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全球化与区域集团化(上传稿)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第四篇经济全球化与区域集团化第二次大战后的几十年里,随着产品进入国际贸易的比重不断增加,随着国际直接投资的不断积累特别是跨国公司的发展,世界各国间经济的相互依存性日益加强,世界各国经济出现了相互融合的趋势。这种趋势又叫做世界经济一体化或经济全球化。与此同时,世界经济中也出现了另外一个趋势,即区域集团化。区域集团化是指由政府促成的地理上比较接近的国家之间形成的特殊的经济联系。这种联系主要是通过自由贸易区、关税联盟及其他贸易优惠协议,消除相互间商品和服务的贸易壁垒,实现商品的自由流通。这样的自由流通可能发展到资本、金融服务、劳动力等其他领域。本篇将探讨经济全球化与区域集团化发展的现状、性质和二者间的相互关系。第八章区域集团化新趋势第一节区域集团化总趋势一、经互会瓦解,独联体及中西亚酝酿新的经济集团战后最早出现的区域集团是1949年1月建立的经互会,参加国有前苏联、前东德、保加利亚、波兰、古巴、前捷克斯洛伐克、罗马尼亚、蒙古、匈牙利,及后来参加的越南。其活动领域涉及国民经济计划协调、生产专业化与协作、科技合作和贸易。经互会成立后形成了一个对西方国家相对封闭的国际市场。在冷战时期,东西方在政治、军事上处于对峙,经济贸易上处于相对隔绝状态时,经互会对于发展当时的社会主义国家经济、贸易、投资关系曾起过重要的作用。然而,经互会在很大程度上是意识形态和冷战的产物,因此在前苏联和东欧政治形势发生剧变后便失去了其存在的基础,1990年正式宣布解散。苏联解体后,俄罗斯在原苏联内部经济联系的基础上与一些原苏联加盟共和国组成了独联体经济联盟,黑海地区国家也组成了黑海经济合作区。中西亚经济合作组织也扩大到原苏联中亚的一些共和国和阿富汗。中西亚合作组织由伊朗、土耳其和巴基斯坦3国于1985年组建,1992年这个组织正式接纳乌兹别克斯坦、土库曼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阿赛拜疆和阿富汗等6国为正式成员国。这个组织计划建立一个拥有2.5亿至3亿人口的穆斯林共同市场。〔注1〕二、拉美、非洲的一些旧集团重新开始活动六、七十年代非洲及拉美国家曾签订过许多具有区域集团性色彩的贸易优惠及经济合作协定,如拉丁美洲一体化协会(1960年)、中美洲共同市场(1960年)中非洲关税和经济联盟(1964年)、西非经济共同体和共同市场(1968年)、西非国家经济共同体(1972年)、加勒比自由贸易协会(1965年)、拉丁美洲经济体系(1975年)、东、南部非洲优惠贸易区(1978年)等。涉及的国家有阿根廷、巴拉圭、巴西、秘鲁、墨西哥、乌拉圭、智利、哥斯达黎加、洪都拉斯、尼加拉瓜、萨尔瓦多、危地马拉、巴巴多斯、圭亚那、特里尼达与多巴哥、牙买加、巴拿马、玻利维亚、多米尼加、厄瓜多尔、哥伦比亚、格林纳达、古巴、海地、苏里南、委内瑞拉、刚果、加蓬、赤道几内亚、喀麦隆、乍得、中非、达荷美(现贝宁)、多哥、塞内加尔、尼日尔、毛里塔尼亚、马里、科特迪瓦、布基纳法索、埃塞俄比亚、吉布提、津巴布韦、科摩罗、肯尼亚、莱索托、卢旺达、马拉维、毛里求斯、斯威士兰、索马里、坦桑尼亚、乌干达、赞比亚等几十个国家。由于各种原因,这些区域性组织有的在成立后不久便解散,有的名存实亡,有的长期来并未发挥原来设计的作用。80年代以来,发展中国家一些区域性组织在蛰伏多年后最近又重新开始活动,一些新的区域性组织也建立起来。马格里布联盟就是其中的一个。马格里布联盟由阿尔及利亚、利比亚、毛里塔尼亚、摩洛哥和突尼斯5国组成,其宗旨是在尊重各成员国主权和社会制度的基础上,协调各成员国经济、社会政策立场,扩大5国之间各方面的有效合作,发展同其他地区组织或集团的伙伴关系,开发成员国之间的经济互补性,实现经济一体化,争取最后实现阿拉伯崐统一。1991年6月3日非洲各国首脑或政府代表在尼日利亚的首都拉各斯签署了建立经济共同体条约。该条约计划在未来的34年里分6个阶段逐步建立非洲共同市场。