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陆域迈向海洋——解读《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规划》本报记者徐锦庚《人民日报》(2011年02月16日21版)蔚蓝色的海洋,曾经孕育了最原始的生命形态。征服浩瀚的大海,是人类世世代代不懈追求的梦想。海洋是人类赖以生存发展的资源宝库,是国际贸易的重要通道,更是国际政治、经济、科技和军事竞争与合作的重要平台。经过千百年的开发利用,一度蕴藏丰富的陆上资源已经渐显枯竭之势。面向未来,人类再次将目光转向海洋。如何开发利用潜力巨大的海洋资源,成为新世纪以来世界各国竞相探索的新课题。我国拥有300万平方公里主张管辖海域,在国际海底区域拥有7.5万平方公里的多金属结核矿区,对外贸易运输量90%是通过海上完成的。在我国综合国力快速提升、科技迅速发展和海洋综合开发能力不断提高的新形势下,大力推进海洋国土开发,积极争取国家海洋权益,意义重大。在这样的大背景下,2011年1月4日,国务院正式批复《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规划》。这是“十二五”开局之年第一个获批的国家发展战略,也是我国第一个以海洋经济为主题的区域发展战略。作为我国最大的半岛,山东半岛陆地海岸线总长3345公里,沿岸分布有200多个海湾,可建万吨级以上泊位的港址50多处,优质沙滩资源居全国前列。此外,山东半岛还拥有500平方米以上的海岛320个,且多数处于未开发状态;海洋资源类型齐全,可用于开发建设的空间广阔。从陆域迈向海洋,正在从梦想变为现实。未来几年,随着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从宏观规划逐渐化为具体实践,这片陆海相连的区域,必将生发出新的希望和辉煌。奔向蔚蓝,海洋经济起锚扬帆山东半岛濒临渤海与黄海,东与朝鲜半岛、日本列岛隔海相望,西连黄河中下游地区,南接长三角地区,北临京津冀都市圈。近海海洋生物种类繁多,海洋油气已探明储量23.8亿吨,我国第一座滨海煤田——龙口煤田累计查明资源储量9.04亿吨,海底金矿资源潜力在100吨以上,地下卤水资源已查明储量1.4亿吨。“山东作为沿海经济大省,在发展海洋经济方面具有独特优势,在提升我国海洋经济综合竞争力中负有重要责任。我们一定要从国家战略全局的高度,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为贯彻中央的决策部署做出应有的贡献!”山东省委书记姜异康说。其实,早在《规划》批复之前,山东省委、省政府就已经开始积极探索奔向蔚蓝的新路径,将海洋经济作为未来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点来培育。经过近20年的“海上山东”建设和不懈努力,山东省的海洋经济总体实力显著提升。2009年,全省海洋生产总值达到6040亿元,占全国海洋生产总值的18.9%,居全国第二位;海洋渔业、海洋盐业、海洋工程建筑业、海洋电力业增加值均居全国首位,海洋生物医药、海洋新能源等新兴产业和滨海旅游等服务业发展迅速,形成了较为完备的海洋产业体系。区内实现进出口总额1104.2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50.7亿美元。在发展海洋经济的过程中,海洋科技引领作用明显增强。山东省海洋科研实力居全国首位,科技进步对海洋经济的贡献率超过60%。到目前为止,山东省共有国家和省属涉海科研、教学事业单位近60所,省部级海洋重点实验室29家,各类海洋科学考察船20多艘,国家级科技兴海示范基地10个,海洋科技人员占全国一半以上,“十五”以来共承担国家海洋领域“863”计划项目470多项。同时,山东省着力推进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已累计建成各类海洋与渔业保护区88处。全省拥有日照、牟平和长岛3个可持续发展先进示范区,数量居全国首位。海陆基础设施建设进展迅速,2009年全省沿海港口深水泊位达到184个,总吞吐量7.3亿吨,占全国沿海港口的15%。作为我国北方唯一拥有3个亿吨大港(青岛港、日照港、烟台港)的省份,山东省沿海公路、铁路、航空、能源等设施日益完善,对海洋经济发展的支撑保障能力不断增强。在海洋综合管理水平方面,山东省率先出台了《海域使用管理条例》,进一步完善海洋管理法律法规体系。近年来,全省海域使用管理、海上安全生产、海洋防灾减灾和抢险救助能力明显加强,海洋环境监察、海上联合执法力度不断加大,海洋综合管理水平处于国内领先地位。成绩背后,挑战依然不小。山东省海洋资源开发利用方式相对粗放,海洋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亟待加强;海洋产业结构和布局不够合理,海洋经济综合效益亟待提高;海洋科技研发及成果转化能力不足,海洋经济核心竞争力亟待增强;涉海部门职能交叉,海洋综合管理和海陆统筹发展的体制机制亟待完善。未来一段时间,我国海洋经济将迎来黄金发展期。利用这一前所未有的重大机遇,解决现存的问题,谋求新的发展,无疑是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的重要任务。在良好的机遇面前,海洋经济已经在这片充满生机和活力的区域起锚扬帆。“我们要抓住这一重大历史机遇,着力构建现代海洋产业体系,增创产业发展新优势;深入实施科教兴海战略,增创科技人才新优势;科学开发海洋资源,增创可持续发展新优势;扩大对内对外双向开放,增创对外经济合作交流新优势;推进海陆联动城乡统筹,增创协调发展新优势。”