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复习教案[1]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复习教案第八课伟大的历史转折1.“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背景:①人们要求纠正“文革”错误②中共中央提出“两个凡是”方针,阻碍纠错(直接原因)。2.“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目的:纠正“文革”以来的错误,完整准确的理解毛泽东思想。3.“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结果:人们认识到只有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重新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4.“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意义:这是一场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打破了长期以来个人崇拜的束缚,为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奠定思想基础。5.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背景:①“文革”十年积累了许多政治社会问题,党中央主要领导人继续“左”的错误②“文革”结束,社会趋于安定,国民经济得到恢复,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解放了人民的思想。6.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内容:①(思想)彻底否定“两个凡是”的方针,重新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②(政治)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③(组织)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中央领导集体。7.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意义: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转折。它完成了党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的拨乱反正,是改革开放的开端。从此,中国历史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8.称为“伟大的历史转折”的原因:①从这次大会开始,党在思想、政治、组织等领域拨乱反正②改革开放由这次大会拉开序幕③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道路以这次大会为起点④邓小平理论是在这次大会前后开始发展起来的。9.民主与法制建设的加强——平反冤假错案:①1980年中共中央决定撤销“文革”中强加给刘少奇的种种罪名,为他恢复名誉②广大干部、知识分子平反意义:调动了各阶层人士的积极性,他们精神振奋的投身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去。10.民主与法制建设的加强——全国人大立法:意义:基本上形成了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在政治生活、经济生活和社会文化生活等方面实现有法可依的局面,群众的法制观念不断提高,依法办事成为人们的共识,我国逐渐向依法治国的道路迈进。11.本科重要历史事件时间事件1977年10月中国恢复了“文革”后的第一次高考1978年底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彻底纠正“左”的错误1978年5月《光明日报》发表《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文章,开始了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1982年第四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颁布(这是新时期一部比较完善的宪法198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颁布第九课改革开放1.对内改革的根本目的:解放和发展生产力。2.对内改革的表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国有企业改革。3.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安徽凤阳小岗村首先实行,表现为:包产到户、包干到户。作用是促进农业生产发展,促进乡镇企业发展。4.国有企业改革表现:①把原来单一的公有制经济发展为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②②对国有企业实行政企分开,逐步扩大企业的生产经营自主权,实行经营责任制③实行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①+②使企业活力增强,③使职工积极性提高。5.对外开放的目的:吸收侨资、外资,引进先进科学技术和管理经验进行现代化建设。6.对外开放的含义:在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基础上,遵循平等互利、互守信用的原则,扩大对外贸易,引进技术设备和管理方法,加快现代化建设。近现代开放区别:近代国家无主权的被迫开放,现代主权国家的主动开放。7.对外开放的作用:促进社会主义经济发展。8.对外开放区形成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特点为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9.沿海经济开放区由北向南依次为:环渤海地区、长江三角洲地区、厦漳泉三角区、珠江三角洲。10.建国以来农村生产关系调整:土地改革、三大改造农业生产合作社、人民公社化运动、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遵循的原则是尊重客观经济发展规律、生产关系要适应生产力发展水平、实事求是。11.本课重要历史事件:时间事件时间事件1980年在深圳、珠海、汕头、厦门建立四个经济特区1988年增设海南经济特区1984年开放14个沿海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1985年国有企业改革全面展开第十课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1.邓小平为改革开放作出的贡献:1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改革开放,形成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领导集体2改革开放后:提出四项基本原则3中共十二大: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4中共十三大:提出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5“南巡”讲话:提出要抓住时机,发展经济,发展才是硬道理6中共十四大:确立邓小平理论在全党的领导地位7中共十五大:党章规定把邓小平理论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2.四项基本原则是:必须坚持共产党领导,必须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必须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必须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意义是:这是立国之本,是实现现代化的根本前提,为现代化建设的正确方向提供了保证。3.党的十二大内容:邓小平明确提出“我们的现代化建设必须从中国的实际出发,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4.党的十三大内容:阐明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提出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做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发展分三步走的战略部署。5.