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墨市城镇体系规划-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即墨市城镇体系规划目录1.区位分析(一)基本概况(二)地质地貌(三)历史文化(四)社会经济2.规划规模与规划年限(一)规划规模(二)规划年限3.规划原则与指导思想(一)规划原则(二)指导思想4.规划目标(一)统筹规划目标(二)战略目标(三)定位与重点五.城镇体系现状分析(一)城镇体系现状(二)城镇化率(三)人口表(四)Ⅰ、Ⅱ、Ⅲ级城镇人口数量(五)据表分析六.城镇体系规划内容(一).镇域村镇体系规划(二).确定Ⅰ、Ⅱ、Ⅲ级城镇(三).城镇发展规划1.中心城镇发展规划(1)城市发展布局(2)产业发展布局(3)生态建设布局(4)绿地(5)道路交通(6)市政基础设施2.Ⅰ、Ⅱ、Ⅲ级城镇发展规划(1)产业发展布局(2)生态建设布局七.规划实施一.区位分析(一)基本概况即墨市地处山东半岛西南部,其地理位置界于东经120゜17′~121゜23′、北纬36゜18′~36゜37′之间。即墨市东临黄海,南与青岛市崂山区和城阳区接壤,素有“青岛后院”之称;西临大沽河,与胶州、平度二市毗连;北靠莱西、莱阳二市,东北部隔丁字湾与烟台海阳县相望。市域纵距36.25公里,横长76.25公里,陆域面积1780平方公里。海上大小岛屿23个,海岸线长183公里。(二)地质地貌即墨市在地质构造上位于鲁东隆起区的胶莱盆地东南部。分布在境内的主要地层有新生界侏罗系莱阳组、白垩系青山组及王氏组。即墨地区褶皱构造不发育,以断裂构造变动为主要表现形式。断裂构造以市区为交汇点,呈放射状分布。按构造空间、展布特征大致分为北东向和北西向两组断裂。即墨市地层自新至老为第四系的海积层、冲积层、坡积层和冲积坡积层;白垩系的王氏组第二段、青山组第二段、青山组第一段;侏罗系的莱阳组第四段、莱阳组第三段及第二段。因此在东部沿海地带分布着淤泥、淤泥质粉砂及细砂,在沿河地带分布着粘土质砂土及粘土层,在丘陵区分布着砾砂质粘土和砾石,在河谷两侧分布着细砂和粘质土。岩石的分布在境内西北部为紫色砂页岩、砂页岩,中部地区为安山岩和凝灰岩;东南部为花岗岩;东北部为砾岩、砂砾岩、细砂岩。即墨市域受崂山山脉和胶潍河谷的影响,地势由东南向西北倾斜,形成了低山丘陵与平原洼地的东部多为低山丘陵,面积626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35.2%,地面高程海拔20~100米。中部平原,面积631平方公里,占35.4%,地面高程海拔50米以下。西部低洼,面积523平方公里,占29.4%,地面高程多在海拔20米以下。市域平均海拔高度54.5米,最高为四舍山主峰326.8米,最低为金口滩1.7米。(三)历史文化即墨历史悠久,境内已发现多处大汶口文化和龙山文化遗址。远在4000年前,这一地区已有人居住。商周时期,即墨属莱夷地。公元前722年,夷国古城址在今蓝村镇古城村。公元前567年,古城址在今移风店镇古城村。齐灭莱后,即墨属齐。公元前347年左右,即墨城在今平度县东南部朱毛村一带。战国时期,即墨城是一个富庶繁华可与都城临淄媲美的地方。后来的田单以火牛破燕军之战,更使即墨成为历史名城。(四)社会经济即墨市下辖18个镇,4个街道办事处,1个经济开发区,1个度假区。2010年底,全市共有112.93万户。横向看,与胶南、胶州、平度、莱西四个县级市相比,即墨在国内生产总值、第三产业增加值、新签外资项目、地方财政支出、各项存款余额、居民储蓄存款余额、各项贷款余额、个体私营税收的数量上均位于第一位。在青岛所辖的行政区范围内,分布有五个县级市,包括即墨、胶州、胶南、平度、莱西。其中,即墨市的经济实力在五市之中较为突出。初步核算,全市实现生产总值573.5亿元。二.规划规模与规划年限(一)规划规模:本规划的范围为即墨市行政区域范围。(二)规划年限:规划年限为2010—2030年,其中近期为2010-2015年,远期为2016-2030年。三.规划原则与指导思想(一)规划原则1.因地制宜的原则。一方面,城镇体系规划应该与国家社会经济发展目标和方针政策相符,符合国家有关发展政策,与国土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等其他相关法定规划相协调,另一方面,又要符合地方实际、符合城市发展的特点,具有可行性。2.经济社会发展与城镇化战略互相促进的原则。一方面,把产业布局、资源开发、人口转移等与城镇化进城紧密联系起来,把经济社会发展战略与城镇体系规划之间紧密结合起来;另一方面,城镇化战略要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充分发挥中心城市、重点城镇的作用,带动周围地区的经济发展。