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地区产业结构调整与特色优势产业发展doc65(1)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西部地区产业结构调整与特色优势产业发展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中产业发展政策的不断充实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以来,在国家一系列政策的推动下,西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人民生活水平得到了较大程度的改善。尤其是国家针对西部地区比较优势,制定西部产业发展的指导原则,通过倾斜的财政政策、货币政策、价格政策和税收政策,重点推进西部特色优势产业的发展,提高了西部产业竞争力,促进了西部产业结构的优化。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以来,特色优势产业发展以及产业结构优化一直是各级政府关注的工作重点之一。2000年10月,国家发布《国务院关于实施西部大开发若干政策措施的通知》。《通知》指出,“巩固农业基础地位,调整工业结构,发展特色旅游业”是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西部大开发的重点任务之一,强调了西部产业结构的优化问题。该《通知》详细说明了如何具体贯彻实施国务院关于实施西部大开发的一系列政策措施。其中涉及到西部地区产业发展与产业结构优化的政策包括:中央有关部门在制定行业发展规划和政策、安排专项资金时,要充分体现对西部地区的支持;优势资源开发与利用,有特色的高新技术及军转民技术产业化项目,优先在西部地区布局;在农业等专项补助资金的分配方面,向西部地区倾斜;增加对西部地区农业、优势产业、企业技术改造、高新技术企业和中小企业发展的信贷支持,农村电网改造贷款和优势产业贷款中金额较大的重点项目,由农业银行总行专项安排和各商业银行总行直贷解决;对设在西部地区国家鼓励类产业的内资企业和外商投资企业,在一定期限内,减按15%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民族自治地方的企业经省级人民政府批准,可以定期减征或免征企业所得税;对为保护生态环境,退耕还生态林、草产出的农业特产品收入,在10年内免征农业特产税;对西部地区内资鼓励类产业、外商投资鼓励类产业及优势产业的项目在投资总额内进口自用先进技术设备,除国家规定不予免税的商品外,免征关税和进口环节增值税;鼓励外商投资于西部地区的农业、矿产、旅游等产业发展和资源开发,以及建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支持符合条件的西部地区外商投资企业在境内外股票市场上市,支持西部地区属于国家鼓励和允许类产业的企业通过转让经营权、出让股权、兼并重组等方式吸引外商投资;积极探索以中外合资产业基金、风险投资基金方式引入外资;鼓励在华外商合资企业到西部地区再投资,其再投资项目外资比例超过25%的,享受外商投资企业待遇;对外商投资西部地区基础设施和优势产业项目,适当放宽外商投资的股比限制;对西部地区优势产业及出口创汇项目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设备,国家在国外商业贷款指标安排上给予支持;围绕西部开发的重点任务,加强科技能力建设,组织对关键共性技术的攻关,加快重大技术成果的推广应用和产业化步伐等。在此基础上,2001年9月,国务院转发了国务院西部开发办《关于西部大开发若干政策措施实施意见的通知》,对《国务院关于实施西部大开发若干政策措施的通知》中的相关意见进行了明确和细化,尤其是对西部地区重点项目的产业类型进行了明确细分;强调特色农业发展,水电、优质煤炭、石油、天然气、铜、铝、钾、磷等优势能源、矿产资源开发和利用,特色旅游业发展,特色高新技术及军转民技术产业化等是西部大开发中需要优先安排的建设项目;特别强调了要加大对西部地区农业科技发展、旱作农业、节水农业、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农业病虫害防治和救助等方面的投入力度和信贷支持等。为进一步加强西部大开发中的农业基础地位,大力推进西部地区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充分发挥西部地区资源优势,增加农民收入,保护和建设西部生态环境,2003年1月,农业部研究提出了《关于加快西部地区特色农业发展的意见》。该《意见》强调了加快西部地区特色农业发展的重要性;进一步明确发展西部地区特色农业的总体思路;规划了西部地区特色农业的发展重点。有力地促进了西部地区特色农业的发展。