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源期刊网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作者:王娜来源:《教学考试》2017年第11期摘要:大学是实现学生身份到职业人身份转化的必要预备。大学在帮助学生掌握工作所需要的专业能力的同时,帮助学生完成“工作准备”,具备个人就业的“胜任能力”,是一个让学生逐步适应社会、明确个人目标的平台;是完善个人性格、为职场磨炼技能的最好阶段。大学的教学和管理主要是教学生养成或寻找到一种适用于自己的学习方法,养成一种能够高效的吸收知识的能力,培养融会贯通的学习能力。关键词:职业;规划;适应;转变中图分类号:G718.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2627(2017)11-0099大学期间,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投入适用于自己的学习方法,有了一定的接受能力和学习能力才可能更进一步的提高自己,即时是跨行业、跨专业,也可以投入方法不断运用不断提升,从而获取更多的经验,也能适应瞬息万变的未来世界。但是对于刚刚步入大学的学生来讲,他们要独自面对生活上和学习上的问题,有些学生更是第一次离开父母,开始学会独立生活,他们对新生活感到兴奋的同时,也对未知的生活感到迷茫。一、大学与中学的本质区别1.思维方式不同中学生主要以感性认知为主,中学是老师千方百计的让学生认真学,形成“老师下达”、“学生执行”的固定管理模式,主要目标是围绕高考来进行的,而大学的学习就是靠自觉,老师只起到辅助作用,大学学什么是围着就业转,同时大学对学生评价标准不同,考核标准不单一只是学习成绩,更注重个人的综合能力,情商和智商的综合表达,注重个人情感表达和个性化发展。由此大学的培养目标由中学的基础性学科的教育、应试教育转变为让学生逐步综合性的在各个方面提升自己,以更加适应社会、更快融入社会。2.学习方式的不同中学是以学习为中心,以学习成绩论英雄,每个阶段都由老师规划好,以“要你学,必须学、这样学”为模式,高中学习是封闭的、禁锢的;而大学的学习专业性更强,根据人才培养模式的要求,开设更为专业性、职业化、系统化的课程、讲座、实验等,同时大学的各类社团组织也为同学们的相关兴趣和爱好提供广阔的平台。虽然以就业为目标,但是选择性较大,更多体现个人思想和意愿,注重个人能力的体现,以“你要学,择善学,自主学”为模式。3.人际关系的不同龙源期刊网中学人际关系相对单一,主要是管理者与被管理者,集体参与的人际关系模式,较为固定;而进入大学,交际圈增多,人际关系相对复杂化。首先,老师与学生已不再是单一的上下级关系,更多是相互协作、共同进步的模式;其次,同学来自全国各地,在集体宿舍生活,大家的生活习惯和行为方式的迥异,需要学会体察对方心理,做到自信和包容;再次,大学不再限制谈恋爱,虽然益于身心发展,可能促进努力学好课程,但如果处理不当会给大学生活带来苦恼;最后,大学各种社团较多,为大学生提供了大量的展示自我的平台,也加剧了人际关系的处理复杂程度。二、积极开展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对于迈进大学校门的新生来说,结束了高考冲刺的紧张奋斗,又来到了一个新的起点,同时也是人生中一个重大的转折,怎样尽快适应新的大学生活,已然成为一个备受关注的问题。适应大学生活不仅仅体现在学习上、生活中,更重要的是做好自我心理调试,从心理的角度缓解压力、解除焦虑,顺利完成角色的转变。为使新生尽快的适应大学生活,以及对未来学习方向、就业方向的系统规划,应积极开展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通过对自己兴趣、爱好、特长、性格等各个方面的分析和总结,形成自身独有的人生曲线,根据不同的人生曲线每个人结合自身所拥有的知识、才能等资源制定出不同的人生目标,最终为努力实现自我人生目标而更加科学的、有效的进行自我人生的规划。进行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有多个渠道,进入大学有相关的职业生涯课程,更加具体的系统的培养同学们如何自我规划,还可以通过相关的讲座、社团活、素质拓展、职场体验等丰富多彩的职业生涯活动得以实施,在日益壮大的互联网信息时代,更有纷繁的新媒体平台供同学们学习和体验,使学生能够自我调节、自我规划。生涯规划不是一个时期的事情,更不是一次性的规划,它是可以终身受用,根据自身的变化而随之调整的引导自身进行评估和反馈的可以达到目标的工具,并确立正确的价值观、择业观和人生观。三、开展学生心理互助,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对大一新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是大学生能否适应大学生的重要因素之一,开展心理健康辅导也显得尤为重要。对于刚步入大学的新生,面对学校和老师管理的同时,更倾向于倾听学长学姐的意见,关注学长学姐成长成才的过程,借鉴高年级学生的成功事例,同学之间也可通过相互帮助,共同进步;实行心理互助有利于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培养学生的乐于助人品质,也有利于实现学生的主体地位,符合大学生的心理特点。大一新生能否快速适应大学生活,关系到学生大学四年生活的成长成才,更关系到是否能够成为为社会输送优秀的职业人和生力军,也是高等教育中一直研究和探讨的课题。通过从心理疏导、职业生涯规划等方面,采用新媒体及心理互助的方式,能够帮助学生尽快调整,以适应大学的学习生活,为今后的人生打下良好的基础。参考文献龙源期刊网[1]许蕾;如何帮助大一新生适应大学生活[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0年03期[2]王丰昌;张崔英;;大学新生适应性问题探析[J];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年01期[3]赵以亮;新媒体对大学生思想的影响及应对对策[J];青年与社会;2013年07期作者简介:王娜,(1985——)女,天津市人,供职:天津理工大学中环信息学院教师,本科,助教,研究方向:教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