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教育中如何促进儿童人格的和谐发展初探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美术教育中如何促进儿童人格的和谐发展初探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过程中,教育担负着培养人的重要使命,美术教育更是彰显出独特而重要的功能,美术教育在本质上是审美教育,它通过审美这一中介环节对人产生间接的影响,促进儿童情感、道德、智力和心理健康的发展,激励人们去追求真、善、美,促进个体全面和谐地发展、促进和谐人际关系的建立、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促进和谐文化的建设。长期以来,儿童的美术教育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总是偏重知识与技能的接受。这一难以改变的事实仿佛在证明美术教育本应如此,实则大谬不然。正如日本和光大学教授藤泽典明所说:我们通过这个学科(美术)教育,目的不是培养理解美术知识和掌握相关技能的美术修养人,更不是成就画家、雕刻家和图案家.而是在普通的一般教育中,通过美术的教育获得全面协调的人。”这正是现代美术教育的方向之所在。在美术教育实践中,每一位老师都应为美术教育寻求正确定位、合理的操作方式,使之更有益于促进儿童人格的和谐发展。我在多年的美术教学实践中,有如下体会:一、创设教学情景,熏陶儿童人格教学情境设计就是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结合教材内容和紧扣教学目标,为学生创设一个有文化内涵的学习环境和活动场所,避免将教学过程变成枯燥的讲授和硬性的灌输,使学生置身于特定的教学情境之中,以满腔的热情,浓厚的兴趣在轻松愉快中接受知识、掌握技能,并在这一过程中增强形象思维能力,丰富想象力,获得审美体验和情感升华。在教育情境中美术活动可将儿童带入一个丰富多姿、异彩纷呈的美的世界,使他们从感觉领悟中,体验、创造中获取实现自我的生命的潜能、生命的智慧、生命的价值、生命的乐趣、获取真、善、美的人格素质的熏陶和锤炼。美术教学情境设计的形式和手段可以是多种多样的,但它都是为了达成一定的教学目标而设置的。其基本形式有:(一)以实物和图片为主设置教学情境。以实物或图片设置情境是以展现实物或图片的形式来反映某一相应的情景或表现某一特定的背景,使学生进入课堂时,有“亲临其境”的亲切感。我在上《民间玩具》这一课时,课前布置学生收集民间玩具,我也从网上搜集了大量民间玩具图片及各民族衣食住行的图片和文字资料。上课时要求学生互相观摩从家里带来的民间玩具,并且要求每个同学根据自己的民间玩具讲一个故事,大屏幕上我会展示出相应的民居、服饰等图片。作为补充再来欣赏老师收集的大量图片,欣赏不同民族的民间玩具。(二)带学生走出教室,结合现实生活情境设置教学情境。教学行为安排在户外进行的形式,对开拓学生艺术视野,感受自然或人文景观,欣赏艺术作品,增长丰富多彩的美术文化知识,提高审美品味都是很有帮助的。如《小鸟的家》一课,我校外面有一片杨树林,树上有很多喜鹊的窝,我就把学生带到杨树林里,先让学生观察喜鹊的窝是什么样子的,再让他们在灌木丛里也为鸟儿建一个家。孩子们兴致盎然,有的用大自然的草、小树枝等穿编小鸟的家,有的用尼龙绳、旧报纸等作小鸟的家,还有的孩子准备了废弃不用地纸盒、篮子等再加以装饰修整做小鸟的家,总之五花八门,孩子在这堂课中情景交融,我想这对于他们感受自然、关爱动物、团结合作等优良品性的形成至关重要。(三)以游戏或表演的形式设计教学情境。这种情境的设置,既活跃了课堂,又丰富了教学内容。案例:我在上《化妆晚会》一课时,先把教室装点成节日气氛,在大屏幕上放出晚会的各种场景,讲台上点上了蜡烛,并放着学生喜欢的卡通片的音乐,然后要求学生按照自己或小组成员的设计制作出头饰、服装,在在教室里表演。(四)充分利用现代教学手段,以影象资料为主设置教学情境。