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PPT36页)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导入:上个单元,我们知道了中国资本主义自产生以来,经历约80年的风雨,而曲折演变,于1949年左右受到内战的影响而日渐萎缩。那么,新中国成立后,中国的资本主义经济又将走向哪里?新中国的经济又将呈现怎样的面貌呢?有人说,中国共产党在经济上是外行,还得请回国民党,会吗?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新课第11课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制作者:祝山东单位:九江县一中一、社会主义建设的起步1、国民经济的恢复我们先来看看材料:1949年,我国有5亿多人口,人均收入才66元,人均有粮食209公斤,钢0.29公斤。那时,工业技术水平低下,农业生产落后,物资紧缺,物价飞涨,市场混乱,人民生活痛苦不堪。这就是解放初期国民党留下来的基本国情。1949年工农业产量同历史最高水平时期的对比名称产量(万吨)与历史最高水平对比钢15.8减少80%煤3243减少48%粮食11318减少25%棉花44.4减少48%•思考:这是种什么情行呢,形成的原因是什么,有没有改变呢?•现状:国民经济全面崩溃•原因:帝国主义的长期掠夺国民政府的搜刮战争破坏经过党和政府的努力经济得到恢复•结局:1952完成了经济的恢复一、社会主义建设的起步1、国民经济的恢复联想经济的恢复情况•如工业•农业•交通•物价生活水平等等经济恢复了之后,应该做什么呢?摆在党和政府面前的任务是什么呢?看看材料•现在我们能够做什么呢?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壶茶碗,能种粮食,还能磨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会造——毛泽东从工业产品钢和发电量产量的人均占有量来比较:1952年我国钢的产量与美国1950年的产量相比,我国人均占有量只是美国的千分之四。而发电量的人均占有量还不到美国的千分之一,甚至不到印度的四分之一。所以要想将我国建设成为一个社会主义强国,就必然要改变这一落后局面2、“一五”计划内容:1、集中力量优先发展重工业,建设起国家工业化的初步基础。(其实质是要发展生产力)想一想,国家为什么要这么做?(1)从历史原因看:我国重工业基础差,底子薄。(2)从现实的需要看,我国处于帝国主义的军事包围之中,发展重工业有助于增强综合国力,尤其是增强国防实力。(3)从世界经济发展的经验看,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国家,工业化的速度都比较快。而社会主义苏联迅速工业化的经验中,也是采取了优先发展重工业的策略。(4)从各行业关系看,重工业的发展有助于推动轻工业和农业的发展那取得了什么成就呢?鞍山钢铁公司三大工厂、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沈阳机床厂和飞机制造厂这些成就的取得有什么意义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面貌,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了初步基础。2、“一五”计划内容:1、集中力量优先发展重工业,建设起国家工业化的初步基础。2、有步骤地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其实质是生产关系的变革)•2、三大改造(1)对象: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探究:结合教材的“历史纵横”中有关知识分析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的必要性。土地改革后的土地制度实际上是农民个体所有制,本质上依然是私有制,还造成了广泛的小农经济。这种情况长期发展下去,一方面会产生新的贫富分化和新的剥削。另一方面,小农经济将严重阻碍工业化的发展。所以,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完全有必要。(2)基本途径和方式:广大农民参加农业生产合作社,走集体化道路;手工业者加入手工业生产合作社;资本主义工商业掀起全行业公私合营高潮。(3)意义:到1956年底,我国基本完成了三大改造,生产资料私有制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社会主义经济体系在中国基本建立起来1952-1956年国民经济结构的变化假设你是一位生活在当时的公民,你对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的国情有哪些判断?对国内主要矛盾会作出怎样的分析?认为党和国家应如何确定下一步的工作任务?•二、探索与失误随后中国共产党人进行了新的探索,认识国情,制定新的任务——八大1、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a时间:1956年•b内容:国内的主要矛盾: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c意义:分析正确、成功探索、未能坚持在后来的实践中,由于种种原因,没有能够坚持彻八大的正确路线,留下了历史遗憾。而是用了另一种路线——?•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3、“大跃进”运动4、人民公社运动2、1958年总路线三面1、内容2、评价1、内容2、评价3、“大跃进”运动肥猪赛大象,就是鼻子短。全社杀一口,足够吃半年3、“大跃进”运动大跃进中粮食的丰收农民的喜悦棉花的跃进3、“大跃进”运动玉米的卫星3、“大跃进”运动大炼钢铁是的土高炉工业生产各部门制定出在几年内产量赶超英国的高指标,先是20年后是15年在是7年甚至是3年3、“大跃进”运动学思之窗1958年,中共中央号召全国人民为生产1070万吨钢而奋斗。