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10产业发展·重点产业推进云南省茶产业发展报告云南省茶产业具有独特优越的品种资源(大叶种品种,成规模古树茶)、独特优质的普洱茶产品(后发酵工艺,越陈越香的品质)、独特优美的茶树生长环境、独特多彩的各民族茶文化以及较好的茶产业发展基础。面对国内外消费者日益增强的健康消费意识、内外强劲增长的绿色有机茶消费势头以及内外茶产品供过于求以及同质化竞争激烈的现实,云南省茶产业的发展着力于深入推进绿色生态有机茶园的建设,科学研究普洱茶的健康功效及作用机理,全面开发普洱茶健康新产品,创新营销云南茶产品,努力将普洱茶打造成为世界茶业第一品牌,到2022年使云南省茶产业的综合产值达到1200亿元。一、发展现状(一)发展规模1.种植面积基本稳定,居全国第二位。近年来,云南省茶产业规模不断扩大,种植面积趋于基本稳定。2017年,茶叶种植面积41.33万hm2(620万亩),占全国种植面积的13.51%,居全国第二位(见图1、2)。2.茶叶产量小幅增长,居全国第二位。近年来,云南省茶叶产量小幅增长,2017年茶叶产量39万t,占全国产量的14.94%,居全国第二位(见图3、4)。图1云南省茶叶种植面积(万亩)图22017年全国茶叶种植面积前五名(万亩)云南大叶种茶:茶叶黄金带核心区·高山云雾出好茶·北纬23.5°附近·海拔1300~2300 m·云南著名茶山均分布在茶叶黄金带上茶叶大数据:大叶种茶黄金带——云南无量山/哀牢山 中国台湾嘉义县 印度阿萨姆邦香草可指香荚兰,有时也为称药草,是会散发出独特香味的植物。通常有调味、制作香料或萃取精油等功用,其中很多也具备药用价值。282018·10产业发展·重点产业推进图3云南茶叶产量小幅增长(万t)图5云南茶叶产值(亿元)图22017年全国茶叶产量前五名(万t)(图表数据来源:云南省打造世界一流“绿色食品牌”领导小组办公室)3.茶产业产值增长较快,居全国前列。2017年云南茶叶总产值达743亿元,过去三年,云南茶产业一二三产值增长较快(见图5)。(二)产品结构1.以普洱茶为主的骨干产品突出。2017年,云南省成品茶产量29.4万t,其中普洱茶13.9万t,红茶7.7万t,绿茶7.6万t,其他茶类0.2万t。2.茶品品类全面。云南是世界茶树核心发源地,是普洱茶的原产地、滇红茶的故乡。从中国茶叶分类建议标准来看,云南茶叶可以做全所有品类。目前云南茶叶主要品类有普洱茶、红茶、绿茶、白茶、青茶等,几乎涵盖了所有茶品品类。3.深加工才起步。近年来,云南省茶叶加工能力持续提升,茶企实力日趋壮大。截至2017年,全省产值超亿元的茶叶加工企业仅30余户。除了天士力等少数企业外,大多数企业深加工能力不强,每年还有10万t毛茶原料销往省外,普洱茶中砖、饼、沱等传统产品占总量的90%以上,茶饮料、茶保健品、茶日化品等深加工产品开发不足。二、市场分析(一)市场形势与趋势1.基本形势。茶叶种植面积持续扩大,茶叶产量稳中有升;肯尼亚、中国、印度为全球最大的茶叶出口国;红茶在出口贸易量中占比最大;线上销售高速增长。2. 市场趋势。低端重复性产品市场竞争激烈,国内产能过剩,产茶省之间、茶类之间、企业之间名言人生就象打橄榄球一样,不能犯规,也不要闪避球,而应向底线冲过去。 ——罗斯福292018·10产业发展·重点产业推进燕麦是一种低糖、高营养、高能食品,性味甘平,能益脾养心、敛汗,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可用于体虚自汗、盗汗或肺结核病人。竞争加剧;茶叶供过于求开始显现;新兴消费市场成为全球茶叶消费的主力;绿色消费渐成主流;消费区域持续扩大,中国茶叶消费除传统的消费区域外,呈现出快速增长区域及消费潜力区域格局。(二)云南茶产品市场定位与目标人群1. 习惯性消费市场—特殊偏好人群。云南普洱茶、绿茶、红茶消费人群占比97.6%,是习惯性消费市场培育的重点(见图6)。2.普通性消费—大众消费者市场。25~50岁人群是喝茶的主要大众消费者,占整个普通性消费市场的72.34%。3.