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周世界遗产秀】故宫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故宫—北京故宫和沈阳故宫遗产评价:紫禁城是中国五个多世纪以来的最高权力中心,它以园林景观和容纳了明清家具及工艺品的9000个房间的庞大建筑群,成为明清朝代中国文明无价的历史见证。【1】为什么选址北京?元朝和清朝选址北京,因为这里他们的家乡非常近,便于被汉人赶出中原大地后逃跑,历史验证了元朝的这一说法。明朝选都北京,相反是为了抵御残余元朝势力的反扑。北方北元政权的强大的军事压力,明朝必须加强北部的防守,入定都南方,成祖皇帝不放心让人拥重兵在北方防守北元。固定都北京,兴建北京城,巩固北方安全。无与伦比的古代建筑杰作,世界现存最大、最完整的古建筑群。被誉为世界五大宫之首(北京故宫、法国凡尔赛宫、英国白金汉宫、美国白宫、俄罗斯克里姆林宫)。中国古代星象学说,紫微垣(即北极星)位于中天,乃天帝所居,天人对应,是以故宫又称紫禁城。故宫始建于公元1406年(永乐四年),1420年(永乐十八年)基本竣工,历时14年,是明成祖朱棣始建,在元大都宫殿的基础上兴建。占地72万平方米(长960米,宽750米),建筑面积15万平方米,是明朝皇帝朱棣始建,设计者蒯祥(1397—1481年,字廷瑞,苏州人),占地面积78万平方米,用30万民工,共建了14年,有房屋9999间半。传说,当初刘伯温修建北京城皇宫的时候,皇上和他的儿子燕王(朱隶)打算把宫殿修盖得间量多点儿、大点儿,总觉得皇上住的地方应当特别华贵,不然就显不出天子的尊严。这天,皇上正要传旨宣刘伯温,就在这个节骨眼儿上,刘伯温来了。刘伯温一见皇上就说:“启奏万岁,臣昨天夜里做了一个梦,梦见玉皇大帝把臣召到凌霄殿上对臣说:‘你朝皇帝要修盖皇宫,你告诉他!天宫宝殿是一万间,凡间宫殿万不可超过天宫。你还要告诉他,要请三十六金刚、七十二地煞去保护凡间皇城,才能够风调雨顺国泰民安,你要牢牢记住’。过了些日子,刘伯温就把事儿全都办好了。皇上一看那宫殿盖得甭提有多华贵了,间量还真是不到一千间也差不多,再看宫院里金光闪闪,好像有神仙镇守。皇上愈看愈高兴,当时传旨,给刘怕温加封进爵,还赏赐了很多珠宝。外邦听说刘伯温请了天神三十六金刚、七十二地煞保护皇城,也就不敢兴兵作乱了。后来人们才知道,原来故宫里的宫殿是九百九十九间半;天神三十六金刚就是宫殿门口摆着的三十六口包金大缸;七十二地煞就是故宫里的七十二条地沟。故宫的建筑依据其布局与功用分为“外朝”与“内廷”两大部分。“外朝”与“内廷”以乾清门为界,乾清门以南为外朝,以北为内廷。故宫外朝、内廷的建筑气氛迥然不同。故宫建成后,经历了明、清两个王朝,到1911年清帝逊位的约五百年间,历经了明、清两个朝代二十四位皇帝。是明清两朝最高统治核心的代名词。天安门:最初名叫“承天门”,寓“承天启运”、“受命于天”之意。直到清顺治八年(公元1651年)重修,才大体成为今天的样式,并改名为“天安门。取“受命于天,安邦治国”之意。明清的皇帝们一般都在天安门颁布重要诏令,称为“金凤颁诏”。此外皇帝大婚、将领出征时祭旗、御驾亲征时祭路、刑部在秋天提审要犯(“秋审”)、殿试公布“三甲”(“金殿传胪”)等重大仪式也都在此举行。故宫宫殿是沿着一条南北向中轴线排列,三大殿、后三宫、御花园都位于这条中轴线上。午门→太和门→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乾清门→坤宁宫→神武门【一】午门按皇宫里的规定。中门专供皇帝出入。到了清代,新科状元、榜眼、探花,发榜这天可以从中门进出一次,此外,皇帝结婚时,皇后可乘轿子中门进宫。其他文武进士按会考的名次,单数走左掖门,真是等级森严,不得违背。文武大臣进出东侧门,宗室王公出入西侧门。午门上有五座楼。正中为正搂,两侧有东西雁翅楼,每座雁翅楼都有两座楼,所以一共五个,又名五凤楼。制度的森严,可见一斑,午门中门皇后和进士三甲也不过是只能走一次,还是单行道。后门“神武门”,明朝时为“玄武门”,玄武为古代四神兽之一,从方位上讲,左青龙,右白虎,前朱雀,后玄武,玄武主北方,所以帝王宫殿的北宫门多取名“玄武”。