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诗中醉车在画中游⒈石牌坊浮玉桥涵碧亭甲秀楼拱南阁翠微阁翠微园鳌矶石⒈昔日如今上面题词____“黔南胜迹”请注意看牌坊前后的八个石狮子不是通常见到的坐狮或卧狮,而是从高处慵冲下来的雄狮,虽然是石狮子,倒也充满虎虎生气。back您看:它的桥面并不是平直的,而是有一个起伏,像一条浮在水上的玉带。建筑家在此煞费苦心,因两岸地势高低不同,于是在对岸建起一个大拱,形成一条曲线,增加了桥梁造型的美感。back在全国的风景桥中,浮玉桥是有名的,它与杭州苏堤上的“六桥烟雨”、扬州瘦西湖的五亭桥可以比美。虽说北京颐和园的玉带桥比它长、比它雄伟,但这种桥型出现的时间比北京的玉带桥要早两百多年。作为风景桥,重要的是桥型与周围景观的协调组合,点缀风景。浮玉桥横跨在明净的南明河上,两岸翠柳烟笼。它原先有九个桥孔,桥下的涵碧潭在此回旋荡漾,形成“长江水倒流、九眼照沙洲”的奇观。桥上的这个亭子叫涵碧亭清晨和傍晚,有人从桥上悠然走过,从远处观看,仿佛是在水上行走,诗人把这种感受写成了一幅楹联,用“水从碧玉环中流,人在青莲瓣里行”的诗句点出它的神韵。水从碧玉环中流人在青莲瓣里行甲秀楼巍然屹立在桥边的鳌矶石上,把人带人了“宛在水中央”的诗情画境。从远处眺望,半圆形的桥孔与它在水中的倒影合在一起,刚好是个正圆。桥、亭、楼的影子一齐映在水中,恍恍漾漾,给人以“镜中景、水中楼”的朦胧感觉。甲秀楼建在鳌矶石上,还有深一层的意思,意在“独占鳌头”,人才幽众。清人刘玉山写了一幅《甲秀楼长联》,共174字,凝结了贵州的历史文化。开头便是:“五百年稳占鳌矶,独撑天宇,让我一层更上,眼界开拓。”这里原先是一片寺庙和园林,王阳明曾经游览过的南庵便在这里。他在《南庵次韵二首》诗中写道:“松林晚映千峰雨”、“渔人收网舟初集”。近年来改建为翠微园,把寺庙建筑与园林庭院合为一体。走进大门,耸立在台阶上的大殿,是残明时期永历王朝修建的拱南阁。拱南阁内陈列着贵州的各种民族工艺品,可供游客自由选购。昔日的翠微阁,临水而建,“半边山楼,半边水楼”,颇有诗意。倚楼远眺,明月清风,两岸烟柳,有看不完的好景,道不完的情思,文人雅士经常在此咏诗作赋。“澹花空翠”园林,展出各种奇石,有两亿多年前的恐龙化石和海百合化石,有各种形状怪异、能引人遐想的石头,集中展现了贵州的石文化。盆景和根雕,也是贵州山地文化的一角。如今昔日现在翠微阁内,开辟了萧娴书法作品陈列馆BACK请看她的手迹,在气势宏大的笔触中显出隽秀,“飞詹申天下,落影秀寰中”的条幅,在诗句中隐含“甲”与“秀”的意思。“清风待客,明月留人”,运笔飞动,词意清雅,表达了贵州人民殷勤好客的情怀,欢迎天下游客来贵州,到甲秀楼作客。萧娴(1902-1997),字稚秋,号蜕阁,别署枕琴室主,贵州贵阳人。她是康有为的弟子,是中国当代著名的女书法家。甲秀楼是闹市中一处不可多得的清幽之地,景区内古色古香,景区外高楼林立,入夜后灯火辉煌,人影晃动,成为历史文化与现代文明的聚焦点,在现代文明中闪烁着历史的光芒,昂扬着“甲秀天下”的精神风貌,引导人们走向美好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