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理论发展史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管理理论的发展历程第一节古典管理理论西方管理理论出现的先后顺序:古典管理理论→行为管理理论→现代管理理论丛林→管理科学理论古典管理理论也称为科学管理理论,19世纪末、20世纪初产生于美国、法国、德国等西方国家。科学管理理论是现代管理学的重要理论基础,对现代管理思想产生了极大影响。古典管理泰勒(美国)→科学管理理论理论主要法约尔(法国)→管理过程理论代表人物韦伯(德国)→行政组织理论{一、泰勒的科学管理理论费雷德里克·温斯洛·泰勒(FrederickWinslowTaylor,1856—1915),美国的古典管理学家,科学管理理论的创始人,被人们尊称为“科学管理之父”。科学管理理论的诞生是管理走向科学的第一步,在科学管理发展史中具有重要的意义,由此管理逐渐发展成为一门科学。科学管理理论的其他主要代表人物:著名学者亨利·甘特(HenryL.Gantt)和吉尔布雷斯夫妇(FrankGilbrethandLillianGilbreth)等人。他们创造了用图表反映组织计划执行情况的方法,此表被称为甘特图。弗兰克·吉尔布雷斯(1868—1924)及妻子莉莲进行了确定完成一个特定任务的最佳动作的个数及其组合的动作研究。(一)科学管理理论的基本原则1.建立一种严格的科学方法。2.科学地挑选工人。3.管理者应该与工人真诚合作,保证工人按照科学原则、方法工作。4.管理者和工人之间应进行明确分工,建立友好合作关系,以协调一致代替不一致。这是科学管理理论的核心。(二)泰勒科学管理的主要内容1.制订科学的操作方法。2.选择“第一流的工人”。3.实行差别计件工资制。4.计划与执行两种职能相分离。5.实施例外原则。泰勒认为:工人靠经验操作是劳动生产率低下的根本原因,要想解决这个问题,必须采用科学的操作方法;要提高劳动生产率,就必须变由工人自由选择工作为根据工作挑选第一流的工人;为了鼓励工人努力工作,应该根据工人实际完成定额的具体情况采取不同的工资率。应把原来职能界限不清的计划职能与执行职能分开,用科学工作法取代原来的经验工作法;高级管理者应把主要精力集中在组织的重大问题上,而将日常管理事务授权给下级管理人员去处理,同时应保留对例外事项的决策和监督权。泰勒所指的第一流的工人应符合以下条件:(1)第一流的工人必须是有能力、最适合做第一流工作的人。(2)第一流的工人必须愿意工作,而不是被强迫去做某种工作。(3)一般的工人可以通过培训成为第一流的工人。(4)第一流的工人必须干第一流的工作,做到能力与工作相适应。泰勒还认为,那种能够工作而又不想工作的人不可能成为第一流的工人。(三)实行科学管理的目的1.追求最高的劳动生产率。2.用科学管理取代经验管理。3.企业主和工人在思想、精神上适应变革。(四)科学管理理论的重要性和局限性1.科学管理理论对管理学早期发展的重要性(1)冲破传统、落后的经验管理方法的束缚,将科学引进管理领域,建立起一套科学的管理方法。(2)科学的管理方法和操作程序,推动生产的发展,适应了当时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需要。(3)将管理职能与执行职能分离,使管理理论的实践、验证和发展有了基础。2.科学管理理论的局限性(1)把工人视为机器,使工人的体力和技能受到最大限度的挑战。(2)以身体最强壮、技术最熟练的工人,以最紧张的状态从事劳动作为制定标准的依据,大多数工人无法达到。(3)把人看成是单纯的“经济人”,忽视工人的感情、态度等社会因素对生产效率的影响。二、法约尔的管理过程理论亨利·法约尔(HenriFayol,1841—1925)出生于法国,他以企业整体作为研究对象,确定了企业的职能和管理的职能,创立了一种能广泛适用于各种组织的一般的管理理论和方法,即管理过程理论。法约尔在管理学上的贡献,主要是把企业经营划分为六种不同的活动,提出了五项管理职能和14条管理原则,从而确立了管理普遍性的概念和一个全面的管理理论。管理过程理论的主要内容1.将管理活动从企业经营活动中提炼出来。2.倡导管理教育。3.