各地迅速组织起大炼钢铁的大军,几千万人在钢铁生产战线上奋战。全国城镇到处建起小高炉,炉火日夜不熄。为了炼钢,人们毁掉山林,砍伐木材,把家里的锅砸了,把铁锹扭弯,连秤砣也不放过……(注:1957年钢产量为535万吨)思考a、分析当时人们是以怎样的精神面貌来进行建设的?b、你对这样的炼钢运动有什么看法?a、热火朝天、急于求成、忘我的精神面貌b、不利于经济发展,浪费人力物力财力使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3、“大跃进”运动1、内容:盲目的提高工农业指标2、评价:片面的强调了人的能动性,反映了广大人民迫切要求改变我国经济落后面貌的愿望,但忽视了客观经济规律。再来看看当时的另一面红旗人民公社化运动4、人民公社运动北戴河会议以后,全国农村一哄而起,大办人民公社。没有经过试验,只有一个多月的时间就基本实现公社化。……人民公社的特点叫“一大二公”,实际上就是“一平二调”。所谓大,就是将原来一二百户的合作社合并成四五千户以至一二万户的人民公社。一般是一乡一社。所谓公,就是将几十上百个经济条件、贫富水平不同的合作社合并后,一切财产上交公社,多者不退,少者不补,在全社会范围内统一核算,统一分配,实行部分的供给制(包括大办公共食堂、吃饭不要钱,叫做共产主义因素),造成原来的各个合作社(合并后叫大队或小队)之间、社员与社员之间严重的平均主义。同时,社员的自留地、家畜、果树等,也都被收归社有。政府和公社还经常无偿地调用生产队的土地、物资和劳动力,甚至调用社员的房屋、家具。这些实际上都是对农民的剥夺,使农民惊恐和不满,纷纷杀猪宰羊,砍树伐木,造成生产力的很大破坏,给农业生产带来灾难性的后果。——胡绳主编《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4、人民公社运动4、人民公社运动苦干三个月实现共产主义跑步进入共产主义4、人民公社运动1、内容:盲目提高公有化程度3、评价:反映了民众想建立共产主义的愿望,但超越了生产力的发展水平,打击了人们的生产积极性2、特点:一大二公大跃进和人民公社运动,导致国民经济出现混乱。1959—1961年,我国出现了建国以来最严重的经济困难。(根本原因:左倾错误)当时的中国农业产量严重下降,很多地方出现了人口的非正常死亡等等,在这种情形下,中国该怎么办5、调整1、政策:2、成就b、八字方针(调整、巩固、充实、提高)a、农村纠左见地图册1962年起,经济逐步得到恢复和发展。1965年,经济调整任务基本完成取得重大成就在“保卫毛主席”和“反修防修”口号鼓动下,红卫兵冲向文化团体、教育机构、党政机关,冲向社会各个领域,对他们认定的“封、资、修”事物进行大破坏;对他们认定的“黑帮分子”“资产阶级代表人物”“反动学术权威”“反革命修正主义分子”,采取批斗、抄家、殴打和侮辱等种种手段加以迫害,致使刘少奇、邓小平、周恩来领导的现存党政体系陷于瘫痪,各级党政官员作为“走资派”、“牛鬼蛇神”等被打倒,甚至从肉体上被消灭。三、国民经济的劫难1966年12月30日的上海“康平路事件”是全国大规模武斗的开端。当时在张春桥支持下,王洪文等人在上海制造了有十多万人参加的武斗流血事件,即围攻上海市委所在地康平路的事件。三、国民经济的劫难三、国民经济的劫难红卫兵在天安门三、国民经济的劫难新疆军区生产建设兵团造反派的武斗车思考是不是能对经济造成影响,什么影响,如何解决?3.调整(1)1971年,周恩来着手恢复调整国民经济。到1973年,国民经济出现复苏局面。(2)1975年,邓小平明确提出全面整顿的思想,国民经济呈现迅速回升状态。三、国民经济的劫难1.原因“文革”动乱对经济领域的冲击。2.表现国民经济受到严重影响,两年里损失的工农业总产值超过一千亿元。四、小结•一、社会主义建设的起步•1、恢复•2、一个五年计划•1、工业化•2、三大改造•二、探索与失误•1、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2、1958年总路线•3、“大跃进”运动•4、人民公社运动•5、国民经济调整•三、国民经济的劫难•1、原因•2、表现•3、调整练习巩固4.(2005南昌3月模拟)观察下边的宣传漫画,最早出现于下列运动中()A.土地改革运动B.农业合作化运动C.“大跃进”运动D.“文化大革命”运动4.(2005南昌3月模拟)观察下边的宣传漫画,最早出现于下列运动中()A.土地改革运动B.农业合作化运动C.“大跃进”运动D.“文化大革命”运动1.观察下边的宣传漫画,最早出现于下列运动中()A.土地改革运动B.农业合作化运动C.“大跃进”运动D.“文化大革命”运动练习C练习2.全国解放前夕,国统区经济濒于崩溃,原因有()①多年战争的破坏②帝国主义的长期掠夺③国民政府的肆意搜刮④工农生产急剧下降⑤物资奇缺,物价飞涨A.①②③④B.②③④⑤C.①②③D.①②⑤A.人民公社化运动B.农田水利的兴修C.土地所有制的改革D.农业生产技术的发展C3、1952-1956年国民经济结构的变化类别19521956国营经济19.1%32.2%合作社经济1.5%53.4%公私合营经济0.7%7.3%个体经济71.8%7.1%资本主义经济6.9%接近于零出现这种历史情形的原因是什么对中国历史有什么影响三大改造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建立练习【探究】4:关于二十年(1956—1976)社会主义建设探索中失误的教训①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必须坚持实事求是,从实际出发。②在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后,必须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把发展生产力放在首位。③经济建设必须遵循客观规律,生产关系的调整必须适应生产力的实际水平。④必须正确认识社会主义阶段的阶级斗争问题,防止阶级斗争扩大化。⑤必须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发扬党内民主,坚持群众路线。再见

1 / 36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