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地理课堂上的渗透岔河中学宋丽艳“十八大报告提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社会主义价值观的核心体系从理论高度上来认识,理解它的精髓,自觉地、主动地融入初中地理课堂,是新时代的要求,作为地理教师,我从地理学科特点出发,研究教育方针、课程标准、教材内容、学生的思想、心理特点和需求,形成一种自觉的意识和行为习惯,主动从“融合”的角度制定三维教学目标,整合教法,影响教学行为,检查教学效果。一、在新的地理课标和考试大纲中解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基本要求。新的初中地理课程标准规定:在我国,要坚持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促进人与自然的协调与和谐,改善生态环境,增强区域经济发展活力,加速现代化进程。这些都给地理课程改革提出了挑战和有待探索的新课题。关注全球性问题和我国新世纪所面临的发展问题,建设符合时代要求的地理课程是当前的迫切任务。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要求地理课程改革必须转变学科本位、知识中心的教育观念,着眼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结合地理学科的特点,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地理问题的学习情境。显而易见,上述内容要求我们的地理课堂必须以人为本,把塑造具有社会主义觉悟的四有新人对地理课的要求铭记在心,不忘历史使命,主动地把社会主义价值观的核心体系的基本内容与地理教学相融合,这既是地理课教学的必然,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环节。二、根据地理学科的特殊性,我在地理教学中利用一切可能利用的时机和场合,向学生灌输正面知识,曾强学生的政治辨别力,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一)在地理课堂的情景创设中渗透价值观的培养新颖别致而课堂导入是一节课的亮点,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创设和谐的课堂气氛。新的课程改革就是要体现学生在课堂上的主导地位,在教学中我通过创设广泛参与、交流、合作、探索的空间,让学生体验地理学习的乐趣并最大限度的发挥主观能动性。比如在教学“等高线地形图”一节内容时,让学生自带橡皮泥,分小组合作制作山体不同部位的模型,使学生更直观更深刻的理解和掌握知识。(二)在教材内容中挖掘教育素材,地理课堂中渗透价值观的培养。1、可持续发展思想是研究人地关系的出发点,是解决地理问题的归宿,也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如八年级下册书中“塔里木盆地的油气资源的开发利用”就涉及了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的双赢问题。2、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和正确的资源观既是地理课重要的教学内容,也是社会主义价值观对公民素质的基本要求。八年级上册的自然资源一章有关“水资源”“土地资源”的重要内容是价值观渗透的关键点,我采取学生辩论的形式,让他们在正反两方的激烈争辩中深刻体会我国资源紧缺的现象。3、国情教育与爱国主义教育相辅相成,地理课在这一领域具有明显的学科优势。世界地理部分让学生在分析理解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在工农业发展中的差距的同时,培养积极进取奋发向上,为国家之崛起而读书的斗志。中国地理部分培养学生辩证的看问题,既要看到我国资源丰富、经济快速发展的一面,又要看到与发达国家的差距。4、国际合作、区域合作与经济全球化。认识世界发展,体现合作的重要性,强化合作意识,增强开放精神和团队精神,在合作中增强竞争能力。在教学中面对最近的中日关系,教给学生怎样表达合理的爱国诉求,怎样面对历史,全面认识中日两国关系的发展。5、因地制宜的思想。因地制宜,扬长避短,发挥优势是地理课思想教育的重要内容。(三)引导学生从热点问题,现实问题和人类的建设成就等具体的实例中,进行自我教育。通过中东问题的了解,学会分析不同的文化背景和自然条件,导致社会动态的全然不同。面对首都北京的现代化脚步的加快,正确认识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在发展中的有机融合。从而培养学生关注现实生活,关爱他人,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的意识,培养学生自觉学习,养成终身学习意识,树立人和自然和谐的观念。作为地理教师在教学与价值观的渗透中做的还不够,今后还要加强研究和时间,用更科学的方法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教学过程的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