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第三产业发展研究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第三产业发展研究内容提要:受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全国经济普查领导小组及办公室和州统计局的委托,云南发展研究院与西双版纳州统计局组成课题组运用普查资料和统计历史资料,对西双版纳州第三产业的发展,进行了深入研究,形成了咨询报告、综合报告各一份,专题报告7份。现将课题组的主要发现与建议,报告如下。第三产业是除第一、二产业外的其他行业。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第三产业的发展水平已成为直接反映经济结构层次的高低和社会的总体进步程度的重要标志。积极发展第三产业,是促进市场经济发育,优化社会资源配置,扩大就业,增加人民群众收入,提高国民经济整体效益和效率的重要途径。受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全国经济普查领导小组及办公室和州统计局的委托,云南发展研究院与西双版纳州统计局组成课题组运用普查资料和统计历史资料,对西双版纳州第三产业的发展,进行了深入研究,形成了咨询报告、综合报告各一份,专题报告7份。现将课题组的主要发现与建议,报告如下。一、西双版纳州第三产业发展现状分析(一)西双版纳第三产业发展现状分析1、第三产业呈现“三一二”的产业结构改革开放以来,中共西双版纳州委、州人民政府十分重视第三产业的发展。1978年,西双版纳第三产业增加值2985万元,占当年GDP的13.6%,而当年第二产业增加值占GDP的15.9%,三次产业结构为“一、二、三”。1981年,西双版纳第三产业所占比重首次超过了第二产业0.2个百分点,三次产业结构就形成了“一、三、二”的结构格局。2003年,西双版纳第三产业增加值达到261175万元,按可比价计算,比1979年增长24.4倍,年平均增长14.4%,保持了高速增长的势头,并保持了西双版纳州经济发展的领头羊地位。当年,第三产业增加值已占GDP的44.9%,超过了第一、第二产业所占比重,国民经济三次产业结构比例由1979年的“一、二、三”转变为1999年的“三、一、二”的格局。西双版纳州第三产业的发展是与改革开放分不开的,同时也是经济结构调整的结果,充分反映了在州委、州人民政府领导下,调整产业结构、优化产业布局所取得的重大成绩。经济普查资料表明,截至2004年,全州第三产业增加值已达到29.13亿元,占当年生产总值的42.25%2、第三产业已成为西双版纳州国民经济发展的主要产业改革开放25年以来,西双版纳第三产业发展变化的情况说明,1979年在三次产业中位居第三位的西双版纳第三产业,历经25年来的发展,从1979年的3206万元发展到2003年261175万元,所占比重由1979年的14.5%跃居为2004年的42.25%,充分反映出西双版纳州以第三产业为主的经济发展格局。2004年经济普查数据表明:当年西双版纳州第三产业总产出为54.54亿元;增加值为29.13亿元,占当年的GDP的42.25%。第三产业已成为西双版纳州国民经济发展的主要产业。1978年,西双版纳第三产业增加值2985万元,占当年GDP的13.6%。之后,增加值和所占比重呈飞跃式上升趋势。1979年增加值突破3000万元,达到3206万元;1985年突破亿元大关,达到1.16亿元;1990年突破3亿元大关,达到3.01亿元;1993年突破5亿元大关,达到5.35亿元;1994年突破7亿元大关,达到7.76亿元;1995年突破9亿元大关,达到9.48亿元;1996年突破10元大关达到11.73亿元;1997年突破13亿元大关,达到13.81亿元;1998年突破16亿元大关,达到16.39亿元;1999年突破18亿元大关,达到18.29亿元;2000年突破21亿元大关,达到21.36亿元;2001年突破23亿元大关,达到23.45亿元;2002年突破25亿元大关,达到25.58亿元;2003年突破26亿元大关,达到26.12亿元;2004年突破29亿元大关,达到29.13亿元。(二)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快1、近10年来西双版纳第三产业的发展变化较快从1990年开始,西双版纳第三产业开始发生新的变化,以商业饮食业、交通运输邮电业、金融保险业以及教育文艺广播电影业为主的服务业,显示出其强大的生命力,得到了迅速发展。