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课件:生活与哲学第四单元第十一课寻觅社会的真谛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内涵(1)社会存在是指社会生活的方面,它的最主要、最根本的内容是。(2)社会意识是指社会生活的方面,是人类社会中各种精神生活现象的总称。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物质精神2.二者关系(1)社会存在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①社会存在的决定社会意识的性质,社会意识的内容归根到底源于。②社会存在的决定社会意识的变化发展。(2)社会意识具有。社会意识随着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而变化发展,但它有时社会存在,有时又会社会存在而变化发展。决定反映性质社会存在变化发展相对独立性落后于先于(3)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落后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作用,先进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积极的作用。3.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的,马克思主义的观是。反作用阻碍推动实践实践辩证唯物主义历史观的基本观点1.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物质和意识的之间的关系(1)区别:①所属范围不同:前者是历史观的基本问题,后者是哲学的基本问题。②对二者关系的不同回答所划分的哲学派别不同:对前者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唯心主义的根本标准;对后者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③研究的主要问题不同:前者研究的主要是人类社会,后者研究的主要是整个世界。(2)联系: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是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在社会历史领域的具体表现。2.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1)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表现:社会存在的性质决定社会意识的性质,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决定社会意识的变化发展。(2)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从根本上说,社会意识随着社会存在的变化而变化。①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具有不完全同步性,它有时会落后于社会存在,有时先于社会存在;②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先进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落后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阻碍作用。③社会意识具有历史继承性。(3)在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中,社会存在的决定作用是第一位的,社会意识的反作用是第二位的。历史唯物主义既反对抹杀社会意识的反作用的形而上学机械论,又反对把这种反作用加以夸大的历史唯心主义。这种落后于或先于社会存在的社会意识从根本上讲,仍来源于一定的社会存在,是对过去或未来社会存在的反映。所以,社会存在对社会意识的决定作用是绝对的,它与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并不矛盾。1、下列现象属于社会存在的是()A.邓小平理论B.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C.生产关系D.生产力E.人口因素F.自然地理环境G.文学艺术H、政治法律制度[易混易错](1)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相互决定。(2)错误的社会意识不是对社会的反映,对社会存在不起作用。(3)社会意识的能动作用,就是社会意识促进社会存在不断向前发展。(4)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主要表现为社会意识有时会脱离社会存在而单独起作用。(5)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就是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1.(2010·江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是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理想基础。我国之所以要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是因为()A.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B.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C.社会历史是由人们的思想意识决定的D.先进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解析】本题以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切入点,考查有关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的相关知识。A、B两项表述正确,但与题干不构成因果关系,故不选。C项夸大了人们思想意识的作用,属于历史唯心主义观点,故舍去;D项正确揭示了我国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哲学依据,故选D项。2.“昼出耕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这首诗蕴涵的哲理是A.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无关B.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C.人的意识与自然环境无关D.自然环境决定人的意识3.改革开放以来,农村学生可通过高考入学的“农转非”政策取得城镇户口,但近年来,随着农村土地综合效益的提高,城镇户口的吸引力逐渐下降,有些已经办理“农转非”的学生甚至有了“非转农”的念头,从哲学上看,这一现象的原因是()A.时代精神的精华发生了变化B.主体的认识能力发生了变化C.社会生活的本质发生了变化D.社会存在发生了变化4.《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颁布后,人们认识到,观念变革是改革的先导,教育改革的第一步应该是转变观念。这一认识的依据是()A.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B.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C.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推动作用D.社会历史是由社会发展规律决定的5.我们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因为先进的社会意识()①先于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而变化发展②可以正确预见和引领社会发展的方向③与社会存在在变化发展上具有同步性④对社会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A.①④B.②③C.②④D.③④1.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和的统一。它对社会的发展起决定作用,表现在:生产活动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生产方式决定着社会的和面貌,生产方式的变革决定着的更替。生产力生产关系基础性质社会形态2.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相互作用及其矛盾运动(1)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生产力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又能动地于生产力。当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时,它对生产力的发展起_____作用;当生产关系不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时,它对生产力的发展起作用。(2)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相互作用及其矛盾运动,表明了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这就是的规律。决定反作用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推动阻碍3.