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资格证书制度下的中职数控技术应用专业教学改革探索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职业资格证书制度下的中职数控技术应用专业教学改革探索摘要:本课题对职业资格证书制度与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关系作了深入的、具有创新性的研究,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职业资格证书制度下的中等职业教育数控技术应用专业教学改革的基本方案。本课题的研究成果对科学地发展职业教育,创新职业教育的办学模式,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有积极的指导意义。课题进一步研究的方向:一是课题中提出的中等职业学校数控技术应用专业教学改革方案在实践中如何组织实施?二是中等职业学校数控技术应用专业教学改革方案实施效果的测评与教学方案的进一步修正。三是以本课题研究的成果为指导,重新修订中等职业学校现行专业教学计划。关键词:数控专业课程改革劳动力的再生产是人类社会生产的必要条件,教育和训练又是劳动力再生产的必要条件。一个人只有获得了这个社会所必需的劳动技能、生活知识、思想意识、行为准则等等,才能融入这个社会,被社会认可,才能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生存下去。马克思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说:“历史不外乎是各个世代的依次交替。每一代都利用以前各代遗留下来的材料、资金和生产力。由于这个缘故,每一代一方面在完全改变了的条件下继续从事先辈的活动;另一方面又通过完全改变了的活动来改变旧的条件。”因此,不同时代对劳动者的知识、技能、素质有不同的要求,如果一个人的劳动能力达不到社会职业对他的起码要求,那么社会将不会承认其劳动,他也不能获得赖以谋生的职业。也就是说在一定的社会中,每一个从职从业者,都必须达到一定社会的职业道德水准和劳动熟练程度,才能使自己的劳动为社会所认可,成为社会所需要的有效劳动,亦即必须具备一定的职业资格。社会对职业资格的要求与认定,从古至2今都存在着:我国古代的“行会”已对从事本行业的人有许多严格的规定,达不到要求的不被承认是这一行中的人,即所谓“外行”。在当代对职业资格的认定已经成为劳动和人事管理的一部分,职业资格是经政府有关部门、劳动部门或行业认定的,从事某种职业所必须具备的基本条件。职业资格的认定已经由社会自发的行为,发展成为政府行为,成为国家的职业资格证书制度。推行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制度,是落实党中央、国务院提出的“科教兴国”战略方针的重要举措,也是我国人力资源开发的一项战略措施。产生于生产和经济活动的职业资格证书制度,与教育、特别是职业教育和职业培训有着极其密切的关系;同时,由于其自身所具有的特点,又强烈影响着职业教育与培训的发展方向。推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要依靠职业教育和职业培训来完成。《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总则第八条明确规定:“实施职业教育应当根据实际需要,同国家制定的职业分类和职业等级标准相适应,实行学历证书、培训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这既是对职业教育的一次挑战,也是给予职业教育一次深化改革和推动新一轮发展的机遇。我们应该怎样牢牢抓住这个机遇,使职业教育与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相辅相承,互相推进、共同发展,变压力为动力,求得职业教育的新完善仍是职教改革领域亟待解决的一个难题,也是本课题所要探索、论证的终极目标。上篇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及其对职业教育的影响一、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建设及实践意义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制度是劳动就业制度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一种特殊形式的国家考试制度。它是指按照国家制定的职业标准,通过政府认定的考核鉴定机构,对从业者的技能水平或职业资格进行客观、公正、科学规范的评价和鉴定,并对合格者授予相应的国家职业资格证书。3国家职业资格证书由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统一印制,劳动保障部门或国务院有关部门按规定办理和核发。国家职业资格证书是持有者具备某种职业所需要的专门知识和技能的证明,是持有者求职、任职、开业的资格凭证,是用人单位招聘、录用员工的主要依据,也是境外就业、对外劳务合作人员办理技能水平公证的有效证件。1994年,劳动部、人事部联合颁发《职业资格证书规定》提出“职业资格包括从业资格和执业资格。