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C七大手法质量管理部1/质量数据概述2/七大手法-层别法3/七大手法-调查表法4/七大手法-柏拉图法5/七大手法-因果图法6/七大手法-相关图法7/七大手法-直方图法8/七大手法-控制图法9/七大手法在PDCA循环中的应用10/新七大手法简介目录CONTENTS1.数据概述按数据的作用分析用数据管理用数据检验用数据计数值数据计量值数据按数据的性质一般可以有小数,例如质量、长度、强度、硬度、温度、湿度、压力、化学成分等。计件值数据计点值数据合格品数、废品数等;缺陷数、疵点数等;质量数据的类型1.数据概述分析用数据的特性:分析用数据是为了分析和掌握现场质量动态状况而搜集的数据。利用这些数据可以分析存在的质量问题,确定应当加强控制的影响因素,找出各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为质量判断提供依据。管理用数据的特性:管理用数据是为了掌握生产状况,并对生产状况作出推断和决定管理措施而搜集的数据。它包括为判断工序中产品质量是否稳定,有无异常以及是否需要采取适当措施以便预防和减少不良品产生等而搜集的数据。检验用数据的特性:检验用数据是针对产品进行全数检验或抽样检验而搜集到的用以判定产品合格与否的数据。1.数据概述计量值数据的特性:——凡是可以连续取值的,或者说可以用测量工具具体测量出小数点以下数值的具有连续分布性质的这类数据。如:长度、容积、重量、温度、产量等。——计量数据一般服从正态分布。1.数据概述计数值数据的特性:计数值数据是指不能用量仪测量的、具有离散型的数据。它属于判断属性的数据,通常用查数的办法获得,一般只取整数。计数值数据又可以分为计件值数据和计点值数据,。●计件值数据是根据某种特点,对产品进行按件查点得到的数据,如合格品数、废品数、不合格品数、彩色电视机台数、质量检测项目数等等;●计点值数据是观察产品上的质量缺陷、按点计算得到的数据,如疵点数、砂眼数、气泡数、单位(产品)缺陷数等;——凡是不能连续取值的,或者说即使使用测量工具也得不到小数点以下数值,而只能得到0或1,2,3•••等自然数的这类数据。——记件数据一般服从二项式分布,记点数据一般服从泊松分布。注:在划分计量值数据和计数值数据时,应当特别注意对比率值数据的划分问题。对比率值数据是按其定义式的分子数据的性质来分类的,如果分子数据是计量值数据,计算出来的比率值也是计量值数据,如果分子数据是计数值数据,那么计算出来的比率值数据就是计数值数据。1.数据概述1、质量数据的收集应做目的明确搜集数据的目的不同,搜集数据的过程和方法也不同。2、搜集数据应当真实准确不准确的数据,不但没有意义,而且会因为提供了假信息而引起判断和决策的错误,造成不应有损失,这也就是“假数据比没有数据更坏”的道理。3、质量数据的记录完整搜集数据时,应当把搜集数据的条件完整地记录下来,比如:抽样方式、抽样时间、检测仪器、工艺条件和检测人员等如实完整地记录下来,以便事后必要时查用。质量数据的收集1.数据概述1、图表整理法图表整理法,是用表或者图的形式,将数据分别列在表上或者画在图上的整理方法。如:排列图、调查表、频数表和直方图等。2、数量整理法数量整理法是将搜集来的数据按其统计特征量,整理成表示集中性的量和离中性的量,常用的集中性数据有中位值和平均值,常用的离中性数据有标准偏差值和极差2.1、算术平均值(X)算术平均值也叫样本平均值,简称均值。它是所有数据之和除以数据总个数的商值,用X表示,均值是表示数据集中性最基本和最常用的量,常用于对称或近似对称的数据,如平均尺寸、平均产量、平均质量等;2.2、中位值~中位值是把搜集来的数据,按大小次序排列(遇有相同数值的数据时应重复排列),处于最中间位置的数据即为中位值。当数据个数为奇数时,居中的那个数据值为中位值,如果数据个数为偶数时,则取处于最中间位置的两个数据的平均值为中位值。中位值表示数据的集中性程度,没有平均值准确,但它可以免除比较复杂的计算。2.3、标准偏差值(S)标准偏差值是较准确地表示样本数据分散程度的统计特征值,用符合S表示。2.4、极差(R)极差是一组数据中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差,用符合R表示。