2004年3月,在系统结合西部大开发的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根据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全会的精神,国务院颁布了《关于进一步推进西部大开发的若干意见》,特别强调要“大力调整产业结构,积极发展有特色的优势产业”;强调“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大力发展特色经济,促进资源优势向产业优势、经济优势转化,是增强西部地区自我发展能力、扩大社会就业、改善人民生活的根本大计”;要求密切结合西部地区资源特点和产业优势,以市场为导向,积极发展能源、矿业、机械、旅游、特色农业、中药材加工等优势产业。逐步将西部地区建设成为全国能源、矿产资源主要接替区;合理调整全国产业分工格局,支持西部地区具备基本条件的地方发展资源深加工项目,由国家投资或需要国家批准的重点项目,只要西部地区有优势资源、有市场,优先安排在西部地区。在新的文件精神的指导下,今后西部大开发的政策将更加强调产业政策的重要性,更加注重区域政策与产业政策的统筹协调。西部地区的特色优势产业发展与区域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将进入一个快车道。二新型工业化道路上的西部地区产业结构演变在西部大开发各项优惠政策的积极推动下,2000年以来西部地区产业结构的优化速度有所提高,产业结构高度化进程明显加快。但是,与全国以及东部地区产业结构相比,仍然存在着较大的差距。产业结构优化仍然任重道远。(一)西部地区产业结构变动分析西部大开发五年以来,西部地区产业结构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区域产业结构高级化程度有所提高。产业结构由2000年的22.3∶41.5∶36.2调整为2004年的19.5∶44.4∶36.1。1.第一产业比重有所降低,实力较大增强第一产业比重下降了2.8个百分点,虽然从数据上看下降幅度较小,但需要结合西部地区第一产业的实际情况进行具体分析。第一产业比重的下降是在国家高度重视“三农”问题、大力发展西部地区特色优势农业的背景下进行的,西部地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生产效率获得了较大程度的提高。特别是2004年,国家以前所未有的力度对西部地区农业发展提供了大力支持,粮食流通体制的改革、农业税收的大范围取消、国家对农民的直接补贴以及农产品价格的恢复性提高等有利因素,使西部地区第一产业增加值获得了20.5%(未扣除物价因素)高速增长,从而使2004年西部地区第一产业的比重与2003年相比不降反增,高出2003年0.1个百分点。反映出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中对西部地区特色优势农业发展政策取得了较好的实践效果。根据西部地区农业发展的实际优势与现有发展水平,结合国家宏观经济形势与“三农”发展战略部署,可以乐观地预计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西部地区第一产业仍将能保持一个较高的增长态势,第一产业占西部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下降的速度不可能较快。2.第二产业发展速度较慢,比重较低从第二产业角度看,2000~2004年,第二产业占西部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由41.5%提高到44.4%,提高了2.9个百分点。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以来,西部地区工业生产速度不断加快,经济效益明显回升。对西部12省市区的数据分析表明,工业生产规模的迅速扩大是经济快速增长的主要支撑之一。五年来,西部12个省市区以重点项目和技术改造为重点,加速推进工业化进程,工业生产和经济效益保持同步增长。经测算,2002年西部12个省市区全部工业增加值达6390亿元,比1999年增加1300多亿元,年平均增长8.2%。并已形成了一批具有地区资源优势、区域优势的产业群,以煤炭、电力、化工、冶金、电子及农畜产品加工为主的支柱产业的形成,为西部地区工业生产增速注入新的活力。到2002年底,西部12个省市区原煤年产量已占到全国的26.9%,年发电量占全国的23.7%,钢材年产量占全国的13%,水泥年产量占全国的21%。与此同时,工业经济效益明显回升。2002年西部12个省市区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利润总额合计达519亿元,比1999年净增443亿元。