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十二五”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划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西安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十二五”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划纲要2011-02-1110:10发展策划局“十二五”(2011-2015)时期,是西安高新区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加快发展方式转变,推进率先发展、科学发展、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时期,也是牢牢抓住推进新一轮西部大开发、实施《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大历史机遇,加快创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和世界一流科技园区示范区的关键时期。为了部署好这一时期的发展,根据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和省市的要求,编制本纲要。第一章“十一五”经济社会发展回顾“十一五”时期,在省市党委和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西安高新区以建设世界一流科技园区为目标,创新发展思路,丰富发展内涵,优化发展环境,破解发展难题,全面实现了“十一五”规划预期目标,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显著成就,成为我国中西部地区经济规模最大的高新区和国家确定要建成世界一流科技园区的六个国家级高新区之一,为“十二五”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面向未来,西安高新区已经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一、经济总量大幅跃升,辐射带动效应明显区域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主要经济指标年均增长30%以上。2010年,营业收入达到4008亿元、工业总产值2634亿元、工业增加值834亿元、大口径财政收入118.47亿元、一般预算收入33.06亿元,营业收入、工业总产值、工业增加值、大口径财政收入、一般预算收入等主要经济指标,同比2005年均增加四倍左右,其中,营业收入、工业增加值、税收总额三项指标排名全国前三位。积极应对金融危机的不利影响,被省政府授予“保增长突出贡献单位”。自觉融入全市、全省科技产业和经济发展全局,实现了由“率先发展”向“带动发展”的转变。2010年西安高新区的经济总量约占到了全省的10%,西安市的30%;实际利用外资占到全省的28.7%,西安市的35%;财政一般预算收入33.06亿元,持续稳居全省各开发区第一位;连续多年拉动西安经济增长超过4个百分点,成为陕西、西安最大的经济增长极和对外开放的窗口,成为中西部地区市场化程度最高、经济发展最为活跃的区域之一。二、主导产业发展迅速,招商引资成果丰硕“十一五”时期,西安高新区全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形成了电子信息、先进制造、生物医药、现代服务业四大主导产业和通信、光伏与半导体照明、电力设备与能源技术、电子元器件、汽车、软件与服务外包、生物制药、创新型服务业等八大产业集群。相继被列为国家通信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国家生物医药火炬特色产业基地、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创新基地。围绕主导产业实施专业化招商。五年来,累计实际利用外资20.48亿美元,是“十五”的1.87倍;实际利用内资819.22亿元,是“十五”的2.9倍;出口创汇73.65亿美元,是“十五”的2.4倍。目前,已有21家世界500强企业和60多家著名跨国公司投资入驻区内。企业规模不断壮大。2010年全区营业收入过百亿元企业10家,过10亿元企业60家,过亿元企业达到230家,数量居全国高新区前列。集群效应日益凸显。