清康熙年间因避讳改称“神武门”。皇帝进出的大门均有纵九横九共八十一个门钉。取九这个数字,表示皇帝是至高无上的。而其他帝王、郡王、公侯等官府的门钉数则依次递减,例如纵九横七、纵横皆七、皆五等,地位低者其门钉是铁制的。有趣的是,北京故宫东华门的门钉为何纵九横八只有七十二个,比西华门、午门等都少九个?这里有个故事:明末农民起义领袖李自成攻下北京,明思宗就是由东华门仓皇出逃,自缢于煤山的,因此清皇室认为东华门不吉利,决定由此门进出皇家灵柩,同时将其门钉减为阴数七十二个,而其余宫门的门钉则仍为阳数八十一个。【二】金水桥分为内外金水桥,建于明永乐年间。内金水桥位于故宫内太和门前广场内金水河上,系五座并列单孔拱券式汉白玉石桥;横亘在天安门前外金水河上的三孔拱券式汉白玉石桥为外金水桥,重建于清康熙二十九年(1690年)。外金水桥中间的桥是蟠龙雕花柱,桥面最宽,当皇权统治中国时期,此桥称为“御路桥”,只限天子行走。“御路桥”两旁的叫“王公桥”,只许宗室亲王行走。“王公桥”左右的叫“品级桥”,准许三品以上的文武大臣行走。至于在太庙(现称劳动人民文化宫)和中山公园门前的称为“众生桥”,则准许四品以下的官员行走。明清时期,想走金水桥是比较困难的,如果生不在皇帝家,那祖坟上不冒青烟估计是没这个福分了,而祖坟上冒烟这种的毕竟还是少数。【三】太和门始建于明永乐年间,初称奉天门,曾一度改称皇极门。列铜狮一对,左雄右雌,威武凶悍,是故宫六对铜狮中最大的一对。【四】太和殿高35米,最高建筑!太和殿匾额:建极绥猷建极绥猷含义为:天子上对皇天、下对庶民的双重神圣使命,既须承天而建立法则,又要抚民而顺应大道。现在很多人认为太和殿平时是用于上朝的,其实不是。太和殿其实是用来举行各种典礼的场所,实际使用次数很少,明清皇帝上朝的地方主要在太和门、乾清门(为御门听政)、乾清宫(有大事或重要的事情时皇帝召见大臣所在地)、还有养心殿(清朝后期垂帘听政)的,并不是平时所说的太和殿。清初,还曾在太和殿举行新进士的殿试,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始,改在保和殿举行。皇帝一般没有锻炼身体的习惯,也不喜欢早上起来跑步,让他走几十分钟上班也不现实,所以保和殿不是上早朝的地方。金砖:所用的土质须黏而不散,粉而不沙。选好的泥土要露天放置整整一年,去其“土性”。然后浸水将粘土泡开,让数只牛反复踩踏练泥,以去除泥团中的气泡,最终炼成稠密的泥团。再经过反复摔打后,将泥团装入模具,平板盖面,两人在板上踩,直到踩实为止。然后阴干砖坯,要阴干7个月以上,才能入窑烧制。烧制时,先用糠草熏一个月,去其潮气,接着劈柴烧一个月,再用整柴烧一个月,最后用松枝烧40天,才能出窑,然后打磨。出窑后还要经过严格检查,如果一批金砖中,有6块打不到敲之有声,断之无孔的程度,这一批金砖都算废品,要重新烧制。就这样,从泥土到金砖,要长达两年的时间。“货船泊岸夕阳斜,女伴搬砖笑语哗。一脸窑煤粘汗黑,阿侬貌本艳于花。”袁世凯登基之前,袁世凯想着皇宫不能处处是清王朝的痕迹。但因此时溥仪还在后宫居住,后宫匾额就没动。这就是故宫各个宫殿匾额上都有满、汉两种文字,而前三殿只有汉字的原因。袁世凯派人照着康熙爷的那把龙椅仿制,用粗木、喷金漆,搬上了太和殿。原来那把真龙椅从此打入地库,被拆了榫头,散了架。1915年民国大总统准备复辟帝制,要在太和殿举行登基大典,而其希望自己的“洪宪王朝”有除旧布新的气象,不想完全承袭已经覆灭的清王朝的一切旧制。他在太和殿里里外外大肆整修一番后,对象征帝王集权的宝座也予以更换。“就在袁世凯准备登基的前期,看到宝座上方的轩辕镜,而据传这个龙嘴下面叼着的晶亮圆球,可以分辨真假天子,袁世凯由于心虚害怕轩辕镜会掉下来砸死自己,于是下令将龙椅往后移了两米。后来虽然更换了袁世凯的宝座,但位置并没有挪回,因此,现在再来太和殿,就会看到轩辕镜垂直下方是平台的台阶前沿,而不是宝座的位置了。”(袁世凯--元宵---袁消)1958年故宫博物院对外开放,当时的观众可以进入太和殿,但不能上到放置宝座的平台。人们当年为了一睹太和殿宝座真容,来者几乎人人皆进太和殿一游,结果门内位置的汉白玉,竟然被游客的鞋底磨损了1寸的深度。