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管理思想的演变和管理理论的发展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一、早期管理思想萌芽1.亚当·斯密的劳动分工理论和经济人观点2.所有权和管理权的分离二、古典管理理论1.泰勒的“科学管理”理论2.法约尔的管理过程理论3.韦伯的行政组织理论古典管理理论的缺点三、新古典近代管理理论1.人际关系论2.行为科学四、近代管理科学理论五、管理理论发展的新探索西方管理思想的演变和管理理论的发展一、早期管理思想萌芽古希腊苏格拉底曾提出管理的普遍性,认为管理技能在公共事务与私人事务之间是相通的。著名希腊哲学家色诺芬写成《家庭管理》一书,这是古希腊流传下来的专门论述经济管理问题的第一部著作。意大利14~16世纪的文艺复兴运动中,托马斯·莫尔的《乌托邦》主张在经济管理方式上,用民主的方式选举政府官员,按民主的方式治理国家;莫尔设想整个社会经济应按照一定的统一原则管理。马基雅维利在《君主论》第一次运用了“案例”分析。1.亚当·斯密劳动分工理论与经济人观点亚当·斯密(1723-1790)是英国古典经济学体系的建立者,管理理论之一是他的分工理论。另一个重要观点是他的“经济人”的观点。他认为经济现象是具有利己主义的人们的活动所产生的。2.所有权与管理权的分离1841年美国西部铁路公司进行管理改革。老板交出了企业管理权,只拿红利,另聘具有管理才能的人员担任企业领导。这就是历史上第一次在企业管理中实现所有权和管理权的分离。二、古典管理理论古典管理理论基本上分为两大流派:一是美国泰勒的“科学管理”;二是法国法约尔管理过程和德国韦伯的组织理论。(西方古典管理3大教父)1.泰勒的“科学管理”理论其代表作是《科学管理原理》(1911)泰勒科学管理的主要观点包括:(1)科学管理的中心问题是用任务式管理提高劳动生产率,为此必须配备“第一流的工人”,并且要使他们掌握标准化的操作方法。(2)对工人采取“有差别的计件工资制”。(3)工人和雇主变对抗为信任,共同为提高劳动生产率而努力。(4)把计划职能同执行职能分开,变原来的经验工作方法为科学工作方法;在管理控制上实行例外原则。泰勒还首先提出了领导的权力要与员工共享,而非加诸于员工,并把这一思想叫参与式管理。2.法约尔的管理过程理论亨利·法约尔在75岁时发表了划时代名著《工业管理与一般管理》(1916)。其管理理论:(1)企业经营职能不同于管理职能,后者包含在前者之中。(2)管理教育的必要性与可能性。(3)法约尔的14条管理原则:分工、职权与职责、纪律、统一指挥、统一领导、个人利益服从整体利益、个人报酬、集中化、等级链、秩序、公正、保持人员的稳定、首创精神、团结精神。(4)管理的五要素: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被后人尊称为“现代经营管理之父”或“一般管理过程之父”。3.韦伯的行政组织理论韦伯在其名著《社会和经济理论》中,主张建立一种高度结构化的、正式的、非人格化的“理想的行政组织体系”。他认为权力是统治社会或管理某一个组织的基础。把组织权力分为三种类型:(1)合理的法定权力。指的是依法任命并赋予行政命令的权力,对这种权力的服从是依法建立的一套等级制度,这是确认职务或职位的权力的服从。(2)传统的权力。这种权力来自古代沿袭下来的习惯、惯例、神圣传统。(3)魅力型权力。这种权力是以对个人的崇拜为基础的,被崇拜者具有超凡的魅力。三种权力当中只有合理的法定权力是行政组织的基础。(1)首先是古典管理理论对人性的研究没有深入进行,对人性的探索仅仅停留在“经济人”的范畴之内。在古典管理理论中没有把人作为管理的中心。(2)古典管理理论仅仅把管理的对象看作是一个客观存在,但是没有把管理上升到系统来认识。(3)古典管理理论的着重点是放在企业内部,而对企业发展环境考虑得非常少。三、新古典管理理论20世纪20年代后,对新的管理理论的探索沿着两个方向进行:一是从人的侧面来探讨管理的“行为科学”;二是把现代自然科学和技术新成果运用于管理的“管理科学”。“行为科学”可划分为两个阶段,即早期的人际关系论和20世纪50年代后的行为科学,统称为新古典管理理论。1.