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疏导常用方法1.心理疏导心理疏导是根据辩证唯物主义原则,结合我国的民族特征,继承祖国古代医学中的有关精华并吸取国内外各学科中有价值的学术思想,逐渐形成的具有中国特色的、较为系统的心理治疗疏通和引导的方法。心理咨询师及心理志愿者与咨询者在交流过程中产生积极影响,对咨询者阻塞的心理进行疏通引导,使之畅通无阻,从而达到治疗和预防心理疾病,促进身心健康的治疗方法。语言是心理疏导疗法的基本工具。心理疾患(心理上的病症,可轻可重。是一个笼统的概念。举例说明,如强迫症、抑郁症、焦虑症等等)者不同的病情阶段,主要以准确、鲜明、生动、灵活、亲切、适当、合理的语言分析疾病产生的根源和形成过程、本质和特点,授以战胜心理疾病的方法,激励心理疾患者自我领悟、自我认识和自我矫正,促进咨询者自身心理病理的转化,减轻、缓解、消除症状,并帮助认清心理疾患的产生规律,改造个性缺陷,提高主动应付心理应激反映的能力,巩固疗效途径。心理疏导方法心理压力消除法1、换位思考。当个体在认识、思考和评价客观事物时,要注意从多方面看问题。如果从某一角度来看,可能会引起消积的情绪体验,产生心理压力,这时只要能够转换一个角度,就会看到另一番情景,心理压力可能迎刃而解。2、一吐为快。向知心朋友倾诉你的感受,或把你的感受写成信,然后扔到一边,给自己留有一定的“忧虑”的时间,随后再去解决。3、接受帮助。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当你遇到力所不能及的事情,你最好能请别人帮忙,与其花几个小时的无谓劳动,不如找朋友聊聊,寻求事情解决的办法。4、降低生活标准。对生活的过份完美追求,会使一个人的心理负担加重,这些人应学会放松。5、不要同时做几件事。与其同时做几件事,不如做好一件事。6、积极从事体育锻炼,参加体育锻炼可以放松自己的身心,缓解紧张情绪。如何学会正确评价自我个体心理健康的一个重要指标是对自我的接受和认可。也就是说对自己应有一个正确的评价,不可过高也不可过低,这样才不会出现自负和自卑的心理。为自己制定出合理的追求目标,以达到成功的彼岸。一个人不能正确评价自己,就会产生心理障碍,表现出对自我的不满和排斥,从而出现“现实自我”和“理想自我”的差距。因此,我们应学会了解自我、评价自我。'以人为镜',从比较中认识自己就像用分数来比较知识能力一样,青少年可以通过处世方法、感情方式等方面与同伴的比较,找出自己的位置。这种比较虽然常带有主观色彩,但却是认识自己的常用方法。不过,在比较时,要寻找环境和心理条件相近的人比较,这样才较符合自己的实际水平和自己在群体中的位置。从别人的评价中认识自己。人人都会通过同伴对自己的评价来认识自己,而且在乎别人怎样看自己,怎样评价自己。当然他人评价比自己的主观认识具有更大的客观性,如果自我评价与周围人的评价有较大的相似性,则表明你的自我认识能力较好、较成熟,如果客观评价与你自己的评价相差过大,则表明你在自我认知上有偏差,需要调整。然而对待别人的评价,也要有认知上的完整性,不可以自己的心理需要而只注意某一方面的评价,应全面听取,综合分析,恰如其分地对自己做出评价和调节。通过生活经历了解自己。成功和挫折最能反映个人性格或能力上的特点,因此,青少年可以通过自己成功或失败的经验教训来发现个人的特点,在自我反思和自我检查中重新认识自我,认识自己的长处和短处,把握自己的人生方向。如果你不能肯定自己是否具有某方面的性格、才能和优势,不妨寻找机会表现一番,从中得到验证。为了把握住自己,为了将来回忆往事不留下更多的遗憾,请尽早认识自己,正确评价自我。如何克服自卑心理?自卑心理是指由于个体对自己的能力和品质作出过低的评价而产生的消极心理活动,常表现为抑郁、悲观、孤僻,这种心理已经产生,若任其发展,便会成为人的性格的一部分,难以改变,严重影响人的社会交往,抑制人的能力发展。心理学家提出克服自卑心理的方法具体有以下几个方面:一、积极与他人交往自卑者多数孤僻、不合群,自己把自己孤立起来。心理学家认为,当人独处时,心理活动就会转向内部,朝向自我。自卑的人长期独处,心理活动的范围、内容就会变窄变小,加之个人认识的局限,就会使心理活动走向片面,只看到自己的不足而忽略了自己的优点,从而陷入深深的自卑之中而不能自拔。当你积极地与他人交往,你的注意力就会被他人所吸引,感受到他人的喜怒哀乐,心理活动就会变得开朗。另外,通过与他人交往,能多方位认识他人和自己,通过比较,正确认识自己,由此调整自我评价,提高自信心。二、提高自我评价注重自我激励自卑心理是由于自我评价过低而导致的一种心理失调,那么,对其克服的重要办法,就是提高自我评价,注重自我激励。要对自己进行全面正确的分析,要多看自己的长处,要经常回忆你过去的成功经历,借以激发你的自信心,而对自己过去失败的事例,要进行重新归因,不要将失败的原因过多地归咎于自己。