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东南州基层应急管理规范化建设标准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黔东南州基层应急管理规范化建设标准(试行)2013-9-513:16:51来源:剑河县人民政府网评论(0)我要评论字号:T/T一、县市应急管理规范化建设标准(一)组织机构健全应急管理委员会、应急管理办公室,县市政府应急管理办公室机构和能力建设满足其履行“值守应急、信息汇总、综合协调、宏观指导”的职能要求。1.按规定配齐主任、专职副主任和2名专职行政编制人员,根据工作需要,适当增加专职人员。2.应急管理办公室工作经费纳入财政预算,有办公场所和必要的工作装备。3.建立应急管理联席会议,安全隐患、矛盾纠纷化解分析会商、应急管理工作考核等制度。4.应急管理领导机构每年召开2次以上会议,研究落实应急管理工作。(二)应急预案结合本地实际和易发、常发的突发事件,健全综合应急预案、专项应急预案、部门应急预案和基层组织、企事业单位应急预案及大型活动应急预案并适时进行修订,预案简明扼要,操作性强;预案编制率100%;应急预案演练常态化,每年各类预案演练率达60%以上。(三)监测预警和风险隐患排查治理1.健全风险隐患排查监控制度,做好突发事件风险隐患排查、登记和监控,建立矛盾纠纷排查预警和调解处置机制,及时化解社会矛盾,预防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发生。按照上级政府和行业管理机关要求,对所有危险区域、危险源和隐患逐一登记造册,建立数据库并进行有效管理;落实危险区域、事故易发点、矛盾纠纷重点对象“一对一”观察监测人员,并给予适当误工补助,按分类分级处置原则进行整治。采取多种方式及时向村(居)民公布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和公共卫生事件风险隐患信息,并组织开展防灾避险工作。2.定期对辖区常发突发事件危险要素、社会脆弱性和承受能力进行分析评估,并制订防范应对措施。建立工程项目和重大活动社会安全风险评估制度,落实风险管理化解责任。每半年开展一次突发事件趋势分析,特殊时段定期分析,并制订有效防范应对措施。3.制订预警信息发布办法,充分利用广播、电视、电子显示屏、手机短信、电话、鸣锣喊寨、逐户通知等方式发布警报,并做好防灾避险和应急疏散工作。4.辖区内不发生较大以上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社会安全事件(含管理原因造成的避险不及致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的自然灾害)。一般突发事件发生起数比上年减少20%以上。(四)应急救援队伍1.建立综合应急救援队伍、专业应急救援队伍、志愿者队伍、应急管理专家队伍。2.综合应急救援队伍和专业应急救援队伍配备必备的防护用品和专业应急抢险救援装备,明确保障应急之需的各类型运输车辆。3.建立综合应急救援队伍和专业应急救援队伍调度管理制度和考核办法,及时兑现奖惩;应急救援队员工资、福利纳入同级财政预算,并为其购买人身意外伤害保险。4.组织应急救援队伍训练每年不少于20天,演练每年2次以上。(五)应急保障能力1.建立完善应急管理资金和物资保障制度。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和实际情况,每年从本级财政支出中安排一定比例资金作为县、乡两级政府预防应对突发事件应急物资储备和其它应急管理工作专项资金,并列入财政预算。2.针对易发、常发的突发事件,根据应急处置实际需要,储备必要的应急物资,建立应急物资社会化服务征用补偿机制,重点加强消防、森林防火、防汛抗旱、地质灾害等防护用品、救援装备和应急处置器具等物资储备。3.建立应急通信和交通运输保障制度。建设完善应急通信网络。加强农村广播、电视、电话“村村通”工程建设。根据实际需要,落实应急救援交通运输工具,采用租赁、征用等方式,明确小型客货运车辆。4.按相关标准建立应急避难场所,并有明显标识,制订应急疏散预案,每年组织一次以上应急疏散演练。(六)应急处置及时启动相关应急预案,迅速组织开展先期处置,县市领导按规定第一时间赶到现场:1.