提出五大管理职能,即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4.提出14条管理原则。法约尔认为经营和管理是两个不同的概念,管理包括在经营之中,是经营的第六项职能。并认为“管理是普遍的一种单独活动,有自己的一套知识体系;管理由各种职能构成,是由管理者通过完成各种职能来实现目标的一个过程”。法约尔认为无论企业规模大小,简单还是复杂,它的各种活动都可以划分为六大类基本活动,即:1.技术活动:生产、制造、加工等活动。2.商业活动:采购、销售、交换等活动。3.财务活动:筹集和最适当地利用资本。4.会计活动:财产清点、成本统计、会计核算及其他。5.管理活动:包括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五项职能。6.安全活动:设备维护、职工和物资财产安全保护。法约尔认为管理人员履行管理职责需具备的品质和能力为:1.身体条件:身体健康,精力充沛,思维清晰,谈吐清楚。2.智力条件:具有学习能力、理解能力、判断能力和适应能力。3.精神条件:工作态度主动,意志品质坚定,愿意承担责任,为人忠诚,有干劲,有尊严。4.全面教育:对于与自己所执行的职能领域相关的其他问题也能够熟悉或有所了解。5.特别知识:对其他职能所特有的知识,如技术职能、商业职能、财政职能、管理职能等方面的知识有所了解。6.经验:把个人从工作实践中学到的知识、获得的技能、吸取的教训加以整理、总结。法约尔是第一个研究和论述管理职能的人。他指出,管理是一种普遍存在于各种组织的活动,这种活动对应着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五种职能。1.计划:是管理的首要职能,是对有关事件进行预测,并以预测结果为根据,制订出工作目标和经营方案。2.组织:为各项劳动、材料、人员等资源提供一种结构,使各种资源有效配置和组合,完成已确定的工作目标。3.指挥:促使组织为了达到工作目标而行动的领导艺术。4.协调:连接和调和所有的活动和力量,使组织的各个部门保持一致,和谐配合,工作顺利进行。5.控制:通过检查,核实实际执行情况是否与计划、指示及确定的原则相符合,以便及时加以纠正。法约尔提出的十四条管理原则:1.工作分工:通过实行专业化分工使雇员们的工作更有效率。2.职权:管理者必须有命令下级的权力,职权赋予管理者的就是这种权力。3.纪律:领导者、管理者和员工都必须遵守和服从组织的规定和纪律。4.统一指挥:每个雇员只接受一位上级的命令,并向其汇报工作。5.统一领导:具有同一目标的组织活动,应当在一个计划指导、一位管理者领导下进行。6.个人利益服从整体利益:任何个人或群体的利益,都不能置于组织整体利益之上。7.报酬:对雇员的劳动必须支付公平合理的报酬。8.集权与分权:集权与分权是指下级参与决策制定的程度,管理者的任务是找到在每种情况下最适合的集权程度。9.等级链:信息应当按照等级链传递,但当可能会导致信息传递延迟时,则允许越级报告和横向沟通。10.秩序:凡事都各有其位,并且都各在其位。11.公平:管理者应当和蔼友善、公正公平地对待下级。12.人员的稳定性:雇员的高流动率会降低效率。13.首创精神:管理者不仅自己要有首创精神,还应积极鼓励雇员发表意见和创造性地开展工作。14.团队精神:注意保持和维护组织中人与人之间团结、和谐与协作的关系,实现组织内部成员之间的协调合作。(五)法约尔的管理过程理论的创新之处1.将管理人员的正式权力和个人权力区别开。2.强调个体利益服从整体利益。3.重视员工的创造性和团队精神。三、韦伯的行政组织理论(一)行政组织理论行政组织理论是科学管理思想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强调组织活动应当以权力为基础,而不是以个人或世袭地位为基础,提出了所谓“理想的”行政性组织体系,这一理论的创立者是德国社会学家马克斯·韦伯(Max-Weber,1864—1920)。韦伯认为,社会经济组织越庞大,管理就应该越严密、越精细。而对大型组织进行严密精细管理的关键在于建立一种理想的行政组织。理想的行政组织应当以某种合理合法权力作为组织的基础,否则组织就无法实现其既定的目标。权力可以消除混乱,带来秩序。