其中,发展最快的是交通运输邮电业,由1990年的4698万元发展到2000年的57286万元,10年增长11.1倍,年平均增长28.4%(按现价计算,下同);其次,是商业饮食业,由1990年的6577万元发展到2000年的47613万元,10年增长6.2倍,年平均增长21.9%。再次,是社会服务业,由1990年的659万元发展到2000年的22023万元,10年增长32.4倍,年平均增长42.0%。第四,是金融保险业,由1990年的4843万元发展到2000年的19438万元,10年增长3倍,年平均增长14.9%。第五,是国家政党机关和社会团体,由1990年的4469万元发展到2000年的19209万元,10年增长3.3倍,年平均增长15.7%。第六,是教育文化广播电影业,由1990年的3289万元,发展到2000年的18955万元,10年增长4.8倍,年平均增长19.1%。除此之外,房地产业、卫生体育福利事业、科学研究及综合服务事业,也得到了较快的发展。2、交通运输邮电业有了较快增长从传统服务业结构看,西双版纳州交通运输邮电业、商饮业、金融保险业、房地产业、社会服务业、卫生体育社会福利事业、教育文艺广播电影业、科学研究及综合服务业、国家党政机关和社会团体,这九大产业1990年的结构,分别是15.6%、21.9%、16.1%、5.9%、2.3%、5.5%、10.9%、7.1%和14.9%。到2000年,其结构变化为:26.8%、20.2%、9.1%、5.0%、10.3%、4.5%、8.9%、1.6%和9.0%,上升较快的是交通运输邮电业、商饮业、社会服务业、金融保险业、教育文艺广播电影业。在9个服务业行中:交通运输邮电业所占比重上升了11.2个百分点,商饮业所占比重上升了0.4个百分点,金融保险业所占比重下降了7个百分点,房地产业所占比重下降了0.9个百分点,社会服务业所占比重上升了8.1个百分点,卫生体育福利事业所占比重下降了1个百分点,教育、文化、广播电影业所占比重下降了2个百分点,科学研究及综合服务业所占比重下降了5.5个百分点,国家政党机关所占比重下降了5.9个百分点。从总的来看,西双版纳州已形成了以交通运输邮电业、批发零售贸易业、社会服务业、金融保险业、教育文艺广播电视电影业为主的第三产业新格局。3、第三产业中五个行业总产出较多经济普查资料表明,在西双版纳州第三产业中,总产出最多的前5位行业,依次为:交通运输、仓储及邮政业,金融保险业,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租赁和商务服务业,住宿和餐饮业。从第6位起,依次分别是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批发和零售业,教育,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事业,房地产业,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科学研究技术报务业,文化、体育、娱乐业。2004年西双版纳第三产业总产出结构表明,除行政事业行业外,经营性第三产业产出最多的前五位行业是:交通运输、仓储邮政业,占18.84%;金融保险业,占12.61%;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占11.15%;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占9.87%;住宿和餐饮业,占7.63%。4、增加值较多的前五位行业经济普查表明:西双版纳州2004年第三产业增加值为291289.3万元,其中在第三产业前5位的行业是金融保险业、交通运输仓储邮政业、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教育事业;其次,是房地产业、批发和零售业,信息传输和计算机服务业、住宿和餐饮业、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服务业、科学研究技术服务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文化娱乐业、居民和其他服务业。2004年西双版纳州第三产业结构表明:经营性第三产业的优势行业是:金融保险业,占全部第三产业增加值的14.99%;交通运输业,占12.97%;房地产业,占8.91%;批发和零售业,占7.96%;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占7.8%;住宿和餐饮业占5.87%。