在通信领域,引进和培育了中兴、华为、龙旗、海天天线等300多家通信类企业,高新区有望成为全国第二大通信产业基地;在光伏、半导体照明和能源技术领域,引进和培育了应用材料、华新丽华、华晶电子、理工晶科等70多家企业,为打造在全国有较强竞争力的产业集群奠定良好基础;在软件与服务外包领域,引进和培育了神州数码、合众思壮、炎兴科技、亚森通信等企业950多家,产业规模进入全国前5强;引进了华夏人寿、中航大飞机、幸福航空等全国总部和招商银行、北京银行、中国人寿等100多家区域总部,成为中西部总部经济最为聚集的区域之一。三、要素聚集明显加快,创新动力日益强劲创新统筹平台,着力强化科技支撑。建立了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为纽带、多种服务网络平台为支撑的科技创新体系,深化了孵化培育、军民融合、院所分离、改造升级、合作嫁接等企业成长模式,促进了科技优势向创新优势、产业优势、经济优势的转化。建成了20个专业孵化器(8个国家级)、4个大学科技园、近200家工程技术中心和研发机构,孵化面积超过100万平方米。近几年,高新区平均每个工作日成立企业11家、申请知识产权21项、科技成果4项。融资体系日臻完善。到2010年末,高新区有创投及咨询机构330家,注册资本97亿元;区内上市企业数达到39家,其中国内上市21家,占全省的60%。创业板上市企业4家,居中西部高新区首位。建成了国家标准化示范区和国家知识产权试点园区,发明专利授权量占到全省的一半以上。区内企业制定国际标准15项,国家及行业标准371项。高层次人才加速聚集。区内从业人员达到27.5万人,其中本科以上10.1万人,千人拥有大专学历以上从业人数600人,居全国高新区第3位;企业总数和就业总数居全国高新区第2位。被授予全国首批“大学生创业基地”和“海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基地”。有5人被列入国家“千人计划”,16人入选陕西省“百人计划”,留学人员创业企业总数达到618家,参与高新区创新创业的两院院士68名。四、开发建设不断推进,功能布局更加明晰按照“专业化聚集、集群化推进、园区化承载”的发展思路,确立了“两带四区七园(基地)”的产业功能布局,实施一区多园、板块集约发展,建成了创业研发园、出口加工区B区等重点园区。实施“优二强三”战略,对一、二期进行综合改造。启动草堂科技产业基地、长安通讯产业园、软件新城、木塔区域、鱼化区域、梁家滩国际社区等板块的开发建设,拉大了区域发展骨架和产业承载空间。累计开发配套面积达到45平方公里。“十一五”期间,累计开工面积1675万平方米,竣工面积1323万平方米,美光、应用材料、比亚迪等一批重大项目竣工投产,省科技资源中心、金堆城钼业、神州数码等一批重大项目开工建设。坚持集约利用土地,单位面积产出率大幅度提高。到2010年底,建成区每平方公里实现营业收入125.4亿元、税收6.8亿元,工业用地平均每平方公里实现工业产值194.11亿元,单位面积建设用地GDP是2005年的1.85倍,均处于全国开发区前列。五、区域环境显著改善,社会事业全面进步按照国际化标准,加大基础设施投入,区域生活环境、生态环境、商务环境、服务环境得到优化提升。“十一五”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114.9亿元,是“十五”的3.6倍。建成了西太公路、西南郊污水处理厂、高新热力等一批基础配套设施,新建改造道路103公里;在全市率先实现“数字化城管”,城市管理综合水平进一步提升;建成了唐城墙遗址公园、永阳公园、木塔寺遗址公园等一大批公园绿地,全区绿化覆盖率达到41.2%,成为西部首家国家ISO14000环境保护示范区。创新管理运行机制,大力实施流程再造、机制优化和职能整合,建设了新的政务服务中心;实现规划区域内治安、交通、城管执法的统一管理。坚持以人为本,统筹城乡,推进公共服务均等化,就业、社保、教育、卫生、社区、文化、体育等社会事业全面发展。失地农民培训17300人次,安排农民工就业近4500人;社会保险参保超过12万人,医疗保险挂账结算基本覆盖全市;高新教育品牌持续提升,新建义务学校3所,学校总数达到13所;新建社区中心13个,常住人口超过14万人。总结“十一五”时期取得的成就,有以下经验值得借鉴:一是以解放思想为先导,推进体制机制创新。进一步解放思想锐意创新,强化了“三个发展”的理念,确立了适应国内外形势和高新区实际的战略定位与功能布局,最大限度地统一了思想,凝聚了人心,使高新区发展不断开拓新局面,迈出新步伐。二是以产业发展为根本,壮大优势产业集群。坚持产业立区,大力发展处于产业链高端、具有高附加值的高新技术产业,壮大优势产业集群,促进集约发展和内涵发展。三是以要素聚集为主线,不断激发创新活力。坚持创新驱动和科技引领,大力度吸纳国内外创新资源,积极完善以企业为主体、孵化器网络为支撑、产学研结合为纽带、风险投资为推手的创新体系,使高端人才、创新企业、优质项目不断聚集,创新活力日益迸发。