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险、有害因素分析6.1物质固有危险性本项目生产、使用、储存过程中涉及一些危险有害物质:易燃、易爆的危险化学物质乙炔、电石、丙酮;具腐蚀性、氧化性的危险物质有次氯酸钠、氢氧化钠;以及生产过程中出现副产物有氢氧化钙和少量极毒物质磷化氢(pH3)和硫化氢(H2S)。本项目主要危险物质为具有易燃易爆的有乙炔、电石、丙酮;强腐蚀性、氧化性的有次氯酸钠、氢氧化钠。极毒的有硫化氢、磷化氢。根据《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关于公布首批重点监管的危险化学品名录》(安监总管三【2011】95号)属于首批重点监管的危险化学品有乙炔、硫化氢、磷化氢。根据《易制毒品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445号)丙酮属于第三类非药品易制毒物质。乙炔是危险性很高的危化品,其爆炸危险等级为最高等级,乙炔与空气混合形成爆炸性混合气体的爆炸极限范围大,在高温、加压条件下能发生氧化爆炸、化合爆炸和分解爆炸,而且传爆能力强。按国家标准GB13690-2005《常用危险化学品的分类及标志》,乙炔的危险特性有:与铜、汞、银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会引起燃烧爆炸,遇卤素会引起燃烧爆炸。乙炔的危险性类别为第2.1类易燃气体。乙炔的引燃温度为305℃,其氧化反应温度最高可达3500℃;与空气混合形成爆炸极限为2.1~80%的混合气体,易引起爆轰,最大爆速可达2200米/秒,最高爆炸压力可达58.8MPa;最小点火能为0.02mj(空气中);分解反应产物温度可达3100℃。以上说明涉及物质的固有危险性是该企业最大危险因素。6.2、生产过程主要危险因素6.2.1.生产过程危险因素表6-2-1.生产过程中主要危险、有害因素分析序号生产单元操作子单元主要危险物质可能发生的危险1乙炔生产过程次氯酸钠投料次氯酸钠腐蚀、化学灼烧、中毒泵送/卸碱液NaOH腐蚀、化学灼烧电石粉粹/搬运/加料电石腐蚀、中毒、灼伤、遇水(汗水)自燃、爆炸乙炔发生操作乙炔燃烧、爆炸、中毒干燥/净化/中和乙炔、次氯酸钠、氢氧化钠、硫化氢、磷化氢燃烧、爆炸、中毒压缩/充装乙炔、丙酮机械伤害、中毒、爆炸、燃烧、包装搬运乙炔、气瓶物体打击、碰撞火灾或爆炸、车辆伤害2库区系统电石库电石车辆伤害、燃烧、爆炸从上表可见,溶解乙炔的生产过程中,主要存在一定程度的燃烧、爆炸、腐蚀、化学灼伤和中毒等危险,生产过程主要危险有害因素辨识见表6-2-2所示。表6-2-2生产工艺、储存过程危险、有害因素分析作业场所危险、有害类别生产、储存工艺过程及设备液体危化品装卸电石装卸乙炔发生乙炔净化压缩/干燥乙炔充装气瓶搬运检、维修火灾+++++++化学爆炸++设备物理爆炸炸+++++中毒++++++化学灼伤+++电气伤害++++机械伤害+++++物体打击++++++++高处坠落+++热灼烫++车辆伤害+++注:“+”表示该场所存在对应的危险有害因素。物料储存过程包括装卸搬运、储存设施和存放。工艺过程包括工艺操作和所用工艺设备。6.22.生产和工艺过程中的主要危险、有害因素分析结果根据物质的危险、有害因素和对化工装置的现场调查、资料分析,该项目生产、工艺、储存过程中的主要危险因素有:火灾/爆炸、物理爆炸(压力容器、压力管道)、中毒、化学灼烧等,此外还存在触电、高处坠落、机械伤害、物体打击、热灼伤、高温等危险、有害因素。(1)火灾、化学性爆炸危险性分析该项目乙炔、丙酮属火建规火险分级甲类,遇火源或与禁忌物接触可发生剧烈反应引发火灾或爆炸,与可燃物接触遇点火源可燃烧导致火灾事故。因此,在生产区和包装场所、储库区应严禁放置禁忌物和可燃物质,禁止烟火和违规用火、动火。电石遇水可发生燃烧爆炸。该项目存在的点火源主要包括明火、雷电、静电、电气火花、撞击摩擦火花等。①明火:主要是检修动火、吸烟等,项目检修主要有电气焊动火等;另外,机动车辆尾气排放管带火也是点火源之一。