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复习文学作品阅读思路和技巧ppt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文学作品阅读思路和技巧2007年高考备考讲座2006年11月一、对高考现代文阅读试题的基本认识形象思维能力——文学作品抽象思维能力——科学文章社会科学文章自然科学文章以考查思维能力立意对阅读能力检测的认识越来越理性、越来越清楚,从对客观文本的关注进入了对阅读者思维过程的关注。现代文阅读(第五大题)是高考语文试题中集中体现语文课程人文性的考题,本大题分值重,主观性强,答题要求严密,评分要求严格,对考生的语文素养要求较高。理解高考现代文阅读的命题特点,掌握一些必要的答题要领是非常必要的。(一)命题特点命题所选材料突出体现以下特点:人物的,有关名胜古迹的,有关文化传说的,十分重视文化底蕴。采且风格别致。2、命题角度《考试大纲》中关于现代文阅读部分虽然设置了9项具体的考查目标,从近年来试卷分析,现代文阅读命题的角度其实集中体现在以下4个方面:查角度。(2)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义。(3)鉴赏作品的语言和表达技巧。(4)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3、命题原则(1)尽量使考生能利用文中语句作为答题的语言材料。(2)体现由语义理解到综合分析的过程,组成内容由浅入深的系列。二、阅读是怎么一回事1、阅读是一个心理过程目击文字一句句的意思在脑中建立起来(符合原意)段意组合,全文的意思在脑中形成句句的意思组合起来,理解段2222222222222222222222阅读是让文字在头脑中唤起意义、经过一系列分析概括进而把握文意的心理活动。阅读能力是一种综合性很强的能力。阅读,就是利用脑中旧知,加工、理解文本新知;进而接受新知,修改头脑中已有的“图式结构”。阅读的目的在于“看懂”(内容、思路与技巧),阅读能力强,就是“看懂”的能力强。看“懂了”的东西在读者脑子里,高考用答题的形式,检查你是不是真“懂”——与文意是否相符。看懂得多,答对的多,得分就多,水平就高;看懂得少,答对的少,得分就少,水平就低。——高考就是用一篇文章与几道试题作尺子,区分考生头脑中那种“黑箱操作”的阅读能力。A、目击文字在头脑中激活相应意义的能力B、全部文化、知识素养C、对已建立起来的意思分析、筛选、概括等的思维加工能力D、短时记忆能力E、信心、注意力*这些因素的改善有助于阅读能力的提高。作为能力,它们只能在实践中增强。2、阅读心理过程中的参与要素3、阅读题成为难点的几个原因A、文本内容与学生背景知识有一定距离(陌生性)B、具有一定文化品味和文化含量(人生关照、历史反思、美学思考、自然感悟等。)(自然科学新发现等)需要一定科学、文化素养支撑。(以保证区分度)如:《夜雨诗意》《通才》C、文学语言形象含蓄,理解需要思维转换。D、18分钟时间,要求理解加工全面深入。E、主观题型,需要更强的理解及语言表述能F、没什么可以套用的知识。4、练好阅读理解的基本功句——利用语境,准确理解语句。特别是涵义丰富又含蓄难懂的句子。(词句题,离不开段)段——抓住段落话题,利用句间关系,把握段落大意。(最为重要,多练)思路——段间思路的发展。主旨——把握了主旨,才能说看懂了文章。这是对各类文章阅读能力的共同要求。三、文学作品阅读的特点1、科技文意在介绍新知识,社科文意在阐明见解、观点,它们的语言表达大都直白明确,语意显豁;而文学作品意在传达思想情感,它要用形象说话,表达上的特点常是含蓄委婉。人的思想、情感是抽象的。比如“爱”“很爱”“唤醒麻木的民众”都是无形无色、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但正由于它抽象,不同的作者可以用不同的形象、不同的故事表现它。文学作品,就是用形象表达抽象情思的文章。2、在高考意义上说,阅读文学作品,实质上也就是从形象中还原抽象情感的思维活动。没有从形象到抽象的思考结果,即没有一个理性的答案,试题将无法作答。