人际关系论创始人是梅奥。在1927-1932年间,由梅奥负责进行了著名的霍桑实验,为测定各种有关因素对生产效率的影响程度而进行的一系列实验。主要观点是:(1)工人是“社会人”,而不是单纯追求金钱收入的“经济人”。(2)满足工人的社会欲望,提高工人的士气,是提高生产效率的关键。(3)企业中除了“正式组织”之外,还存在着“非正式组织”,“非正式组织”具有共同的社会感情而形成的非正式团体。2.行为科学论其中著名的成果有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麦格雷格的“X理论和Y理论”,赫兹伯格的“激励保健理论”和费德勒的“领导权变理论”等。四、近代管理科学理论近代管理科学理论主要是把数学方法、计算机技术、系统论、控制论等广泛地运用到管理上来,形成了一系列新的组织管理理论、方法和技术。管理科学实际上是泰罗科学管理理论的继续与发展。管理科学的内容主要包括:运筹学、系统分析,决策科学化三方面。管理科学理论的缺点主要表现在以下三方面:忽略了非量化因素;管理者没有经过这些技术培训,因此不相信或不理解结果;对非常规和不可预测的管理决策不适用。现代管理理论美国管理学家孔茨将其主要划分6个学派。1.管理过程学派:这一学派的创始人是法约尔。他们把管理学说与管理人员的职能,也就是管理人员从事工作的过程联系起来。2.经验(或案例)学派:通过分析经验(常常就是案例)来研究管理。经验学派强调研究经验,促进对管理原理的验证。3.群体行为学派:着重研究各种群体行为方式,常被叫做“组织行为学”。4.社会协作系统学派:创始人是美国的巴纳德。他认为组织是由人组成的,而人的活动是相互协调的,因而成为一个协作系统。协作系统又有正式组织和非正式组织。正式组织包含3个要素:协作的意愿、共同的目标和信息联系;非正式组织与正式组织相互联系,对成员的协作进行协调,实现共同目标。5.决策学派:主要代表人物是美国的西蒙,这一学派的特点是把决策作为管理的中心。计划本身是决策,组织、控制等也离不开决策。6.数学学派:数学学派把管理看成一个数学模型和程序的系统。主要方法就是模型用数学方法大量应用于最优化问题。五、管理理论发展的新探索1.系统管理理论:把一般系统理论应用到组织管理之中,寻求普遍适用的模式和原则。2.权变理论:强调随机应变,根据内外环境的不同采取不同的组织管理模式或手段。3.当代管理思潮①知识--最为重要的资源②创新--当前和今后管理的主旋律③企业再造--一场管理革命4.学习型组织的出现--未来企业模式学习型企业是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彼得·圣吉在《第五项修炼》一书中首先提出的:(1)系统思维。这是五项修炼的核心。(2)自我超越。这是五项修炼的基础。(3)改善心智模式。强调每个人都要以开放求真的态度,将自己的胸怀开放出来。(4)建立共同目标前景。这是共同的理想、共同的文化、共同的使命。(5)团队学习。这是组织中沟通与思考的对话的工具。5.全球战略--企业决胜的关键竞争的全球化对每个企业来说都受到其冲击,同时也带来新的机遇。全球战略已成为企业决胜的关键。一、管理的基本原理1、系统原理2、人本原理3、责任原理4、效益原理5、权变原理二、管理的基本原则1、整合原则2、管理能级对应原则3、管理的动力原则4、管理相对封闭原则5、管理弹性原则6、管理反馈原则三、管理的基本方法1、行政方法2、经济方法3、法律方法4、数学方法5、教育方法6、信息方法一、管理的基本原理1、系统原理系统论创始人是贝塔朗菲原理认为,企业是由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若干个要素和子系统组成的,具有特定投入产出功能,处在一定环境之中的有机集合体,是一个复杂的社会系统。任何企业都体现了系统的基本特征:(1)集合性:指系统使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要素构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集合体。(2)层次性:系统不是个别要素的简单相加,也不是各个要素无组织、无秩序的胡拼乱凑,而是系统内要素通过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组织化、有序化的结果。