从业资格是指从事某一专业(工种)学识、技能和能力的起点标准。执业资格是指政府对某些责任较大,社会通用性强,关系公共利益的专业(工种)实行准入控制,是依法独立开业或从事某一特定专业(工种)学识、技能和能力的必备标准。”如:会计岗位证书是从业资格证书,注册会计师就是执业资格证书。所以,职业资格证书的基本属性是证明个人具备从事某种职业资格的有效证件。1996年12月,劳动部下发了《关于进行劳动预备制度试点工作的通知》,并制定了《劳动预备制度实施方案》。1999年6月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教育部、人事部、国家计委、国家经贸委、国家工商局联合下发《关于积极推进劳动预备制度加快提高劳动者素质的的意见》,提出从1999年起,在全国城镇普遍推行劳动预备制度。严格实行就业准入制度,对未经劳动预备制培训或虽经劳动预备制培训但未取得相应证书的人员,职业介绍机构不得介绍就业,用人单位不得招收录用。2000年3月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颁发了《招用技术工种从业人员规定》,明确规定了用人招用从事技术工种(职业)的劳动者,必须从取得相应职业资格证书的人员中录用,其《须持职业资格证书就业工种(职业)目录》中共列出了生产、运输设备操作人员、农林牧渔水利业生产人员、商业服务业人员及办事人员和有关人员等90个工种(职业)须持职业资格证书就业。这些基础建设,为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建设奠定了坚实的法律法规基础,确保了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健康持续发展。我国是一个劳动力资源十分丰富的的发展中国家,劳动力供大于求的矛盾将长期存在。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和加入WTO,我国对外开放进入4一个新阶段。在这一过程中,我国经济结构面临着新一轮调整,对劳动力素质的要求会越来越高,要求劳动者具有更高、更强、更全面的能力,特别是具有适应生产和技术发展,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实施职业资格证书和就业准入控制制度,调节劳动供给与劳动需求,加快提高劳动者素质是国家劳动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出自保持社会先进生产力和社会生存与发展的需要;也是应对科技进步和中国加入WTO之后各种挑战,促进职业教育发展的的重要战略举措。二、中等职业教育培养的方向及定位教育作为人力资源开发的的主体,它有两个支柱:学科性教育和职业性教育,它们各自具有独立的形态,服务于不同的发展目标。学科性教育按照科学体系的内在逻辑,更侧重于理论、知识和学术的严谨和完整,是推动科学技术发展的基础,并随着学科领域的发展而发展;而职业性教育更侧重于生产和工作的需要,直接服务于经济和生产活动,并推动科学技术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它按照生产活动的自身规律在职业领域发展。过去我国长期只注重学科性教育,而将职业性教育仅作为普通教育的拾遗和补充。职业教育长期照搬普通教育的模式,甚至本末倒置地要求生产适应教育培训的需要,而不是教育培训适应生产的需要。在市场经济迅速形成和发展的今天,随着我国职业教育与职业培训的不断改革发展,一个适应经济活动要求、适应生产变革要求、适应劳动力市场需要的新型职业教育和职业培训体系正在迅速形成和发展。教育部部长周济在2004年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期间接受记者采访时谈到:造就数以千万计的高技能人才和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是职业教育的根本任务;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发展、变化的就业、转岗、及下岗再就业的需求,则是职业教育的立足之本。以就业为导向,加快推进职业教育的改革创新,就是要促进职业教育的“三个转变”和“两个加强”。所谓“三个转变”,第一就是办学思想的转变,要以就业为导向进一步明确职业学校的5定位和方向。中等职业教育的定位,就是在九年义务教育的基础上培养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对学生进行职业技能训练是职教区别于普教的显著标志。中等职业教育的特色在于使学生在掌握必需的文化知识和专业知识的同时,具有熟练的职业技能和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因此,中等职业教育除进行文化基础课的教学外,还进行专业基础课和专业技能课的教学,中等职业教育的教学内容应与职业资格标准相适应,毕业生的素质标准是具有中等文化科学知识,并掌握一定职业技能,适应一定岗位群的工作需要。学生毕业后,除获得中专毕业文凭外,可获得相应专业的职业资格证书,并可获得计算机等级证书和汽车驾驶证书等辅助证书。这些证书是每个人在社会竞聘的硬件,它表明一个人的资质和能力。职业技能证书更是从事某一行业的资格认证和准入条件。