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外汉语教学概论第一章对外汉语教学的学科论第一节对外汉语教学的学科理论体系一、学科理论体系的概念第二语言教学的学科理论体系问题,是第二语言教学理论研究的重要内容。关于第二语言教学的学科理论体系问题,学界的看法不尽相同,下面我们从国内国外两个方面进行介绍。(一)国内学者关于对外汉语教学的学科理论体系的认识1、对外汉语教学的学科理论包括教学理论和基础理论。2、对外汉语教学的学科理论包括基础理论、教学理论和教学法。3、对外汉语教学的学科理论包括三个层次:学科支撑理论;学科基础理论;学科应用理论。4、对外汉语教学的学科理论包括三个部分:基础理论;学科理论;教育实践。(二)国外学者对第二语言教学的学科理论体系的认识1、外语教学理论包括基础学科(语言学、心理语言学、社会语言学、心理学和社会学);应用学科(语言教学的原则、教学大纲、教学目标的制定和教学方法的选择);实践学科(课堂教学实践)。2、外语教学的理论包括理论基础(语言教学史、语言学、社会学、社会人类学、人类学、心理学、心理语言学、教育学);应用理论(学习理论、语言理论、教学理论);实践(教学方法和组织机构)。(三)国内外学者观点的异同异:观察角度不同,国内学者着眼学科理论体系本身,理论色彩浓,工作流程色彩淡。国外学者着眼教学过程,理论色彩淡,工作流程色彩浓。同:1、理论研究和理论体系的构建,着眼于教学实际,紧密结合并服务于教学实践的需求,解决教学过程中的理论问题。2、强调不同层次上的理论“转化”,强调理论家、应用语言学家和外语教师的“分工”。二、对外汉语教学学科建设体系(一)对外汉语教学学科建设体系提出的背景1、学科建设体系概念的提出,主要是基于第二语言教学(对外汉语教学)是一门在多种学科理论支持下形成的交叉学科、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的应用学科的特点。2、学科建设体系概念的提出,也是基于对外汉语教学在我国尚缺乏应有的学术传统、有待进一步发展和探索这一客观现实。(二)对外汉语教学学科建设体系的内容所谓学科建设体系,包括有关学科理论的各个方面和教学实践的各个环节,以及学科发展和建设所涉及的各项内容,它由学科理论基础、学科基本理论、学科应用理论和学科发展建设四个部分组成。1、学科理论基础学科理论基础是对外汉语教学学科的基本理论赖以形成的基础,这是由对外汉语教学的跨学科性决定的。主要包括哲学、语言学、教育学、心理学和文化学。学科理论基础研究的发展是对外汉语教学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条件。注意:学科理论基础不是学科基本理论,作为学科理论基础的有关学科都有其独立的研究对象、研究目的、研究方法、研究手段和理论体系;同时,这些研究成果绝大多数情况下都不能直接应用到对外汉语教学实践中;教学中遇到的难点,一般也不能在这些研究成果中找到解决方案。2、学科基本理论学科基本理论是对外汉语教学学科的核心理论,是学科存在的标志,它能够全面指导对外汉语教学实践,全面指导对外汉语教学学科应用理论的研究。学科基本理论的形成及其体系的建立,要符合以下三个条件:第一,在学科理论基础中可以找到确定的支撑理论;第二,是对外汉语教学实践的根本问题“教什么”和“怎么教”(包括“学什么”和“如何学”)的理论体现;第三,能够作为学科应用理论研究的理论基础,也能够全面指导有关教学的应用研究。对外汉语教学学科基本理论包括学科语言理论、语言学习理论、语言教学理论、跨文化教学理论。它们的支撑理论分别是语言学、心理学、教育学和文化学,也分别包括具有广泛支撑性的哲学。学科语言理论和跨文化教学理论主要解决“教什么”、“学什么”的问题;语言学习理论和语言教学理论主要解决“怎么教、”“如何学”的问题。这些理论及其各自所包含的具体内容是能够指导诸如教学目标的确立、教学大纲的制定、教材的编写及评估测试等有关学科的各项应用理论研究。3、学科应用理论学科应用理论是对外汉语教学学科基本理论的应用和体现,也就是综合运用对外汉语教学的基本理论来研究教学中的某一实际问题,如教材编写理论研究、测试理论研究、课程设计研究等。