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中国史高三历史二轮复习考纲要求近代中国(一)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必修一:第四单元,第20课)1.1840至1900年间列强侵略与中国军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2.辛亥革命3.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4.新民主主义革命5.侵华日军的罪行与中国军民的抗日斗争(二)经济结构的变化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必修二:第10—13课)1.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和民族工业的兴起2.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三)思想解放的潮流(必修三:第20—23课)1.“睁眼看世界”和维新思想2.新文化运动3.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时间划分184019191949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9121927晚清时期民国时期清政府时期北洋政府时期国民政府时期一、一个形态:二、两对主要矛盾:外国资本主义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同人民大众的矛盾三、两大历史任务:民族独立: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国家富强:求得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四、4条基本线索:(1)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屈辱史(2)中国人为改变屈辱地位,奋起抗争,反抗侵略的抗争史(3)先进的中国人寻求救国救民之路的探索史(4)中国近代化的发展史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整体认知理论认识近代化也叫现代化,以经济工业化、市场化,政治民主化、法治化,思想理性化、科学化为主要标志。近代化的核心是经济的工业化和政治的民主化。它是人类社会从传统的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变的必经阶段。一、近代化的含义:二、如何实现近代化:1、近代化(现代化)主要有两种途径:一种是原发型,主要指的是西欧和北美,主要是内部因素积累,自发转变;一种是传导型,大多数国家都是,主要不是内部因素,是外部刺激,是回应和学习。2、近代化(现代化)道路的多样性、复杂性主要是由于各国的传统、面临不同的问题、采取的不同解决策略而形成的,走什么道路是历史的选择,由国情决定。“中国不是自己走出中世纪,而是被轰出中世纪的。”——陈旭麓第一讲近代中国的转型与近代化的艰难起步(1840—1894)第二讲近代中国的探索与近代化的整体发展(1894—1919)第三讲近代中国的新方向与近代化的曲折前进(1919—1949)近代中国的转型与近代化的艰难起步——(1840—1894)高三历史二轮复习——从鸦片战争到甲午战争前返回目录历史时空定位列强侵略史中国人的抗争和探索史(一)1840年至1894年的政治变化史实梳理1、农民阶级——三元里抗英斗争;太平天国运动2、地主阶级——左宗棠收复新疆;洋务运动1、鸦片战争(1840—1842)——《南京条约》——开始沦为2、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860)——《天津条约》、《北京条约》——进一步加深政治特征①中国主权开始遭到严重破坏,由独立自主的封建国家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②中国人民开始反侵略反封建的斗争,但由于阶级的落后性和时代局限性,都以失败告终;3、《天朝田亩制度》:主张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反映了广大农民的愿望和要求,但其强化自然经济的主张,却和世界工业文明的潮流背道而驰。4、《资政新篇》是中国最早的资本主义改革方案,但没有反映农民的要求和愿望,加之中国缺乏发展资本主义的土壤,没有真正实行。政治经济思想对外中国西方小农经济占主导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君主专制空前强化主权独立思想专制理学主导进步思潮海禁闭关农耕文明资产阶级革命资产阶级代议制确立工业革命思想解放近代科学产生殖民扩张世界市场扩大工业文明一、从中西对比来理解鸦片战争爆发背景重点提升第7讲近代中国的转型与近代化的艰难起步(1840—1894)►考向一从工业文明与农耕文明的冲突和碰撞看两次鸦片战争例1、一位美国学者指出,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美国只是“给予联军以道义上的支持和合作”,却在战后获得了很多权益。其中一项权益是()A.获得军费赔偿B.进驻北京使馆区(界)C.在华开设工厂D.