山东省省长姜大明说。转变方式,陆海联动优化布局陆海连接,相辅相依。“从总体上看,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的建设,转变发展方式是实质,发展海洋经济是根本,陆海统筹是途径,打造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海洋经济改革发展示范区和我国东部沿海地区重要的经济增长极是目标。”山东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王仁元说。整个规划期限为2011—2020年,主体区范围包括山东全部海域和青岛、东营、烟台、潍坊、威海、日照6市及滨州市的无棣、沾化2个沿海县所属陆域,海域面积15.95万平方公里,陆域面积6.4万平方公里。为进一步增强腹地对海洋经济发展的支撑能力,山东省其他地区被列为规划联动区。山东省政府党组成员、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办公室主任费云良介绍,根据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的战略定位、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现有基础和发展潜力,“将按照以陆促海、以海带陆、海陆统筹的原则,优化海陆空间布局,逐步形成‘一核、两极、三带、三组团’的总体开发框架。”胶东半岛高端海洋产业集聚区是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的核心区域。它以青岛为龙头,以烟台、潍坊、威海等沿海城市为骨干,着力推进海洋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构筑现代海洋产业体系。该区域将加快提高海洋科技自主创新能力和成果转化水平,推动海洋生物医药、海洋新能源、海洋高端装备制造等战略性新兴产业规模化发展;加快提高园区(基地)集聚功能和资源要素配置效率,推动现代渔业、海洋生态环保、海洋文化旅游、海洋运输物流等优势产业集群化发展;加快提高技术、装备水平和产品附加值,推动海洋食品加工、海洋化工等传统产业高端化发展。而作为两个重要增长极,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海洋产业集聚区和鲁南临港产业集聚区对于促进整个区域协调发展、提升整体实力意义重大。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海洋产业集聚区将发挥滩涂和油气矿产资源丰富的优势,培育壮大环境友好型的海洋产业。鲁南临港产业集聚区依托日照深水良港,集中培育海洋先进装备制造、汽车零部件、油气储运加工等临港工业和现代港口物流业,全力打造区域性物流中心和我国东部沿海地区重要的临港产业基地。海陆统筹,共进共荣,这一思路贯穿《规划》始终。优化海岸和海洋空间开发保护格局,推进海岸、近海和远海三条开发保护带的可持续发展,提升海洋资源开发利用效率和水平,促进海陆产业互动发展,将进一步增强海洋经济对陆域经济的带动作用。山东省发展改革委主任张超超介绍,考虑到山东半岛各城市发展水平,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将按照城镇体系合理布局的总体要求,完善城镇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区域中心城市综合服务功能,支持烟台、潍坊成为较大的市,促进青岛—潍坊—日照、烟台—威海、东营—滨州三个城镇组团协同发展,打造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的重要城市群,为海洋经济集聚发展提供战略支撑。围绕构建现代海洋产业体系的核心任务,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将以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为方向,以发展海洋优势产业集群为重点,强化园区、基地和企业的载体作用。加快发展海洋第一产业,优化发展海洋第二产业,大力发展海洋第三产业,促进三次产业在更高水平上协同发展。山东省还将统筹海陆重大基础设施建设,着力构建快捷畅通的交通网络体系、配套完善的水利设施体系、安全清洁的能源保障体系和资源共享的信息网络体系,提高蓝色经济区发展的支撑保障能力。潮涌齐鲁,科教兴海引领发展在美丽的海滨城市青岛,有一座成立于1924年的综合性大学——中国海洋大学。它以海洋和水产学科为特色,以造就国家海洋事业的领军人才和骨干力量为自己的特殊使命。“十五”以来,中国海洋大学主持和参与的国家三大科技计划项目数位居涉海单位之首。在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内,集聚着一大批像中国海洋大学这样的海洋科研院所,汇聚了全国一半以上的海洋科技人才。而这些,无疑是构筑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海洋科技教育人才高地的坚实基础,也是我国参与世界海洋科技竞争的主导力量。