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规范(工程技术型)讨论稿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教学指导分委会1.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教育的历史、现状及发展方向19世纪上半叶,安培发现电流的磁效应、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定律。19世纪下半叶,电磁理论集大成者麦克斯韦尔的理论为电气工程奠定了基础。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西方国家的大学陆续设置了电气工程专业。我国电气工程专业高等教育开始的时间并不晚。1908年,南洋大学堂(交通大学前身)设置了电机专科,这是我国大学最早的电气工程专业,至今已有一个世纪。1917年,交通大学的电机专科设置了电讯门,这是我国最早的无线电专业,后来逐步发展成如今的电子信息及计算机专业群。1932年,清华大学设置了电机系。1949年后,我国出现了一大批以工科为主的多科性大学,也出现了一批机电学院。这些学校基本上都有电机工程系。自1977年起,大部分高校的“电机工程系”陆续改名为“电气工程系”,之后又有部分学校将其改为“电气工程学院”。1998年前,我国大学的电类专业分为电工类与电子信息类。按照1993年的专业目录,电工类专业共有电机电器及其控制、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高电压与绝缘技术、电气技术、工业自动化5个专业,而电子信息类共有专业14个。1998年,国家将专业目录进行了调整、合并和压缩。大学本科专业总数从1993年的504个调整至249个,电工类和电子与信息类也合并成电气信息类。1998年颁布的专业目录中,原电工类的电机电器及其控制、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高电压与绝缘技术、电气技术等专业合并为目前的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原电工类的工业自动化专业和电子信息类的自动控制等专业合并为自动化专业。在同时颁布的工科引导性专业目录中,又把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和自动化专业中的部分(主要是原工业自动化专业)合并为电气工程与自动化专业。自1998年新的专业目录公布以来,全国设置电气工程专业的大学数从1999年的123所增加到2002年底的197所,现已超过200所。目前,在发达国家的大学,保留了“电气工程系”的名称,有的和计算机专业一起称为“电气工程与计算机科学系”。其中,电气工程所涉及的内容主要是电子、信息等,传统的“电力工程”内容已不多见,已经很少有我国目前的“电气工程”专业。其背景是发达国家的发电装机容量已基本满足社会发展需求,用电需求年增长率不超过2%,电力发展趋于饱和,所需传统电气工程人才数量大为减少。我国和发达国家所处的发展阶段不同,国情差别很大。我国的电力工业还处于迅猛发展期,年用电增长率超过10%,在现有装机容量3.6亿千瓦(2003年底)的基础上,2020年预计装机容量约9.5亿千瓦,仍需要大量的电气工程人才。与之相适应,各著名工科大学都把电气工程专业作为支柱性专业,一般大学的工科专业中也几乎都少不了电气工程专业。1.1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学科内涵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主要是研究电能的产生、传输、转换、控制、储存和利用的专业。近几十年来,有关电能的转换、控制在该专业所占的地位日益重要,专业名称中的“及其自动化”就反映了科学技术的这种发展和变化。电气工程是从人们对电磁现象的研究开始,电磁理论是电气工程的理论基础,而电磁理论是从物理学中的电学和磁学逐步发展而形成。人类社会发展到任何时候也离不开能源,能源是人类永恒的研究对象,而电能是利用最为方便的能源形式。因此,以电能为研究对象的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有着十分强大的生命力。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是一个工程性很强的专业,正是因为电气工程的发展,才能有庞大的电力工业,人类才不可逆转地进入伟大的电气化时代。迄今为止,通信和计算机都主要以电作为信息的载体。因此,这些专业也都属于电类专业,电气工程实际上是其母体。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的研究对象是电能,而电信息的检测、处理、控制等技术在电能从产生到利用的各个环节中都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因此,有关电信息的研究也成了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专业名称中也就有了的“及其自动化”。