在沿江口岸自由航行变式1、清朝官员曾与外国使者拟定一条约草案。该草案达成于()A.鸦片战争期间B.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C.甲午中日战争期间D.八国联军侵华期间DA从《南京条约》及附件内容看鸦片战争的影响重点提升政治上:开始破坏中国领土、领海和司法等方面主权完整经济上:勒索赔款,开始疯狂地向中国倾销商品和掠夺原料,被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思想文化上:精神文化侵略开始,为其政治、经济侵略服务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割香港岛,居住及租地权,军舰“巡查贸易”权,领事裁判权,片面最惠国待遇赔2100万,五处通商,协定关税传教士传教权侵略国家:侵略目的:侵略方式:侵略范围:英法美俄打开中国大门,倾销商品,掠夺原料发动战争、经济侵略、精神渗透东南沿海—沿海---长江中下游鸦片战争后甲午战前列强侵华的特点重点提升全面认识列强的侵华(1)从起因看,与世界资本主义发展阶段和程度紧密相关,具有明显的阶段特征。(2)从发动者看,侵华国家从一国到多国,再从多国到一国;地域上由以欧洲列强为主到以日美为主,反映了近代国际关系由以欧洲为中心到向两侧转移的变化。(3)从列强侵华目的看,最终目的是获取最大经济利益。不平等条约规定的开埠通商、协定关税、资本输出等,都是这一根本目的的具体体现.第7讲近代中国的转型与近代化的艰难起步(1840—1894)(4)从结果看,除了日本全面侵华战争失败外,其他均以中国方面失败告终,说明了只有全民族抗击外来侵略,才能取得反抗外来侵略的胜利。(5)从列强侵华的影响看,对中国产生了双重影响。①破坏性:列强侵华破坏了中国领土主权完整,给中华民族带来了深重灾难,严重阻碍了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是造成近代中国贫穷和落后的根源;②建设性(客观影响):它们把西方技术带到中国,对中国旧制度、旧观念造成前所未有的冲击,同时也促进了自然经济的解体,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条件,也推动了西方思想文化在中国的传播,客观上促进了中国的近代化。列强对华经济侵略中国经济结构变动(二)1840年至1894年的经济变化史实梳理手段:列强对华进行以商品输出为主,资本输出为辅的经济侵略方式。结果:中国逐步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沦为西方经济发展的附庸1、自然经济开始逐步解体,商品经济进一步发展,但仍占据主导地位。(传统的家庭手工业破产,中国农产品日趋商品化,中国被强行纳入世界资本主义体系,成为列强的原料产地和商品市场,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逐步解体。)2、洋务运动的兴起和洋务企业的创办,近代工业产生(从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的洋务运动,创办近代军事工业、民用工业,迈出了中国近代化的第一步。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宣告了洋务运动的失败)3、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的开始产生。(19世纪六七十年代,在外商企业和洋务企业的刺激下,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企业产生。这是近代中国最先进的生产方式,顺应了工业文明的潮流和趋势。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先后出现,成为中国社会新的阶级力量,逐渐成为中国革命的领导阶级。经济特征①中国逐渐沦为列强的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沦为西方的经济附庸,被纳入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②内忧外患的促动和欧风美雨的刺激,洋务运动兴起,民族资产阶级产生,开始推动了中国工业化的步伐。问题:鸦片战争前后中国经济结构发生了怎样的变动?体现中国经济怎样的发展趋势?近代以来中国经济结构示意图小农经济占主导资本主义萌芽外国资本主义小农经济解体民族工业洋务企业经济侵略近代化全球化重点提升►考向二从近代化角度看近代中国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动例2【2013·重庆卷】下图数据来源于严中平《中国近代经济史》。导致1843—1852年英国制造品输华值发生变化的根本原因是()1838—1852年英国制造品输华值(年平均数)单位:镑A.鸦片耗去了中国对英国制造品的支付能力B.英国制造品遭到中国自然经济的顽强抵抗C.英国制造品输入太多超过中国的购买能力D.中国征内地税限制了英国制造品在华销售B第7讲近代中国的转型与近代化的艰难起步(1840—1894)【图析考点】自然经济、外商企业、洋务企业、民族企业间的关系从不同角度认识晚清经济结构的变化(1)史学角度①自然经济解体是一个渐进、漫长的过程,在中国近代仍占主导地位;②经济结构变化主要指中国社会经济结构由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变为自然经济、外资在华经济、洋务经济、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等多种经济成分并存;③近代企业主要指采用机器生产的企业,是相对于手工劳动的手工工场或作坊而言的,包括外资企业、洋务企业和民族资本主义企业。