当你面临情况感到信心不足时,要不断地进行自我暗示,自我激励:“我一定会成功”;“不要怕,我错了别人也不会去笑我,他们也有失败的时候”;“人人都能干,我为什么不能干?”、“我一点儿也不比他们差”;“以前比这更难的事情我都能干好,何况这点事情”。经过这样一段时间的锻炼,自卑心理是可以减弱甚至消失的。三、增加成功的体验自卑感通常是由于自我表现中遭受挫折和失败而引起的,所以,成功地表现自己,补偿过去的失败,对于战胜自卑感是非常重要的。要懂得循序渐进的克服困难,锻炼自己的能力。刚开始的时候,要选择那些自己力所能及,把握较大的事情作为突破口,力争首次行动成功。首次行动的成功意义重大,它打破了以往的局面,使情况发生了转机,大大地增强了自信。另外,不要忽视小小的成功,因为任何的成功都会提高人的自信,随着成功体验的不断增加,自卑感便会逐步被自信心所取代。人的自虐心理当你要对别人说“不”的时候,是不是感到很内疚?你是不是时常对自己的言行感到惭愧不安?你是不是总认为别人比自己高明?如果是,那么你是一个自虐心理的人。美国心理学家彼特认为:世界上大概有一半人具有自虐狂倾向,他们觉得自己浑身都是缺点,事事与愿望相违,丧失自信心,甘心乐意让别人压在自己头上。例如:当一名女子被男朋友抛弃时,她不但不责怪对方,反而认定全是自己造成的,把怨愤发泄在自己身上。彼特认为,避免形成这种可怕性格的方法就是学习多赞美自己,把过去曾成功过的一切一一列在纸上,培养自信心,鼓励自己多闯风险。有自虐心理的人常有以下表现:不敢坦然陈述自己的意见,因为害怕引起争论。觉得自己所做的每一件事都会被人误解。躲着困难走,生怕自己插手事情会更复杂。不敢对任何人不敬,生怕被对方怀恨。常对人心存妒意。一旦自己犯了错误,就只会生闷气。不敢享有别人给自己太多的恩惠,宁愿多付出。怎样保持心理健康心理学家认为,有百分之五十的疾病是由心理和精神方面引起的。而对心理健康影响最大的是被动的精神状态。处于这种状态的人缺乏主动精神,不易适应环境,或怨天尤人,或自怨自艾。应该尽快地从这种状态中解脱出来。情绪有如下表现:愤怒、害怕、不安、爱憎、得意、沮丧、迷恋、同情、羡慕、怡然……健康的人都在不同程度上体验过这些情绪,但要有所节制,过分和不分场合都是不好的。那么,怎样使心理保持健康状况呢?首先要多与人交流,切忌把自己闭锁起来。其次,要面对生活,做你力所能及的事,不要抱不切实际的幻想。第三,改善与他人的关系,勿使他人对你抱有奢望,也勿对他人抱有奢望;坦荡地指出他人的缺点,而不把他人的过失记恨在心,也不要让相互关系中的不协调因素影响相互间的接触。第四,正视你面临的问题,不要欺骗自己。第五,开阔你的兴趣,当做某些事情失败时,要通过其它兴趣来恢复自信心。第六,允许他人比你更成功,更有能力。要明白在各种努力之中,你所选择的并不一定是最好的。最后还要记住,生活的是很长的,既要有长期目标,又要认认真真地度过每一天。怎样避免心理失衡造成心理失衡的原因很多,也很复杂,且因对象的不同而各有各异。大抵来说,需要得不到满足,愿望不能实现,经受不了挫折,适应不了环境,处理不好人际关系,恶疾缠身,久病不愈等等,都是心理失衡的诱发因素,那么,心理失衡是可以预防的。心理失衡在不同的人身上有不同的表现。如不分是非的逆反和抵触,不问对象的疯狂报复,不遗余力地谩骂攻击,这是心理外向投射的表现,是一部分青年求得心理平衡的畸形手段。在另一些青年,心理失衡则表现为情绪消沉,悲观厌世,自怨自艾,自我封闭,从否定自己的价值进而否定人生的意义,这是心理内向投射的表现。还有些青年为求得内心的宁静,在一切问题上无原则地顺应,终于养成了逆来顺受、无求无争的庸人性格。心理失衡是精神遭受压抑的结果,由此形成的潜意识必然要影响到人的思想行为,于是,生活中就出现了一些不近情理,形状古怪,让人“害怕”又“同情”的青年。对这些人应该同情。心理失衡是一种精神负担。压抑感、忧虑感、孤独感、自卑感等发展过度都可造成心理创伤和生理上的病变,更可怕的是导致变态的人格。同情他们就应该帮助他们解决精神痛苦,害怕是不必要的,恐惧感本身也是心理不平衡的表现。那么,怎样解除心理失衡呢?首先要查明失衡的原因,如果是工作中的失误造成的,就应及时纠正;如果是当事者自己不能正确对待生活,就应该帮助他们认识自己。应该注意的是,帮助青年朋友千万不要以居高临下的态度去教训人,要注意方法。如举办心理健康讲座,分析心理失衡的原因和危害等,启发他们、开导他们。此外,心理学中还有许多具体方法也可有针对性地采用。如宣泄法,就是为对象提供正确的途径和适当的机会,让他们将心中的郁闷、不满等倾吐出来,从而减轻心理负担,缓解心理矛盾。又如代偿法,即让“对象”此有所失而彼有所得,从而获得心理补偿。但应注意,心理代偿法不等于“精神胜利法”。阿Q式的精神胜利法虽也有可求得心理平衡,但这种人格是不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