所以完成由形象到抽象的转化十分重要。(生活中不一定如此。)如“长城”——中华民族四、怎样阅读文学作品总体建议①先通读全文,初步掌握全文意思。②先看最后一道选择题(往往落足在对全文思想的把握上),对全文有一个整体的把握后再做其余三道题。③能在原文中找到答案的尽量在原文中找,不提倡自作聪明,勉强用自己的话概括。一般有一道题目是可以在原文中找到答案的,而且往往是第一题,一分不能丢。④实在要概括的题目也请注意分析题干及分值设置,推断得分点。找到原文中出处,前后兼顾,整体把握。⑤字迹工整,写满为止。答题技巧点拨一、如何实现快速解读,把握选文的主旨?第一步,观全篇,理思路,重圈画。不要急着去做题,在进入题目之前,必须读两遍文章。第一遍速读,作快速浏览,摄取各段大概意思,建立起对文章的整体认识,集中解决一个问题——选文写的是什么?第二遍精读,文章的每一段、每句话归根结底都是为阐明中心服务的,都归向文章的主旨。仔细阅读每句话,找寻、揣摩文章中关键的词句、注意那些体现作者立场观点、反映文章深层次内容、内涵较为丰富、形象生动的词句。尤其要注意文章的开头句、结尾句、独立成段的句子、比喻句、连问句、过渡句、抒情议论句,文章的主旨往往就隐藏在这些句子里。参悟一些重要的段落,对文章的主旨产生一定的认识。第二步,依文体,抓关键。是说明文,则先弄清说明对象和说明中心;是议论文,则把握中心观点;是散文,则看在叙述和描写中一些议论和抒情的语句;是小说,则抓住中心人物和中心事件。特别注意:前端标题,文后注释。二、如何进行全面的解答1、审题干利用好题干中包含的显性信息和隐含信息提示。[例1·2002全国卷·19]俞伯牙遇到钟子期这个知音为什么会“万分的兴奋和感激”?[第②段]对这变幻无穷和神秘莫测的琴声,怎么能感应得如此丝毫不差,竟犹如从自己心弦上盘旋着飞翔出来的?如此神奇地领悟和熟稔,俞伯牙弹奏出来的袅袅情思,真像是变成了他的化身一般。这怎么能不让伯牙万分的兴奋和感激?[参考答案]因为俞伯牙的琴声变幻无穷、神秘莫测,钟子期却能够准确感应他的琴声,领悟他的情思。评分标准为:“俞伯牙”句1分,“钟子期”句3分,“感应”、“领悟”两点,答对一点给1分,答对两点给3分。该题大多考生只答钟子期的表现(能感应琴声,领悟情思),而忽略了俞伯牙琴声的特点这一要点,因此4分的题只能得3分。如果认真读一下题干的前半部分———“俞伯牙遇到钟子期这个知音”,就会发现,这句话包含着“俞伯牙的琴声如何”这样的隐含信息,而这一点正是答案的要点之一,如果其琴声一般,普通人都能听懂,还会因遇到知音而“万分地兴奋和感激”吗?所以读懂题干,有效地利用题干提供的所有信息提示,方能回答得全面。2、多筛选把命题所涉及到的内容放回到原文中,找准相关的信息区,然后还要认真搜索相关信息区的前后,看是否有与之有并列或承接或递进等关系的语句、段落。若在一段内筛选整合,更要注意不能合并的信息。如2004年江苏高考试卷第19题:从文章第四段看,“草堂在诉说什么呢”?请根据文意概括回答。题干中的话所处的相关信息区是文章的第4段,问题正是第四段的设问句,答案当从下文中找。草堂足供观赏,甬道曲折,尽可徜徉,更何况又是细雨迷蒙,黄叶铺地!草堂,草堂,此时此际的草堂在诉说什么呢?从开元到天宝,《壮游》,《三吏》《三别》,《北征》,《秋兴八首》,直到《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一代诗史再现了一个时代,仅这些就足以彪炳青史了。这是杜甫的不朽,这是杜甫的辉煌,这也是杜甫的价值所在。舍此,我们又何以了然在一个大起大落的时代里,有一个愈老大愈清瘦愈苦寒的杜工部!这些是不必说的。但仅仅如此,就远不能了然杜甫诗歌抑郁沉雄的内在生命力,也远不能了然士人的用世之志与命运悲剧。这正是文章憎命达的命意所在,是其深层的人生意蕴所在,也是中国历史上人才的成就与命运的二律悖反。考生一般能答出两个要点:“一代诗史再现了一个时代”,“中国历史上人才的成就与命运的二律悖反”,而忽略了“杜甫的苦寒人生”这个要点。如果能抓住承上启下的关键句“这些是不必说的”,在转折之前显然不止一点,就不会漏答要点了。3、看赋分一般来说,现代文阅读每题赋分都在4分以上,这也决定了每个题目的答案要点一般不可能只是一点。