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书书第6卷第1期广东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学报Vol.6 No.12008年6月JOURNALOFGUANGDONGJIDIANPOLYTECHNICJune 2008 收稿日期:2008-04-20 作者简介:刘惠坚(1955-),男,教授,院长,主要从事哲学、经济学与教育学方面的研究。解放思想,破解难题,加快我省高职教育事业合规律发展刘惠坚(广东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广东广州 510515)摘 要:基于高职教育发展的客观规律并结合广东省实际情况,分析了高职教育的职教统筹管理新趋势、技能人才培养新理念与新要求,剖析了高职教育合规律发展工作难点并解释了其原因,最后认为广东省高职教育亟需进一步解放思想、破解难题、制订对策、贯彻践行高职教育科学发展观。关键词:高职教育;技能型人才;工学结合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EmancipatetheMind,SolveDifficultProblemsandExpeditetheRegularDevelopmentofGuangdong'sHigherVocationalEducationLiuHui-jian(GuangdongJIDIANPolytechnic,Guangzhou510515,Guangdong,China)Abstract:Basedontheobjectiverulesofhighervocationaleducation'sdevelopmentandtheactualsituationofGuangdong'shighervocationaleducation,thispaperanalysesthenewtrendofhighervocationaleducation'ssupervisionmodeofunifiedplanning,thenewconceptsandrequirementsoffosteringskilledtalents,andthedifficultpointsandcausesofhighervocationaleducation'sregulardevelopment.TheauthorfinallyconcludesthatinordertodevelopGuangdong'shighervocationaleducation,weneedtofurtheremancipatethemind,solvedifficultproblems,designsolutionsandputintoactualpracticethescientificoutlookofhighervocationaleducation.Keywords:highervocationaleducation;competency-basedtalents;combiningworkandstudy 近几年,我省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较快。2007年,全省普通高校达到109所,其中高职高专72所,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25.6%,高职在校生占全省在校大学生总数的50%强,深圳职业技术学院等3所高职院校被评为国家级示范性建设高职院校。但是,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当前我省的高职教育,在认识理念、宏观管理、干部队伍、人才培养模式等方面普遍离高职教育本质要求有较大距离;在示范性院校、品牌专业、精品课程、优秀教学团队、生产性实践基地以及内部管理体制、人才培养机制等方面的建设与江、浙等先进省、市比较,也有较大差距。目前我省高职院校招生在生源上还没有出现大的问题,并不是高职教育在人才培养质量上有根本改观,而是庞大的追求受教育的人口群体与中国有限的职业教育资源之间的供求关系所致;较高的高职毕业生就业统计数据,也不是人才培养质量的证2 刘惠坚:解放思想,破解难题,加快我省高职教育事业合规律发展第1期 明,而是社会经济结构决定的对这一层次人才需求以及特定的统计方法的反映。客观地说,我省的高职教育,在又好又快发展、合规律发展以及建设高职教育强省等目标追求中,仍存在来自各个方面的难题,存在生存竞争压力,当然也同时伴随着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为此,必须抓住机遇,破解难题,突出重点,制定对策,落实措施,将我省的高职教育事业推上一个新台阶。以下抛砖引玉,谈点认识。1 职业教育现实条件下的职教统筹管理新趋势现实表明,分散管理、条块管理,已成为制约中、高职技术教育又好又快发展的瓶颈。目前负责职业技术教育(包括中、高职)政策制定、实施与管理的政府部门,主要是教育部门(中、高职分立机构管理)、劳动和人事部门(“十七大”后整合了劳动与人事部门)。历史上,由于职业技术教育与国民教育分离等原因,教育、劳动、人事部门之间,在职业教育问题上需要协调统筹的要求不高,矛盾也不突出。但今天,在职业技术教育特别是高职教育快速大规模发展并被列入国民教育体系的情况下,教育、劳动人事职能部门的政策及管理之间的协调性、统筹性明显不尽人意。主要表现在:(1)中、高职技术教育各主管部门掌控的政策与资源差别很大,导致中职、中技、高职教育主体各自的生存发展条件阶段性差别突出;(2)教育主管部门疏于职业技能的研究,却承担与此紧密相关、份额颇大的中、高职教育管理职能,而劳动人事部门主管虽擅长职业技术工作却无法以“职能”的身份参与国民教育管理;(3)中、高职院校的规划与建设思路不统一、各自为政,单一弱小、规划凌乱,缺乏统筹性与特色实力;(4)职业技术院校建设中的师资、设备、专业等方面出现资源配置重叠反复的现象,为将来留下资源闲置浪费和生源恶性竞争的后患;(5)中、高职在人才培养(训)与管理的改革创新实践探索中,各自为政,缺乏系统性、协调性与衔接性,为将来实施中、高职教育专业建设标准整合衔接加重了“返工代价”。目前,广东的“联席会议制度”只能协调解决职业技术教育发展中的一些表层问题,而不能很好解决上述深层实质问题。这一问题不能解决,广东职业技术教育的资源与功能就不能很好地组织与整合,更不能发挥最佳功能形成综合实力。今天,解决这一问题的条件基本具备:“职业技术教育是一种类型”的理念与政策原则已确立,分类统筹管理是科学合理的要求与必然;政府大部委制机构思路与政策措施已启动,源头上的“整合”必然动摇并瓦解“基层”管理门户分立的生存理由;新一轮的思想解放学习讨论活动必然带来管理体制改革创新的思路以及破解难题的勇气与动力。广东至少可以构思并实现教育系统内的中、高职管理机构的合并统一。