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应用经验交流与分享各位领导、老师们:大家好!能有这样的机会和大家交流沟通,我感到十分荣幸。作为教育战线的一员,我和同事们一起,参加了“国培计划(2015)”----甘肃省中小学(幼儿园)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的远程研修学习。在本次培训中,我首先要求自己转变以前网络培训的学习观念,端正学习态度,从思想上高度重视、认真踏实地按照每个模块的要求去学习,去完成学习任务。我们是通过“观看视频、阅读资料—班级交流讨论、集中答疑—提交作业”这三个环节来细化学习任务。本次远程培训,可以说为我们一线教师搭建了一个学习、交流、提高的平台。培训模式新颖多样,扎实有效,充分发挥了远程教育的作用,让广大教师足不出户即可享受到优质的学科培训资源,大大提高培训的质量。培训期间,我将信息技术手段积极主动地应用到自己的教学当中,在不断实践的过程中,真真切切体会到了信息技术手段给我自身,包括我的课堂教学带来了一定的影响。下面,我就将自己在信息技术应用方面的一些具体的做法和心得体会跟大家交流分享。不妥之处,恳请各位领导和老师批评指正。一、转变观念,提高专业理论知识水平和自身素养。在对信息技术逐步了解和应用的过程中,我才发觉自己以前的一些想法有些片面和狭隘。之前,我总是简单地认为所谓的信息技术与课堂整合,就是在课堂中运用多媒体教学而已。直到参加了本次培训,才深知自己知识的匮乏、认识的不足。原来信息技术包含着诸多的内容,而且在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在培训中,我了解到一些信息技术基本工具的作用,再次重新认识了多媒体,同时也了解了计算机在其他学科学习中的一些应用。掌握了学科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的教学设计方法,能够用信息技术有效设计学科教学方案。明确了课程改革与发展对教师职业道德的新要求,能够在备课、上课、作业批改、学生辅导、学业测评中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并取得了初步的成效。特别是在“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中,我有效地将信息技术和数学学科深度整合起来,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我所录制的《重复的奥妙》一课在这次评选活动中,取得了省级优课的好成绩。二、学科教学软件的使用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使用最多的就是PowerPoint,也就是PPT。PowerPoint是由微软公司推出的、在Windows环境下运行的一个功能强大的演示文稿制作工具软件。它继承了Windows的友好图形界面,使你能轻轻松松的进行操作,制作出各种独具特色的演示文稿。是目前开展多媒体教学、制作课堂教学课件的得力助手。大家知道,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让数学老师最为头疼的莫过于书写大量文字和试题。即使通过另加小黑板的形式来解决,处理容量仍然相当有限,并且也不太方便。有了PPT,可以很方便的把这些东西制作成为精美的课件,显示大量文字信息显得游刃有余,优势相当明显,也就是说,PPT可以使我们的数学课堂容增大。另外,由于数学学科的特点,我们的数学课相对比较枯燥乏味,而PPT这样的信息技术辅助教学手段进入课堂后,因为他的直观形象性,给我们的数学课堂教学带来了生机和活力。可以说,PPT整合了图形和动画等多媒体元素,为课堂教学增添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例如,我在讲解《旋转和平移》时,在引入新课的过程中,利用多媒体课件演示了:马路上各种转动的车轮,钟表中转动的指针,下雨天汽车上摆动的雨刷,推拉门的设计等图形动画材料,把学生的注意力一下子吸引到课堂中来,给了孩子们一个非常直观的旋转和平移的印象,同时也让学生有一种数学无处不在的感受。我在平时的教学中,使用比较多的还有另一种教学软件-几何画板。这也有赖于我校先进的多媒体设备—一体机的投入使用,使得我们的教学在信息技术应用方面走得更快一些。几何画板是一个动态讨论问题的工具,它最大的特点就是演示过程是动态的、直观的。对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开发智力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比如我在讲解圆规的使用方法时,不是包办代替,大量讲解,而是大胆放手,让学生们自己上黑板,在一体机上动手操作、体验,从而掌握圆规的正确使用方法。孩子们在这样直观、形象的动态几何环境中通过动手操作,探究知识,都十分兴奋,课堂也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另外,几何画板的下载、安装极其容易,绝大多数家长,在我们的指导下和集中培训下,都给孩子下载了这一软件,孩子们课后可以把几何画板作为自主学习的平台,它将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探究学习提供一个广阔的空间,成为培养学生创新思想的实践园地。