以科学技术的成就续写传统文化中“奔月”理想的佳话。这种渗透在科技探索活动中的民族情感和文化情结•①凝聚着自信自尊,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②体现着与时俱进,是进行科学技术探索的主要精神动机③蕴涵着美好憧憬,激励人们自强不息、奋发有为④充溢着浩然正气,对社会与人的发展起着积极推动作用•A.①②B.①③C.③④D.②④•(2008年高考广东卷,18)温总理以白居易的诗句“心中为念农桑苦,耳里如闻饥冻声”告诫官员,要时时惦记百姓疾苦。温总理“以诗言志”表明•A.传统文化是现代思想的主要源头•B.传统文化仍有现实意义•C.传统文化是在历史发展中形成的•D.传统文化是民族生存的基础•(2008年高考广东卷,33,不定项)在唐代,西域佛教燃灯礼佛习俗融入正月十五传统节庆活动中,从而形成我国元宵节观灯习俗。这表明•A.开放与交流有利于促进文化的发展•B.元宵观灯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兼容性•C.西域佛教燃灯礼佛的习俗取代了中国原有的元宵节•D.中华文化起源于西域佛教文化二、正确对待传统文化1、正确的态度:“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2、原因:•(1)从民族、国家、社会的角度来看: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只有发挥传统文化的积极作用,克服传统文化的消极作用,才能兴旺发达。•(2)从个人角度来看:每个人只有正确对待传统文化的影响,才能使自己自由全面发展,更好地创造新生活。3、具体要求:•面对传统文化,要辩证地认识它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分辨其中的精华和糟粕。•A.对于传统文化中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积极向上的内容,应该继续保持和发扬。•B.对于传统文化中不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落后的、腐朽的东西,必须“移风易俗”,自觉地加以改造或剔除。二、正确对待传统文化文化的作用的两面性与传统文化作用的两面性文化的作用先进的、健康的文化会促进社会的发展落后的、腐朽的文化会阻碍社会的发展传统文化如果能顺应社会生活的变迁,就能对社会和人的发展起积极作用传统文化如果一成不变,就会阻碍社会进步,妨碍人的发展传统文化的作用•(2009山东卷)为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的繁荣和发展,我国高度重视文化典籍的整理工作。这是基于•①文化典籍是中华文化一脉相传的重要见证•②优秀的文化典籍可以直接转化为物质力量•③整理文化典籍有利于挖掘和保护传统文化•④阅读文化典籍可以帮助人们认识中华文化•A:①②④B:①③④•C:①②③D:②③④•在传统文化中被称为民族精神的火炬的是()A、传统习俗B、传统建筑C、传统文艺D、传统思想C(2008济南模拟)北京师范大学教授于丹以一种非常感性的方式进入《论语》,又以感性的方式,并且借助熟悉的传播学的东西,把《论语》解释成当今的故事。这体现了()A.继承传统文化要适应时代的要求B.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的稳定性C.必须对传统文化加以改造D.传统文化只能借助现代传媒弘扬•(2007广东卷37)看漫画,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回答下列问题。•取之不尽•注:本题漫画根据罗琪的《取之不尽》改编。•(1)这幅漫画反映了什么文化现象?如何看待这种现象?(5分)•(2)结合漫画,分析应该如何正确对待中国传统文化?(5分)(1)这幅漫画反映了什么文化现象?如何看待这种现象?(5分)(2)结合漫画,分析应该如何正确对待中国传统文化?(5分)•⑴漫画反映了社会上有些人热衷于对中国古典名著进行影视翻拍的文化现象。中国古典名著蕴涵取之不尽的思想源泉,用影视翻拍的方式对待中国古典名著,对它的普及有一定的作用。但是,漫画更主要的是提醒人们不应仅仅从中国古典名著中获取创作的源泉,对待中国古典名著应该有正确的态度。•⑵中国古典名著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是:•①“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对于传统文化中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积极向上的

1 / 37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