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一部分导言1.1项目概况1.1.1项目背景衡水湖国家自然保护区地属衡水市,保护区规划面积268.3km2,由于保护区的主题为湿地环境下的珍稀鸟类,给保护区的产业发展带来了困难,本次自然保护区产业发展概念性总体规划,旨在创新性地寻求保护区的产业发展与环境保护良好结合的产业体系和布局,既最大限度地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又使保护区得到有效地保护。1.1.2项目内容规划设计分两个层次:1.1.2.1衡水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产业发展概念性总体规划在充分注重保护生物多样性和湿地生态系统的前提下,科学合理布局生态旅游、教育、文化、体育、会展、高新技术等产业,实现农民增收、经济发展、景观多样性目标,其中主要产业为生态旅游,也是与保护区主题关系最密切的产业,应体现与湿地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有机结合。1.1.2.2重点区域修建性详细规划设计在保护区产业发展概念性总体规划确定的基础上,对划定的湿地公园、翠竹公园、中心广场等项目进行修建性详细规划设计。1.1.3规划期限近期:2004年——2010年中期:2011年——2015年远期:2016年——2020年1.1.4设计依据1.1.4设计依据本次规划主要依据以下法规、条例、标准和文件。国际公约《关于特别是作为水禽栖息地的国际重要湿地公约》,1982年议定书修正《生物多样性公约》,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通过《中日保护候鸟及栖息环境的协定》《中澳保护候鸟及栖息环境的协定》全国性法律法规《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2002年10月28日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1990年4月1日起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条例》,1994年12月1日起施行建设部《旅游区规划规范》——GB50298-99国家旅游局《中国旅游业“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其它国家有关技术标准与规范地方性法律法规《自然保护区管理办法》《衡水市城市总体规划(1999-2020)》《衡水市第十个五年发展计划纲要》,2001保护区相关文件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发布河北衡水湖等29处新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通知》(国办发〔2003〕54号)《衡水湖自然保护区管理办法》《河北衡水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规划设计方案任务书及有关图纸资料》1.1.5规划范围衡水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分为核心区、缓冲区、试验区、和综合示范区。总体规划是在93个村的边界范围以内进行,面积共计268平方公里。此区域基本等同于本规划的综合示范区边界以内的保护区范围。2第二部分规划导引2.1规划区现状及分析2.1.1自然地理现状及分析规划区地处华北平原中南部,隶属衡水市,北倚衡水市区,南靠冀州市区,109国道沿湖东侧而过,大地坐标:东经115º27′50″~115º42′51″,北纬37º31′40″~37º41′56″。本区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区,冬季寒冷,夏季炎热,四季分明,年平均降水量518.9mm。衡水湖以人工堤分为东湖,西湖和冀州小湖,湖区主要依赖人工调水蓄水,目前西湖尚未蓄水,东湖水质一般,冀州小湖由滏阳新河和滏东排河的上游江水进行补给,水污染严重。规划区周边河流属海河水系的子牙河水系,但目前的水源补给主要靠引黄河水,南水北调工程建成后,可为衡水湖提供3.14亿m2/年的调蓄用水。