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8“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讲稿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号:1160004讲稿王良永编写2010年8月2前言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是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承担着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任务。按照《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成为我国普通高等教育的一门最重要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理论成果。只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而没有别的理论能够成功解决中国革命和建设的问题。掌握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大学生必备的政治素质,大学生要深入系统地学好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全面、正确的理解和掌握这一理论的科学体系与精神实质,才能树立远大理想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才能使个人成才的需要同祖国的需要、人民的需要和时代的需要结合起来。一、课程性质和特点《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是高等院校各专业必修的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其基本内容是全面论述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科学涵义、形成发展过程、科学体系、历史地位、指导意义、基本观点以及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路线方针政策,着重讲授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历史进程和理论建树,充分反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四大理论成果,帮助学生系统掌握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原理,坚定在党的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理想信念。本课程涉及面广,政策性比较强,涉及的都是中国革命和建设中的重大问题。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年版《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供全国各类高等院校开设“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使用。教材全面、系统、准确地阐述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形成过程、科学体系和精神实质,以及我们党在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指导下制定的一系列路线、方针、政策,使得本教材体系较为完备,又突出重点,理论结合实际,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比较适合教学与自学。二、教学目的和要求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和建设实际及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是党和人民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通过学习,理解和掌握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一)学习《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要正确地了解中国革命与建设的基本经验,把握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共产党执政规律,认清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才能救中国和发展中国的道理,继承和发扬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光荣传统。(二)学习《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要理解中国3共产党人实现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与建设实际相结合的三次历史性飞跃及其伟大理论成果,正确认识和评价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在中国革命与建设中的重要历史地位与作用。(三)学习《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要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坚持党的基本路线的自觉性和坚定性,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把自己锻造成为具有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合格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积极投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实践。三、学习方法指导坚持历史与逻辑、理论与现实、认识与实践的统一等正确的学习方法,是学习好本课程的途径。(一)认真钻研教材与系统把握,处理好阅读教材与辅导材料的关系。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出现的基本概念和基础知识比较多,并且各部分内容相互联系,应认真学习教材与深刻思考,力求做到比较全面、系统地掌握本课程的基本内容。既要领会各部分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在总体上清晰把握学科知识体系,又要准确理解和掌握每章中覆盖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二)处理好点与面的关系。点与面是相辅相成的,只有在全面掌握的基础上,才能对重点问题有深刻的了解。所谓点,即重点,指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中影响较大、地位和作用都比较重要的理论和观点。除掌握重点外,也不能忽视面,即总体内容的掌握,注意领会这一课程的基本内容、基本观点和基本精神,从这一课程论述较多的若干重要领域对有关的思想理论和方针政策进行系统地学习和理解,而不能割裂整体,孤立地看待某种提法,更不能断章取义,各取所需或抓住一点、不及其余。(三)理论联系实际,处理好理解与记忆的关系。深入学习和领会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需要发扬理论联系实际的优良学风,研究中国的现实问题和自己的实际问题,还要在调查研究、社会实践中认识社会和把握理论,最终要落实到求真务实上,以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指导自己实践,从而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第一,要充分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正确分析中国革命和建设中的重大问题,掌握中国革命和建设的规律。第二,应理论联系实际,联系时代特征、国际格局和世界大势认识中国问题,联系昨天的中国与今天的中国,正确认识中国社会的发展变化,提高认识和分析问题的能力。第三,要善于运用比较的方法。第四,应紧密联系个人的思想实际,通过学习提高思想觉悟,增强辨别是非的能力,真正确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四)积极求索与民主讨论。不能照本宣科和填鸭式地教育,也不能被动式地、死记硬背地学,而应积极求索与深刻思考,展开充分的民主讨论,以达到入耳入脑、真正有效的目的。通过积极求索和民主讨论,在生动活泼的气氛中自觉接受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改进课堂教学方式,实行启发式、讨论式、论辩式教学。学生可以建立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社团,把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从第一课堂扩大和延伸到第二课堂,使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进课堂、进教材、进头脑的“三进”工程与校园文化建设融为一体,提高学习效果。4第一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理论成果第一节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及其历史进程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提出(一)提出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实现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才能解决中国革命和建设面临的问题。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后,就开始了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党的早期领导人李大钊等人曾经提出过要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应用到中国的实践中去的思想。明确提出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的科学概念是在抗日战争初期。1938年10月,毛泽东在中共六届六中全会上所作的《论新阶段》的报告中,第一次明确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命题。经过延安整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思想成为全党的共识。(二)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要中国化?(必要性)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解决中国革命的需要,要真正运用马克思主义来指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必须实现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也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内在要求,马克思主义是一个开放的体系、是发展着的理论,马克思主义要在中国发挥指导作用,就必须将其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实现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又为马克思主义理论宝库增添了新的内容。(三)抗日战争时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命题提出的历史必然性第一,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命题的提出有其内在必要性:一方面,是由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决定的;另一方面,是从中国特殊国情出发,进行革命斗争的需要。第二,客观的可能性:中国革命经历了两次胜利和两次失败,积累了丰富的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毛泽东到延安以后,有了相对稳定的环境;毛泽东领导地位的完全确立。(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个重大理论成果党的七大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章程》规定,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与中国革命的实践之统一的思想——毛泽东思想,作为我们党一切工作的指针。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个重大理论成果,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一)科学内涵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具体地说,就是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进一步地和中国实践、中国历史、中国文化结合起来,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实现民族化和具体化。第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际问题。第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上升为理论;第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植根于中国的优秀文化之中。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表现为马克思主义的时代化、本土化、民族化。5概括地说,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的问题,同时又使中国丰富的实践经验上升为理论,并且同中国的历史传统、优秀文化相结合,不断赋予中国马克思主义以鲜明的实践特色、民族特色、时代特色。(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的关系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是既相区别又相联系的两个概念。1.区别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要使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使马克思主义具有中国的民族特点和民族形式,成为指导中国人民革命、建设和改革的理论。它包括了马克思主义传播的中国化、运用的中国化和创新的中国化。而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则主要是指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程中产生的理论成果,即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2.联系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产生的基础,离开这一进程就不能说明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理论渊源、历史条件和实践基础。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则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必然结果,反过来又会促进和继续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重要意义(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一个历史进程,即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日益结合的过程。在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初期,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创立了毛泽东思想,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共产党人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二次历史性飞跃。改革开放以来,以邓小平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创立了邓小平理论,开辟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以江泽民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创立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进一步推进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提出了科学发展观,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展进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各个理论成果,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是一个统一的科学思想体系,辩证统一于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实践中,不断开拓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境界。(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次历史飞跃和两大理论成果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长期实践中,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两次历史性飞跃,产生了两大理论成果。第一次飞跃的理论成果是毛泽东思想,第二次飞跃的理论成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三)两大理论体系是一脉相承的科学思想体系中国共产党坚持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展道路,在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过程中,不断做出新的理论贡献,形成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6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虽然形成于不同的历史时期,分别属于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的不同阶段,面对着不同的历史任务,具有不同的具体内容,但在基本精神上是一致的,都坚持实事求是、群众路线和独立自主,都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是与马克思主义一脉相承的科学思想体系。它们既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又包含了中华民族的优秀思想和中国共产党的实践经验,是全国各族人民最可宝贵的精神财富,是我们必须长

1 / 136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