这类研究所形成的有关理论适用面最窄,应用性最强。学科应用理论研究的范围主要包括:教学目标研究、教学大纲研制、学科课程设计、学科课程建设、测试理论研究、评估理论研究、教材编写理论研究、课堂教学研究、教学技巧研究,等等。4、学科发展和建设学科发展和建设是对外汉语教学作为一门学科,尤其是作为一项事业可持续发展所必不可少的方方面面,主要包括:师资队伍建设、教师进修培训、教学管理研究、学科发展规划、教学实践研究、教学技术的开发、教学资源的管理、学科历史研究,等等。对外汉语教学学科建设体系:学科发展建设学科应用理论促进理论基础,指导学科基本理论学科理论基础第二节对外汉语教学的学科理论基础一、学科理论基础的性质和地位(一)学科理论基础的性质第二语言和外语教学的学科理论具有跨学科性,其学科理论基础由多学科构成。对外汉语教学作为一门综合运用多种学科理论的交叉学科,同样是在多种学科及其研究成果支撑下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多学科性是对外汉语教学学科理论基础的性质。(二)学科理论基础的地位学科理论基础是一门学科赖以形成的基石,是学科发展的原动力,是学科理论体系的有力支撑。学科理论基础并不就是学科基本理论。对外汉语教学学科理论基础中的各门学科都是独立的学科,有着各自的研究对象、研究范围、研究方法及理论体系,它们中的任何一门学科、任何一种理论都不能单独支撑起对外汉语教学学科理论体系,也不能单独全面指导对外汉语教学。也就是说,对外汉语教学学科理论基础不是对外汉语教学学科基本理论。二、学科理论基础的内容(一)哲学。哲学是对外汉语教学最深厚的理论基础,哲学主要在认识论和方法论上为对外汉语教学提供指导。首先,哲学为人们认识语言的本质和语言使用的本质提供认识论基础。其次,解决教学过程中的各种矛盾离不开哲学的帮助。第三,哲学为语言教学研究、调查研究和教学实验等提供方法论指导。第四,哲学还是语言学、心理学和教育学等学科的理论基础,也就是说,哲学为语言教学的其他理论基础提供指导,从而间接地指导对外汉语教学。(二)语言学。语言学是对外汉语教学核心性的理论基础。首先,揭示语言普遍规律的普通语言学和揭示特定语言规律的特定语言学,在关于语言普遍规律和原理及所教授语言的具体特点和规律等方面,给予第二语言教学理论和实践以重要的指导和影响。其次,语言学中的结构语言学、功能语言学、篇章语言学、语义学、语用学及其他各分支学科从不同层面、不同角度、不同程度上给予第二语言教学以启发和指导。第三,所教授的特定语言学的研究成果可以为第二语言教学所吸收和利用。第四,第二语言教学可以吸收和借鉴语言学或其分支学科的理论和方法,开展直接服务于语言教学需要的语言本体研究,这是其他学科不能与之相比的。第五,语言学及其分支学科是外语教学法流派最直接的理论基础。第六,语言学及其分支学科,对第二语言教学目标的确定、教学大纲的制定、教材编写、评估测试等提供理论依据和指导。(三)教育学。教育学是对外汉语教学不可或缺的理论基础。首先,对外汉语教学是一种教学活动,教学活动必须遵循教育学特别是教学论的一般原理和一般规律。其次,教育和教学的一般原理和原则对教学大纲的制定、课程设计、教材编写、教学方法的使用等教学活动的全过程和各个环节都有指导作用。第三,教育学和教学论是外语教学法流派产生的基础。(四)心理学。心理学是对外汉语教学的重要理论基础。首先,心理学是研究人们获得知识、掌握技能和发展智能的心理规律和心理机制的科学。其次,要研究学习者的学习过程,就要分析第一语言习得和第二语言习得的不同过程,研究儿童习得母语和成人学习、习得第二语言的不同特点,这样的研究离不开心理学的理论支持。第三,心理学也是外语教学法流派产生的重要基础。(五)文化学。文化学是对外汉语教学的重要理论基础。对外汉语教学是一种语言教学,但是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语言中包含文化因素,语言和文化关系非常密切;第二语言教学或外语教学是一种跨文化教学,不仅教学过程本身是跨文化的教学过程,而且语言学习者日后以目的语为工具从事的交际活动也是跨文化的交际活动。因此,与语言交际有关的文化知识和文化因素就成了第二语言或外语教学的内容之一。