3.区域空间整体协调发展的原则。4.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实质是在经济发展过程中,要兼顾局部利益和全局利益、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要充分考虑到自然资源的长期供给能力和生态环境的长期承受能力,在确保区域社会经济获得稳定增长的同时,自然资源得到合理开发利用,生态环境保持良性循环。5.坚持率先发展。以发展为第一要务,把握发展机遇,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率先发展Ⅰ级城镇。坚持绿色发展。以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为目标,坚持绿色低碳发展理念,加快发展绿色经济、循环经济、低碳经济,促进绿色增长。尤其加强中心城镇级别以下的村镇绿色发展。6.坚持创新发展。以中心带动二三级城镇协调发展。坚持统筹发展。以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为着力点,统筹城乡发展。处理好速度与结构、质量、效益的关系,内需与外需的关系,投资和消费的关系,协调内涵发展与外延发展的关系,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坚持和谐发展。不断提高城乡居民收入,促进城镇体系一体化,促进社会和谐稳定。(二)指导思想加快城镇化建设步伐,促进城乡和区域协调发展,形成各具特色、优势互补、布局合理、协调发展的城镇体系;突出抓好中心城市和重点小城镇的发展壮大,调整优化城镇空间结构,改善城镇基础设施和人居环境,完善城镇功能,凸显城镇特色,提升城镇品位和综合竞争力,构建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社会和谐、辐射带动能力较强的城市群,为建设对外开放、协调发展、全面繁荣的经济区提供强大的动力支撑。四.规划目标(一)统筹规划目标从即墨市的特点出发,将全市作为一个整体的地理单元进行统筹规划,研究解决全市产业布局、城乡一体化发展、基础设施建设、生态环境保护等问题。按照严格保护生态环境、合理配置资源、建设节约型社会、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原则,将各部门规划、行业规划落实在具体的空间区位上并加以协调。作为指导全市城乡建设和各项事业发展建设的依据。(二)战略目标1.城镇化水平有较大提高。在优化结构、提高质量、降低消耗、保护环境的基础上,实现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到2015年,地区生产总值力争达到1200亿元,年均增长15%左右。人均生产总值达到10万元以上;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突破80亿元;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达到900亿元以上。2.城镇体系较为完善。调整结构。形成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经济增长的新格局,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480亿元以上。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三次产业结构比例调整为4:51:45,第三产业对经济贡献度进一步提高。创新能力显著增强,研究与开发(R&D)经费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1.8%;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达到45%。3.城镇基础设施服务水平显著提高。城乡统筹形成新格局。城乡布局进一步优化,基本公共服务水平进一步提升,基础设施建设更加完善,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机制基本建立。新农村建设成效显著,形成以城带乡、以工补农的发展新格局。新型城镇化进程加快,到2015年,城镇化率达到65%。4.城镇环境明显改善。生态环境持续改善。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继续降低,生态环境改善成效显著。万元地区生产总值能耗和二氧化碳排放得到有效控制。