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的收集与整理》教学设计课题名称数据的收集与整理科目数学授课学校班级教师一、教材内容分析:学习本课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简单的象形统计图表知识,初步体验了简单的数据收集、整理的过程,能够根据象形统计图标中的数据提出问题并简单回答。在此基础上,本课进一步学习了有关分类统计和整理数据的知识。因此,要充分着眼于学生那个的生活经验,重视引导学生经历简单的数据收集、整理、分析的过程,切实感受统计的意义和作用,为今后学习有关的统计知识做准备。二、教学目标(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1,创设情境,引领学生感受、经历数据收集与整理的过程,能够正确填写统计表,认识统计的意义和作用,会用不同的方法进行分类统计,完成相应的统计表。2,通过学生经历统计的过程,发展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意识,让学生感受分类的多样性,体会分类统计的方法和分类统计的意义。3,通过实践操作、交流合作等活动,让学生感受成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三、学生特征分析二年级的学生思维活跃,正处于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前期阶段,学习积极性强,对生活中的事物充满好奇心,因此应充分调动学生的主体性,让他们在学习活动中多动脑思考,多交流讨论。另外,二年级的学生具有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养成了一定的学习习惯,交流表达能力也较之一年级有了很大的提升。同时,二年级是学生自信心形成的关键时期,他们非常在意别人对自己的评价,因此,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多采取鼓励、表扬的方式,树立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教学有法而无定法”,在教学过程中,我主要采用情境导入法、谈话法等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并且注重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主动性,采取小组合作学习模式,采取多讨论多交流的方式促进学生的学习,培养学生的思维敏捷性和他们的团队合作意识。五、教学环境及资源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教科书、小组评价表;学具:《数据的收集与整理》课堂学习单六、教学过程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及资源准备(一)创设情境,激趣引入(1)教师谈话:同学们,你们喜欢体育运动吗?谁愿意告诉老师,你最喜欢什么体育运动?(2)教师叙述:光明小学的同学们在参加一场运动会,他们学校的二年级(3)班的同学经过奋力拼搏,取得了优异的成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1)学生回答“我最喜欢……”(2)学生观察情境图。课前,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以学校运动会的话题引入,为学生创设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1)教师引导观察情境图,说说从图中看到了什么信息。(2)从图中的信息中,你想提出什么问题?(3)教师:同学们,要回答你们这些问题,通过这个图片能够一眼看出来答案吗?为什么?(4)教师组织学生小组交流讨论,可以根据什么标准进行整理分类。(在这里如果学生没有全部说出,教师需要进行补充)(1)学生:我看到了得第一名的有……(2)问题1:参赛的男生多还是女生多?问题2:第一名的人数是多少?第二名、第三名呢?问题3:跑步的有多少人?······(3)不能!因为数据很乱。需要整理一下。(4)按照名次分类。按照性别分类。按照比赛项目分类。本环节经历独立思考和小组合作的过程,学生通过观察发现问题,生成不同的整理数据的方法,在合作中探究多种分类方式,体会分类统计的多样性,培养了自主发现,合作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三)合作统计,汇报总结(1)引导学生小组交流讨论,将数据按照三个分类标准进行分类。(2)出示多媒体课件中统计好的数据,分别分析每个统计表,请学生说说从表格中获得的结论。教师适时总结利用统计表统计数据可以清晰明确的看出数据的多少。(3)观察对比三个表格,说说有什么相同点。(4)引导学生说说在统计的过程中有没有什么小窍门。教师适时总结。(1)将数据进行分类。(2)分别从三个表格中获得结论。(3)同一组数据,按照不同的标准分类,合计的总数并不变。(4)把用完的数据圈一圈,或者用不同的形状标注出来。本环节学生以合作学习的方式,经历统计的全过程。教师在本环节突出分类整理数据的重点和难点,先要求学生说一说,再由教师进行总结,帮助加深学生对整理统计数据的理解。(四)分析数据,解决问题(1)自主练习。1,车辆分类。2,形状分类。3,树叶分类。4,整理我的小书。5,统计小组学生的情况。(2)引导学生说说这节课学到了什么。教师总结。(1)自主练习。(2)学生:我学到了…….这一环节为练习环节,主要目的在于当堂巩固和检测学生对数据整理和统计分析的能力。通过设计不同的练习,让学生进一步的体验分类统计的方法和意义。通过放手让学生自己解决问题,体现了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七、板书设计数据的收集与整理分类标准:名次比赛项目性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