排除险情,组织营救人员,疏散安置群众和抢运物资等;2.应急处置和事态控制及时;3.及时发布信息和与媒体沟通,加强舆情引导;4.按规定及时科学总结评估。(七)应急联动1.强化跨行业和跨部门的应急联动机制,统筹协调各行业管理部门和人民武装、武警、消防力量,预防和应对各类突发事件。县政府每年召开联席会议或会商会议2次以上,部门之间及时通报相关重要信息。2.建立跨县市互助合作应急联动机制。加强交流与合作,明确联络沟通渠道和方式,及时通报相关重要信息,合作开展跨县市的风险隐患排查治理和突发事件的应对处置。(八)恢复重建与善后处理按照上级要求认真做好恢复重建和善后处理工作,落实恢复重建规划、计划,组织恢复生产生活秩序。1.组织群众开展生产恢复和经济社会事业基础设施、住房重建,积极开展救助、补偿、医疗、抚慰、抚恤、安置等善后工作,妥善处理突发事件引发的矛盾纠纷。2.建立完善自然灾害救助、灾民倒塌房屋重建公开公示、突发事件补助补偿等制度。(九)值守应急和信息报告1.健全覆盖本行政区域的值守应急制度。县、乡镇(街道)、企业、学校、社区设值班室,配备相应的办公装备和交通工具,实行常年24小时专人值班和领导带班。2.健全覆盖本行政区域县市政府、乡镇(街道)、村(社区)、企事业单位的信息报告网络,按规定及时向上级人民政府和行业主管部门报告风险隐患预警信息和突发事件信息,并做好跟踪续报,不迟报、漏报、谎报、瞒报。(十)应急管理专家组(库)建立应急管理专家组(库),组织专家参与风险隐患排查治理、风险评估、突发事件处置、科普宣传教育和其它有关工作。(十一)应急平台建设根据省、州政府应急平台体系建设规划和要求,积极配合做好应急平台建设,完善功能,加强资源数据化管理,确保正常运转,实现与州政府的互联互通,确保州委、州人民政府指挥调度顺畅。(十二)科普宣教1.制订县乡宣传教育培训计划并组织实施。开展对领导干部、企事业单位负责人、应急管理工作者、应急救援队伍的培训每年2次以上。2.利用多种形式,各乡镇(街道)、各行业管理部门和企事业单位广泛开展应急知识宣传教育和公众防灾避险、自救互救知识及技能培训。(十三)督促检查建立健全应急管理督促检查指导机制,采取多种形式定期或不定期对乡镇(街道)、村(社区)和企事业单位进行督促检查和指导,使各项工作措施得到落实。(十四)建立健全应急管理工作档案库做好领导批示、指示、督办通知、来电来文记录、突发事件应对总结评估报告,重要文件、资料、信息、矛盾纠纷安全隐患排查、应急队伍建设、物资储备、相关工作制度、法律法规和应急预案等文件资料的归档工作。二、乡镇应急管理规范化建设标准(一)组织机构1.成立应急管理领导小组和工作机构,领导机构主要负责人为乡镇长,工作机构设在乡镇党政办,应急办主任由分管领导兼任,明确1—2名人员负责日常工作。2.建立应急管理联席会议,安全隐患、矛盾纠纷化解分析会商、应急管理工作考核等制度。3.乡镇应急管理领导小组每年召开2次以上会议,研究落实应急管理工作。(二)应急预案结合实际,编制综合应急预案和易发、常发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如气象灾害、洪涝灾害、地质灾害、地震灾害、生产安全事故、环境污染、农村火灾、森林火灾、交通事故(含水上交通、铁路事故)、公共卫生安全事件、动物疫情、群体性事件等应急处置工作。预案要明确应急处置职责、程序和要求,要简明扼要,操作性强。预案编制率100%,并适时修订;每年演练2次以上。(三)监测预警和风险隐患排查治理1.健全风险隐患排查监控制度,做好突发事件风险隐患排查、登记和监控,建立矛盾纠纷排查预警和调解处置机制,及时化解社会矛盾,预防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发生。按照上级政府和行业管理机关要求,对所有危险区域、危险源逐一登记造册,建立风险隐患数据库落实危险区域、事故易发点、矛盾纠纷重点对象“一对一”观察监测人员,并给予适当误工补助,按分类分级处置原则进行整治。采取多种方式及时向村(居)民公布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和公共卫生事件风险隐患信息,并组织开展防灾避险工作。2.定期对辖区常发突发事件危险要素、脆弱性和承受能力进行分析评估,并制订防范应对措施。