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基础性也决定了其具有很强的学科交叉能力。电气工程和生命科学的交叉已经产生了生物医学工程专业,对生命中电磁现象的研究产生了一门生物电磁学。电气工程和材料科学的交叉形成了超导电工技术和纳米电工技术。电气工程和电子科学以及控制科学的交叉产生了电力电子技术,电力电子技术不但给电气工程的发展带来了极大的活力,同时电力电子技术也成为电气工程的重要分支。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专业范围主要包括电工基础理论、电气装备制造和应用、电力系统运行和控制三个部分。电工理论是电气工程的基础,主要包括电路理论和电磁场理论。这些理论是物理学中电学和磁学的发展和延伸。而电子技术、计算机硬件技术等可以看成是由电工理论的不断发展而诞生,电工理论是它们的重要基础。电气装备制造主要包括发电机、电动机、变压器等电机设备的制造,也包括开关、用电设备等电器与电气设备的制造,还包括电力电子设备的制造、各种电气控制装置、电子控制装置的制造以及电工材料、电气绝缘等内容。电气装备的应用则是指上述设备和装置的应用。电力系统主要指电力网的运行和控制、电气自动化等内容。当然,制造和运行不可能截然分开,电气设备在制造时必须考虑其运行,如电力系统由各种电气设备组成,其良好的运行必然要依靠良好的设备。1.2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方法论介绍本专业学科的科学方法与其他工程技术学科类同,理论分析是其最基本的研究方法。在诸多的工科专业中,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使用的数学工具较多,理论分析在其中的地位也更为重要。作为工科专业,实验研究是最主要和最基本的手段,没有基本的实验条件,学生就难以掌握本专业的知识。随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仿真模拟也已是本专业广泛使用的一种方法。在使用上述理论分析、实验研究和仿真模拟中,等效与类比都是本专业重要的科学方法。1.3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相关学科及影响本专业教育的因素电气工程专业是一个基础性强、派生能力活的专业。如今的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通信工程专业、电子信息工程专业、自动化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乃至生物医学工程专业都是从电气工程专业派生或再派生而形成。这些专业统称为电子与信息类专业,而它们和电气工程专业又被统称为电类专业。电气工程专业是电子与信息类专业的母体,而这些专业的产生和发展又大大推动了电气工程专业的发展。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和电子与信息类专业同属电类专业,因此具有共同的专业基础。传统的电气工程专业被认为是强电专业,而现在,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已经成为强弱电相结合的专业。电子技术、信息技术、计算机技术在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本专业学生应加强这方面知识的学习。电工基础以及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一些专业基础和专业课程,需要较多和较深的数学工具。电磁理论是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最重要的基础理论,而电磁理论源于物理中的电学和磁学。因此,本专业需要较扎实的数学物理基础。2.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学科专业(工程技术型)培养目标和规格2.1培养目标业务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能够从事与电气工程有关的装备制造、系统运行、自动控制、信息处理、试验分析、技术开发、经济管理以及计算机应用等领域工作的宽口径复合型工程技术与管理人才。业务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电工技术、电子技术、信息技术、控制技术、计算机技术等方面的工程技术基础和相应的专业知识。本专业主要特点是强弱电结合、软件与硬件结合、元件与系统结合。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⑴掌握数学、物理等自然科学的基础知识,具有较好的人文社会科学和经济管理科学基础,具有外语综合应用能力。