山东省发展改革委副主任、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办公室副主任宋军继介绍,科教兴海,已经成为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的核心战略。未来,该区域将着力加强海洋科技创新综合性平台、专业性平台和科技成果转化推广平台建设,完善现代海洋教育体系,加强重点学科建设和海洋职业技术教育,加快海洋创新型人才队伍建设,努力建设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海洋科技、教育、人才中心。立足现有的科技创新资源,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将优化配置科技资源,加快构建以国家级海洋科技创新平台为龙头,以省级各类创新平台为主体的科技创新平台体系。强化企业技术创新体系建设,鼓励符合条件的企业建设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博士后工作站和企业技术中心,支持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建立多种模式的产学研合作创新组织,推动企业与科研机构建立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促进海洋科技成果转化,加快建设海洋科技成果中试基地、公共转化平台和成果转化基地,加大国家高技术产业化专项资金的支持力度。为吸引海洋高端人才,山东省正在建立健全人才培养、引进、使用、激励机制,实施高端人才培养计划,以两院院士、泰山学者和山东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为重点,加强创新型海洋科技领军人才队伍建设。完善首席技师和有突出贡献技师选拔管理制度,实施“金蓝领”培训工程,培育高技能实用人才队伍。作为我国重要的开放前沿,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还将以大海般的胸怀继续向国内外扩大区域合作。对外,作为国家海洋经济改革开放先行区,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将大力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实施“走出去”战略,加强海洋经济交流与合作;作为中日韩区域经济合作试验区,在海洋产业合作、投资贸易便利化、跨国交通物流等方面先行先试。对内,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将加快推进与京津冀和长三角地区重大交通基础设施的互连互通,加强港口、机场等基础设施运营管理方面的合作;加强对黄河流域地区的服务带动,形成以山东半岛重要沿海港口为核心、辐射带动黄河流域的综合交通网络。2011年1月14日,省委、省政府召开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工作动员大会。省委书记姜异康指出:实施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规划,既要着眼长远、长期奋斗,又要立足当前,努力在加快推进上下功夫,在落实上见成效。从一个概念,到如今的宏观规划,再到具体而微的实践,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虽然才刚刚启幕,但在中央政策、资金的大力支持和山东人民的努力下,已经雏形渐显。根据《规划》,到2015年,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现代海洋产业体系基本建立,海洋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5%以上,海洋科技进步贡献率提高到65%左右,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超过8万元,城镇化水平达到65%左右。到2020年,海洋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2%以上,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3万元左右,城镇化水平达到70%左右。宏图已绘就,只待自奋蹄。蓝色大潮,正在齐鲁大地涌动。一个崭新的时代,悄然来临!开拓新空间增创新优势山东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姜异康《人民日报》(2011年02月16日21版)建设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是党中央、国务院深谋远虑作出的重大决策,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实践。2009年,胡锦涛总书记两次视察山东,明确指出:“要大力发展海洋经济,科学开发海洋资源,培育海洋优势产业,打造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这是胡总书记从全局和战略高度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2010年3月,温家宝总理参加十一届全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