不同文化背景下人们交际中的各种问题和交际策略的研究,语言中的文化现象和文化因素的研究,跨文化交际能力的研究,就成为第二语言教学或外语教学的学科理论基础。第三节对外汉语教学的学科基本理论一、对外汉语教学学科基本理论概说(一)学科基本理论是对外汉语教学的学科理论核心1、学科基本理论是学科理论体系的核心,是学科存在的主要证明和标志。2、学科理论基础和学科发展建设不是学科理论体系的组成部分。3、学科应用理论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4、学科基本理论直接联系学科理论基础,体现学科的交叉性特点——外联;学科基本理论直接指导学科的应用研究,体现学科的应用性特点——内导。这种“外联”和“内导”作用是学科应用理论不具备的。(二)学科基本理论确立的原则1、两个面向。面向第二语言教学的实际;面向中国对外汉语教学的实际。2、三个结合。结合国外第二语言和外语教学的理论和实践;结合第二语言教学的两个根本问题:“教什么”和“怎么教”;结合中国的教育传统和教学方法。二、对外汉语教学学科基本理论的内容(一)学科语言理论1、面向对外汉语教学的普通语言学及其分支学科理论研究。普通语言学及其各分支学科的理论必须和第二语言教学实践相结合,只有服务于第二语言教学的需要,才能成为第二语言教学的学科语言理论。2、面向对外汉语教学的汉语语言学研究。对外汉语教学的内容是汉语,汉语的结构规律、组合规律、表达规律就应该是对外汉语教学研究的主要内容。面向对外汉语教学需要的汉语本体(语音、词汇、语法等)研究的成果,就应该是学科语言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注意的是:作为学科语言理论的汉语语言学研究是为了服务并服从教学实践的需要,重点不在于追求理论的系统性和知识的完整性,汉语同学生母语的异同、汉语词汇和语法的功能和用法、汉外对比、跨文化交际、语言习得、学习者个体差异、认知心理等应该成为研究的重点。这些与把汉语作为一种语言系统而进行的研究和把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所进行的语言研究有很大的不同。(二)语言教学理论1、学科性质理论:所谓学科性质理论,就是关于第二语言教学性质和特点的理论。(1)对外汉语教学最根本的性质是:它既是一种第二语言教学,又是一种外语教学。“作为一种第二语言教学,它有别于汉语作为本族语教学,而跟其他第二语言教学有一些共同的特点和共同的规律;作为一种外语教学,它有别于对我国少数民族的汉语教学,而跟其他外语教学有一些共同的特点和共同的规律。”(2)对外汉语教学最基本的语言观是: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最基本的教学观是:要把语言当作交际工具来教,而不能当作知识体系来教;最基本的目的观是:培养学习者的汉语交际能力。在教学时,汉语知识的传授是基础,但不是目的,最终目的是汉语技能的训练和养成。2、教学原则理论(1)教学原则的基本性质第一,时代性。第二,很强的实践性。第三,一定的理论性。第四,针对性。第五,层次性。(2)教学原则的层次体系常规教学原则;非常规教学原则不受或基本不受时代和教育目的影响,或者说多数学科多种目的的教学都应遵守的常规性的教学原则是常规教学原则。如因材施教、循序渐进、启发性原则等。时代性较强、受教育教学目的以及学科性质和特点影响较大的教学原则叫做非常规教学原则。非常规教学原则包括上位教学原则、中位教学原则和下位教学原则。上位教学原则:大原则或总原则,是整个教学工作和全部教学活动都应当遵守的教学原则,其适用范围是全局性的。如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原则等。中位教学原则:亚原则或分原则,是部分教学工作或部分教学活动应当遵守的教学原则,其适用范围是局部性的。如课堂教学原则、课型教学原则、课程设置原则等。下位教学原则:微原则或单原则,是某一项教学工作或某一教学环节应当遵守的教学原则,其适用范围是单一性的。如课堂练习机会均等的原则、作业及时批改及时返还的原则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