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生黄曲霉毒素的预防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第五章花生黄曲霉毒素的预防第一节花生黄曲霉毒素的危害花生是易受黄曲霉毒素污染的作物,黄曲霉毒素是黄曲霉菌侵染花生后产生的一种有荧光反应的真菌毒素,对人和动物危害极大,是公认的强致癌物质。我国中部和南方地区黄曲霉毒素污染一直较为严重,随着花生生产规模的不断扩大,我国黄曲霉毒素污染问题正日益严重(包括北方地区),例如1999年我国出口到欧洲的花生因检测出黄曲霉毒素超标而大量被退货,据2000年《国际花生通讯》报道我国出口到中东的花生产品黄曲霉毒素含量居各国花生之首,这对于扩大我国花生出口和提高价格极为不利。然而,我国花生消费量的95%在国内,黄曲霉毒素浸染程度普遍高于出口花生,但国内消费花生的卫生安全性远未引起足够的重视,这必然对于国内消费者的健康、花生产业和畜牧业的长远发展都将产生严重影响。第二节影响黄曲霉毒素危害的原因花生黄曲霉毒素是黄曲霉真菌的代谢产物,因此毒素污染是黄曲霉菌、花生、环境三个方面综合作用的结果。一、收获前的田间污染。花生收获前的黄曲霉毒素相当普遍。1.机械损伤。机械损伤是花生受黄曲霉毒素侵染的重要原因。这是因为花生果或者花生米种皮破裂肯定会增加侵染。2.花生生育后期的干旱。国外研究显示,当花生在收获前30-50天荚果处于干旱缺水状态(土壤含水量低于5%或30%),土壤平均温度达到29-31℃时,黄曲霉毒素污染就会十分普遍。如果干旱发生过迟,就没有足够的时间发生污染问题,如果干旱发生过早,其影响主要是引起减产。因此,在干旱情况下,提倡在收获前3-5周灌水,在干旱条件下某些虫害会加重,由此引起的机械损伤可加重污染,所以防治害虫也是减少侵染和毒素污染的重要方面。二、环境因素。环境条件对黄曲霉毒素浸染至关重要。黄曲霉菌对花生的侵染需要一定的环境条件,但侵染后不一定产生黄曲霉毒素,也就是说侵染后产毒也需要一定的条件。总体看来,温度和水分的影响是最重要的。国外研究证明,当花生米含水量在12%-13%左右,环境中的相对湿度85%,温度22-35℃,黄曲霉真菌(菌丝)在侵染后24-36小时就能达到最快的生长速度,6-8天就产生黄曲霉毒素污染。三、黄曲霉菌。黄曲霉菌广泛存在于世界各地的土壤中。花生荚果在地下发育,与土壤有很长的接触时间,容易受到黄曲霉菌侵染和黄曲霉毒素的污染。当湿度、温度等环境条件适合时,花生在收获前、收获中和收获后的贮藏、运输及加工过程中都可能被黄曲霉毒素污染。第三节花生黄曲霉毒素防治技术路线一、选用抗病虫花生品种。种植时优先选择抗黄曲霉花生品种,如无抗黄曲霉品种,则选择抗虫抗旱或抗病的花生品种。二、防治地下害虫。最好选择水旱轮作田块,如无法轮作,在花生播种前应采用深翻或用石灰、硫酸铜对土壤进行消毒,消灭土壤中病菌和虫卵。在花生生长过程,特别是开花后,应采用以防治蛴螬为主的地下害虫综合防治措施,将花生田地下害虫数量减少到最低水平。三、防止花生荚果的破裂。中耕除草和培土应在花生开花下针前完成,花生下针后应避免中耕除草,防止人为损伤花生荚果。合理排灌,避免在土壤温度较高的情况下排灌,防止荚果因温差较大而破裂。四、控制土壤的温度和湿度。调整种植密度,保持花生群体的通风透气,以及通过合理排灌,控制土壤温度升高。五、防止花生生育后期的干旱。在收获前3-5周内进行适当灌溉,防止花生遭受到干旱的胁迫。在没有灌溉条件的田块,可以通过调整生育期,增施钙素(如石灰)和适时收获等措施减轻黄曲霉毒素污染。六、适时收获。掌握花生的成熟期,适期收获,切勿过熟,一般掌握在适宜成熟期的前后5天内收获为好。七、采用良好的收获方式。采用良好的收获方式,为防止花生荚果在收获时受损或破裂.应避免对花生荚果剧烈摔打、挤压等。八、收获后迅速干燥。选择适宜的收获日期,避免在雨天收获。排水干田后,应尽快刨起花生,并迅速脱粒,切不可将花生置于田间时间过长。刚收获的花生鲜果避免堆放,应迅速摊开,晒干,并将荚果含水量降至安全贮藏限度(8%~9%以下)。