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文学资料整理(填空、简答、论述)综述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第六编元代文学1.元杂剧在宋杂剧和金院本的基础上,融合宋金以来的音乐、舞蹈、说唱等艺术而形成的戏剧艺术。以北方曲调演唱,因称“北杂剧”。2.戏曲起源有巫优、歌舞等说法。3.元杂剧结构、唱词、宾白、科范、角色。4.元杂剧可分为前后两期。前期中心在大都,后期中心在临安。现存元杂剧有150多种,见于《元曲选》和《元曲选外编》。5.南宋时,在浙江温州(永嘉)一带兴起的“温州杂剧”,到元代已经发展为对后世戏曲有重大影响的剧种——南戏。6.南戏,也称戏文或南曲戏文,与北杂剧相对。角色有七种:生、旦、净、丑、外、末、帖。流传至今的南戏不到20种,代表作《琵琶记》和“四大南戏”等。7.散曲是兴盛于元代的一种新的诗体,在宋金时期民谣俚曲的基础上,融合北方少数民族歌曲而形成的。现存大约4300多首。8.散曲有小令和套数之分,小令一般为单只曲子,套数由同一宫调的两个以上只曲组成。9.话本小说的兴盛。说话“四家”:小说、讲史、说经、合生。10.关汉卿(1225?-1300),号已斋叟,元大都人,著名书会才人,博学能文,多才多艺。游历过洛阳、开封、杭州等地,交游广泛,创作杂剧60多种,今存18种,以《窦娥冤》、《救风尘》、《单刀会》等最为著名,另写有大量散曲。联合国1958年列其为世界文化名人。11.王实甫,名德信,元大都人,生卒年不详。一生创作14种杂剧,仅存《西厢记》、《丽春堂》和《破窑记》等三种。《西厢记》影响最大,明代贾仲明:“新杂剧,旧传奇,西厢记天下夺魁。”清代王世贞:“北曲故当以《西厢》压卷”。12.马致远,号东篱,元大都人。有“曲状元”之称,创作杂剧15种,今存7种,主要有《汉宫秋》、《青衫泪》、《黄粱梦》等。其中《汉宫秋》最为著名,写王昭君出塞的故事。《青衫泪》写白居易和裴兴奴的爱情故事。13.白朴,字仁甫,号兰谷,少年时随元好问学诗词古文。创作15种杂剧,今仅存《梧桐雨》和《墙头马上》两种。前者写唐明皇与杨贵妃的故事;后者李千金和裴少俊的爱情故事。14.《双献功》和《李逵负荆》都是水浒戏,前者写巧救孙荣,后者写李逵义救满堂娇。15.《赵氏孤儿》据《史记》敷衍而成,写忠奸斗争,复仇主题;《柳毅传书》取材唐传奇小说,人神结合,浪漫色彩。16.这两部戏剧都反映了妇女在婚姻生活中的不幸,但都以大团圆喜剧结局。17.前者写写封建家庭中对财产继承权的激烈争夺;后者仅存两折,写唐三藏西天取经故事。18.郑光祖,字德辉,山西人,作杂剧17种,今存《倩女离魂》等7种。其中《倩女离魂》是元后期杂剧中最优秀作品,据唐传奇《离魂记》改编,写张倩女与王文举故事。19.宫天挺《范张鸡黍》写汉代范式和张劭因愤恨权奸当道而绝意仕进,结为生死之交。20.现存南戏不到20种,《永乐大典》中保存《张协状元》、《错立身》和《小孙屠》较早,其中《张协状元》是现存最早的南戏剧本。21.高明(1306-1370),字则诚,号菜根道人,浙江瑞安人。幼而聪慧。四十岁以后踏上仕途,元末后归隐。潜心创作《琵琶记》,明初曾请他参加《元史》编修,以落病辞归。与刘基过从甚密。现存诗歌50多首,以戏曲《琵琶记》影响最大。22.《拜月亭》“患难与共,胜过一见钟情”元人施惠作,又名《幽闺记》,共40出,写书生蒋世隆和妹妹蒋瑞莲失散,与兵部尚书王镇女儿王瑞兰结为夫妇,蒋瑞莲认王镇夫人为义母,后来大团圆。23.《荆钗记》“糟糠之妻不下堂,贫贱之交不可忘”元末柯丹邱作,共48出。写书生王十朋与钱玉莲坚贞不渝的爱情故事,歌颂王十朋不畏权贵,贵不易妻的品德。讽刺了纨绔子弟孙汝权。24.《白兔记》“贫者休要轻相弃,否极终有泰时”永嘉书会才人作,共33出。写流浪汉刘知远发迹之后背叛结发之妻李三娘的故事,集中反映了封建社会妇女的苦难。25.《杀狗记》“手足之亲真可赖,狐朋狗友不足交”元末明初徐畛作,共36出,写哥哥孙华在外人挑拨下,与弟弟孙荣失和,后来在妻子杨月真的帮助下,兄弟和好如初。