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来自我研究的历史回顾及未来发展趋势作者:詹启生,乐国安作者单位:南开大学心理学研究中心,天津300071刊名: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英文刊名:NANKAIJOURNAL(PHILOSOPHYANDSOCIALSCIENCEEDITION)年,卷(期):2002,(5)被引用次数:14次参考文献(27条)1.王小章社会心理学:从现代到后现代1996(04)2.MyersDGSocialPsychology(5thed19963.FeldmanRSUnderstandingPsychology(4th.ed.)19964.李汉松西方心理学史19885.章志光.金盛华社会心理学19966.沈德立当前儿童心理学的发展19847.LippaRAIntroductiontoSocialPsychology(2thed.)19948.LaheyBBPsychology:anIntroduction19959.贺岭峰自我概念研究的概述[期刊论文]-心理学动态1996(03)10.汪向东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199911.BaumeisterRFTheHandbookofSocialPsychology:TheSelf199812.伊·谢·科恩.佟景韩.范国恩.许宏治自我论:个人与个人自我意识198613.简·卢文格.李维自我的发展198914.乔治·H·米德.赵月瑟心灵、自我与社会199215.包晓霞现代西文社会心理学关于自我研究的基本理论述评1995(02)16.李晓东Markus等人的自我概念理论评述1997(04)17.董奇离婚家庭与正常家庭儿童自我概念的比较研究1993(03)18.苏林雁.万国斌.杨志伟Piers-Harris儿童自我概念量表在湖南的修订1994(01)19.周国韬.贺岭峰11-15岁学生自我概念的发展1996(03)20.李晓文自我(self)心理学对精神分析学说的发展1996(05)21.杨宜音自我与他人:四种关于自我边界的社会心理学研究述要[期刊论文]-心理学动态1999(03)22.曾向.黄希庭国外关于身体自我的研究[期刊论文]-心理学动态2001(01)23.杨中芳.高尚仁中国人,中国心(社会与人格篇)--试论中国人的自己”:理论与研究方向199124.杨中芳.高尚仁中国人,中国心(社会与人格篇)--回顾港台自我”研究:反省与展望199125.李德显关于大学生自我概念发展规律的研究1995(04)26.乐国安当代青年军人自我概念特点1996(01)27.金盛华自我概念及其发展1996(01)相似文献(10条)1.期刊论文马怡.翟学伟社会学的社会心理学:研究取向及其现状-内蒙古社会科学2003,24(3)心理学取向的社会心理学在社会心理学的历史中有比较清晰的发展,而且学科特色也比较明确,但社会学取向的社会心理学却不太清楚,原因是该取向的发展道路同前者相比有所不同,这就是它在发展过程中在其研究方法上和理论上都无法摆脱社会学的深刻影响.而现代的跨文化社会心理学、社会学中关于心理学概念的运用和本土心理学可能是未来社会学取向的社会心理学进一步发展的一个方向.2.期刊论文马利红.MALi-hong社会心理学创立以来的简要分期研究-成都教育学院学报2005,19(5)1924年实验社会心理学的诞生,标志着科学社会心理学的建立.此后,社会心理学的发展经历了确立期、发展期、和自我批判期.通过对心理学、社会学及文化人类学取向的社会心理学的发展历程的分期研究,文章探讨了每个时期不同取向的社会心理学在理论和研究方法上的进展,以及不同研究取向的差异及其影响.最后,文章对社会心理学的发展趋势做了简要论述.3.学位论文刘春雪两种取向的社会心理学研究2006在社会心理学近百年的发展中,心理学与社会学两种取向基本上构筑了社会心理学学科的主要理论框架,可以说,掌握了两种取向的理论脉络,基本上也就掌握了社会心理学的主要理论内涵。