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2008~2009学年第一学期主讲教师梁明课程名称壁画课程类别专业理论课学时及学分54学时,3学分授课班级艺术052使用教材《壁画》系(院、部)人文科学系教研室(实验室)艺术设计基础教研室课时授课计划课次序号:45一、课题:壁画二、课型:课堂讲授三、目的要求:理解本课所列重点问题,其他问题均作为一般了解。四、重点、难点:壁画的主题表达五、教学方法及手段:多媒体讲授六、参考资料:《壁画》刘青砚山东美术出版社七、作业:课下复习本课所讲内容,预习下次课的新内容八、授课记录:九、授课效果分析:授课日期班次十、教学进程(教学内容、教学环节及时间分配等)1、导入课题:(10分钟)简述设计发展的历史,将设计发展的历史时期划分向学生讲解,让学生对设计史有大致的了解。2、教学内容:(60分钟)第一章壁画概述1.壁画简史壁画,源于意大利语“affresco”一词,原仅限于指在灰泥墙面上进行的湿壁画描绘。现已泛指依附于建筑空间中的内外墙壁、室内天棚、窗根及建筑界面上所有绘制、雕刻或由各种材料结合工艺手段制成的绘画作品。壁画是最古老的一种绘画艺术形式。早在人工建筑未出现以前,人类的“画”是依附于自然环境的洞穴、崖或岩的“壁”面上,也被称为“岩画”(或称“岩刻”、“崖画”),这是壁画最原始的态。讫今我们所发现的岩画遗存大都创作于距今约4000年前至3一4万年之间,分布在西欧、南非、大洋洲和亚洲。比较典型的如西班牙的列文特和阿尔塔米拉洞穴岩画;法国的韦泽尔河谷岩画;南非的布须曼岩画等等。中国境内的岩画大部分集中在云源、内蒙古的阴山、江苏的连云港、新疆的阿尔泰等地区。新石器晚期西方神庙建筑的兴起和当时在中国、埃及、巴比伦、波斯、亚述等帝国的宫殿、陵墓建设,使壁画这一依附于建筑环境的艺术得以发展。现发现最早的神庙壁画是位于土耳其境内的阿奈托利亚半岛上的建于公元前6000年时的荷约克神庙壁画,内容是狩猎与天葬;最早的墓室壁画是埃及古王国时期,即公元前4500年巴达利文化遗迹中公社首领墓室中的一幅题为《船载亡灵》的壁画。据考古研究,我国最早的宫殿壁画出现在距今约3000-4000前的商未时期,据《孔子家语》、《楚辞章句》等文献中有当时流行“宫墙文画”、“壁衣帷帐”的记载,物证见诸于殷墟宫殿基址“C”区出土的壁画残片,其图像似是主题性壁画的边饰纹样。古埃及王国时期和两河流域帝国时代的宫殿浮雕壁画、爱琴海文化中的宫殿壁画、古希腊、罗马时代的神庙、墓室和宅邸壁画,以及中国汉代、魏晋南北朝和唐代的墓室壁画、石刻壁画,均是世界壁画史中的伟大篇章。世界上先后出现了三大宗教(佛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后,壁画及装饰艺术又通过宗教建筑的推动而得到空前的发展。在西方,中世纪的拜占庭式、罗马式和哥特式教堂壁画艺术、以及马赛克和彩色玻璃镶嵌、挂毯工艺等,创造了辉煌的西方宗教壁画艺术传统。文艺复兴的发生,导致了壁画更倾向于世俗性与绘画性,许多画家在壁画中得到了更为宽阔的施展才能的空间。仅在意大利就先后涌现出乔托、安哲利科、弗兰切斯卡、波堤切利、马萨乔、乌切罗、以及达·芬奇、米开朗基罗和拉斐尔等诸位大师,他们均以其壁画艺术的创作成就而名垂艺术史。文艺复兴壁画的艺术形式在17世纪的画家诸如卡拉齐、达·科托那、高利.、安德列·波佐、费雪那里得以发挥。他们进一步加强了画面空间的纵深度——运用奇妙的光线创造天国的美景,使壁画艺术的绘画技法达到更加丰富、绚丽的地步,从而同当时的建筑、工艺等领域的艺术风格一起被称之为“巴洛克”艺术,“巴洛克”艺术发展到18世纪,又被法国的画家伯夫伦等所倡导的“洛可可”风格的艺术所取代。在我国,举世瞩目的敦煌墓高窟壁画艺术始创于公元366年,后经十六国、北魏、西魏、北周、隋、唐、五代、宋代、元代等逾千余年的历史,现存洞窟492个、壁画4500余平方米,是当今世界上保存最好、数量最多的宗教壁画艺术宝库。