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指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6.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发展分三步走的战略部署指:第一步——解决人民生活的温饱问题;第二步——到20世纪末达到小康水平;第三步——到21世纪中叶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基本实现现代化。7.邓小平是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原因:他解决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等一系列基本问题。8.邓小平“南巡”讲话的意义: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产生了深远影响。9.党的十四大内容:高度评价了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确立了它在全党的指导地位,提出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形成了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领导集体。10.党的十五大内容:江泽民作了《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21世纪》的报告,党章规定: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11.邓小平思想的核心: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12.20世纪中国人民在前进道路的三次巨变:辛亥革命(孙中山)——新中国成立(毛泽东)——十一届三中全会(邓小平)。13.本课重要历史事件:时间事件时间事件1982年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1987年中国共产党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1992年邓小平到南方视察1992年中国共产党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1997年中国共产党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第十一课民族团结1.我国的民族政策:民族团结、民族平等、共同繁荣。实行的基本制度是民族区域自治,于1954年开始实施。我国民族分布特点:大杂居、小聚居。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原因:我国是由56个民族组成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长期历史发展中形成了大杂居、小聚居的格局,各民族长期经济文化联系,在近代以来的共御外敌的革命斗争中建立休戚与共的亲密关系,形成相互离不开的政治认同。同时,这也是新政权巩固的需要。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意义:有利于祖国统一、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地区发展,体现了少数民族人民当家作主,行使自治权利。2.各民族的共同发展:内蒙古自治区的莫力达瓦达斡尔族的自治旗成为国家商品粮基地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成为我国第二大橡胶基地西藏地区发展实例: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1953年~1957年一五计划新藏、青藏、川藏公路通车;1959年~1961年民主改革,废除了封建农奴制度;如今的五大牧区之一,2006年7月1日青藏铁路通车。3.少数民族地区发展的原因:政府重视、给予政策保障和多方支持;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成为全国经济发展重要组成部分,生活文化水平有很大提高;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4.西部大开发战略提出以后,出现了大开发、大发展的新气象。第十二课香港和澳门的回归1.香港被割占史实:1842年《南京条约》割占香港岛;1860年《北京条约》割占九龙地区;1898年租借新界。澳门被割占史实:1553年葡萄牙殖民者强行进入;1557年葡萄牙殖民者贿赂明朝官员,取得居住权;十九世纪五六十年代,侵占氹仔岛、路环岛。2.“一国两制”构想于20世纪80年代初提出,目的是维护祖国、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实现统一大业。“一国两制”的内容是在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在港、澳、台实行资本主义制度。“一国两制”的意义:为实现祖国统一大业指明了前景,赢得海内外人士的好评,有利于实现祖国统一和港澳台地区的稳定繁荣和发展。3.1984年底,中英两国签署联合声明。1997年7月1日,中国政府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1987年4月,中葡两国签署联合声明。1999年12月20日,中国政府对澳门恢复行使主权。香港和澳门回归祖国的原因:“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政策合理,中国综合国力的提升,港澳地区自古以来就是我国的神圣领土,收回港澳地区得到全国人民的支持。香港和澳门回归祖国的意义:中国人民洗雪了百年国耻,标志着我国在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的一步,开创了香港澳门历史发展的新纪元,为解决台湾问题提供成功的范例,说明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及为世界做出的贡献。第十三课海峡两岸的交往1.党、政府对台湾问题政策的转变: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武装解放——→20世纪50年代(毛泽东)——和平解放——→改革开放后(邓小平)——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江泽民)——八项主张——→(胡锦涛)——四点意见,《反国家分裂法》2.台湾问题的由来:解放战争后期蒋介石对局台湾;朝鲜战争爆发,美第七舰队开进台湾海峡。台湾自古以来是我国领土的史实:三国时到达夷洲,元朝时设澎湖巡检司管理澎湖和琉球,1662年收复台湾,1684年设台湾府隶属于福建省,1895年割让给日本,1945年回归祖国。3.两岸关系的改善:①1987年台湾被迫调整“三不”政策(不接触、不谈判、不妥协),两岸38年的隔绝状态被打破,两岸关系发生历史性的变化。②1990年台湾成立海峡交流基金会(海基会),1991年祖国大陆成立海峡两岸关系协会(海协会)。③1992年两会就“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达成共识(九二共识)。④1993年“汪辜会谈”在新加坡举行,将“加强两岸经济交流,互补互利”写入协议,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迈出历史性的重要一步。⑤1995年初江泽民针对两岸关系提出现阶段发展两岸关系、促进和平统一进程的八项主张,这八项主张是新时期推进祖国和平统一进程的指导思想。两岸交往密切的表现:台湾来大陆探亲的人数增多、两岸经贸联系加强、海峡两岸经济上相互促进互补互利的局面初步形成,海协会海基会联系密切、连战、吴伯雄、宋楚瑜访问大陆两岸频繁交往的影响:促进两岸经济发展,利于国家统一。4.两岸实现如此频繁交往的有利因素(条件):①实现统一是人心所向,大势所迫②两岸有共同的血源、文化、血浓于水,密不可分③中国国力和地位的提高④一国两制得到国际认可,正确的对台政策⑤港澳回归提供成功范例⑥《反国家分裂法》提供法律保证⑦台湾政策松动,调整“三不”,海基会成立,与海协会交流⑧两岸经济文化发展的推动第十四课钢铁长城1.海军的发展:①新中国成立前夕,第一支海军,华东军区海军建立②到70年代,建立北海、东海和南海舰队③1971年,我国自行研制的导弹驱逐舰④1974年研制出我国第一艘核潜艇⑤改革开放以来,现代化水平有了明显提高,活动范围遍及全球海军发展的变化:①从无到有②从没收敌军战舰到自我研制③从小舰艇到大舰艇发展④从科技含量低到高科技配备发展⑤从单一舰艇到多兵种发展说明的问题:①海军有能力保卫祖国海防②我国科技的迅速发展③科技对军队发展很重要④活动范围遍及世界各地2.空军的发展:①新中国成立前夕,人民空军在陆军的基础上建立②20世纪50年代初,参加抗美援朝战争,取得辉煌

1 / 11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