②雷电和静电该项目存在雷击危险。雷击放电、雷击产生高温、产生的感应电是一个主要的点火源,尤其是球状雷,目前尚无有效的防范措施。该装置原料、产品等在流动时均可能产生静电,人体本身也带有静电,而且静电潜伏性强,不易被人们察觉。③电气火花该装置区使用的电气设备未达到DⅡC2(B4d)防爆等级,由于电机不防爆或安装不合理,电接点接触不良、线路短路等产生电火花。电气引起的火灾明显增多。在易燃易爆物存在的场合,点火源越多,火灾危险性越大。④撞击摩擦热主要是操作、检修过程使用的工具产生撞击火花。(2)物理爆炸(设备容器破裂)危险性分析该项目涉及压力容器和低压工业管道,若没有设置应有的安全装置,如安全泄压装置,安全阀、防爆板等,设备或管道就有可能发生超压而无法及时泄压,或主要工业装置、管道腐蚀,耐压强度降低,均可导致物理爆炸事故发生。(3)中毒及化学灼伤该项目可能引起中毒的物质是乙炔、丙酮、特别是溶解乙炔产物中残留杂质硫化氢、磷化氢等剧毒物质尤为更要防范。中毒途径一般为吸入、皮肤接触大量吸收或误服。此外,次氯酸钠受高热分解生产有毒腐蚀性烟气吸入,可导致呼吸道化学灼伤和中毒。此外,本项目使用的原材料次氯酸钠、氢氧化钠、均为强腐蚀性物质,人体接触可导致化学灼伤。导致人员化学灼伤的主要途径如下。①进入设备内检修或拆装管道时,残液造成人员中毒或化学灼伤。②次氯酸钠、氢氧化钠、以及丙酮专用输送泵、阀门等密封填料或连接件法兰泄漏,逸出腐蚀性物料,接触到人体发生化学灼伤。③输送泵检修拆开时残液喷出,造成人员化学灼伤。④泵运行过程中机械件损坏造成泵体损坏,发生泄漏,引起人员化学灼伤。⑤次氯酸钠、氢氧化钠等物料卸车时泄漏物接触造成人员化学灼伤。⑥采用移动软管加次氯酸钠、碱液体物料到设备或操作失误,或软管破裂、软管与物料槽灌出口连接脱落造成次氯酸钠、碱液体物料喷出或外溢,导致操作人员化学灼伤。(4)腐蚀次氯酸钠、氢氧化钠液体泄漏接触到建(构)筑物或设备、设施,造成腐蚀。(5)触电本项目设备有转动装置,设备均有电源接入,如未按规范要求配置防爆电器、增安型电器,当人体接触高、低压电源会造成触电伤害,雷击也可能产生类似后果。该项目配电室,配套电气设施应符合乙炔防爆等级的电气设备,以保证各类设备运行、照明的需要。如果电气设备、材料本身存有缺陷,或设备保护接地失效,操作失误,思想麻痹,个人防护缺陷,操作高压开关不使用绝缘工具等,或非专业人员违章操作等,易发生人员触电事故。非电气人员进行电气作业,电气设备标识不明等,可能发生触电事故或带负荷拉闸引起电弧烧伤,并可能引起二次事故。从安全角度考虑,电气事故主要包括由电流、电磁场和某些电路故障等直接或间接造成的人员伤亡、设备损坏以及引起火灾事故等。触电事故的种类有:人直接与带电体接触、与绝缘损坏的电气设备接触、与带电体的距离小于安全距离、跨步电压触电。该项目在工作过程中,如果作业人员不能按照电气工作安全操作规程进行操作或缺乏安全用电常识,以及设备本身故障等原因,均可能造成危险事故的发生。该项目中存在的主要电气危险因素如下:1)设备故障:可造成人员伤害及财产损失。2)输电线路故障:如线路断路、短路等可造成触电事故或设备损坏。3)带电体裸露:设备或线路绝缘性能不良造成人员伤害。4)电气设备或输电线路短路或故障造成的监控失灵或电气火灾。5)工作人员对电气设备的误操作引发的事故(6)高处坠落该项目设置有厂房平台、罐设备等,配套设置了楼梯、操作平台,这些梯、台设施为作业人员巡检和检修等作业需要提供了方便,成为检查、测量及其他作业时经常通行或滞留的地方。但是同时因位于高处,也就同时具备了一定势能,因而也就存在着一定的危险——高处作业的危险。这些距工作面3m左右的高处作业的平台、扶梯、走道护梯等处,若损坏、松动、打滑或不符合规范要求等,当作业人员在操作或巡检时不慎、失去平衡、踏空等,均有可能造成高处坠落的危险。此外,为了设备检修作业时的需要,常常须要进行高处作业,有时还须临时搭梯或脚手架,往往因高处作业人员没有遵守相位的安全规定等,而发生高处坠落事故。(7)机械伤害机械设备部件或工具直接与人体接触可能引起夹击、卷入、割刺等危险。