⑵较好地掌握本专业领域的技术基础知识,主要包括电工技术、电子技术、信息处理、控制技术、电力电子技术、电机学、计算机软硬件基本原理与应用等。⑶获得较好的工程实践训练,具有较好的技术开发和工程实践能力。⑷具有较熟练的计算机应用能力。⑸具有本专业领域内至少1个专业方向的专业知识与技能,了解本专业工程技术的发展趋势。⑹具有工作适应能力,具备一定的技术开发和工程管理等实际工作能力。2.2培养规格学制:一般为4年,逐步过渡到学分制。学位:工学学士。2.2.1素质结构要求素质结构要求备注思想道德素质政治素质主要解决立场、观点、信仰问题。应掌握社会发展及其规律的基础知识,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思想素质解决思想认识和思想方法问题。应初步掌握辩证唯物主义,善于从相互联系、发展和对立统一中去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树立积极向上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道德品质主要解决品德行为问题。应具有社会主义的道德品质和文明的行为习惯;具有敬业精神和职业道德。法制意识做合法的社会公民。应具有很强的法制意识和观念。诚信意识诚信做人,做事,做学问。团队意识具有协调配合的团队精神和能力。文化素质文化素养具有中华文化传统的道德品质,自觉传承和弘扬民族精神。具有一定的人文科学知识,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对中外历史有一定的了解。文学艺术修养具有对音乐、美术、艺术的一定鉴赏力和高雅的品位。现代意识具有一定的竞争意识和合作精神。理性意识具有适应意识和自我控制能力;能理性地处理生活、工作和学习中发生的各种问题。专业素质科学素质科学思维方法有逻辑思维、辨证思维、形象思维的能力;有一定的批判意识和尊重客观的务实思维方法。科学研究方法能掌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及其相关技术理论的科学研究方法。创新意识具有一定的创新意识。科学素养具有求实、求真精神;有一定的批判意识,有了解自然科学的重要发现和主要进展的观念。工程素质工程意识具有较强的工程意识,实践意识和质量意识。综合分析素养具有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一定能力,能分析和处理实际工作中遇到的相关技术问题。价值效益意识在技术开发和工程实践中具有市场意识和价值效益意识革新精神在实践中敢于使用新技术。身心素质身体素质健康的身体,良好的体魄心理素质具有健康的情绪,正确的自我认识,良好的人际关系,健全的人格,良好的环境适应能力。良好的气质与性格,坚强的意志,坚忍不拔的毅力。2.2.2能力结构要求能力结构要求备注获取知识的能力自学能力具有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终身学习的观念。表达能力具有良好的书面和口头表达能力。有一定的外语交流能力。社交能力具有一定的社交能力和协调事务能力。善于与他人合作,待人谦和。文献检索能力具有基本的资料搜集、文献检索能力。应用知识的能力应用知识能力具有较好的基础理论,能运用所学的知识分析、处理实际问题。实验能力能掌握使用常用的实验仪器,具有实验方案设计和选择的一定能力。工程实践能力能分析工程实际中出现的问题,具备处理、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一定能力。在综合类实习、实验中具有独立设计、分析和调试系统的能力。创新能力创新思维能力具有一定的创新意识。创新实验能力在实践环节中,具有一定的探索精神,并具备自主设计实验的一定能力。科研开发研究能力具有一定的技术开发能力和接受新理论,新知识和新技术的能力。2.2.3知识结构要求知识结构要求备注工具性知识外语具有初步的本专业外文书籍和文献资料的阅读与翻译能力。能写专业文章的外文摘要。能使用外文进行一般性交流。计算机能掌握本专业需要的各种计算机技术的相关知识。信息技术应用和文献检索掌握各种利用互联网的相关技术知识;掌握文献检索的相关知识。方法论具有对电气设备与系统进行实验和模拟仿真的基本知识。掌握常用的计算方法,演绎推理方法、归纳法等数学处理方法。科技写作能基本了解与掌握科技写作的特点、要素与方法人文社会科学文学阅读一定数量的文学名著。历史了解中华民族文明史,世界史和世界科技发展中发生的重大事件。哲学系统地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掌握唯物辩证法的基本思想。思想道德具有中华民族传统的道德观念和优秀的道德品质。政治学系统地学习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主要内容。艺术了解基本的音乐、美术或其他艺术知识。法学具有系统的法律基本知识。能做到自觉遵纪守法,不违法,同时也能利用法律维护自己的权利。社会学具有初步的社会学知识。心理学具有基本的心理学知识,了解大学生的基本心理特征,能够基本进行自我心理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