如:我在上《蜻蜓飞飞》这一课时,由于城市学生很少见到蜻蜓飞飞的景象,我就在大屏幕上放映各种蜻蜓的图片和影像资料,引导学生进行观察,掌握蜻蜓的特点,感受蜻蜓的可爱。(五)运用背景音乐创设教学情境。在设置教学情境时,最常用的方法是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播放不同的背景音乐,不仅可以烘托主题,也可以给学生以丰富的美感,使他们在轻松愉快中获取知识。如:教学《鱼儿游游》一课,当学生进入创作时,我播放了“海底世界”的背景音乐,让学生如入其境,尽情创作。又如《感受声音》一课,我放着音乐,让学生自由创作。(六)运用语言创设教学情境。教师根据不同的教学对象和不同的教学内容恰当地运用语言表述,不仅对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起着很重要的作用,而且对营造课堂氛围,激发学生学习热情,丰富学生想象力、展示教师魅力、亲和师生关系都有着其他教学手段不可替代的作用。二、注重儿童美术心理评价,健全儿童人格美术”之美,在于它结合了真与善,因而它对人格教育的功能是全面的整体的。现代儿童的美术心理发展规律需要一种旨在培养人格的新型美术教育。我们的美术教育实践对儿童的美术发展特征明显地停留在一种比较表面的主观评价水平上,一般说来对儿童美术心理发展缺乏正确的评价,这就导致了我们的美术教育过分地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进而过分强化教师在知识、技能方面的传授、示范,使儿童的人格过早地开始了内在分化并向知能方面倚重。近年来,在承认“儿童绘画与审美心理呈多元路径发展”观点的前提下,各国美术教育者围绕着应该评价什么,如何进行评价等问题展开了深入的研究。其主要观点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美术教学评价内容包括表达(美术创作)和认知(美术鉴赏)两方面,不能顾此失彼。·美术创作与评价是相辅相成的,评价是美术创作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学生在创作作品过程中所进行的自我修正其实就是一种评价。·作品品质的高下,关键在于思考品质的高下。应从表达、知识和技巧、概念之形成三方面制定美术创作评价标准。透过评价,让人们看到美术除了情感和技巧,同时也涉及思考活动,通过有效的评价让有关各方(行政人员、政治人物、家长等)清楚地看到,美术创作也涉及一种重要的思考能力。·由经过美术教学评价培训后的教师根据学校美术教学与学生美术学习的实际情况设计评价标准并实施评价,而不是进行常模测验。我是奎文区课程改革第一批实验老师,我采用档案袋评价方式。运用档案袋评价可以清晰地反映出每位学生的美术创作特色以及对特定美术作品的兴趣,这对于具有鲜明个性特征的美术学习无疑是最有效的评价方式之一。档案袋评价方法不仅可以运用于美术创作活动中,也可以运用于美术鉴赏活动中。从学生自选的鉴赏内容以及采取书写、绘画、录音、录像等形式进行的美术批评中,可以清楚地反映出各自的美术鉴赏能力。三、通过美术活动,自我实现儿童人格实际上,儿童的美术活动是人格化的,格雷斯·钉克雷格在《人的发展》中认为艺术是儿童游戏的最高形式,在这里,运动神经和知觉、认识、情感的调整与配合得到了更好的发展。特别是美国美术教育家罗恩·菲尔德更是不遗余力地强调美术与儿童的创造性、自我表现、人格全面发展的内在联系。许多研究心理分析传统的学者也都特别注重人格在儿童美术活动所表现出来的人格整体性、创造性等特征,将儿童天性中固有的同时又是美术活动所必需的这些特征最大限度地挖掘出来,存留下来,而不是以成人为中心的一味“改变”儿童,“塑造”儿童,把大量地描绘技术孤立地传授给儿童。儿童拙朴的造型洋溢着他们天真活泼的感情,展示了积极的创造本能和蓬勃的生命力。美术教育要为它们的实现创造开放、自由、宽松、民主的时空条件。总之,美术教育必须着眼于儿童人格的自我实现,促进儿童人格和谐发展。

1 / 6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