(2)史观角度①从全球史观看,中国自然经济瓦解、经济结构变化是中国被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开始融入全球化的结果和体现;②从文明史观看,则是西方工业资本主义文明与中国传统农耕文明交流、碰撞、渗透、融合的产物;③从近代化史观看,则是近代中国经济向市场化、工业化、城市化转型的开始。第7讲近代中国的转型与近代化的艰难起步(1840—1894)【深化提升】1.自然经济逐渐解体的特点及影响(1)特点:中国自然经济解体的动力主要来自外国资本主义倾销商品、掠夺原料的冲击;自然经济解体的速度,在国内发展不平衡。资本主义入侵较早的沿海、沿江和交通、商业比较发达的地区解体的速度快一些,边远地区和经济落后地区解体的速度较慢;由于中国自然经济解体不是商品经济成熟发展的结果,因此在自然经济解体过程中一直没有建立起有序的商品经济体制。(2)影响:中国自然经济的解体,促进了中国由传统社会向近代社会的转变,是历史的进步。首先,自然经济是封建统治的经济基础,它的解体必然冲击封建制度,有利于瓦解晚清政府和北洋军阀政府的反动统治。其次,自然经济的解体为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准备了商品市场、劳动力市场,促进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最后,自然经济的解体也使中国的社会生活、思想文化发生巨大变化。2.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的特征(1)从企业的产生看,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走过了一条独特的道路。它不是由工场手工业到机器大生产,而是在列强入侵,破坏了中国发展的正常秩序,加速了自然经济解体的前提下,直接从外国输入机器、技术创办起来的。因此它不是在中国封建社会产生的资本主义萌芽的基础上逐步成长起来的。(2)从工业部门的结构看,基本是轻工业,其中又主要是纺织工业。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缺乏雄厚的经济基础,本身又不能生产机器,只能从投资少、周转快和获利多的轻工业开始。(3)从工业的地区分布看,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极不平衡,主要集中在沿海大城市。其原因是这些城市为列强倾销商品和掠夺原料的据点,便于利用外国的技术设备,这种畸形布局反映了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性质。(4)从设备、技术和经营管理看,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企业是很落后的,且对外国技术依赖严重。(5)从企业产生、发展的全过程看,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深受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因而发展缓慢。这决定了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同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势力既有矛盾同时又有依赖性,这正是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最重要的特点。第7讲近代中国的转型与近代化的艰难起步(1840—1894)变式2.“窃惟通商以来……土货日少,漏溢日多,贫弱之患,何所底止!近来各省虽间有制造等局,然所造皆系军火,于民间日用之物,尚属阙如……在我多出一分之货,即少漏一分之财,积之日久,强弱之势必有转移于无形者。”材料反映出洋务派发展民用工业明显的意图是()A.发展生产与民求富B.培养人才积累经验C.辅助军事富国强兵D.抵制洋货夺回利权D派别代表人物主要思想影响“睁眼看世界”洋务思想早期维新思想(三)1840年至1894年的思想文化变化史实梳理地主阶级抵抗派地主阶级洋务派资产阶级早期维新派林则徐、魏源“师夷长技以制夷”启迪人们关注世界,迈出了向西方学习的第一步李鸿章、曾国藩、张之洞等“师夷长技以自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指导了洋务运动。促进了西学在中国的传播王韬、郑观应、冯桂芳等提出发展民族工业,商战、兴办学校,实行君主立宪为后来维新思想做了准备思想文化特征“天朝上国”观念收到冲击,思想界萌发了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潮,主要学习西方的物质文明(“器物”),“西学东渐”局面再度形成。“睁眼看世界”——新思想的萌发“睁眼看世界”向西方学习师夷长技以制夷闭目塞听“天朝上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