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后来人们就只能在太和殿门外的栏杆处看看宝座了。1945年的10月10日,华北战区正式的受降仪式就是在太和殿广场举行的。【五】中和殿高25米“中也者,天下之本也;和也者,天下之道也”之意。中和殿匾额“允执厥中”匾,为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乾隆御笔。典出《书·大禹谟》“人心惟指言行符合不偏不倚的中正之道。凡遇皇帝亲祭,如祭天坛、地坛,皇帝于前一日在中和殿阅视祝文,祭先农坛举行亲耕仪式前,还要在此查验种子和农具。皇太后上徽号,皇帝在此阅视奏书。玉牒告成,恭进中和殿呈御览,同时要举行隆重的存放仪式。【六】保和殿高29米,匾额“皇建有极”匾,为乾隆御笔。意思是君王建立政事要有中道,基本是不偏不倚,取中庸之意。天子来制定建立中正的天下最高准则。有强调皇权之意。保和殿于明清两代用途不同,明代大典前皇帝常在此更衣,册立皇后、太子时,皇帝在此殿受贺。清代每年除夕、正月十五,皇帝赐宴外藩、王公及一二品大臣,场面十分壮观。赐额驸之父、有官职家属宴及每科殿试等均于保和殿举行。每岁终,宗人府、吏部在保和殿填写宗室满、蒙、汉军以及各省汉职外藩世职黄册。清乾隆十三年(1748),以保和殿大学士居诸殿阁大学士之首。傅恒,高宗孝贤皇后之弟,嘉勇郡王福康安的父亲,二十几岁授后弟傅恒保和殿大学士。了解一下中国的科举考试:童试:取得生员资格的入学考试叫童试,也叫小考、小试。童生试包括县试、府试和院试三个阶段。院试由各省学政主持,学政又名提督学院,故称这级考试为院试。院试合格者称生员,然后分别分往府、州、县学学习。生员分三等,有廪生、增生、附生。就像公费,自费和委培一样。乡试是由南、北直隶和各布政使司举行的地方考试。地点在南、北京府、布政使司驻地。每三年一次,逢子、午、卯、酉年举行,又叫乡闱。考试的试场称为贡院。考期在秋季八月,故又称秋闱。乡试考中的称举人,俗称孝廉,第一名称解元。唐寅乡试第一,故称唐解元。乡试中举叫乙榜,又叫乙科。会试是由礼部主持的全国考试,又称礼闱。于乡试的第二年即逢辰、戍、未年举行。全国举人在京师会试,考期在春季二月,故称春闱。主考官称总裁,又称座主或座师。考中的称贡士,俗称出贡,别称明经,第一名称会元。殿试在会试后当年举行,时间最初是三月初一。明宪宗成化八年起,改为三月十五。应试者为贡士。贡士在殿试中均不落榜,只是由皇帝重新安排名次。殿试由皇帝亲自主持,只考时务策一道。殿试毕,次日读卷,又次日放榜。录取分三甲:一甲三名,赐进士及第,第一名称状元、鼎元,二名榜眼,三名探花,合称三鼎甲。二甲赐进士出身,三甲赐同进士出身。二、三甲第一名皆称传胪。一、二、三甲通称进士。进士榜称甲榜,或称甲科。进士榜用黄纸书写,故叫黄甲,也称金榜,中进士称金榜题名。乡试第一名叫解元,会试第一名叫会元,加上殿试一甲第一名的状元,合称三元。连中三元,是科举场中的佳话。完成这个高难度工作的明代连中三元者仅洪武年间的黄观和正统年间的商辂二人而已。并不是所有的都是考才学,如明嘉靖二十七年殿试,吴情中了状元,因“吴”与“无”同音,嘉靖帝便说,“无情”岂宜得第一。当天夜间,嘉靖听到雷声轰鸣,不假思索,决定让秦鸣雷做状元。这真是会写文章不如有个好名字。再如光绪二十九年殿试,名列前十名的有个叫王寿彭的,读卷官对寿彭两字大加赞赏,传说中的彭祖活了七、八百岁,为了博得西太后的欢心,并且庆祝她十月初十的寿辰,于是认为“寿彭”两字富有吉祥喜庆之意,因此主考官破例把王寿彭提拔为状元。如果起名叫王爱国,八成能中,但是叫贾爱国,估计只能哪凉快那呆着去吧。内廷以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后三宫为中心,两翼为养心殿、东六宫、西六宫、斋宫、毓庆宫,后有御花园。【七】乾清宫是明清两代皇帝在紫禁城中居住和处理日常政事的地方。它是后三宫之首,位于乾清门内。“乾”是“天”的意思,“清”是“透彻”的意思,一是象征透彻的天空,不浑

1 / 21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