衡水市地下水资源严重不足,采水深度达160—480m,部分地区引起地面沉降,深层地下水水位形成漏斗区,城市供水形势严峻。2.1.2社会经济现状及分析保护区内现状人口64697人,主要分布在衡水湖周边及中隔堤,人口密度292人/km2,大大高于同类保护区的人口密度,以农业人口为主,户均收入10039元/年。2.1.3历史文化衡水湖为古冀州所在地,历史悠久,经历了从上古冀州、信都冀州、直隶冀州、近现代冀州四个时段近四千年的历史变迁,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遗存了许多古色古香的建筑与文化遗迹,如袁绍与曹操决战的冀州古城遗址,西汉高帝建设的扶柳城遗址,出现海市蜃楼的竹林寺遗址,存有许多重要文物的前后冢和双冢,传说袁绍建有“阅兵台、蓄粮冢、烽火台”的孟岭墓,还有有待考证的西元头墓、南门古墓、辉庄墓、南午照墓、常庄墓,用楷书刻有碑文被许多书法爱好者喜欢的三友柏碑、武术家宋迈伦的神道碑,元代建筑震雹塔,唐代建筑摩天塔,传说仙女李三娘磨面的大石磨,楷书阴刻的石井栏,释迦牟尼像、边仙姑石像、如来佛像等诸多文物古迹遗址,并围绕这些古迹留下了许多历史故事和动人的传说。衡水市人文荟萃、丰灵蕴秀,曾涌现过一大批文臣武将、英雄豪杰、学者名流和爱国志士。如魏廷珍、董仲舒、孔颖达,刘焯、高适、李昉、弓仲韬、尹玉芬、郁洛善、宋欣茹、孙犁、荀慧生及“4.29革命烈士”等风流人物,他们的政治生涯或生平故事是爱国主义教育的活教材,将永远鼓舞激励着青年一代。所有这些,造就了衡水市独特的内涵深厚的人文旅游资源,加以修缮整顿,挖掘历史文化内涵,将增添湿地生态旅游区无穷的魅力。2.1.5现状产业分析2.1.5.1工业2.1.5.1.衡水市工业以化工、建材、纺织、医药、食品、机械等为主,层次偏低,产业链短,但工艺品制作较有特色,侯店毛笔、鼻烟壶内画、虎牌保险柜及芦苇编制等都有悠久的历史,具有一定优势。2.1.5.2旅游产业衡水市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和自然景观旅游资源,地处京、津、塘地区的腹地,具有一定的硬件设施,现状尚未将这些优势资源转化为强势产业,特别是衡水湖的特色旅游资源优势还没有充分挖掘,尚有巨大的潜力。2.1.5.3生态农业包括种植农业、经济林业、渔业等,以养殖金鱼最具优势,为衡水三绝之一。生态农业是一种较具潜力的产业,符合保护区对产业的要求,应大力发展,另外,湖区部分农民以鱼类捕捞为生,对鸟类保护有干扰,应逐步取缔。2.1.5.4劳务输出劳务输出的收益占湖区居民收入41.53%,输出方向主要为北京、天津、石家庄等城市,通过劳务输出,居民增加了收入,学到了技术。此外,以湖区所产芦苇为原料的编织业亦有一定市场。2.2衡水湖产业发展的机遇随着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和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中国改革开放的步伐将进一步加大,衡水湖这种世界性的旅游资源日益显示出其巨大的发展潜力,越来越吸引世人的关注;全球范围的产业再分配为衡水湖的产业定位提供了依据;华北都市群的迅速崛起及其向外梯度扩展,必定为衡水湖带来产业的升华,这是衡水湖发展的又一重大机遇;北京奥运会是衡水湖发展的重要契机,一是通过申办项目,争取国家投资,二是在世界范围内做宣传,扩大其知名度,吸引国外投资。2.3环境容量和旅游市场规模2.3.1环境容量分析衡水湖环境容量是指在正常的人类活动情况下、当湖区各种生态环境和鸟类活动不受影响时,所能容纳的最大人口数量。环境容量是可以变化的,随着水面、绿地和湿地增加,人类活动方式的改变,环境容量将显著提高。保护区内现有人口64697人,现状以水环境为例仅能容纳2704人,已严重超载,必须对各种自然生态环境进行改造,大大提高环境容量,才能进一步容纳旅游人口。2.3.2旅游市场分析保护区旅游客源市场十分乐观,不但有北京、天津两大直辖市,还有济南、石家庄等省会城市以及众多其它大小城市皆在其两小时车程内,加上其区域内独特的自然景观类型和游览主题,国内客源市场达50万人/每年,通过积极开展湿地、鸟类保护的国际研讨会议,完善各种旅游项目和设施并广为宣传,可以广泛吸引国外游客,预测国外游客达2万人/每年。32.4规划的“三衔接,三分离”特点根据规划区的特点,我们认为衡水湖产业规划应体现以下的内容:三衔接:与保护区总体规划的衔接;与衡水湖未来发展的衔接;与国际趋势的衔接。