吴梅认为“鄙陋庸劣,直无一语可取。”26.元代散曲包括小令和套数,小令来自唐代酒令,由一支曲牌构成;套数来自宋金诸宫调,由若干同一宫调的曲牌构成。现知元曲作家约220人,现存元代小令3800多首,套数470多套。27.关汉卿《双调·沉醉东风》心里描写细腻微秒;《四块玉·闲适》寓悲愤于幽默滑稽之中;王和卿《醉中天·咏大蝴蝶》构思奇特,滑稽诙谐;白朴《阳春曲·知己》旷达与悲愤交织的情感;马致远《天净沙·秋思》“纯是天籁”、“深得唐人绝句妙境”。28.乔吉《山坡羊·寓兴》,与张可久合称“曲中李杜”。29.耶律楚材(1190-1244),字晋卿,号湛然居士,又号玉泉老人,契丹族。入元后任中书令。《和移剌继先韵》30.戴表元(1244-1310),字帅初,南宋进士,入元后以疾辞官,有诗歌《感旧歌者》等。31.刘因(1249-1293),字梦吉,号静修,隐逸山林,诗歌反映遗民思想。32.赵孟頫(1254-1322),字子昂,号松雪道人,宋亡被荐仕元。元代著名的书画家,亦工诗词曲文。诗多为仕元的悔恨和对故国的怀念之作。33.虞集(1272-1348),字伯生,号道园。官至奎章阁侍书学士,后以病辞归。与杨载、范梈、揭傒斯并称“四大家”。诗文均负盛名,有词作《风入松》传世。34.萨都剌(1272?-1355),字天锡,号直斋。著有《雁门集》,以写宫词、乐府见长,描写山水景物和地方风情的诗歌有特色,如《上京即事》等:34.王冕(1287-1359),字园章,号煮石山农、饭牛翁等,诸暨人。元代后期著名画家,题画诗《墨梅》、《应教题梅》等。35.杨维桢(1296—1370),字廉夫,号铁崖,一号铁笛道人,绍兴人。他是元末最具艺术个性的诗人,为诗主张创作个性化,追求超乎寻常的构思和奇特不凡的意象,创造了元代诗坛上独一无二的“铁崖体”。36.讲史也称平话或评话,宋代如《五代史平话》、《大宋宣和遗事》等。元代有《武王伐纣平话》(吕望兴周)、《三国志平话》、《七国春秋平话后集》(乐毅图齐)、《秦并六国平话》、《前汉书平话续集》(吕后斩韩信)等。第七编明代文学1.宋濂(1310-1381),字景濂,号潜溪,金华浦江人。“开国文臣之首”,散文多道学气。传世散文如《送东阳马生序》,人物传记《秦士录》、《王冕传》。2.刘基(1311-1375),字伯温,浙江青田人。“所为文章,气昌而奇,与宋濂并为一代之宗”,讽喻杂文《卖柑者言》、《楚人养狙》等。诗歌有《二鬼》等。3.高启(1336-1374),字季迪,自号青丘子,苏州人。被腰斩于南京。“诗才富健”,“为一代巨擎”,明初最有成就的诗人。传诵者如《宫女图》、《登金陵雨花台望大江》等。4.“台阁体”——杨士奇、杨荣、杨溥台阁体指以当时馆阁名臣杨士奇、杨荣、杨溥等为代表的一种创作风格。大多内容贫乏,多为应制、题赠、酬应而作,题材常是“颂圣德,歌太平”,艺术追求平正典丽。5.“茶陵派”——李东阳李东阳(1447-1516),字宾之,号西崖。以台阁重臣身份主管文柄,针对台阁体卑冗委琐的风气,提出“诗学汉唐”的复古主张,“轶宋窥唐,已为极致,两汉之体,已不复讲”,对后来影响很大。代表作如《茶陵竹枝歌》。6.“前七子”——李梦阳、何景明主张“文必秦汉,诗必盛唐,非是者弗道”。李梦阳(1473-1530),字献吉,号空同子,感时伤事诗《自从行》。何景明(1483-1521),字仲默,号大复山人,咏史诗《易水行》。7.李梦阳“蔺相如,司马相如,名相如,实不相如。”此上联以其名同人不同,切合自己与那同名考生,暗合揶揄之意。那考生听后一沉吟,拱手便对:“魏无忌,长孙无忌,尔无忌,吾亦无忌。”此下联以其名“无忌”,双关两方不要忌讳。8.“后七子”——李攀龙、王世贞主张“文自西京、诗自天宝而下,俱无足观,于本朝独推李梦阳”。李攀龙(1514-1570),字于麟,号沧溟。王世贞(1526-1590),字元美,号凤洲,江苏太仓人。9.“唐宋派”——归有光、唐顺之、王慎中、茅坤。唐宋派提倡唐宋古文,反对七子“文必秦汉”之说。归有光指责王世贞尤甚。在当时和后世颇有影响。在散文创作方面,其中归有光《项脊轩志》,唐顺之《任光禄竹溪记》。