在关于两种取向的社会心理学的研究中,大多数都是对两种取向具体理论的阐述,而从整体与较为宏观的基点上对两种取向进行的考察则较少。两者之间的差异与发展关系如何?两种取向之间目前处于何种状态,能否对其进行整合?对社会心理学起决定作用的两种取向的未来发展趋势又将如何?为了回答这些对于社会心理学的健康发展极为关键的问题,本文对两种取向的社会心理学的历史与发展现状进行了回顾、总结与评价,对其未来发展进行了展望。本文主要采用文献研究的方法,从以下几个方面对两种取向的社会心理学进行了论述与探讨:(1)从历史的角度对两种取向的社会心理学的孕育成型过程进行了梳理,以理论表述的方式论述了两种取向的社会心理学的延续发展。两种取向的社会心理学的诞生依赖于其母体学科——心理学与社会学领域内学者的努力。正是在精神病学、民族心理学、本能心理学的基础成果之上,群体心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等这些新的元素被融入到传统心理学的研究之中,心理学取向的社会心理学逐渐形成。而借助于生物还原主义、心理还原主义以及心理进化论思想,一大批社会学者为社会学取向的社会心理学的孕育诞生构筑了理论线索。在心理学取向的社会心理学的庞大理论体系中,精神分析、行为主义、认知主义是最主要的三大派别。社会学取向则包括符号互动理论、社会交换理论、社会结构与人格研究。两种取向在展示理论发展的同时,也使得我们对于两者在研究传统上的特色有了初步的认识。(2)阐述了两种取向的社会心理学之间的差异。两种取向之间的差异是十分显著的:在研究传统上,心理学取向着眼于个体变量,强调个体的认知、情感与行为过程,注重探讨在社会刺激下个体具体的心理机制与过程;而社会学取向则关注于群体变量的意义,着眼于个体与社会之间的相互关系,强调通过对社会互动的解释,使之成为表述出这种相互关系的中介。在支撑学科研究物质基础的学科制度结构方面,心理学取向具有明显的优势,而社会学取向则居于劣势,双方的力量对比较为悬殊。在研究方法上,心理学取向在实证研究方法上的的量化分析与严格控制的特性强化了社会心理学研究的客观性和科学性,但其过分依赖于实证研究方法以及从中所引发的问题也成为心理学取向的缺陷,遭致许多研究者的批评与指责;社会学取向对于宏观社会心理层面的侧重以及其所擅长的调查法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了心理学取向的不足,当然,它的研究局限也是显而易见的。(3)探讨了两种取向的社会心理学的理论发展关系。从两种取向之间的理论发展关系来看,可以大致分为直接或间接的对立关系(包括至上主义思想主导下的平行的理论发展和以“和平共处”理念为指导的学术领域分工),彼此借鉴与合作的和谐发展关系。而事实上,两者之间的关系很难用漠视、对立或借鉴合作等修辞进行单一的描绘,这些关系在两者之间经常是同时并存的,或许用以漠视对立为主、借鉴和谐发展为辅来描述两种取向的社会心理学之间在历史上的理论发展关系更为恰当一些。(4)对当前两种取向的社会心理学的新趋向与未来发展进行了论述。目前,在两种取向的研究中,生态学观念、文化因素已经进入到心理学者的学术思考范围,而社会学者也开始涉足于原本属于心理学领域的研究议题,再加上对于应用研究的重视、对传统基本理论研究兴趣的减弱以及研究方法上的多元化,更加使得两种取向在局部领域出现了彼此接近的趋势。然而,这种彼此接近的势头并不意味着社会心理学的整合时代已经到来,目前对两种取向的社会心理学进行整合是不可能的,也是不必要的,而且两种取向的社会心理学将永远存在发展下去;当前两种取向之间的关系发展状态属于一种涵化关系,为了促进社会心理学的健康发展,学者们需要付出的是促进两种取向之间的涵化进程而不是整合。4.期刊论文钱丽娟音乐·社会·心理学--谈音乐社会心理学的重要性-星海音乐学院学报2004,(4)音乐社会心理学是一门从心理学角度研究音乐行为和其社会与文化背景如何相互作用的学科.本文介绍了这门学科的研究方法,涵盖内容和实际应用领域,并结合我国音乐心理学的研究和发展现状,介绍该学科在医疗、商业和教育等领域中的实际运用,旨在为音乐心理学研究提供一个新的视角.任何音乐活动在本质上都是社会的,我们将看到音乐社会心理学这一学科蓬勃的生命力.5.