三、职业学校的教育教学怎样与职业资格证书制度衔接2000年1月,教育部颁发的《关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深化中等职业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的意见》中明确指出:“中等职业教育的教学内容应与职业资格标准相适应,以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对于完成专业学习,且成绩合格的学生颁发相应的职业(专业)资格证书。”毫无疑问,中等职业学校中实行两种证书制度,是国家实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提高新增劳动者素质的重要途径。2002年11月,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教育部、人事部联合发出文件《关于进一步推动职业学校实施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意见》,提出:各地教育和劳动保障行政部门要积极推动职业学校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引导职业学校进一步转变观念,努力使职业学校的专业设置与劳动力市场需求紧密结合,教学内容与国家职业标准相衔接。职业学校教育教学工作要与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相衔接,意味着职业学校在办学指导思想上、培养目标与培养模式上、教育教学体系上都必须进行相应的改革,以主动适应职业资格证书制度:(一)、全面理解职业资格证书制度6职业学校要组织全体教职员工学习、理解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内涵与意义,高质量地执行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同时,学校也要向学生宣传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确保学生在完成应有的教学内容后获得国家职业资格证书。(二)、修订现有的教学计划与大纲职业学校要积极进行课程改革,根据国家职业资格鉴定内容与要求,修订或补充教学计划与大纲的内容,使专业教学内容与职业资格标准相适应,建立中等职业学校开展职业资格证书工作的有效机制,为职业学校学生取得现行职业资格证书创造条件。(三)、加强专业师资技能操作水平职业学校要实施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关键是要有一支懂理论会操作的专业教师队伍,特别是实训教师队伍。这是我国职业教育的致命弱点,也是职业学校推行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难点所在。(四)、进一步完善实训教学和考核的设备职业学校要实施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另一个必要条件是技能考核设备。如果学生在三年学校教学过程中,包括实习训练过程中从未接触过技能考核与鉴定设备;那么学生不可能获得国家职业资格证书。所以,职业学校要在条件许可下尽可能地更新教学设备。(五)、加强与企业、行业的合作,走产教相结合发展之路对于相对教学设施差,或者师资力量较为薄弱的职业学校可以采用与企业和行业合作的办法来实施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因为企业和行业具有优良的生产设施和生产一线的技术专家。事实上,职业教育本来就应该紧密依靠企业和行业,唯有如此才能培养出企业和行业需求的职业人才。(六)、争取建立技能鉴定站设施先进、师资优良的职业学校应设立相关的职业资格考核鉴定站,这些鉴定站可以按照学校教育的特点安排考核计划,使职业学校教学与7职业资格鉴定有机结合起来。对经过评估认定后的学校或专业给予进行职业资格考核和发证的权力。经教育部门和行业部门联合评估,教学内容适当、教学安排合理、教学质量高的职业学校学生毕业时应自动获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四、职业资格证书制度下的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整体思路由于职业学校学历教育与职业资格证书功能定位不同,历来存在着教学内容与职业技能鉴定内容不一致的矛盾。职业资格证书的考核实际上是根据职业分类和职业岗位标准来进行的。教育部在2000年8月颁布的《中等职业学校专业目录》中,专业划分与国家产业分类、职业分类相适应,目录中的269个专业所培养的人员能够对应《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第二、三、四、五、六大类中的约千余个职业岗位,适用范围广,针对性强,为中等职业学校全面实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创造了有利条件。但由于中等职业学校的一个专业一般面向一个职业岗位群,学生同时具有面向一个职业岗位的基本的、通用的、熟练的职业技能,而国家职业资格证书是职业岗位群中的一个具体的、窄口径的职业或工种,两者不能匹配,就如分母大于分子,不

1 / 25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