5、营业盈余较多的前五位行业经济普查表明:西双版纳州2004年第三产业盈余为72771万元,营业盈余最多的前5位行业是金融保险业,交通运输仓储邮政业,租赁和商务服务,批发和零售业,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在营业盈余的结构中,金融业实现营业盈余24012万元,占33.0%;交通运输仓储邮政业营业盈余12807.1万元,占17.6%;租赁和商务服务业营业盈余12197.9万元,占16.76%;批发和零售业营业盈余6438.8万元,占8.85%;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营业盈余6259万元,占8.6%。以上五个行业的营业盈余,占全部营业盈余的84.8%。6、劳动者报酬最多的五个行业经济普查数据表明:2004年,西双版纳州劳动者报酬最多的前5位行业是: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劳动者报酬32098.3万元,占第三产业全部劳动者报酬132570.7万元的24.2%;教育事业,劳动者报酬26882.8万元,占第三产业劳动者报酬的20.28%;金融保险业,劳动者报酬12925.5万元,占第三产业全部劳动者报酬132570.7万元的9.75%;交通运输仓储邮政业,劳动者报酬11404.9万元,占第三产业劳动者报酬8.6%;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劳动者报酬11102.8万元,占全州第三产业劳动者报酬的8.38%。(三)口岸建设初具规模20世纪九十年代初,国家开始实施沿边开放战略,西双版纳州抓住机遇,对各通道进行分层次开发建设。经过十几年努力,全州目前已建成景洪港、磨憨、西双版纳机场3个国家级口岸,以及打洛省级口岸和景洪港附属的关累码头、橄榄坝码头等,“240”、曼庄、尚勇、布朗山、西定等16条边境通道,边民互市空前活跃。至今,全州已经构建起水、陆、空立体口岸体系。州委、州政府专门要求各级各部门树立“经营口岸”的理念,把口岸作为重要资产、资源加以经营,把口岸通道建成国际大通道的服务窗口、对外开放的试验示范区、发展外向型经济的“引擎”,2004年,全州边境经济贸易总额达199348万元,比上年增长10.1%。其中:进出口贸易总额完成150257万元,比上年增长12%;在进出口贸易总额中:进口总额28002万元,比上年增长8.4%;出口总额122255万元,比上年增长12.8%;边民互市成交额40482万元,比上年增长8.3%;经济技术合作8609万元,比上年下降9.7%。边境贸易总额中:一般贸易创汇829万美元,比上年增长23%。航班10804架次,比上年增长16.7%,接送旅客117.4万人次,比上年增长23.4%。(四)第三产业现代化方式有所发展,服务内容与范围不断拓宽随着时代的前进,特别是对外开放的加快,西双版纳州第三产业的现代化步伐加快,呈现出以下特点:一是以连锁经营、物流配送、电子商务为代表的现代流通方式,在州内已经出现,并呈快速推进态势。二是新型商业业态加速发展。目前,州内零售业业态形式,已经涵盖了市场经济发达国家各阶段的各种商业业态,呈现出个体店、集体店、合伙经营、超市、直销、分销等业态形式,互为补充、有效竞争的局面。其中,现代超市发展迅猛。三是会展行业、汽车服务业、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业,以及各种居民生活服务业等新兴流通行业不断涌现,第三产业领域得到拓展。四是先进流通经营与管理技术快速推广,流通产业信息化程度不断提高。销售时点系统(POS)和管理信息系统(MIS)已开始出现。(五)政府规范、调控和监管市场能力进一步增强在第三产业市场化发展过程中,西双版纳州委、州政府不断加强管理、规范、调控和监管市场,取得了明显实效。第三产业各相关部门都制定了中长期和年度发展规划,有的还聘请北京、昆明的专家咨询、论证,乃至亲自调研与撰写发展报告文本。这一系列发展规划、研究报告,使第三产业的发展建立在了科学决策、民主决策的基础之上。各级流通主管部门加强对商品市场体系建设的指导,初步确立了涵盖市场规模、运行质量、消费结构等在内的市场运行监测指标体系,包括城市生活必需品、重要生产资料等在内的市场调控机制进一步完善。(六)

1 / 32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