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课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1949.10—1956底(向社会主义的过渡时期)●1956年底—1966年5月(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1966年5月—1976年10月(文化大革命十年动乱)●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改革开放的新时期)一、社会主义建设的起步(1949-1956)1、国民经济的恢复材料一:1949年国民经济基本情况:1949年,我国有5亿多人口,人均收入才66元,人均有粮食209公斤,钢0.29公斤。那时,工业技术水平低下,农业生产落后,物资紧缺,物价飞涨,市场混乱,人民生活痛苦不堪。这就是解放初期国民党留下来的基本国情。建国初严峻的经济形势(1)背景:材料二:1949年,中、美、苏三国在钢、原煤、原油方面产量对比:中国钢产量占美国的0.2%,苏联的0.7%;原煤产量占美国的7.3%,苏联的13.6%;原油产量占美国的0.02%,苏联的0.36%。①帝国主义的长期掠夺②国民政府的大肆搜刮③多年战争的严重破坏(2)措施:没收官僚资本,建立国营经济稳定物价,统一财经合理调整资本主义工商业恢复发展工农业生产(4)意义:为有计划的经济建设创造了条件。(3)结果:经过三年,工农业生产超过历史最高水平。46681001002003004005006007008009001949年1952年1949~1952年工农业总产值(亿元)现在我们能够做什么呢?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壶茶碗,能种粮食,还能磨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会造——毛泽东从工业产品钢和发电量产量的人均占有量来比较:1952年我国钢的产量与美国1950年的产量相比,我国人均占有量只是美国的千分之四。而发电量的人均占有量还不到美国的千分之一,甚至不到印度的四分之一。(1)“一五计划”实施的背景是什么?阅读并归纳阅读并归纳阅读并归纳二、“一五”计划内容:1、集中力量优先发展重工业,建设起国家工业化的初步基础。(实质是发展生产力)2、有步骤地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其实质是生产关系的变革)二、“一五”计划内容:1、集中力量优先发展重工业,建设起国家工业化的初步基础。(其实质是要发展生产力)想一想,国家为什么要这么做?(1)从历史原因看:我国重工业基础差,底子薄。(2)从现实的需要看,我国处于帝国主义的军事包围之中,发展重工业有助于增强综合国力,尤其是增强国防实力。(3)从世界经济发展的经验看,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国家,工业化的速度都比较快。而社会主义苏联迅速工业化的经验中,也是采取了优先发展重工业的策略。(4)从各行业关系看,重工业的发展有助于推动轻工业和农业的发展那取得了什么成就呢?“一五计划”的重工业项目在地理分布上有何特点呢?主要集中在什么地区?意义:开始改变工业落后面貌,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初步基础2、社会主义改造⑴农业⑵手工业⑶资本主义工商业——参加合作社——参加合作社——全行业公私合营(2)实质:将生产资料由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1)内容(3)意义: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建立,中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一五计划有何特点?1、优先发展重工业;2、发展国民经济和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同时进行,即发展生产力和改造生产关系并举。二、探索与失误(1956-1966)阅读并归纳阅读并归纳阅读并归纳问题1:八大对当时形势的变化作出了怎样的判断?问题2:八大对社会的主要矛盾作出了怎样的判断?问题3:这对主要矛盾的实质是什么?问题4:八大提出党和人民的主要任务是什么?1、中共八大(一)中共八大(1956年,北京)1、内容(1)国情分析:社会主义制度已经建立(2)主要矛盾:(3)主要任务:集中力量把我国尽快从落后农业国变为先进工业国2、评价:分析正确、成功探索、未能坚持二、探索与失误(56-66)(二)、“三面红旗”(1)总路线“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大跃进”运动三面1、内容高指标高速度以钢为纲2、影响1月9日报道亩产2000斤。6月30日报道亩产5103斤。7月25日报道亩产9195斤。9月25日报道亩产13043斤。一颗白菜500斤,亩产小麦12万斤,亩产土豆120万斤大跃进中粮食的丰收农民的喜悦棉花的跃进“大跃进”运动1958年,中共中央号召全国人民为生产1070万吨钢而奋斗。各地迅速组织起大炼钢铁的大军,几千万人在钢铁生产战线上奋战。全国城镇到处建起小高炉,炉火日夜不熄。