功效性消费市场—亚健康及疾病人群。茶的保健功效成为消费者饮茶的驱动因素,对于亚健康及疾病人群有较好的健康效果。4.时尚性消费市场—时尚创新人群。创新创意十足且市场认可度及销量俱佳的时尚茶产品是时尚性消费市场的最爱。图6茶品类消费偏好占比5.投资性消费市场—收藏投资人群。普洱茶越陈越香,具有类金融属性,尤其古树普洱茶具有较好的收藏增值潜力,成为投资性消费市场的新宠。6.定制性消费市场—高端精细人群。茶叶个性化消费呈增长趋势,各种高端精细消费者具有较大的市场潜力。(三)茶产品的SWOT分析结果SWOT分析图1.世界独有的优质品种资源(大叶种、古树茶)2.独特优越的茶树生长环境3.独特优质的普洱茶特性(后发酵工艺、越陈越香)4.丰富多彩的民族茶文化5.较好的产业发展基础6.普洱茶成为中国第一的区域茶品牌1.大众健康消费的意识日益增强2.普洱茶的健康功效逐步为公众所接受3.茶文化具有较强的国际传播的亲和力1.普洱茶知识推广普及不够2.普洱茶深加工产品不足3.普洱茶基础研究滞后4.普洱茶产品创新不足5.茶产业人才队伍不强1.茶产品国际国内市场供过于求的局面已经显现2.当前茶产品低水平同质化竞争严重3.替代品创新发展迅猛优势劣势威胁机会(四)潜力估算1.无性系良种和有机茶具有较高增值潜力。2006—2015年,云南省的规模优势远大于1,与全国其他地区相比规模化和专业化优势明显。2.良种茶园可增产值近123亿元。按云南省毛茶2015年亩产57.7 kg、单价30元/ kg计算,假定无性系良种茶园亩产70~140 kg。2020年,假设无性系良种茶园占比55%,低标准无性系茶叶产值可增加13亿元;普通标准产值增加46亿元;高标准产值可增加90亿元。如占比75%,低标准产302018·10产业发展·重点产业推进5.普洱茶加工预计可增产值56亿元。普洱茶具有较强的消费粘性,随着消费群体逐步扩大,判断普洱茶消费市场仍将呈现暴发式增长。2013—2017年价格平均增长率10%,如普洱茶保持2017年生产量不变,假定价格以低于10%的年均4%、6%和8%比例增长,当价格年均上涨4%,2020年产值增加37亿元;上涨6%,产值增加46亿元;上涨8%,产值增加56亿元。6.生态茶旅产业仍有37亿元的增值潜力。以普洱市为例,按2015年普洱市旅游人数1529万人计算,如茶园旅游人均花费增加100~300元,参加茶园生态游人数为接待人数40%,能增加6亿~18亿元旅游收入;为60%,增加9亿~27亿元旅游收入;为80%,增加12亿~37亿元旅游收入。7.衍生茶产业链预计有15亿元的增值潜力。除以上发展潜力外,云南茶产业发展还能带动茶叶包装、茶家具、茶具等产业的充分发展。特别是茶叶包装产业,为了迎合互联网B2C销售模式,艺术性、鉴赏性、环保性及个性化的包装需求将会有较大幅度的上升。初步估计会带来10亿~15亿元的产业增加值。三、发展目标、路径与主要任务(一)发展目标1.总目标。按照省委、省政府“打造世界一流绿色食品牌”的总部署,全产业链推进云茶产业发展。——打造中国茶业综合实力第一强省。——中国茶业第一品牌(普洱茶)。——打造世界一流茶产品与服务。2.具体目标。规模目标:到2022年,全省茶叶面积稳定在42万hm2,产量40万t以上,规模企业达150户以上,其中亿元企业30户以上。经济目标:到2020年,实现茶产业综合产值1000亿元,到2022年实现茶产业综合产值1200亿元;茶农来自茶产业的人均收入达到4000元以上。 精制茶占毛茶比例精制率(%)7680859095100精制茶产量(万t)29.430.932.934.836.838.7精制茶产值增加值(亿元) 1533527089注:按2017年云南省毛茶产量、毛茶单价、成品茶单价测算。(图表数据来源:云南省打造世界一流“绿色食品牌”办公室)表1云南省精制茶发展潜力测定值可增加18亿元;普通标准产值增加63亿元;高标准产值可增加123亿元。3.有机古树茶有望新增产值近44亿元。按照云南省1.33万hm2(20万亩)古树茶亩产20 kg、单价500元/kg计算,云南古树茶现产值可达到20亿元。假设到2020年的价格为1000元/ kg,产值可增加20亿元、达到40亿元。