如遇阴雨天气,采用人工干燥设备。花生在干燥催干过程要注意防止回潮,已催干的花生应迅速包装。九、花生收购时的监控措施。花生收购商应了解收购地花生种植的气候变化和花生生长的情况,并在收购用于出口的花生时应不收购下列六类花生:(1)延迟收获的花生(过熟花生)。(2)收获后未及时晒干或阴干的花生。(3)“回潮”花生,即干花生再湿水的花生(可从“水迹”判断)。(4)荚果或种皮破损、脱色的花生以及受昆虫侵袭、已霉变的花生。(5)种子含水量过高的花生(含水量高于10%)。十、花生贮藏期间的监控措施。花生入库前,必须作好仓库清洁工作,不留任何残余物,确保具有完善的防虫、防潮和防微生物滋长设施。(1)花生荚果或籽仁入库前含水量应分别控制在10%和8%以下。并过筛,剔除残留土壤,植物残体,已霉变、昆虫咬过,荚果或种衣已裂损和已脱色、未成熟的花生。(2)透风性能好的容器(麻袋)包装,并放置于仓库中央,不要靠墙,底下垫放隔潮物品,防止返潮。(3)严格控制并定期检查仓库的相对湿度和温度,并保持通风。(4)防止贮藏期昆虫和微生物的滋长,必要时可采用无毒的杀虫剂和杀菌剂。(5)对花生进行定期抽样检查,如发现种子堆内水分、温度超过安全临界时,必要时可倒仓晾晒。第六章花生生产四大关键八项改进技术要点花生生产四大关键技术措施概括为:深耕翻,广覆膜,增密度,防早衰。八项改进技术为:改长期自留种为定期更换新品种,改速效化肥一次施用为控释肥精准施用,改早播早收为适当晚播晚收,改人工播种收获为机械化作业,改双粒播种为单粒精播,改花生套种为夏直播,改普通病虫防治为绿色防控,改一次集中化控为多次灵活化控。第一节四大关键技术措施一、深耕翻目前,我县花生生产很多地方存在春季浅耕耙耢,重化肥施用,轻有机肥施用等习惯,致使土壤板结,土质变劣,地力衰竭,对花生产量影响较大。结合增施有机肥进行深耕翻,加厚活土层,创造深、活、松的高产土体,培肥熟化土壤,是创建花生生产良好土壤条件的有效措施。技术要点:春花生种植田,以秋末冬初进行深耕翻为好,一般耕深以25-30厘米为宜。深耕要结合增施肥料,冬深耕后要耙平耙细,以防风蚀,并注意早春顶凌耙地保墒。深耕翻要因地制宜,冬耕宜深,春耕宜浅。春耕要随耕随耙,以免透风跑墒。为了创建和保持良好的土体构造和土层结构,可采取深浅轮耕的措施。即在花生与其他作物轮作周期中,只在头茬作物深耕一次,其它年度和茬口进行浅耕灭茬和掩肥作业。二、广覆膜地膜覆盖具有增温、调温、保墒、提墒和控水防涝,改善土壤物理性状和近地小气候等作用,对提高花生光合效率、促进生育进程、增强抗旱耐涝能力、促进根系和果针入土结实效果明显。能有效克服花生生长发育期间诸多不利因素,为花生提供良好生长环境,确保了花生合理生育进程。技术要点:(1)选用适宜的品种。土壤肥沃、水浇条件好,应选用丰产性能好的中、晚熟大果品种;麦茬夏直播可选用中早熟高产品种。(2)选用适宜的地膜。选用常规聚乙烯地膜,宽度90厘米,厚度不低于0.004毫米,夏花生可选用黑色地膜或配色地膜。(3)精细整地,增施肥料。深耕翻,并结合增施肥料将地面耙平耢细,清除残余根茬、石块等杂物。要配方施肥,注意多施有机肥等缓效肥料,并配合施用微量元素肥料。(4)规格覆膜,足墒播种。要按覆膜要点,严格覆膜质量。播种土壤水分为最大持水量的70%左右,在适期内保证足墒播种,或抗旱播种。三、增密度在单株产量较稳定的情况下,用增加花生种植密度的途径增加产量最为有效。我县花生中低产田占全县花生面积的80%以上,很多地方种植密度较低,春花生只有5000-6000穴/亩,夏花生6000-8000穴/亩,距高产密度每亩相差2000-3000穴。因此,一般每亩增加2000-3000穴左右是增加产量的基础,是我县花生增产关键技术措施之一。技术要点:(1)春花生。早熟中果品种,密度以1万穴/亩左右,每穴双粒(下同)为宜。中晚熟大果品种,以0.8-0.9万穴/亩为宜。(2)夏花生。夏花生密度要大于春花生,一般大花生品种要达到1万穴/亩,小花生以1.1-1.2万穴/亩为宜,夏直播花生密度以1.1-1.2万穴/亩为宜。(3)机播覆膜播种规格。