三分离:人类活动与鸟类活动分离;人行、车行分离;雨水、污水分离。2.4.1三衔接与保护区总体规划的衔接:产业开发规划必须严格按照总体规划的四个保护级别的区域进行规划,并满足四个区保护限定的定义;与衡水湖未来发展的衔接:一是衡水湖的可持续发展,二是多种功能的实现,如南水北调的调蓄功能,城市水源地功能,湿地公园功能等;与国际趋势的衔接:衡水湖鸟类保护具有国际意义,在政策上、法律上作到与国际接轨,可以吸引国外游客、国外资金,为保护区注入活力。2.4.2三分离人类活动与鸟类活动分离:通过分区将人与鸟截然分开,互不干扰。设计中划分了“动”“静”区和内外层次,即使在“动”区,靠近鸟类活动区的地方尽量安排静的项目。人行、车行分离:规划区以人行为主,仅在“动”区和外围布置车行道,从而实现人车分离,减少相互干扰。雨水、污水分离:保护区生态敏感,特别对水的要求很严格,所以,对规划区的雨水、污水分别进行收集处理,禁止向湖中排放污水。第三部分产业规划内容3.1产业发展的规划原则和指导思想3.1.1产业发展规划原则①可持续发展原则产业规划应当使经济具有可持续发展的活力和潜力,持续性地创造经济效益;②因地制宜原则产业项目应与保护区的特性相吻合,与衡水市的产业结构相关联,以宣传衡水,带动衡水;③最小投入原则按照由近及远、由易到难的次序,起步期选择投资少、见效快的产业,形成规模后,再稳步发展其它产业;④品牌效益原则品牌是一种无形资产,产业设计必须树立品牌意识,集中发展品牌产品;⑤整体规划原则将保护区作为一个大的湿地生态公园进行整体设计,规模经营,产生集聚效益,成为名牌区域;⑥可操作性原则规划应当符合实际,具有实施的可操作性。3.1.2产业发展的指导思想充分发挥衡水湖区位、自然环境和独特资源的优势,高起点规划,稳步推进各项产业发展,按照区域经济发展的有关理论,区域经济发展的动力在于区域是否具有持续创新的活力,衡水湖周边地区经济发展在全国属中等水平,但具有快速发展的区位条件,其湿地环境和鸟类景观对游客具恒久的吸引力,又有着国家自然保护区的地位,利用其这些优势条件,加大科研创新力度,可以走出一条保护区快速发展之路。3.1.3产业发展的构思衡水湖产业发展规划具有三条脉络:文化、自然、当地产业。文化是最重要的线索,贯穿整个产业体系,以文为脉产业才能长盛不衰,充分挖掘湖区的名胜古迹文化、民俗文化、工艺文化、曲艺文化等资源,以现代的电影、广播、书刊、会展等形式予以表现,将产生可观的效益,并且,文化产业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自然脉络,湖水、湿地、鸟类是主要的自然要素,产业项目应充分利用这些自然要素,使其产生巨大效益;湖区产业规划应以衡水市的主导产业和特色产业为基础,发挥衡水湖的铭牌作用,延长、宣传当地产业。3.1.4产业发展目标将衡水湖发展成为华北地区最有魅力、环境一流、景观丰富、产业先进的湿地生态公园,旅游产业得到突破性发展、各项事业具有活力、体现可持续发展的衡水市的标志性区域,带动、促进衡水市经济发展的同时使湿地、鸟类得到有效保护和发展。3.2规划结构3.2.1空间结构规划区空间结构为:四环、三线四环:从湖心向规划区外围依次为,水环、湿地环、林地环、人类活动环,产业开发集中在外围两环;三线:南湖与西湖的隔堤改造为生态堤,挖掘其文化内涵,为文化游览线;新旧106国道之间的带状区域为会展休闲线;新106国道以东为高新产业开发线。3.2.2用地布局结构用地布局总体构思:将衡水湖保护区划分为“静”与“动”两大片区,“动”区是指4沿东湖新开挖的部分、106国道及其周边安排了主要的人类活动用地,包括旅游、度假、观光、湖区管理、教育科研、水上体育运动、会展、高新技术、生态居住等产业活动,“静”是指在西湖、南湖、原东湖的水域和周边岸线尽量少安排人类活动的用地,努力营造湿地、湖水、森林等静谧的环境,使鸟类不受到人的干扰。做到人的活动与鸟的活动既分离又紧密联系,产业发展与环境保护紧密结合,鸟类、自然、社会、经济共存在一个相包容的环境内(产业规划总图)。3.3产业体系规划3.3.1产业发展战略衡水湖产业发展的决策框架图解3.3.2产业发展体系规划宗旨:发展生态旅游、教育、文化、体育、会展、高新技术等产业。架构一个中心以将衡水湖建成湿地主题公园为中心三个方向1、发展文化产业;2、将湖水、湿地、鸟类的生态效益转化为经济效益;3、振兴地方经济五大产业:1、生态旅游业2、会展业3、文体、教育业4、高尚居住业5、高新技术产业生态旅游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