三、运用信息技术,促进了课堂的转变。当前,可能有部分教师错误地认为信息技术应用就是做课件,放课件,课堂就是电子交互白板技术功能的展示厅。其实,在现行教学中恰当、正确地使用多媒体手段来辅助教学,既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很好地突破教学难点,对优化教学起着显著的作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进入课堂,给我们的课堂教学带来了生机和活力,弥补了以往课堂教学中的某些不足。同时,信息技术教学辅助手段,能够化抽象为具体,更加直观和具体地将信息传达给学生,不仅把学生的听觉、视觉等一起调动起来,使学生成为主动参与、发现、探究和建构知识的主体,也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1.运用信息技术可以趣化学习氛围,吸引学生注意力,同时也可以提高学生的探究欲望。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决定了他们对色彩鲜艳、图文并茂的动画有着极大的兴趣,所以我经常利用学生的这一特点,用或者用他们喜闻乐见的动画片引入新课,使他们很快进入到学习状态。比如教学《面积单位》一课时,我设计了《蚂蚁搬家》的动画情境,让学生算算蚂蚁的新家面积有多大?在教学《体积单位》一课时,我又设计了《乌鸦喝水》的动画情境,这一次孩子们却是在静静的观察和思考中体会到了“物体占有空间”的道理。而在教学《搭一搭》这一课时,我在开课时巧妙的利用一个百宝箱,设计了一个“猜一猜,想一想”的环节,学生每完成一个教学任务,就能获得打开百宝箱钥匙,宝箱就会打开,这样,既激发了孩子们的探究欲望,又使孩子们在轻松和谐的气氛中掌握了知识,一举多得。2.运用信息技术可以“转换时空”,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学习的过程。《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中强调要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观念”,数据分析是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核心素养之一。“数据分析”最重要的环节就是:收集数据。收集数据有很多时候是要孩子们走出教室的,比如:我们在教学《统计》时,需要学生收集十字路口五分钟内的各种车辆通过的数量。收集这种数据如果不是在真实的场景中学生很难体会各种车辆出现的随机性、很难找到收集数据的有效方法、更体会不到不同时段车辆通过的数量有很大的差别。但是,真正把学生带到十字路口,以我们现有的条件还是有诸多的困难的:首先是安全问题,一个班几十名学生,一名老师带队安全问题不敢保证。其次,在喧嚣的公共场所老师也没办法对孩子们的合作学习进行有效指导。特别是这种人流车流熙熙攘攘的地方很容易分散孩子们的注意力,要他们集中精力完成收集数据的任务对小学生来讲还是非常困难的,更谈不上还要积累和总结经验了。所以,我想到了另一个办法,那就是由我自己选择一个合适的角度分两次分别对十字路口的车辆进行录像,然后在课堂播放,把“十字路口的时空”搬到课堂,让学生观看录像进行数据收集。这一举措果然收到了预期的目的:孩子们如同身临其境一般兴趣盎然,他们以小组为单位主动分工合作,两个人一组,一个人负责数通过车辆的数目,一个人负责记录。很快各组收集的数据就报了上来,一次成功。经过这次体验后,我感觉到孩子们的合作意识和经验都有了很大的提高。四、信息技术应用给学生学习方式带来可喜的变化—使学习无限化、有效化。1.传统的教学,学生学习内容是有限的,局限于教材,即便有学生平时也看一些课外阅读书,但很有限。随着科技的发展,现在学生可以运用电子书阅读来拓宽自己的视野,未来还可以通过电子书包进行移动学习,而且还可以运用电子书包进行互动学习,我们学校在这方面都是大力提倡学生通过网络来阅读。2.我在平时的教学中,积极提倡学生健康上网。除了查找学习资料,也可以通过网络给班主任和科任老师留言、提问题等等,这样更加有利于师生之间的交流沟通。3.充分利用微课视频,培养孩子们自主学习和探究的习惯。我校从2012年起,就开始进行课堂教学改革,我们的数学课堂进行的是邱学华的尝试教学法,尝试教学的核心理念就是“先学后教,以学定教”,我们在这方面比较成功的做法就是充分利用微课视频,老师们在课前录制好相关的微课视频,通过网络发送到学生的电脑上,让孩子们在家中自学,课堂上我更多地关注的是学生学习中的困惑和疑难问题,课后,老师适当根据当天学生的掌握情况,对一些易错题再次录制微课视频,帮助部分学习有困难的孩子理解题意,经过一年多的坚持,效果还是不错,特别是受到了家长的好评,同时也提高了孩子们的自学能力。总之,我们在信息技术应用的过程中发现,不管是教师的教学,还是学生的学习,他们对信息技术资源的有效利用,都从另一个侧面对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那就是合理而有机的将信息技术与所学课程整合起来,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的将信息技术与自己的学科或学习整合起来,让其发挥更大的作用,而不是变成一种形式。以上是我在数学课堂中对信息技术应用的一些做法和理解,认识很浅薄,恳请各位领导和老师指正。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