生态布局不断优化,林木覆盖率提高到34.3%,环境质量进一步改善。5.城镇基础设施服务水平显著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大幅提高。加强和改善公共服务,努力拓宽城乡居民增收渠道,居民生活质量稳步提高。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到38000元和18000元。五年城镇保障性住房建设超过5000套。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1%以内。居民平均期望寿命提高到82岁左右。每千人口拥有医疗床位数增加到4.5张。(三)定位与重点以调整产业结构保证发展质量为关键,以统筹城乡发展保证民生改善为重点。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五.城镇体系现状分析(一)城镇体系现状表1-1行政区划名称村民委员会(个)居委会(个)土地总面积(平方公里)经济开发区30824.07环秀办事处38533.06通济办事处692786.10北安办事处57188.41龙山办事处36-58.46田横度假区48-108.29龙泉镇61-103.51鳌山卫镇63-108.94温泉镇53-110.34王村镇35-99.48丰城镇42-129.14金口镇36-85.67店集镇66-108.37华山镇50-105.61灵山镇42-83.41段泊岚镇42-94.88刘家庄28-72.112010年度各城镇的城镇化率(单位:人)名称总人口非农人口城镇化率自然增长率通济办事处178875178875100%3.66%环秀办事处5797957979100%3.54%经济开发区6241362413100%3.60%蓝村镇377133124082.84%0.10%南泉镇36326498913.73%-0.30%龙山办事处3776737767100%-0.20%鳌山卫镇52265919717.60%-1.80%大信镇2735016966.20%0.80%北安办事处4757247572100%0.00%普东镇3913319835.07%-2.80%镇移风店镇66-120.54七级镇34-67.30蓝村镇20544.26南泉镇33-57.98普东镇48-89.24大信镇32-41.75(二)城镇化率2010年末全市户籍人口112.93万人,其中农业人口63.31万人,非农业人口49.62万人。城镇化率为43.9%。华山镇44702696815.59%0.30%段泊岚镇32888384811.70%-1.20%七级镇35149463313.18%-2.00%移风店镇57601856714.87%-1.80%王村镇39672839421.16%-0.60%龙泉镇5185327705.34%-0.60%田横度假区1478700.00%-3.60%店集镇48373647513.39%-1.80%温泉镇5086127985.50%-0.50%金口镇32971383911.64%-0.30%丰城镇5051218103.58%-4.10%刘家庄镇29694486716.39%-4.20%灵山镇30443494116.23%-6.10%表1-2根据城镇化率对即墨市各城镇进行分级表1-3Ⅰ级城镇(80%-100%)Ⅱ级城镇(10%-22%)Ⅲ级城镇(7%以下)通济办事处王村镇大信镇环秀办事处鳌山卫镇温泉镇经济开发区刘家庄镇龙泉镇龙山办事处灵山镇普东镇北安办事处华山镇丰城镇蓝村镇移风店镇田横度假区南泉镇店集镇七级镇段泊岚镇金口镇(3)人口表(见表1-2)(四)Ⅰ、Ⅱ、Ⅲ级城镇人口数量表1-4Ⅰ级城镇人口数量(人)Ⅱ级城镇人口数量(人)Ⅲ级城镇人口数量(人)通济办事处(178875)王村镇(39672)大信镇(27350)环秀办事处(57979)鳌山卫镇(52265)温泉镇(50861)经济开发区(62413)刘家庄镇(29694)龙泉镇(51853)龙山办事处(37767)灵山镇(30443)普东镇(39133)北安办事处(47572)华山镇(44702)丰城镇(50512)蓝村镇(37713)移风店镇(57601)田横度假区(14787)南泉镇(36326)店集镇(48373)七级镇(35149)段泊岚镇(32888)金口镇(32971)(五)据表分析1.发展基础。(1)城乡建设呈现新格局。城镇化水平有较大提高。城乡一体化进程逐步加快,2010年城镇化率达到57.7%。扎实推进城市建设与管理三年攻坚活动,加快建设德馨大厦等地标性建筑,建成了实验高中、图书馆等一批彰显城市特色的精品工程。顺利实施了蓝烟铁路电气化改造等交通路网

1 / 23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