这个条约经非统组织三分之二的成员国批准30天后即生效。目前非洲国家之间贸易联系还很微弱,平均只在5%以下,整个非洲大陆的出口仍然主要面对发达国家,各国之间仍存在着较强的关税壁垒。民族经济落后,产业结构不合理,商品在国际市场上无竞争力。这个条约规定分6个阶段实现整个大陆的共同市场,就是要先调整和强化原来存在的区域性贸易组织,加强地区性部门一体化和相互间的协调和合作。但非洲国家数量多,发展水平参差不齐,政治不稳定,要实现整个大陆的共同市场难度相当大。三、西欧、北美及亚太地区的区域集团在迅速扩大和发展50年代产生的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欧洲自由贸易联盟是区域集团化成功的典范。欧共体诞生30多年来虽然也历经坎坷,但总的来说对区域内的经济发展发挥了积极的作用。特别是进入80年代以后,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成效不仅在集团内部形成凝聚力,对周边国家也产生了巨大的吸引力。自1993年11月,欧洲联盟取代欧洲共同体成为层次更高的区域集团。90年代中期瑞典、芬兰、奥地利、挪威将成为欧洲联盟的成员国,捷克、波兰、匈牙利、斯洛伐克等4国也可望在本世纪末或下世纪初成为欧洲联盟的新成员国。待瑞典、芬兰和奥地利加入欧共体后,欧洲自由贸易联盟将完成其历史使命,其中未加入欧洲联盟的国家将继续在以欧洲联盟为核心的同心园内发挥作用。此外,已表示申请加入欧共体意向的国家还有马尔他、土耳其以及东欧和巴尔干的一些国家。欧共体不仅已形成一个统一的贸易联盟,而且正在向经济、货币联盟和政治联盟过渡。其影响将通过联系国及各种协定扩大到东欧和非洲、亚洲及加勒比地区。从80年代后期起,另一个区域性集团也正在形成,这就是以美国为中心的北美自由贸易区。在欧洲一体化的刺激下,一向主张建立多边贸易体制的美国也开始在美洲组建区域性贸易集团。美国与加拿大于1988年签署美加贸易协定。1992年12月美国、加拿大与墨西哥达成了北美自由贸易区协定。此外,美洲地区正在重新活跃起来的区域性组织有:中美洲共同市场、安第斯集团、加勒比共同市场、拉美一体化协会等。新出现的区域性组织有:加勒比盆地经济复兴区、南锥体共同市场等。近年来,美国在积极与中美洲和南美洲国家的举行双边谈判,建立双边贸易优惠关系的同时,还鼓励美洲地区恢复旧的和建立新的区域性经贸组织,以期最后形成一个以它为核心的西半球自由贸易区。亚太地区已在酝酿组织相应的贸易集团以适应冷战后世界经济新格局。这个地区原有一个组织叫太平洋经济合作理事会,但这个组织还不具有自由贸易区的性质。这个地区原来只存在一个有实质性意义的贸易协定,即1965年签署的澳新自由贸易协定。1981年澳大利亚、新西兰与论坛群岛签署的南太平洋区域贸易与经济合作协定开始生效。但这两个协定涉及的国家和地区都相当有限。马来西亚建议建立东亚经济群体,但各有关国家反响不大,后几经磋商成立了“东亚经济论坛”。东盟曾多次努力促进区域内部的贸易联系,还未获得显著成效。最近东盟6国宣布在2005年建成自由贸易区。近年来,一些国家酝酿建立东北亚、黄海、印支半岛经济合作区,但这些区域性组织规模都不大,而且都还停留在初级磋商阶段。总的来说,在世界经济向着全球一体化发展的同时,区域集团化也在不断发展。欧洲已形成强大的区域经济贸易集团。这个集团不仅正在向外沿地区扩大,同时也从经济贸易联盟向政治联盟的纵深方向发展。北美也开始形成区域性贸易集团,有可能与中美洲及南美洲的区域性集团联成一片,成为与欧洲抗衡的力量。亚太地区的区域性集团正在酝酿中,在未来的一、二十年里可能会有较快发展。21世纪有可能形成欧洲、美洲、亚太三大区域经济集团鼎立的格局。第二节西半球经济集团化趋势西半球经济集团化可以从三个方面来考察:北美新集团的兴起、中美与南美旧集团的复苏、以及美国的西半球战略在这个地区集团化运动中所起的作用崐。美洲地区新建立的区域性集团和重新加强了活动的老经济区域集团主要有以下几个。一、西半球的区域性经贸组织1.美加贸易协议美加贸易协定主要只是一个双边贸易协定,但它是美国适应与“欧洲堡垒”抗衡的需要签订的第一个区域性贸易协定,是实施其“美洲战略”的第一步,美-加之间建立的特殊关系将成为未来的西半球自由贸易区中的核心,所以这个协议在西半球集团化中具有特殊的地位。