垄距为85厘米,垄面宽为55厘米,垄面种两行花生,垄沟为30厘米,小行距为35厘米,大行距50厘米,穴距16.5厘米,每亩9500穴(双粒/穴)。四、防早衰在花生生产中,由于一次性施肥(基肥),地膜覆盖结果过早过多,化控过度,旱薄地营养生长不良的花生,都容易导致花生生育后期早衰现象的发生,如遇干旱或病虫害发生严重时,早衰更加严重,早衰成为限制我县花生产量进一步提高的主要障碍因素。因此,及时采取防早衰措施,确保花生合理的生育进程,才能确保花生充实饱满,获得高产。技术要点:(1)推行缓释肥。增施有机肥、控释肥等缓释肥料,确保花生生育中后期有较好的矿质营养供应,不脱肥。(2)叶面喷肥。花生生育后期,叶面喷施1%-2%尿素或0.2%-0.4%磷酸二氢钾溶液,或富含NPK及多微元素的叶面肥2-3次,间隔1周左右。(3)灵活化控。根据花生长势进行2-3次化控。一般花生田和丘陵旱地花生每次可用壮饱安5-10克/亩,喷1-2次即可,此类地块不宜施用多效唑。(4)加强叶斑病的防治。田间病叶率达到6%-8%时开始喷药,每10-15天喷一次,连喷2-3次。常用药剂有72%农用硫酸链霉素可溶性粉剂、1.5%多抗霉素可湿性粉剂、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第二节八项改进技术一、改长期自留种为定期更换新品种一年购种多年使用是花生生产中普遍存在的现象。农民长期自留种,引起良种退化,造成产量降低。定期更新种子,确保生产用种3年更新一次,就能恢复良种特性,充分挖掘良种的增产潜力。技术要点:(1)良种溯源生产。按1:10的花生繁殖比例建设原原种、原种、良种繁育基地,建立健全花生良种繁育体系,确保良种质量和数量,提高集约供种能力,实行定期统一供种。(2)选用专用花生良种。根据自然资源条件和花生产业化生产发展方向,选用具有较强市场优势的专用花生良种。品种要定期更新,一次购种可使用三年。(3)精选种子。剥壳前晒种,剥壳时精选分级,确保种子均匀一致,纯度≥98%,发芽率≥85%,净度≥98%。二、改速效化肥一次施用为控释肥精准施用目前,花生施肥重施化肥,有机肥施用减少,播前一次性施用速效化肥,忽视微肥的现象十分突出,导致肥效过于集中,前期旺长,后期早衰,不利于花生提高单产。增施有机肥,适当配施微肥,精准施用控释肥,就能确保养分供应和合理分配,提高花生产量。技术要点:(1)配方施肥。高产攻关田一般亩施纯氮12-15公斤,磷(P2O5)11-14公斤,钾(K2O)14-17公斤。高产田一般亩施纯氮8-10公斤,磷(P2O5)6-8公斤,钾(K2O)8-11公斤。中低产田一般亩施纯氮4-7公斤,磷(P2O5)3-5公斤,钾(K2O)4-6公斤。(2)控释肥精准施用。中低产田可将全部有机肥、化肥2/3结合耕地施入,1/3的在起垄时包施在垄内或播种时用播种机施肥器施在垄中间。高产田可将化肥总量的60%-70%改用控释肥,保证花生后期养分供应,防止早衰。三、改早播早收为适当晚播晚收播种过早,一方面容易受倒春寒天气影响,造成低温冷害,诱发病毒病、根腐病、茎腐病的发生,造成枯叶或死苗;另一方面,开花下针期处在旱季,饱果期处在雨季,影响开花下针和荚果形成,使结果期分散,甚至形成几茬果,造成收获期发芽烂果。收获过早,浪费了后期大量光热资源。适当晚播晚收,避免冷害和病害的发生,并使花生生育进程适应气候,充分利用光热资源,是花生增产的有效措施。技术要点:根据当年天气情况,地膜花生适宜播期3月20日以后,露地花生清明前后。四、改人工播种收获为机械化作业我县农村劳动力不足,劳动力不断增值,人工花生播种收获用工多,劳动强度大,工效低,是影响花生生产发展的主要障碍因素。而花生机械化作业,可大幅降低生产成本,减轻劳动强度,提高生产效率,增加经济效益。同时,花生机械化生产可促进标准化生产发展,确保花生播种质量,能够显著提高花生产量,是花生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技术

1 / 14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