四是以项目建设为抓手,强化园区发展动力。扭住项目建设和产业培育不放松,不断拓展产业发展空间,形成了“投产达效一批、开工建设一批、储备报备一批”的项目建设格局,增强了园区发展的新动力。五是以环境优化为保障,着力提升服务效能。坚持企业至上、服务第一的理念,持续优化软硬环境,大力弘扬创新创业精神,着力打造西部最佳的投资环境,塑造园区发展的核心竞争力。第二章发展机遇与挑战一、发展机遇(一)全球资源重组和产业转移的机遇。世界经济正处于恢复性增长期,生产要素流动和产业转移趋势明显,跨国公司全球整合与并购不断加快,新一轮经济格局的大变革、大调整孕育着新的发展机遇。西安高新区鲜明的自主创新特征,为承接高附加值环节产业的转移奠定了坚实基础。(二)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机遇。科学发展已经成为时代主题,我国经济社会进入了以转型促发展的新阶段。面对以绿色、智能、可持续为特征的第四次世界科技革命的迅速兴起以及高技术、新兴产业加快发展之势,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依靠科技创新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已成为我国提高经济增长质量、效益和国际竞争力,抢占经济科技制高点的重要举措。具备良好产业基础的西安高新区应抓住机遇,加大对科技创新的投入、加快对新兴技术和产业发展的布局,力争通过发展新技术、培育新产业,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抢占发展先机。(三)深入推进新一轮西部大开发的机遇。中央明确了新一轮西部大开发的总体思路,要求着力改善西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薄弱环节,增强西部地区造血功能。要提升西部高新区的创新能力和孵化能力,推进关中—天水等重点经济区建成具有全国影响的经济增长极。西安高新区作为推动西部大开发和实施关天经济区发展规划的排头兵,其发展地位与作用将随着国家战略的深入推进而日益提升。(四)建设西安国际化大都市和统筹科技资源改革示范区基地的机遇。随着关天经济区发展规划的实施,高新区作为西安建设国际化大都市的重要窗口,必定会引起更多的关注、赢得更多的支持、聚集更多的高端资源。同时,高新区作为西安统筹科技资源改革示范基地的核心承载区和示范引领区,有利于全面破解体制机制难题,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促进科技资源优势向创新优势、经济优势转化。(五)国家及省市的大力支持。近年来,中央领导和国家部委及省市主要领导多次莅临西安高新区,对高新区鲜明的自主创新特色和应对金融危机的做法给予了高度肯定。为推进世界一流科技园区建设,省市分别成立了联席会议和协调推进领导小组,出台了两个《支持意见》和两个《实施意见》,这都为高新区的发展营造了良好的政治氛围、发展环境和政策空间。二、面临的挑战(一)全球经济复苏的态势仍不明朗。百年一遇的全球金融危机,对全球经济和社会发展带来了重大影响。全球经济虽然呈现出一些逐渐回升的积极迹象,但产生金融危机的深层次矛盾仍然存在,全球经济形势好转的基础并不牢固,经济增长动力不足的状况短期内难以改变,全面复苏仍面临诸多不确定不稳定因素。我国发展的外部环境更趋复杂。(二)发达地区对中西部形成发展的倒逼态势。沿海发达地区应对国外市场需求萎缩,大力开拓内需市场,在新一轮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中抢占先机,对中西部地区的发展造成一定的挤压。项目储备不足和新上项目审批困难并存,土地、信贷、环保等支撑要素更加从严,风险投资不足和中小企业贷款难,都会不同程度影响西安高新区产业承接的机会和能力。(三)国内区域间竞争不断加剧。“十一五”以来,全国各大城市均把开发区摆在重点位置优先发展,区域间的竞争主要聚焦在开发区,资源要素的争夺和产业的竞争态势十分严峻。本地及周边区域也都积极利用重要战略机遇期,实施超常规、跨越式发展,这些都对不沿边、不沿海、不沿江,身处内陆腹地的西安高新区聚集人才、资金、项目带来巨大压力。(四)高新区自身还存在诸多制约因素。一是随着产业扩张和园区建设步伐加快,土地瓶颈制约已日益成为发展中最突出最迫切的问题。二是城乡二元结构以及区域发展不协调、深化体制改革与创新的复杂性艰巨性明显加大等因素,严重制约高新区的快速发展。三是对照建设世界一流科技园区的标准和要求,

1 / 31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