美加贸易协定(CUSTA)于1987年达成,1988年签署,1989年1月1日起生效,其宗旨是在美国与加拿大之间实现自由贸易。在缔结这个协定的前几年美加贸易在很大的范围里已经实现免税了。协定具体增加了对纺织品、钢铁和农产品这样的产品的关税减免条款,及对意外的贸易措施如反倾销、补偿税的处理内容。美国希望通过这个协定限制加拿大对美国能源贸易中使用其本国的定价标准、保障对美国的能源供应,以及在投资领域对加拿大的国内政策设置了约束规则。例如协定规定美国资本直接购买加拿大公司的限额到1998年分阶段从以前的2500万美元放宽到1.5亿美元。加拿大希望通过这个协定约束美国滥用反倾销和课以补偿税的措施。根据美加贸易协定,双方将在10年内分阶段取消两国之间的所有的关税。列入第一年取消关税的商品约占两国贸易额的15%,其中包括计算机、毛皮等。在实施的第五年将取消所有化工产品、电讯设备和纸张等商品的关税。在协定生效的第十年将完全取消农产品、纺织品和钢铁的关税。两国间的非关税壁垒也将在将逐步拆除。协定对服务贸易也作出了一系列规定,例如加拿大不得运用与协定相抵触的审查权,并取消有关股权比例和分支机构数目的限制。美国必须允许加拿大银行在美国自由处理加拿大债务。双边贸易中还有许多十分关键的问题都未完全解决,留待以后的5-7年中进一步谈判。这些问题包括技术标准、反倾销和补偿税等。美加贸易协定共分21款,其长度超过了关贸总协定。由于在协定签署前两国之间80%的贸易已经是免税的,关税总水平大约只有1%。因此,这个协定的实际意义在于:一、对以后美国与其他美洲国家建立双边贸易优惠关系提供了范例,是美国为实施其“美洲战略”迈出的第一步;二、以法律的形式结束了美-加两国之间长达一百多年的贸易敌视状态。2.北美自由贸易协定由美国、加拿大、墨西哥三国缔结的北美自由贸易协定于1992年12月17日签字,1994年1月1日生效。这个协定规定,在协定生效的第一年墨西哥对美国和加拿大出口的商品的70%将免征税,美国和加拿大对墨西哥出口的产品的40%免征关税。三国间其余的关税将在以后的15年里逐步全部取消,3国将实现商品、劳务和资本的自由流通。届时,北美将建成一个拥有3.6亿人口,年国内生产总值达到6.4万亿美元的共同市场。建立美、加、墨三国自由贸易区的计划从提出到协定签字历时12年。1980年里根竞选总统时提出建立“北美共同市场”的建议。80年代中后期,美、加开始双边自由贸易的谈判及达成美加贸易协定后,对墨西哥产生了很大的诱惑力。美加墨三国于1991年6月12日开始正式谈判,三国政府高级官员及政府首脑会晤达200多次,最后才于1992年8月12日就协定文本基本敲定下来。同年12月17日三国首脑草签了“北美自由贸易协定”。然而,协定在三国议会审批的过程中又遇波折。美国国会中的多数派民主党人批评北美自由贸易协定条文不完善,“不能满足美国的利益”。他们的意见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由于墨西哥工资水平低,协定生效后会诱使美国资本南流,美国许多企业会大举南迁,从而使美国的失业问题更加严重,使不景气的美国经济雪上加霜。二是墨西哥环境保护标准低,环保法律不严格,美国、加拿大和墨西哥的企业可能会钻这个空子,大量在墨、美边境设厂,为牟取暴利而降低排污标准,从而使污染进一步恶化。克林顿在竞选总统时表示,三国必须对北美自由贸易协定重新谈判,制定补充协定,才能提交国会审议。墨西哥反对美国的立场,不同意就补充协定重新谈判。1993年1月克林顿上台后美再次表示,不签署补充协议美国就不会批准北美自由贸易协定。在这崐种情况下,墨西哥只能同意就劳工和环境问题与美谈判。从1993年4月起,经过4个月的磋商,美、加、墨3国于8月13日达成协议。“补充协议”规定,如果美国或墨西哥不遵守劳工和环境法将受到贸易制裁,而如果加拿大违反了上述法律则将由法院判以罚款。3国将成立一个环境合作委

1 / 38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