归有光(1506-1571),字熙甫,号震川,昆山人。为世传诵作品是“抒写怀抱之文”。如《项脊轩志》、《先妣事略》、《寒花葬志》等。唐顺之(1507-1560),字应德,一字义修,江苏常州人。对于诗文理论和实践,颇为后人所称。如“直据胸臆,信手写出”,“便是宇宙间一样绝好文字”等语,见解突出。茅坤(1512-1601),编辑《唐宋八大家文钞》。10.李贽(1527—1602),名贽,号卓吾,泉州人。二十六岁中举,明代中叶的重要思想家、文学家,他以“异端”自命,认为不能“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他的散文见解精辟,犀利泼辣。著有《焚书》、《续焚书》等。11.“公安派”——袁宏道、袁宗道、袁中道公安派反对诗文复古,提倡“抒写性灵”,袁氏兄弟三人,袁宏道成就最高。袁宏道(1568-1610),字中郎,号石公,湖北公安人。“独抒性灵,不拘格套,非从自己胸臆流出,不肯下笔”,诗文兼擅。散文《徐文长传》著名。12.“竟陵派”——钟惺、谭元春竟陵派别立“幽深孤峭”之说,以矫正公安派俚俗之失,甚有影响。钟惺(1574-1625),字伯敬,号退谷、退庵,江西永丰人。临终受戒,法名断残。诗文主张既反对七子之失,又纠正公安之弊。散文代表作汝《浣花溪记》等。谭元春(1586-1637),字友夏,号鹄湾,又号寒河,湖北竟陵人。与钟惺为友,共选《诗归》。其小品文颇有佳篇。13.张岱(1597-1689),初字宗子,后字石公,号陶庵,又号蝶庵,山阴人。身经丧乱,留心史学。著作甚富,以《陶庵梦忆》、《西湖梦寻》等最为著名,其中散文如《湖心亭看雪》、《柳敬亭说书》、《西湖香市》、《西湖七月半》等广为传诵。14.张溥(1602-1641),字天如,江苏太仓人。为明末复社领袖。诗文均有盛名,世所传诵者如《五人墓碑记》,编有《汉魏六朝百三家集》。15.陈子龙(1608-1647),字卧子,又字人中,号轶符,又号大樽,松江人。参加复社,又结几社。代表作有《秋日杂感》、《小车行》等。16.夏完淳(1631-1647),原名复,字存古,华亭人。早慧,有神童之称。死时年仅十七岁。代表作有散文《狱中上母书》、诗歌《别云间》等。17.王磐(1470-1530),字鸿渐,号西楼,高邮人。著有《王西楼乐府》,代表作《朝天子·咏喇叭》18.陈铎(1488-1521),字大声,号秋碧,江苏人。著有《滑稽余韵》,代表作《满庭芳·乞儿》19.冯惟敏(1511-1580),字汝行,号海浮,山东人。著有《海浮山堂词稿》,代表作《玉芙蓉·喜雨》20.薛论道(1531-1600),字谈德,别号莲溪居士,河北人。著有《林石逸兴》,代表作《水仙子·愤世》21.现存最早的明代民歌集子是成化年间刊行的《新编四季五更驻云飞》等四种。嘉靖以来民歌文学选本有《词林摘艳》、《雍熙乐府》等。22.晚明冯梦龙编辑的《挂枝儿》和《山歌》是两部重要的明代民歌集子。23.“晋平阳侯陈寿史传,后学罗本贯中编次”。罗贯中,名本,号湖海散人。山西太原(或东原、钱塘)人,著有小说《三国演义》、《残唐五代史演义》、《三遂平妖传》及杂剧《赵太祖龙虎风云会》等。24.明嘉靖间《忠义水浒传》题:“施耐庵集撰,罗贯中编次”。《水浒传》作者或云罗贯中,或云施耐庵,或云施作罗续。学界一般认为施耐庵为《水浒传》作者。关于施耐庵生平事迹,文献不足或语焉不详。“公讳子安,字耐庵。生于元贞丙申岁(1296),为至顺辛未进士……施耐庵,原名耳,白驹人,祖籍姑苏,少精敏,擅文章。”(《兴化县续志》)现今考证结果:施耐庵故里为江苏省兴化县,而非“祖籍姑苏”。至于所谓“施耐庵墓”、施耐庵为《水浒传》作者等仍是一个迷。25.朱权(1378-1448),号含虚子、丹丘先生,是明太祖第十七子,所著《太和正音谱》是研究元明杂剧要籍,列马致远第一,关汉卿第十。另著有杂剧十二种,代表作品《卓文君私奔相如》。26.朱有炖(1379-1439),号诚斋,安徽凤阳

1 / 9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