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相互作用及其矛盾运动(1)经济基础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当上层建筑经济基础状况时,它会促进经济基础的巩固和完善;当它不适合经济基础状况时,会经济基础的发展和变革。当上层建筑为先进的经济基础服务时,它就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当它为落后的经济基础服务时,它就束缚生产力的发展。(2)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相互作用及其矛盾运动,体现了两者之间的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这就是的规律。决定反作用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3)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和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①基本矛盾:和的矛盾、和的矛盾,是贯穿人类社会始终的基本矛盾。②基本规律:一定要适合状况的规律,一定要适合状况的规律。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上层建筑生产关系生产力上层建筑经济基础适合阻碍1.全面把握生产力和生产关系(1)在生产方式中,生产力是最革命、最活跃的因素。生产力的状况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生产力的发展变化,迟早会引起生产关系的变革。(2)生产力包括劳动对象、劳动资料和劳动者。劳动者在生产力中起主导作用。生产工具是生产力发展水平的主要标志。生产关系包括人们在生产过程中结成的相互关系,包括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和关系、生产资料归谁所有、产品如何分配三方面内容。(3)生产力的状况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生产力的变化发展,迟早会引起生产关系的变革。(4)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反作用。当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时,它对生产力的发展起推动作用;当生产关系不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时,它对生产力的发展起阻碍作用。(3)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是在任何社会都起作用的普遍规律,是社会发展规律的客观要求。2.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相互作用及其矛盾运动(1)生产关系的总和构成社会的经济基础。①经济基础决定社会的政治、法律制度和设施,决定社会的各种思想观点和社会意识形态,即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②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当上层建筑适合经济基础状况时,它促进经济基础的巩固和完善;当它不适合经济基础状况时,会阻碍经济基础的发展和变革。③当上层建筑为先进的经济基础服务时,它就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推动社会进步;当它为落后的经济基础服务时,则束缚生产力的发展,阻碍社会的前进。(2)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相互作用及其矛盾运动。体现了两者之间的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这就是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2)这两对矛盾及其运动制约着其他各种社会矛盾的存在和发展,决定着社会的进程、性质和面貌,推动着人类社会从一种形态向另一种形态的转变。(3)两对基本矛盾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不是并列的。其中,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是生产方式发展和变革的根本原因,也是包括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在内的整个社会形态发展和变革的根本原因。3.全面理解社会的基本矛盾运动(1)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是贯穿人类社会始终的基本矛盾。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是社会发展的普遍规律,也是推动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下列选项中属于上层建筑的有A生产资料公有制B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C国家政权D社会意识形态E按劳分配制度F大机器生产G人民代表制度H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I人们在生产过程中的相互关系BCDGH(经济基础、生产关系)(经济基础、生产关系)(经济基础、生产关系)(生产力)6.国际经验表明,人均GDP从3000美元向10000美元提升的时期是社会结构平衡难度加大的阶段。这就要求在该阶段尤其要()A.解决社会的主要矛盾B.解决生产力发展过程中各要素之间的矛盾C.推动社会形态的更替D.变革上层建筑中不适应经济基础的环节解析:题干中“社会结构平衡难度加大”,表明上层建筑不适应社会发展要求,需要变革上层建筑中不适应经济基础的环节,故D项正确。解决社会的主要矛盾不一定能解决社会结构平衡问题,排除A项;也与推动社会形态的更替、解决生产力发展过程中各要素之间的矛盾无关,排除B、C两项。7.(2011·山东文综)在广泛听取群众意见的基础上,2011年2月25日,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表决通过刑法修正案(八),该修正案首次将飙车、醉驾、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等严重危害群众利益的行为规定为犯罪。这次刑法修改反映的哲学道理是()A.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要求B.政治制度决定立法实践的变化C.上层建筑应适应经济基础的要求D.社会意识能脱离社会存在而发展【解析】全国人大常委会的立法属于上层建筑的内容,它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变化而变化,因此排除A;B不属于哲学道理,排除;D说法错误,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不能脱离社会存在而发展,排除。8.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我们对非公有制经济的认识提高到一个新的层次。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这体现的唯物史观道理是()A.一切从实际出发B.物质决定意识C.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D.发展的观点9、新时期我国农村改革是不断总结经验的基础上逐步展开、递次推进的,它经历了从“大包干”到税费改革,再到包括乡镇机构和管理体制等在内的综合改革过程,从而大大促进了我国农村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我国农村改革带来经济和社会发展所包含的唯物史观有()①生产关系必须适合生产力状况②生产方式变革社会性质的变化③改革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动力④上层建筑适合经济基础状况就能促进生产力的发展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1.社会发展的实现方式(1)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是的、的,发展的过程是的。(2)社会发展是在、的矛盾运动中,在社会的不断解决中实现的。(3)在阶级社会里,社会基本矛盾的解决主要是通过实现的。阶级斗争是推动阶级社会发展的。前进上升曲折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基本矛盾阶级斗争直接动力10.(12江苏卷)26.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以前,即便是在自然观上相当坚定的唯物主义者,一旦进入社会领域,总是不可避免地陷入唯心主义;而马克思主义哲学却能在历史观上坚持唯物主义。这主要得益于它坚持①人类社会的物质性②社会生活本质上是实践的③唯物辩证的自然观④社会发展总趋势是上升的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2.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特点(1)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仍然是和、和之间的矛盾,这一矛盾是,只能通过社会主义的、加以解决。(2)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改革的根本目的,就是使适应的发展,使适应的发展。改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

1 / 30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