该项目中使用的传动设备,机泵转动设备,如果防护不当或在检修时误启动可能造成机械伤害事故。机械伤害事故的原因:1)检修、检查或操作过程中忽视安全措施,如违章带电检修等。2)设备缺乏安全防护装置。(8)物体打击物体在外力或重力作用下,打击人体会造成人身伤害事故。该项目可能造成物体打击事故的因素有:高处的物体固定不牢掉落;房顶钢铁构件因腐蚀造成断裂掉落,检修时使用工具飞出击打到人体上;高处作业或在高处平台上作业工具、材料使用和放置不当,造成高空落物等;桶装、袋装物料搬运、装卸过程发生跌落等。(9)热灼烫该项目乙炔发生器温度在65℃左右,如果设备、管道保温失效,人员作业接触到高温物质或高温设备表面时易发生烫伤事故。(10)高温与热辐射夏季工人长时间处于高温环境下工作,会心情烦躁、大量排汗、注意力不易集中、肌肉易疲劳、动作的准确性和协调性降低、反应迟钝,工作能力下降、发生急性中暑。还可能造成心肌肥大、高血压、消化道疾病、肾功能受损等。高温危害程度与气温、湿度、气流、辐射热和人体热耐受性有关。6.3.生产设施和设备的主要危险、有害因素分析结果6.3.1主要工艺装置乙炔发生器、干燥器、压缩机、气瓶充装装置、输送泵、真空泵管线、阀门等长期在腐蚀条件下工作,受到腐蚀后,导致应力下降等承载力不够,腐蚀穿孔、断裂造成乙炔泄漏引发燃烧爆炸、其它物料泄漏、喷溅,导致人员灼伤、中毒、砸伤等危险;6.3.2误操作、设备缺陷等原因引起的设备或设施故障,导致突然出现的意外事故;如丙酮、次氯酸钠、氢氧化钠、溢料和反应剧烈失控,造成燃烧爆炸、人员灼伤、中毒和环境危害事故。6.3.3乙炔、电石、丙酮未独立设置专库,仓库内混储的危险化学品与禁忌物质接触、或仓储防火/热等安全间距不够、危化品贮存管理和保管措施不当等,触发燃烧爆炸或中毒危险。6.3.4压力容器乙炔高干燥器、回收器在检验时,卸下或上紧承压部件的紧固件时,若不将压力全部泄放,容易出现压力意外释放,造成人员伤亡;若安全阀、压力表损坏或装设错误,操作人员擅离岗位或放弃监视责任,致使主要承压部件筒体、封头、管板等承受压力超过其承载能力而造成爆炸。6.3.5.腐蚀、潮湿环境,电气设备、设施线路腐蚀漏电造成作业人员电危害。6.3.6.生产现场的乙炔压缩机、真空泵、离心泵等转动设备因使用、安装、维护不当,或安全防护罩未正常使用造成机械伤害以及振动、噪音危害。6.3.7.主要化工装置/系统危险度评价结果;表6-4危险度评价汇总表序号项目单元物质物质评分容量评分温度评分压力评分操作评分总分危险度等级1罐区丙酮液碱次氯酸钠522000000000222744Ⅲ级,低度危险2电石库区电石10000212Ⅱ级,中度危险3乙炔发生器乙炔、电石10000515Ⅱ级,中度危险4.气柜乙炔10002515Ⅱ级,中度危险5净化器、乙炔、硫化氢、磷化氢10000515Ⅱ级、中度危险6低压干燥器乙炔、硫化氢、磷化氢10000515Ⅱ级、中度危险7.压缩机乙炔10002517Ⅰ级,高度危险8高压干燥器乙炔10002517Ⅰ级,高度危险9.充装乙炔、丙酮10005520Ⅰ级,高度危险表6-5装置/系统危险度评价实际情况描述和危险度评价取值说明表在危险度评价中,液体危险物质罐区属于Ⅲ级,低度危险;乙炔发生器、气柜净化器工艺装置属于Ⅱ级,中度危险;电石库属于中度危险,乙炔压缩机、高压干燥器、充装系统属于Ⅰ级,高度危险级。6.4、储、运过程主要危险6.4.1该公司使用部分液体危险化学品(次氯酸钠、液碱、丙酮)运输应油供应商或委托有危险品运输资质的单位承运。防范可能发生交通碰撞、翻车、储罐、阀门破裂,危险货物重大泄漏,造成人员伤亡、环境危害事故。6.4.2.液体危险化学品丙酮、次氯酸钠、液碱从运输(罐)车内转入指定贮槽过程中,防止物料从管道、泵等地方喷出伤人。丙酮贮存的贮(桶)罐应避免阳光直晒,不使其温度升高、内压升高,产生挥发泄漏、超压爆炸,对生产人员和过往人员造成危害。6.4.3.液体危化品贮槽,基础设计应符合要求,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