按照云南省现有有机茶园2.66万hm2(40万亩)亩产60 kg、单价100元/kg计算,产值为24亿元。到2020年达到5.33万hm2(80万亩),亩产、单价计算标准不变,新增产值可达24亿元。4.精制茶加工可具有52亿增值潜力。云南省毛茶资源丰富,提高精制茶的占比,可提高产值。2017年云南茶叶精制率为76%,按毛茶产量、单价及成品茶单价测算,精制率每提高一个百分点,可增加产值3.7亿元。2020年,如云南将精制茶占比提升到80%,可增加工业产值15亿元,如提升到福建产茶大省的近90%,将可增加工业产值52亿元(见表1)。名言在学校和生活中,工作的最重要的动力是工作中的乐趣,是工作获得结果时的乐趣以及对这个结果的社会价值的认识。 ——爱因斯坦312018·10产业发展·重点产业推进相思子种子中含有一种称为相思豆毒蛋白(Abrine)的蛋白质,此毒素具有很强的毒性,误食时会中毒,严重时甚至会丧命。(三)主要任务实施八大工程,助力云茶更好更快发展,为打造我国茶产业综合实力第一强省提供有力支撑。1.基地提升工程。以绿色发展理念为主线,全面提升基地产能和质量安全水平。2.加工升级工程。提高茶叶初制、精制水平,发展茶饮料、茶保健品、茶日化品等茶叶深加工产品,延长产业链条。3.龙头培育工程。以培育茶业大集团、“小巨人”和龙头企业为重点,实施茶业龙头梯度培育。4.品牌打造工程。建立“区域公用品牌+企业品牌+产品品牌”三位一体品牌体系。5.质量保障工程。建立完善茶叶质量生产控制标准、检测检验和监管体系,实现云茶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6.科技支撑工程。以增强科技研究创新能力和人才培养为重点,开展关键技术和关键领域攻关,实现技术链、人才链和产业链的深度融合。7.市场拓展工程。实施“云茶走出去”战略,搭建多元营销网络,提升云茶市场占有率。8.融合发展工程。拓展茶叶功能,提高全产业链效益,助推茶区经济发展、茶农增收。编辑/马伟嘉三产融合做活第三产业以市场为导向、品牌为引领,加大国际国内市场开拓,建立新的市场营销体系,推进茶旅融合发展,延长产业链、贯通流通链、提升价值链,做活第三产业,为打造我国茶业综合实力强省提供持续、强劲的动力。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推动实体店、体验店、网店并举,线上线下齐进,构建我省茶产业市场营销网络新格局。积极开发普洱茶类金融属性,充分挖掘资本促进产业发展的潜力。全面拓展茶产业功能,提升对涉茶产业(包装、茶城、茶具、茶馆、物流等)带动力。深度挖掘云南民族茶文化内涵,强化茶产业发展软实力。强化茶旅基础设施建设,择优打造茶旅融合示范区。到2022年,全省茶产业实现第三产业产值540亿元。做强第二产业用工业化理念谋划茶产业,促进茶产业转型升级,以提高茶叶加工能力和水平为突破口,以做大做强龙头企业为重点,突出云茶产品特色化、个性化、高端化特征,提高茶产业的标准化、品牌化、信息化、资本化水平,做强第二产业,为打造我国茶业综合实力第一强省提供强有力支撑。加大企业装备水平提升,建立品牌响、实力强、结构合理的产业加工体系,增加产品附加值。构建“大型企业集团为龙头(产值2亿元以上企业)、中型企业为骨干(产值0.2亿~2亿元)、小微企业(产值2000万元以下)为基础”的企业梯队,提升我省茶叶企业核心竞争力和产业集中度。加快提升茶叶加工园区综合产能,推进科工贸结合,提高产业科技创新支撑能力。到2022年,全省茶产业实现加工产值450亿元。做优第一产业以绿色发展为统领,以建设高效、有机、生态茶叶基地为重点,以促进茶农增收为目标,按照“重点布局、规模经营、协调发展”的原则,做优第一产业,为打造我国茶叶综合实力第一强省奠定坚实基础。加强茶园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技术集成应用,推动“水、电、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