我国古代时期的宫殿壁画大都毁于战乱,而保留相对完好的多集中在地下的墓室、地表的石窟和寺庙里,具代表性的除敦煌莫高窟以外还有:新疆克孜尔和柏孜克里克千佛洞、甘肃榆林石窟、麦积山石窟、河南禹县赵大翁墓室、内蒙古契丹皇陵、山西绛县金代墓,以及山西平顺大云院、河北定州的净众院、静志寺地宫和位于西藏的噶玛丹萨、萨迎、白居、夏鲁、布达拉宫等寺庙中的壁画。其中创造于元代的山西芮城永乐宫壁画和明代的北京法海寺壁画堪称为我国古代壁画艺术中的经典之作。进入19世纪人类社会的发展使艺术逐渐弱化了为宗教服务和为帝王御用的职能,艺术走出了教堂与宫廷,壁画艺术也走向综合发展阶段。西方一些浪漫主义、象征主义画家,以及倡导新艺术运动的建筑家、装饰艺术家们探索壁画艺术在现代生活环境中的地位,他们脱离陈腐的绘画模式,积极探索符合时代的形式语言,使壁画创作朝着风格化和装饰化的方向发展。他们中的杰出代表是:夏凡纳、蒙克、惠斯勒、霍塔、高迪等,尤其是进入20世纪以后,以马蒂斯、毕加索、夏伽尔、米罗、克利为代表的艺术大师们给壁画艺术创作带来了勃勃生机。中国壁画艺术的大发展是以20世纪70年代末的改革开放为机遇,伴随着民族经济的发展大潮而实现的。自1979年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北京“首都国际机场壁画群”问世以来,壁画艺术作品在国内公共建筑中才大批涌现。2.壁画的特点(1)壁画的包容性从面积上讲,壁画画面可容纳很多的形象和情节内容,可出现多个视觉中心和趣味中心;从制作的工艺手段上讲,壁画可包容各种技艺并综合使用多种材料。从文化形态上讲,壁画又可使艺术与科学兼蓄,传统与现代共存,雅与俗同构,理想与现实并置。(2)壁画的永久性永久性包括壁画材料的耐久和壁画题材的永恒两个方面。考虑到壁画与建筑要共存,在壁画的材料上要选择用耐久性材料。材料择用的原则是耐晒、防潮、耐腐蚀、抗冲撞、易清洗并能以保持色泽长久不变。壁画题材应选择永恒性题材。所谓“永恒”是相对“时尚”,或“时髦”而言。壁画艺术的永久性还在于其题材的选择上应避免时政抑或是现实世态的那些时限性强的主题内容。(3)壁画的工艺材料性壁画还是结合材料和工艺技术于一体的艺术形式。从传统的壁画艺术中就已充分地呈现出这一特性。最早出现在古埃及陵墓中的湿壁画的方法是将陶土和稻草混合,刷上含碳酸钙的石膏,再将矿物色与水溶性的诸如树脂或其它植物脂作为溶解剂混合作画。意大利的湿壁画是墙壁绘画的最持久的形式。先在作画的墙上抹上粗糙的灰泥,形成“粗灰”层。草图就描画在这层灰泥上,然后渗进墙壁里。然后再在其上覆盖一层“细灰”层,并且在上面重画一遍草图。画家在这层潮湿的新泥灰上,用以水调和的颜料作画,在这一阶段,颜色和墙壁就会永久的融合在一起。这样,画上去的色彩容易渗入潮湿的墙皮里,色彩与墙皮混在一起,不易脱落。画家需在作画时一次性完成,对绘制工艺的要求较高。湿壁画材料工艺方法是为了达到墙面的平整和防腐,以及能以保持色泽的鲜艳、耐久。中国古代石窟壁画也大都采用类似的材料和工艺制作手段。在气候干燥、土质疏松的美索不达米亚地区最早出现了运用建筑的石材、石片等硬质材料制作的壁画。亚述宫殿中的浮雕材料是耐火的陶土烧制而成,希腊、罗马人私宅中的地坪画是用颜色石片、玻璃片和陶片镶嵌的,这一材料工艺在公元4世纪后被广泛应用于基督教教堂的装饰性壁画中。被称之为“移动性壁画”的壁挂是由手工艺的编织而来;西方中世纪的彩色玻璃窗画,则是将各色玻璃在特制的窗棂上进行拼嵌的工艺手段完成的。壁画的材料工艺性也是区别于其他造型艺术门类的重要特征。在艺术史论中,它甚至成为壁画定性分类的重要依据之一。如石刻壁画、马赛克镶嵌画、玻璃窗嵌壁画、陶瓷壁画、木制浮雕壁画、编制壁挂等等。(4)壁画的环境整体性壁画艺术是依附于建筑空间的艺术形式。因此艺术家要努力使壁画的艺术形式和内容与场景环境相适应,壁画是整体环境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不同的场景需要不同题材的壁画设计。比如医院、疗养院、休息厅等类建筑环境的壁画应选择抒情性的题材内容,使人能够愉快、安静的休息;运动场、体育馆等类建筑环境的壁画应选择内容活跃、富有生命力的题材,与其动感的环境气氛一致起来。