期刊论文植静.ZHIJing论广告心理学课程建构-企业科技与发展2008,(24)广告心理学是心理学的理论知识与方法在广告领域中的应用,也是广告学专业开设的一门基础课程.构成广告心理学课程基础的是普通心理学、消费心理学和社会心理学.在广告心理学课程体系中,普通心理学是基础,消费心理学是关键,社会心理学是支撑.6.学位论文刘周敏体育社会心理学研究内容的探讨2006体育社会心理学是随着体育科学与心理科学的发展而产生的一门应用性学科,它研究体育活动领域中的各种社会心理问题,它在研究体育中的心理问题时起到了重要作用。然而,体育社会心理学的研究内容众说不一,没有形成独立的学科体系,发展落后于社会实践的需要。又因为内容与体系是不可分的,学科体系完善与否,内容结构是否严谨实用,是新兴交叉学科建设和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因此,对体育社会心理学研究内容进行探讨,构建体育社会心理学研究内容体系是具有一定的理论与实际意义的。本研究主要采用文献资料、专家调查、逻辑分析、归纳和演绎等科研方法,运用哲学、社会学、心理学、社会心理学、体育学等学科的基本理论和观点,在已有的研究水平上从理论和实践两大层面初步构建出体育社会心理学的研究内容体系。研究认为:体育社会心理学研究内容体系构建的原则有主体性、综合性和应用性三大原则;体育社会心理学研究内容分三个层次,即微观层次一体育个体心理与行为,中观层次一体育群体心理与行为,宏观层次一体育社会文化心理与行为;微观层次的内容有:体育与人的社会化、体育意识、体育中的社会动机、体育态度、体育中的社会认知、体育攻击和暴力、体育中的相符行为(从众、众从、服从)等。中观层次的内容有:体育中的群体心理研究(体育中的非正式群体、体育团体凝聚力)、观众效应和主场效应、教练员的领导心理与行为、体育中的大众心理(流行、暗示、舆论)、体育中的人际交往、体育中的人际关系(人际吸引、竞争与合作、利他、侵犯与冷漠)、体育中的性别差异研究、体育失范行为(兴奋剂、骚乱、赌博等)等。宏观层次的内容有:体育中的民族心理、体育中的价值观念、体育中的宗教情绪、体育中的审美情趣等。本研究是2004年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课题之子课题,是第一阶段性研究主题之一。(课题编号04BTY003)7.期刊论文郭平建.况灿.张艾莉美国服装社会心理学课程大纲特点分析-武汉科技学院学报2004,17(6)本文通过对美国五所大学服装社会心理学课程大纲特点的分析,旨在了解美国服装社会心理学教育的最新动态,希望能从中汲取对我国服装教育和研究可借鉴的经验.主要特点为:课程内容广泛、目的明确;教材和参考资料学术性强;学习要求严格、个性化;授课计划实践性强;课程考核合理、科学.8.期刊论文乐国安对中国社会心理学学科制度建设的思考-赣南师范学院学报2003,(1)欧洲社会心理学成功的学科制度建设为正在发展中的中国社会心理学提供了一个范例.中国社会心理学在进行学科制度建设的时候,从学术的角度看,需要明确自身的学科定位、树立学科制度建设的学术目标、在基础理论和现实课题的学术研究中取得创新性成果.9.学位论文王恩界当代中国社会心理学发展历程的反思与前瞻2007根据国际心联1991年的调查结果显示:不论是在发达国家还是在发展中国家,社会心理学都是最为活跃的心理学研究领域之一。作为心理学与社会学的交叉学科,社会心理学兼具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双重属性。她一度取得了比较辉煌的学科成就,使得民众与学者对其社会价值寄予了较高的期望。早在社会心理学的形成时期,她就已经开始传入我国,中国学者较早地关注到了欧美国家的社会心理学研究成果,他们在引进其成果的基础上还开展了一系列相关研究。新中国成立之后,由于学科建制等方面的原因,中国大陆地区的社会心理学研究停滞了将近30年时间,直到1979年之后才逐渐得以恢复和重建,而在此期间的中国港台等地的相关研究仍有所发展,由于今天两岸三地的社会心理学研究各具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