2003年,西部12个省市区工业经济保持快速增长,成为拉动西部地区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西部12个省市区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速度快于全国的4个省市区,其中内蒙古规模以上工业增速达到27.7%,工业增速居西部第1位。但是,从整体上看,西部地区第二产业发展的速度仍显迟缓,工业总量规模小,发展水平低,竞争力不足,工业化进程推进缓慢。从具体的年份来看,西部地区第二产业比重2000~2004年各年份内分别为41.5%、40.7%、41.3%、42.8%、44.4%,2001年的比重反而比2000年有所下降,2002年尚未达到2000年水平,直到2003年才开始有所提高。陕西省发展研究中心(2004)的研究认为,近几年来国家加强了对西部地区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建成了一批公路、铁路等重大工程项目,呈现出基础设施发展适度超前的局面。这种局面和第二产业的相对滞后形成了较大的反差。由于更新改造资金较少,原有的生产能力得不到改造和提高,甚至相对萎缩,加之产业投入不足,特别是对加工业的投入更少,新开工的项目不多,致使工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下降。各地均把开发投资的重点放在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等领域,而对特色产业特别是加工制造业的发展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导致西部工业化推进缓慢,工业竞争力和市场份额下降,使西部经济的长期发展缺乏必要的产业支撑。因此,在继续加快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怎样加大产业项目建设力度,不断增强自身发展和积累的能力,也是一个十分迫切的问题。王洛林、魏后凯(2003)对西部11省市区工业结构的研究得出了以下结论:①从工业增长速度看,实施西部大开发以来,虽然西部工业获得了较大发展,但相比较而言,其增长速度低于东部和中部地区。②由于工业增长缓慢,导致西部工业增加值占全国的比重逐年下降,说明即使是实施西部大开发以后,我国工业生产力仍在进一步向沿海地区集中。在工业内部,煤炭、石油、天然气、电力等能源工业生产能力在不断向西部地区转移,而制造业则进一步向东部地区集中。③由于竞争力较弱,增长速度较慢,西部地区制造业在全国所占份额不断下降。这说明与1998~1999年相比,实施西部大开发以来,西部地区制造业份额急剧下降的趋势已有所遏止,但并没有根本扭转。④从产业组织结构看,改革开放以来,小企业特别是民营小企业的快速增长,有力地促进了沿海地区经济的繁荣。相比较而言,西部地区小企业发展严重滞后,对地区经济增长的作用较小。⑤从工业增长来源看,虽然东部和中西部工业增长的一半以上都来自大型企业,但与东部地区相比,中西部地区大中型企业的贡献率要相对高一些,而小型企业的贡献率则要相对低一些。这说明目前我国西部地区工业增长还主要依靠大型企业,尤其是国有大型企业,小企业在经济发展中的地位不突出,其作用远没有得到充分发挥。这一点恰好与沿海地区形成鲜明的对照。他们的研究结论有丰富的数据支撑:2002年,西部11省市区工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只有32.1%(未包括西藏),远低于东部11省市(43.1%)和中部8省(39.6%)。从工业增长速度看,2000~2002年,西部12省市区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8.1%,而东部11省市为11.5%,中部8省为9.5%,各地区平均为10.5%。1998~2002年,西部12省市区工业增加值占全国各地区总额的比重由14.7%下降到13.4%,而同期东部11省市则由59.1%提高到61.8%。从工业产值份额看,2001年西部工业总产值仅占全国的11.2%,比东部地区的70.5%低59.3个百分点。2002年,西部12省市区工业总产值占全国比重进一步下降到9.99%,而同期东部11省市为74.16%,中部8省为15.85%(按1990年不变价计算)。1985年,西部地区制造业产值占全国比重为15.23%,1997年下降到12.26%,1999年下降到10.81%,2001年进一步下降到10.08%。从年均下降幅度看,1986~1999年,西部地区制造业产值占全国比重年均下降0.32个百分点,其中1986~1997年年均下降0.25个百分点,1998~1999年年均下降0.73个百分点,而2000~2001年年均下降0.37个百分点。从产业组织结构看,2000年工业增加值构成中,东部地区大型企业所占比重为45.8%,而西部地区

1 / 61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