(5)壁画的社会功能性壁画不仅是美化人们生活环境的“装饰”,它的主题内容和形式还要满足社会公众或某一社会群体的审美需求,承载着时代文化、社会文化的特征。在原始社会里,人类在岩崖石壁上凿刻、涂绘各种图像、符号,并非仅是在制造取悦于视觉感官的艺术形象,而是受到巫术和祭祀等意识的驱动,对自然中那些不可知或是畏惧的形象的顶礼膜拜,是社会活动的一部分,也是原始文化的反映。壁画的社会功能性在古代文明时期体现在宫殿、神庙、石窟、寺观和墓穴壁画的艺术创造之中。在这里壁画充当着记载史实、宣耀功绩、成教化助人伦、传授知识等重要角色,即具有记史、宣传、教育及宗教的功能。也正是由于民族、民俗、宗教的不同,从而使壁画呈现出不同的艺术特征:中国、印度、埃及等壁画,深沉含蓄而丰富;两河流域的壁画受到亚述帝国时一期宫殿豪华风尚的影响,宏大壮阔而华丽;古希腊古罗马时期的壁画则受地中海文化的影响,格调清晰而典雅;中世纪时期的教堂壁画则受到宗教的严格规定呈现的是庄严和肃穆的风格;我国唐代壁画正因处在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风格雍容华贵、富丽堂皇……。3.壁画的种类古代壁画的类型是由壁画所属的环境和所用的材料两个方面来划分的,如前者分岩画、墓室壁画、神庙壁画、石窟壁画、教堂壁画、宫殿壁画等;后者分石刻壁画、湿壁画、镶嵌壁画、彩色玻璃窗画以及画像砖(石)及彩画砖等类型。进入17世纪以来的壁画又出现以其艺术风格来划分类型的现象,如“巴洛克”和“洛可可”壁画、象征主义壁画,新艺术风格壁画,新古典风格壁画、浪漫主义壁画等等。现当代壁画类型基本可从制作方法、功能特性和形式风格3个方面来划分。(1)制作方法:绘制型壁画、工艺型壁画、雕刻型壁画。绘画类是一种由画家直接创作并直接参与绘制完成的壁画,这是一种传统的类型。古代有湿壁画、蛋彩壁画和油彩壁画等类型,现代的绘制材料包括丙烯和油画颜料等。绘制方法上还可穿插运用喷、沥等手段。雕刻类包括有线型和面型的阴、阳刻以及能保持平面装饰性效果的浮雕。传统中的中国汉、唐代画像石、画像砖,古埃及、两河流域和爱琴海文化以及古希腊古罗马的石材浮雕壁画均属此类。现代雕刻类壁画有石板雕刻、木板雕刻、陶板雕刻、金属板(包括铜、钢、铝等)腐蚀、电刻或手塑等等。工艺类是一种择用各种不同材料和相应的工艺手段制作的壁画。此类壁画品种多样、形式丰富,且应用领域广泛。传统的工艺类壁画包括有:马赛克镶嵌壁画、彩色玻璃窗镶嵌画、高温釉下彩陶板壁画、低温釉上和釉中彩瓷板壁画、织毯壁挂、漆画等。随着经济和科技的发展,新材料及相关的新工艺的不断产生,为壁画工艺形式和手段的选择提供了更加多样的种类。如属工艺类的现代壁画就包括有:珐琅彩掐丝镶嵌(珐琅箔晶)壁画、料漆镶嵌壁画、玻璃喷砂壁画、蜡染扎染壁挂、人造彩石镶嵌壁画、(2)作品内容功能:纪念性(主题性)壁画、纯装饰性壁画、临时性壁画。纪念性狭义指为纪念某一历史事件或历史人物的壁画;广义指具有纪念性审美功能的壁画。此类壁画的特征大多是以人物形象为主体,以情节和故事为铺垫,场面宏大、形象繁多,以历史文献性素材为依据,是一种以教育和认识功能作为第一性的寓教和寓识于美的壁画类型。传统中属于此类壁画的包括墓室壁画、宗教壁画(教堂、寺庙、石窟等壁画)和部分宫殿壁画等。现在包括历史题材的全景画、公共场所的“文化墙”壁画、陵园及纪念堂和广场等纪念碑式壁画,以及宗教故事、神话传说,民间故事和历史故事发生地建造的纪念性壁画均属此类。这类壁画的创作是画家“面对墙壁犹如面对一座纪念碑”(张仃语)。其更强调壁画本身的社会性一一促进和引导公众积极健康地追求高尚(3)造型语言:写实与装饰、具象与抽象、象征与寓意等类型壁画。写实风格类是一种写实的绘画及雕塑手段,应用透视原理、立体表现技法和写实的物象比例结构使壁画中的空间在视觉中得以延伸,使墙面消失于画面之中。这类壁画在文艺复兴时发展很快,并通过17世纪的画家们得以更大的发挥。装饰风格类壁画是将装饰功能置于首位,所以画面中不般不设置故事情节而常常是无标题创作。其创作形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