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课程适应每一位学生的发展——上海市普通中小学课程方案简介二00五年三月十七日一、上海市普通中小学二期课程教材改革(一)二期课改的背景(二)上海市中小学课程改革的历程(一)二期课改的背景1.时代发展对基础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知识经济时代学校教育要传承人类文化和培育创新精神并重2.课程改革是基础教育改革的核心※形势:自20世纪下半叶开始,世界各国纷纷把改革和发展教育作为参与国际竞争的首要战略对策,把建立高质量的基础教育看成是在未来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的保证。(一)二期课改的背景对世界各国基础教育课改趋势的考察●重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目标。●非常重视青少年道德传统。●注重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的协调。●政府主导、全民参与课程改革。●课程目标注重认知与情感、知识与能力、主动精神与社会责任的统一。●注重课程内容的现代化、生活化、人性化、个性化。●加大综合课改在课程结构中的比重。●注重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的均衡协调,重视课程的连贯性。对世界各国基础教育课改趋势的考察●注重教育的信息化、科技化、国际化,重视科学教育、环境教育。●处理好课程标准与教科书编审、课程标准与考试制度的关系。●采用多种措施提高师资素质。对世界各国基础教育的课改趋势进行考察3.新一轮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全面启动※1999年,中共中央下发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2001年,国务院下发了《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一)二期课改的背景定位:把课程改革作为提高国民素质、增强综合国力的战略措施,作为国家教育发展的核心工程。3、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全面启动主要特点:●课程政策:注重宏观调控与合理放权。●课革目标:体现时代要求,培养一代新人。●改变学习方式。●强调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有机结合。对教育部课改的考察●注重合理设置课程结构。●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选拔的功能。●高中阶段试行学分制管理。●强化课程标准的作用。对教育部课改的考察(2)对教育部课改的考察教育部课改的进度是:到2003年秋季,九年制义务教育课改实验区已达1642个(占全国县区57%),参加课改实验的学生人数3500万(占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总数的18.6%)。从2004年秋季,在广东、山东、宁夏、海南四个省开展高初中新课程实验,第一批参加实验的高一学生占13%。总结了六条经验:——坚持不断提高干部和教师对课改重大意义的认识;——坚持不断用素质教育的理念指导课程改革;——加强教师培训,创建以校为本的教研制度;——坚持组织强有力的专业支持队伍;——坚持科学决策、民主决策;——加强社会的宣传和动员,争取社会对课程改革的支持与参与。对教育部课改的考察※2001年6月,教育部颁发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上海作为全国教育综合改革试验区,必须加快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步伐。(一)二期课改的背景(一)二期课改的背景4.上海城市的现代化发展迫切需要实施课程改革“科教兴市”※面向知识经济与知识创新,提出对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培养要求。※针对全球化、信息化的时代特征,提出对学生基于信息化环境的学习能力培养要求。(二)上海市中小学课程改革的历程1、第一阶段,1988年至1998年一期课改⁂目的:应试教育素质教育⁂培养目标:提高素质、发展个性(二)上海市中小学课程改革的历程2、第二阶段,1998年开始到现在。二期课改⁂理念:以学生发展为本⁂目的:推进素质教育(二)上海市中小学课程改革的历程二期课改※试验学校:151所※编写文本:《上海市普通中小学课程方案》各学习领域课程指导纲要、各学科课程标准、各学科试验教材(二)上海市中小学课程改革的历程1、基本进程(1)1999年研究并出版《面向21世纪中小学课程教材新方案设想和各学科教育改革行动纲领》(2)1999年开始推出部分新教材试验(英语、信息科技)(3)2002年9月起,进入全面的整体试验阶段(二)上海市中小学课程改革的历程※2004年9月,在小学起始年级全面试行。※2005年秋季将在全市初中起始年级全面推广。※2006年秋季将在全市高中起始年级全面推广。二、上海市普通中小学课程方案一、课程方案的定位《上海市普通中小学课程方案》是对学校课程的总体规划,是对学校课程计划的规定和指导。《课程方案》包括课程理念、课程目标、课程结构、课程标准和教材建设、课程实施、课程评价、课程管理与保障等部分,前三部分相当于是一个课程的“设计蓝图”,后几部分相当于是一个课程的“施工方案”。二、新课程理念的提出以学生发展为本学习经历二、新课程理念的提出1.学校课程的基本定位※将受教育者培养成为具有基本素养的合格公民:政府的责任;社会文明的象征;大众化的基础教育。※为受教育者个性的充分发展提供基本条件和创设多种途径:政府、学校、社会、家庭的共同责任;时代进步的象征(以人为本)。