2 高职教育本质要求下的技能人才培养新理念近年来,在学习、领会教育部、省教育厅陆续颁发的一系列关于发展高职教育的文件精神以及在积极开展高职教育人才培养实践过程中,我们对高职教育的理念和本质要求已逐步有了这样一些基本认识:(1)高职教育在我国是一个全新领域,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和深远的理论、现实意义;(2)高职教育只有为地方经济服务,为生产、建设、服务与管理一线培养合格的高技能人才才有生命力;(3)高职教育必须以就业为导向,突出专业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办出特色;(4)校企合作、产学结合是培养合格高技能人才的根本途径;(5)高职教育与本科教育和中专、中技教育要有严格区别,技能型人才与学科型人才要有严格区别,必须解放思想,创新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6)高等职业技术教育要有自身发展规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只有合规律性的科学管理,才能确保高职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有效与成功。必须清楚,认识是逐步深化的。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联合下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技能人才工作意见”(中办发[2006]15号文,以下简称“15号文件”)和教育部下发的“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文,以下简称“16号文件”),使我们对高职教育的本质有了新的认识。15号文件明确指出:“要健全和完善以行业企业为主体,职业院校为基础,学校教育与企业培养紧密联系,政府推动与社会支持互相结合的高技能人才培养体系”。16号文件更是明确要求在高职教育人才培养实践中全面贯彻“生产劳动与社会实践相结合”、以及“工学结合”的理念、原则。显然,15号文件与16号文件一脉相承,都隐含这样一些理念:高技能人才培养,单一依靠或重点依靠职业院校是不能合格地完成任务的,高职院校、行业企业应共同设计、实施并完成人才培养任 第1期刘惠坚:解放思想,破解难题,加快我省高职教育事业合规律发展3 务,把行业企业参与高技能人才培养看作或安排成点缀性工作是不对的;培养高技能人才,行业企业是主体,职业院校是基础(或起码说是行业企业、职业院校双主体),把完成顶岗实习等任务的行业企业及其工作看作是职业教育高技能人才培养的教辅机构和教辅工作都是不对的;高职院校、行业企业及相应的社会环境,是完成培养高技能人才任务的两个阵地,把院校环境看作是培养高技能人才的主阵地是不对的。毫无疑问,必须全方位地对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的理念、方案、制度、管理以及行为激励、行为导向作出反思与调整。3 “工学结合”理念下的技能人才培养新要求16号文件提出的高技能人才培养的“工学结合”理念、原则,是对15号文件中“培养高技能人才,行业企业主体论”的最好诠释。为使高职教育更好地全面贯彻“工学结合”的理念、原则,16号文件提出了一系列的原则要求。毫无疑问,这是高职教育发展在未来相当长一个时期的纲领性指导意见,广东的高职教育必须深刻领会文件精神,并措施到位地贯彻到高技能人才培养的实践中去,着重把握好以下几个方面:(1)“工学结合的本质是教育通过企业与社会需求紧密结合”。这表明,高技能人才的教育培养要符合行业企业职业岗位的要求、吻合社会需求,就必须有行业企业主体参与。因此,校企合作特别是深层次合作,是实现工学结合本质要求,培养合格的高技能人才主要形式。(2)工学结合、校企合作,是培养高技能人才的必然方式和必由之路。它不是表层的、暂时的,而是根本性的、长远的,因此,要建立健全一套包含体制、机构、制度以及利益平衡、行为导向等内容的长效机制。(3)工学结合、校企合作,不能简单理解为专业学生实行半工半读、或灵活地边学习边工作的管理制度、或学生能有半年或一年到企业顶岗实习等。作为办学理念和原则,它有自身丰富的内涵包括内容与形式,并贯穿于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的各环节和全过程。(4)人才培养模式是指由包括办学理念、教学计划、课程大纲、教材教案、职业教师、学练方式、教学管理等因素构成,并由这些因素的相互渗透、结合运作来铸造和体现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过程与方式。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理念、原则,要贯穿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就必须真正做到,校企合作共同研究制定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校企合作完成专业教师的素质改造,以及完成包括解决兼职教师在内的优秀教学团队的建设;校企合作共建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以及学生专业技能课校外教学与综合实训、顶岗实习基地;校企合作共同开发体现工作过程导向的专业课程标准与专业主干教材;校企合作共同研究改革教学方式方法与考核方式;校企合作共同研究制定与专业学生未来工作岗位要求相适应的职业发展潜质内涵和培养方案;校企合作积极开展加工业务、技术改造、课题攻关以及学生就业等工作。这是新的办学理念下的高技能人才培养新要求,也只有这样,人才培养的各环节、全过程才能贯彻与体现工学结合原则的本质要求,才能培养出合格的高素质技能人才。4 高职教育合规律发展工作难点与新认识尽管高职教育隐含着巨大的发展空间与机遇,但近年来高职教育在发展的同时存在诸多困难与难题:高职教育的办学理念与办学定位认识障碍;对高职教育的内涵、特点及内在发展规律认识把握不到位;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探索困难重重;高职教育领域管理干部与教职工职业教育素质整体不高;高职教育发展迅猛与校园空间、资金不足等等。随着高职教育研究的深入与高技能人才培养实践的推进,发展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与条件发生了变化。在现存的问题与困难中,高职院校管理干部队伍(包括专业技术骨干队伍)的职业教育素质与水平问题,成为当前制约高职教育人才培养工作进一步合规律发展的另一道瓶颈,凸现高职院校乃至教育主管部门必须高度重视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