(3)相关性:任何组织都是一个具有特定功能的相对独立的系统,都由若干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要素按一定结构关系构成,都与外部环境不断进行着物质、能量和信息的交换,都是更大系统的一个子系统,都在系统内部存在一定的纵向和横向分工。(4)目的性:系统的运行有一定的目的导向。该原理要求管理者掌握好下列原则:1、整体性原则2、动态性原则3、开放性原则4、综合性原则2、人本原理以人为本,就是在管理中从人性出发来分析问题,以人性为中心,按人性的基本状态来进行管理的一种管理方式。人本管理指企业应把人视为企业的主体和企业最重要的资源,员工参与是有效管理的关键。管理就是通过对有思想、有感情、有主动性和创造性的人进行激励,一道、调动和发挥其内在积极性,使员工的目标和企业目标完美结合,共同实现。主要观点:员工是企业的主体;员工参与是有效管理的关键;使人性得到最完美的发展是现代管理的核心;服务于人是管理的根本目的。人本管理的原则:1.个性发展准则2.引导性管理准则3.环境创设准则4.人与组织共同成长准则3、责任原理为了实现预定的效率和效果,就必须合理而明确地规定部门和个人必须完成的工作任务和必须承担与此相应的责任。要求管理者掌握明确个人职责的原则,职位设计和权限合理委授原则,奖惩公正、分明、及时的原则。4、效益原理任何组织的管理都是为了获得某种利益,效益的高低直接影响着组织的生存和发展。5、权变原理管理中运用权变原理,就要承认管理中不存在普遍适用的“最佳管理理论”,有效的管理是根据组织的内外因素,灵活地应用各种管理方法解决管理问题的过程。二、管理的基本原则1、整合原则基本含义:对管理系统及其要素和层次进行科学分解和明确分工;在分解和分工基础上,予以合理而有效的组织协调和综合。管理整合原则的基本观点整体优化的观点分工严谨的观点综合有序的观点2、管理能级对应原则基本含义:能量既然有大小,就可以分级,就可以建立一定的管理程序、规范和标准体系。既可避免能力小的人去完成困难任务的不适应,又可防止能量大的人不能发挥才智的低效率,从而实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能级动态优化不同管理岗位能级必须具有不同的目标和任务能级的确定必须保证企业结构的稳定不同专业岗位的能级必须动态对应3、管理的动力原则基本含义:是指推动管理活动向特定方向运动的力量。要求管理者要最优地组合、正确地运用管理动力,从而使管理活动持续有效地发展下去,并取向管理组织整体优化功能和目标优化。基本形态物质动力精神动力信息动力工作动力:指管理者通过工作设计和任务与职权的授予而产生的对企业活动发展的推动作用。4、管理相对封闭原则管理封闭原则的基本含义:对管理系统的某些手段、环节和运行机制等,采取特定的方法和措施,使之构成一个具有自适应和自循环特征的管理封闭线路,以实现管理系统自如地吸收、加工和做功的良性运行。管理封闭的回路和环节:现代管理系统的封闭回路一般由决策、执行、监督、反馈等机构以及信息输入和输出装置等或子系统有机组合而成。信息输入就是管理封闭回路的输入,也是管理决策的前提和基础。管理封闭的方法(1)封闭原因。即从管理实践的后果出发,逆向追踪,找出产生后果的原因并加以封闭。(2)封闭结果。这种方法的显著特点是,不管原因,只对后果采取措施,加以封闭。(3)原因和结果同时封闭,并构成一个全封闭管理回路。5、管理弹性原则基本含义:管理弹性是指动态管理行为和静态管理机构所具有的可塑性或环境适应能力。管理的局部弹性和整体弹性及其优化局部弹性,是指一个管理系统必须在一系列管理方案、步骤或环节上保持可以适当调节的伸缩性,特别是在重要的关节点上要留有足够的回旋余地。整体弹性,是指管理系统作为一个整体,对环境的适应能力或生存本领。提高管理系统及其要素和层次同环境在物质、能量、信息等方面的沟通频率和强度,在彻底开放、协作和竞争的良性环境中实现整体弹性优化。6、管理反馈原则基本含义:反馈控制则是将管

1 / 44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