二、新课程理念的提出※学校课程的文化传承与育人功能精神、观念、情感、作风等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育人的重要方面。学校课程要重视人类优秀文化的传承,突出课程的育人功能,把德育放在首位。学校课程的文化传承与育人功能内容:民族精神教育和生命教育。——国家意识:——文化认同:——公民人格:——生命教育:三、课程目标的调整※德育途径:三线一面、三位一体。——三线一面:品德与社会、思想品德与思想政治课程,班、团、队活动,社会实践活动;各学科课程的德育功能。——三位一体:学校、社区、家庭。三、课程目标的调整※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一般(通用)能力:阅读交流与表达、科学探究、解决实际问题、运用信息技术、团队合作与组织、自我规划与管理能力等。※民族精神、国际视野与现代意识。四、课程结构的重构※三类功能性课程:基础型课程、拓展型课程、研究型课程。※三个层次的结构:学习领域→科目(学科、活动、专题教育)→模块或主题。※三条组织的策略:基础性、整体性、多样性。五、精选课程内容精简与充实:删减共同基础,增加不同基础;精简知识,充实活动。内容选择:密切与学生生活、学习经验的联系;与社会科技发展的联系。学科内容:控制总量、把握要求、充实活动、深入浅出、形成层次。五、精选课程内容学科课程改革的基本方向※协调基础性与发展性:反思基础;体现发展。※协调学科性与活动性:传承知识;积累经验。※协调学术性与实用性:重视体系;联系生活。※协调传承与育人功能:传承文化;强化育人。六、完善学习方式¤倡导自主的、探究的、合作的学习方式。¤倡导做、想、讲有机统一的学习过程。¤倡导充分、合理地运用课程资源和信息技术进行学习。六、完善学习方式完善学生学习方式的具体操作措施通过研究性学习推动教与学方式的改革通过信息技术的应用支持教与学方式的改革通过学习训练与学习评价促进教与学方式的改革:通过学习环境建设引导教与学方式的改革通过课程设置、课程管理保障教与学方式的改革七、改进学习评价§倡导发展性评价,实现评价功能的转变。§倡导过程性评价,实现评价重心的转移。§倡导综合素质评价,实现评价指标的多样化。§倡导质性评价,实现评价方法的多样化。§倡导教师、学生、家长共同参与评价,实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七、改进学习评价¤认识和树立发展性评价观念——充分发挥评价的激励、反馈、改进功能。——关注学习过程,积累学习信息。——探索指导学生改进学习的方法和途经。七、改进学习评价¤提高发展性评价的质量——建立评价团队。——开展培训、交流、研讨等活动。七、改进学习评价※研究并设计发展性评价的方法与技术——积累评价的核心指标。——设计简便可行的评价量表。——探索有利于学生参与的评价过程与方法。——研究在信息化环境支持下的评价技术和命题技术。八、改革课程管理۞实施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倡导科学管理与民主管理的结合。۞形成以校为本、立足发展的教学研究制度。۞推进高中课程的学分管理。۞建立学校选科指导制度。九、加强课程整合¤模块或主题之间的联系。¤学科之间的联系。¤学习领域之间的联系。¤三类课程之间的联系。¤学校课程与社会实践的联系。十、实现课程与信息技术的整合目的:——熟悉信息化的学习环境。——提升课程的设计水平:CAI提升了设计水平;DIS实验提高了探究水平。——丰富课程的实施方法:将游戏引入教学;创设教学情景;改进训练评价。——提高课程的管理质量:课程计划、课程资源、教学设计、学生学习整合。十、实现课程与信息技术的整合要求:将信息技术作为资料的来源、认知的工具、交流的平台、管理的手段,运用于课程的设计、课程的实施和课程的管理。十、实现课程与信息技术的整合途径:根据条件,从三个层面切入。——从标准层面切入:物理DIS;数学DIMA;美术电脑设计。——从教材层面切入:劳动技术CAXA;语文学习训练与学习评价。——从教学层面切入:各学科的课堂教学;预习与思考。三、课程实施的要求三、课程实施的要求1、学校课程的实施与教师专业化发展课程改革对教师的专业发展提出了新的和更高的要求,教师要实施好新课程,需要进一步学习,需要转变理念、积极实践、认真反思、形成经验、建立规范。因此,学校课程的实施过程是促进教师提高课程能力的专业化发展过程,而教师课程能力的提高是实现课程改革目标最重要的保障。1.学校课程的实施与教师专业化发展目标:提升教师的课程设计和课程实施能力。1.学校课程的实施与教师专业化发展内容:以三个方面为突破,来提升教师的课程设计和课程实施能力。——以模块或主题的要求来设计课程:改变单纯从学科知识体系的角度把握课程内容,要围绕三维目标去把握模块或主题的核心概念、学习过程、教育价值。——围绕学习方式转变和信息技术的应用来设计课堂教学:学会使用信息化课程资源和环境。——按发展性评价的要求实施学习评价:事例记录;反思指导;档案建立。1.学校课程的实施与教师专业化发展方法:继承传统,抓点突破。——实践→经验→反思(学习、总结、交流)→规范。——专业引领+团队建设。途径:专业培训+实践积累+校本教研。三、课程实施的要求2、学校课程实施与教学研究制度创新目标:教研组团队建设+针对实际问题的教学研究→教师专业化发展。2、学校课程实施与教学研究制度创新内容:团队建设;制度创新;教学研究。——团队建设:共同的愿景、积极的互赖、个人的责任、榜样的作用。——制度创新:团队活动制度、资源共享制度、团队评价制度、团队交流制度。——教学研究:针对问题、讲究实效、立足发展。2、学校课程实施与教学研究制度创新·模式:——三课活动模式:以提高课堂教学的设计、组织、实施水平为目的。以备课、听课、评课为基本过程。要有研究的主题;要积累教学的案例。三、课程实施的要求3.改革课堂教学精心组织教学内容——问题化组织:——操作化组织:——结构化组织:3.改革课堂教学精心设计教学过程——任务驱动:情景、问题、要求。——策略运用:主动参与、建构知识、积累经验——合作学习:团队建设、活动设计——评价促进:发现成就、反思学习。3.改革课堂教学合理使用信息技术——丰富学习资源——改变学习过程——解决学习难点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