为了炼钢,人们毁掉山林,砍伐木材,把家里的锅砸了,把铁锹扭弯,连秤砣也不放过……(注:1957年钢产量为535万吨)思考a、分析当时人们是以怎样的精神面貌来进行建设的?b、你对这样的炼钢运动有什么看法?a、热火朝天、急于求成、忘我的精神面貌b、不利于经济发展,浪费人力物力财力使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1957年1958年1959年1962年535万吨9000万吨3000万吨1070万吨800万吨大跃进时期的炼钢指标工业生产各部门制定出在几年内产量赶超英国的高指标,先是20年后是15年在是7年甚至是3年全民大炼钢现代化炼钢思考:你认为这样炼出的钢质量会如何?这样炼钢你认为有什么影响?信息:58年全国生产钢1108万吨,只有800万吨合格大跃进时在番禺“大沙地”建的“炼钢土高炉”群“大跃进”中,番禺全县集中了约六万人炼钢。不少农村的“风水林”,、荔枝树被砍伐烧炭作炼钢使用。思考:大跃进运动会带来哪些危害?国民经济(农轻重)比例失调,农业生产下降生态环境遭到破坏,资源浪费,不利于经济发展。人民公社运动北戴河会议以后,全国农村一哄而起,大办人民公社。没有经过试验,只有一个多月的时间就基本实现公社化。……人民公社的特点叫“一大二公”,实际上就是“一平二调”。所谓大,就是将原来一二百户的合作社合并成四五千户以至一二万户的人民公社。一般是一乡一社。所谓公,就是将几十上百个经济条件、贫富水平不同的合作社合并后,一切财产上交公社,多者不退,少者不补,在全社会范围内统一核算,统一分配,实行部分的供给制(包括大办公共食堂、吃饭不要钱,叫做共产主义因素),造成原来的各个合作社(合并后叫大队或小队)之间、社员与社员之间严重的平均主义。同时,社员的自留地、家畜、果树等,也都被收归社有。政府和公社还经常无偿地调用生产队的土地、物资和劳动力,甚至调用社员的房屋、家具。这些实际上都是对农民的剥夺,使农民惊恐和不满,纷纷杀猪宰羊,砍树伐木,造成生产力的很大破坏,给农业生产带来灾难性的后果。——胡绳主编《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3)人民公社化运动“一大二公”4、人民公社运动苦干三个月实现共产主义跑步进入共产主义4、人民公社运动1、内容:盲目提高公有化程度3、评价:反映了民众想建立共产主义的愿望,但超越了生产力的发展水平,挫伤了人们的生产积极性,损害了农民的利益。2、特点:一大二公大跃进和人民公社运动,导致国民经济出现混乱。1959—1961年,我国出现了建国以来最严重的经济困难。(根本原因:左倾错误)造成1959至1961年我国国民经济严重困难的最主要原因是:A、自然灾害的影响B、苏联撕毁经济合同C、帝国主义的经济封锁D、经济建设中“左”倾错误3、国民经济的调整(1)原因:(2)国民经济的八字方针调整、巩固、充实、提高失误:正确:中共八大1956“大跃进”1958人民公社化运动1958国民经济的调整1960启示一:社会主义建设必须从国情出发,正确分析国内主要矛盾。三年经济困难1959-1961启示二:社会主义建设必须实事求是,尊重客观规律。启示三:生产关系的变革必须与生产力水平相适应。三、国民经济的劫难(1966-1976)1、“文革”时期经济形势怎样?“文化大革命”动乱十年,在经济上,只是国民收入就损失人民币5000亿元。这个数字相当于建国30年全部基本投资的80%,超过了建国30年全部固定资产的总和。──李先念思考?1967年、1968年国民经济下降的原因是什么?原因是:“文革”扩展到经济领域。三、国民经济的劫难(66-76)(1973年)周恩来恢复调整国民经济(1975年)邓小平全面整顿实质:纠正文革的“左”倾错误材料一的原因是:周恩来的调整——着手恢复调整国民经济材料二的原因是:邓小平的整顿——明确提出全面整顿的思想,并采取有效措施全面整顿经济形势较好的有1973年和1975年关于二十年(1956—1976)社会主义建设探索中失误的教训①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必须坚持实事求是,从实际出发。②在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后,必须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把发展生产力放在首位。③经济建设必须遵循客观规律,生产关系的调整必须适应生产力的实际水平。④必须正确认识社会主义阶段的阶级斗争问题,防止阶级斗争扩大化。⑤必须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发扬党内民主,坚持群众路线。课堂小结从1949年新中国成立到1976年“文化大革命”的结束,我国的经济建设是在成功与失败的交替中不断前进的。无论是成功的经验还是失败的教训都是今天我们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宝贵财富,值得我们借鉴和反思。历史再次雄辩的证明:无论是革命还是建设,唯有坚持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才能克服重重困难,开创新的天地!1、1960年,中央提出“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其中“调整”是指:()课堂练习A、调整阶级斗争与经济建设关系B、调整党的知识分子政策C、调整中共与民主党的关系D、调整国民经济各部门间失衡的比例关系D2、人民公社中犯的“一大二公”的错误主要原因在于()A、偏离了工作重心B、错误估计了阶级斗争的形势C、超越了当时生产力发展水平D、挫伤了农民生产积极性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