一般情况,4分题答案至少应有两点,6分题答案至少应有三点。如果题干中有“从不同角度”、“不同方面”、“哪些”等提示,更要认真把握住。三、如何有效地组织语言要求考生自己组织语言来解答问题。有效地组织好语言,使所答充分、到位、准确、有条理,对于提高得分是非常重要的。(1)扣题意即如何问就如何答,使″答″与″问″有直接的关联性。很多考生只知机械地摘录原文的句子,虽然摘录的句子中有答案所需要的内容,但不是从命题人所″问″的角度回答的,致使回答不到位,甚至答非所问。因此,一般不宜一字不差地摘录原文,应该严格紧扣题干要求,对准文中有效信息,将题干要求与文中的已知信息重新进行排列组合,使之成为全面、凝炼、流畅、契合要求的标准答案。(2)重提取一般来说,答案中涉及到的一些关键词语、句子就在原文中,考生应抓住这些重要的词句,进行有效的提取、剪辑、重组,这样组织起来的答案,一般都和标准答案较切近。考生如果弃文中的重要词句不用、完全用自己的话去回答,绝对是不可取的,那样的回答距标准答案都有一定的距离,有时甚至相距甚远。(3)分表里需要高度概括的题目,组织答案的时候首先要整合文中的相关信息,在原文中找出相关段落所传达的信息的共同点,然后利用文中附着信息共同点的那些具体的、形象化的语句,把这些具体形象化的语言转换为抽象、概括性的语言,即为所需答案。(4)重条理在综合分析之后,条分缕析地表述出来。这样,清晰明白,一目了然。评分办法一般是“要点给分”,所以表述要注意三点:A、忌用修辞。回答问题,不能用比喻、拟人等形象化的修辞语言;B、忌无分析。综合分析,不能只答抽象的要点,要有适当而具体的分析;C、忌遗漏。对应题旨,不能遗漏答题要点。试题分类解析理解词语类试题思路:词语的含义一般有双重性,即词语本身意义和在文章中的引申义或比喻义。考查的主要是词语在文中的情景义。所以解题时一定要有语境意识。把握上下文的意思,根据这意思去体会、推断、确定词语的含义。这是解答这类题的基本原则和方法。如果是概念间的区别,则要依据语境来判断几个概念间的相互关系,找出它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这就要与句群和段落联系起来。一般来说,一个词语(概念)的出现,就在它的前面或后面作者都要做具体的阐释,换一种说法揭示它的内涵。命题者既然出了这个题,那答案就一定在原文中。答题时要找准原文中相关的句子,一般在词语出现的附近或者前后找答案即可。如果是体味词语的表达效果,则要结合语境体会用词的准确性、形象性、深刻性、结构作用等。理解关键性语句思路:关键性文句的内涵既是深层次的又是丰富多义的甚至是含蓄隐晦的。因此,关键性文句多富有潜在义、引申义、双关义、象征义和多重义等,做题时要参照主要段落或者全文的整体意旨来考虑,在文意文旨的大语境中来探求核心文句的内涵,解题时才能披文入理,析文入情,瞻前顾后的根据其语段的“形”,深入领悟其语句段的“意”。同时,要注意关键词语的分析理解,才能切中要点。信息筛选性试题思路:此类题的答案的有效信息往往是隐蔽分散的,在做这一类题时,一定要抓牢题目的具体要求,根据要求要非常谨慎地从原文中一点一点的寻找辨识有效信息,尤其要注意不可合并的有效信息,拟清要点。并将有效信息进行再剪辑、组合,形成全面的符合要求的答案。归纳主旨性试题解题思路:首先要抓关键部位。如文章标题、开头、结尾,文中的议论抒情句。文题常能反映作者的立意或话题,开头有开门见山直接表述中心的,结尾或卒章显志,或总结全文,或引申开拓均与中心意思密切相关。议论抒情揭示材料的内涵或表明作者的感想往往紧围着中心。其次是提取要点进而提炼出中心。第三要结合文体特点。最后可借助对作者的了解,知人论世,准确的把握作者意图。清理文思的题型解题思路:本题重在弄清文章是怎么写的:文章各段说的是什么内容,是从哪些角度说的;段与段之间是什么关系,它们之间是如何照应的,又是如何形成一个有机整体的。只要你把作者起承转合的行文思路看出来了,把文章的领起段、过渡段、中心段、归旨段、结语段分辨清楚了,文章的脉络层次就在你眼前了。审美鉴赏性试题思路:这

1 / 57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