每半年开展一次突发事件趋势分析,特殊时段定期分析,并制订有效防范应对措施。3.及时发布突发事件警报,建立预警信息发布制度。制订预警信息发布办法,充分利用广播、电视、电子显示屏、手机短信、电话、鸣锣喊寨、逐户通知等方式发布警报,并做好防灾避险和应急疏散工作。4.辖区内不发生较大以上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社会安全事件(含因管理原因造成的避险不及致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的自然灾害)。一般突发事件发生起数比上年减少20%以上。(四)应急救援队伍1.依托基层组织警务人员、医务人员、民兵、预备役人员、物业保安、企事业单位应急队伍和志愿者等建立基层综合应急救援队伍和应急小分队,保证应急救援时能够快速集结,拉得出,用得上。2.配备应急救援队员必备的防护用品和专业应急抢险救援装备,指定1—2辆小型客车作为临时交通工具。3.建立应急救援队伍调度管理制度和考评办法,及时兑现奖惩;为应急救援队员购买人身意外伤害保险,并给予适当误工补助。4.组织应急救援队伍训练时间每年不少于15天,演练每年2次以上。(五)应急保障能力1.建立完善应急物资保障制度。根据预防和应急处置实际,储备必要的应急物资,建立应急物资社会化服务征用补偿机制,重点加强消防、森林防火、防汛抗旱、地质灾害等防护用品、救援装备和应急处置器具等物资储备。2.建立应急通信和交通保障制度建设完善应急通信网络。加强农村广播、电视、电话“村村通”工程建设。根据实际需要,落实应急救援交通运输工具,采用租赁、征用等方式,明确小型客货运车辆。3.充分利用广场、绿地、体育场、学校操场和农村空旷安全地带建立应急避难场所,并有明显标识和注意事项提示,制订应急疏散方案,每年组织一次以上应急疏散演练。(六)应急处置及时启动相关应急预案,迅速组织开展先期处置。乡镇领导按规定第一时间赶到现场开展应急处置救援工作,主要包括:1.排除和控制险情,组织营救人员,疏散安置群众和抢运物资等。2.协助做好相关应急处置工作,主要包括现场取证、道路引领、后勤保障、秩序维护、安抚群众和信息报告等工作。(七)应急联动1.建立统筹调度各职能机构共同预防和应对各类突发事件应急联动机制,及时通报有关重要情况。2.建立跨乡镇互助合作应急联动机制,开展交流与合作;明确联络沟通渠道和方式,及时通报预防和应对突发事件的相关信息,合作开展跨乡镇的风险隐患排查治理和突发事件的应对处置。(八)恢复重建与善后处理按照上级要求认真做好恢复重建和善后处理工作,落实恢复重建规划、计划,组织恢复生产生活秩序。1.组织群众开展生产恢复和经济社会事业基础设施、住房重建,积极开展救助、补偿、医疗、抚慰、抚恤、安置等善后工作,妥善处理突发事件引发的矛盾纠纷。2.建立完善自然灾害救助、灾民倒塌房屋重建公开公示、突发事件补助补偿等制度。(九)值守应急和信息报告1.健全本行政区域的值守应急制度。乡镇(街道)有值班室,配备必要的办公设备和值班车辆,安排专人常年24小时值班和带班领导,不得安排保卫人员或其他无关人员值班。2.健全覆盖本乡镇区域的信息报告网络。按规定及时向上级政府和行业主管部门报告风险隐患预警信息和突发事件信息,并做好信息续报工作。不迟报、漏报、谎报、瞒报。(十)科普宣教1.每年对乡镇工作人员和村干进行1次以上培训。2.编印辖区内村民、居民《应急手册》发放到村民、居民手中。3.充分利用活动室、文化站、广播、宣传栏、黑板报、标语等多种形式宣传应急知识,提高公共安全意识,居民、村民对防灾减灾等应急知识知晓率达80%以上。(十一)督促检查采取多种形式定期或不定期对辖区基层组织和企事业单位应急管理工作进行督促检查和指导,使各项工作得到落实。(十二)建立健全应急管理工作档案库做好领导批示、指示、督办通知、来电来文记录、突发事件应对总结评估报告,重要文件、资料、信息、矛盾纠纷安全隐患排查、应急队伍建设、物资储备、相关工作制度、法律法规和应急预案等文件资料的归档工作。三、村(社区)应急管理规范化建设标准(一)组织机构组织机构负责人为村(社区)主任,并负责应急管理工作。(二)应急预案针对易发、常发突发事件制订综合应急预案,含防洪、地质灾害、地震、

1 / 11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