传统组织是以世袭的权力或个人的超凡权力为基础的管理,已经无法适应生产发展、企业规模扩大、管理正规化等方面的要求。韦伯认为存在着三种纯粹形式的权力及与之相对应的组织形态:个人崇拜式权力(由于对某个人的信任和信仰而产生的权力)——神秘化的组织。“世袭”的(传统式)权力(由于个人占据着特殊职位而产生的权力)——传统的组织。合理合法的权力(按职位等级赋予、在制度中明确规定的权力)——合理化、合法化的组织。(二)行政组织理论的特点韦伯认为理想的行政组织具有以下特点:1.明确的分工。2.清晰的等级关系。3.详尽的规章制度。4.非人格化的相互关系。5.人员的正规选拔。6.固定的报酬。科学管理理论,管理过程理论以及行政组织理论被统称为古典管理理论,具有两个共同的特点:1.把人看成“经济人”,把组织员工当作“机器”看待,认为人的一切行为都是为了获得物质利益,忽视对人的需要及行为的研究,是一种见物不见人的管理。2.着重研究组织内部管理问题,没有涉及组织与外部环境的联系,属于一种封闭系统的管理。第二节行为管理理论一、霍桑试验1924~1932年,以哈佛大学心理学教授乔治·埃尔顿·梅奥(GeorgeEltonMay,1880——1949)为首的一批美国研究人员,在芝加哥西方电气公司霍桑电话机厂进行了“霍桑试验”。该实验主要研究有关工作条件、社会因素与生产效率之间的关系,分为4个阶段,历时8年。第一阶段:工场照明试验试验的目的是要证明工作环境与生产效率之间有无因果关系。试验结果说明,照明条件与生产效率并没有直接的因果关系,照明条件只是影响生产效率的一个因素,还有许多其他因素对工人劳动生产率产生影响。第二阶段:继电器装配试验试验的目的是通过试验发现工资报酬、工作日和工作周的长度、工间休息等各种工作条件变动对生产效率的影响。研究表明社会条件和监督方式的改变可导致工人工作态度的变化,因而产量仍在增加。同时也说明,各种工作条件,包括福利待遇,也不是提高劳动生产率的唯一因素。第三阶段:访谈试验在全厂范围内开展征询职工意见、与职工进行交谈的实验。通过试验证明,物质条件的变化往往对生产效率的影响不大,人们的工作成绩还受其他人的影响,即不仅仅取决于自身,还取决于群体成员。第四阶段:群体试验目的是研究社会因素对激发职工积极性的影响。研究表明行为准则会影响工人的行为。这些准则包括工作量、与管理人员的信息交往等。霍桑实验的目的是为了研究企业中物质条件与工人劳动生产率之间的关系,试图通过改善工作条件与环境,找到提高劳动生产率的途径。但试验结果表明:人们的生产效率不仅受生理方面、物理方面等因素的影响,还受社会环境、心理方面等因素的影响。这一结论揭示了“科学管理”只重视物质条件对职工生产效率影响的片面性。梅奥的“人际关系理论”的主要内容:1.工人是“社会人”,不是“经济人”。2.企业中除了正式组织外还存在非正式组织。3.生产效率的提高主要取决于职工的工作态度和他与周围人的关系,金钱或物质利益刺激只起第二位的作用。4.以提高职工的满意度来激发“士气”,以提高劳动生产率和工作效率是新型领导能力的要求。梅奥的人际关系理论,纠正了古典管理理论忽视人的因素的不足,导致了人们对组织中的人有了一种全新的认识,不仅为管理理论的发展开辟了新的领域,也为行为科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二、行为科学的创立与发展行为科学主要是运用心理学、社会学等理论和方法,对人的个体行为、群体行为、组织行为、领导行为进行研究,目的在于激发人的积极性、创造性,达到组织目标。行为科学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人的本性和需要;行为产生的动机、原因和影响行为的因素以及人际关系等问题。它的研究对象是人的行为表现和发展规律,以提高对人的行为的预测以及对人的激励、引导和控制能力。行为科学研究的理论成果主要集中在:一是关于人的需要和动机的理论;二是关于“人性”的理论;三是关于领导方式的理论;四是关于非正式组织以及人与人关系的理论。行为科学理论中最具影响的代表人物及其主张包括:1.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2.

1 / 65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