极差的计算比标准偏差的计算简单,但是由于它仅利用了一组数据中的最大值和最小值两个数据,没有考虑其他数据的影响,因此用它来表示数据的离中性,则难以客观地反映数据的全貌,其准确性较差。它常用于数据个数较少的情况,比如数据个数不大于10个时。质量数据的整理方法1.数据概述一、思考1、质量数据可按哪两大类型来分类,各类质量数据又包含哪几种质量数据?2、计量值数据是指什么样的数据?通常包含哪些类型?3、计数值数据是指什么样的数据?通常包含哪些类型?4、在收集数据时应做到哪几点?5、整理数据时有哪几种方法?6、在数量整理法中,包含哪些数据?各种数据的计算方法是什么?二、练习题:现有一组数据:9、6、8、5、8、6、3、7、9,试计算该组数据的平均值(X)、中位值(~)、标准偏差值(S)和极差(R)。2.层别法1、层别法的定义层别法,又称为分层法,是一种把搜集来的原始质量数据,按照一定标志加以分类整理的一种方法。通常把分类整理中划分的组称为层,故分层就是分门别类,就是分组,层别法也叫做分类法或分组法。2、分层的目的分层的目的是把杂乱无章和错综复杂的数据,按照不同的目的、性质、来源等加以分类整理,使之系统化、条理化,能更确切地反映数据所代表的客观事实,便于查明产品质量波动的实质性原因和变化规律,对症下药采取措施,解决问题。2.层别法分层的原则及方法1、分层的原则分层的原则是使同一层内的数据波动幅度尽可能小,而层与层之间的差别尽可能大,通常按操作者、机器设备、材料、工艺方法、测量手段、环境条件和时间等对数据进行分层。2、分层的方法2.1、按操作者分层:班次、性别、年龄、技术等级、新/老员工等进行分类;2.2、按机器设备分层:设备种类、型号、新旧、夹具和刀具等进行分类;2.3、按材料分层:产地、厂家、批次、成分、型号、规格等进行分类;2.4、按工艺方法分层:流量、温度、压力、速度等进行分类;2.5、按测量手段分层:测量者、测量仪器、抽样方法、不良品内容等进行分类;2.6、按环境条件分层:噪音、色彩、照明、清洁、运输形式等进行分类;2.7、按时间分层:小时、日期、周别、月别等进行分类。2.8、按生产线分层:A、B、C生产线别进行分类;2.层别法分层的使用步骤1、确定分层的对象2、利用检查表收集数据;3、根据数据绘成推移图将其分层比较2.层别法一、思考1、什么是层别法,层别法又可称为什么法?2、层别法的分层原则是什么?3、使用层别法的步骤是怎样的?3.调查表法什么是调查表和调查表法?1、什么是调查表?调查表,也叫检查表或核对表或点检表,它是一种为了便于搜集和整理数据而事先设计制成的空白统计表,在实际应用时,只要在相应的栏内填写上数据(或记号)即可。2、什么是调查表法?调查表法是利用调查表进行数据的搜集、整理和粗略的原因分析的一种质量管理方法。调查表法使用简单,易于了解的标准化表格或图莆形,使用人员只需填入规定的检查记录,再加以统计数据,即可提供量化的分析或比对。3.调查表法调查表的类型一般而言,调查表可依其工作的目的或种类分为下述两项:1、点检用调查表(俗称点检表)主要功用是為要確認作業實施、機械設備的實施情形,或為預防發生不良或事故,確保安全時使用.這種點檢表可以防止遺漏或疏忽造成缺失的產生.把非作不可、非檢查不可的工作或項目,按點檢順序列出,逐一點檢並記錄之.如:设备点检表、温度点检表、湿度点检表、内部审核检查表等,此类点检表的作用主要是确认检查作业过程中的状况,以防止作业疏忽或遗漏。2、记录用调查表此类调查表是用来收集资料,应用于不良原因和不良项目的记录,做法是将数据分类成数个项目区别,以符号、作记号或数字记录的表格或图形。主要功用在於根據收集之數據以調查不良項目、不良主因、工程分布、缺點位置等情形.必要時,對收集的數據要予以層別.由于常用于作业缺陷、品质不良等记录,也称为改善用调查表。常见的记录表用调查表有:不合格品项目调查表、缺陷位置调查表、质量分析调查表等。3.调查表法调查表的制作方法1、点检用调查表制作方法(1)、列出每一个需要调查的项目;(2)、非调查不可的项目是什么?如:非执行不可的作业、非检查不可的事项等;(3)、有顺序要求时,应注明序列号,依序列排列;(4)、如可能,尽可能将机器别、机种别、人员、工序别等加以层别,利于分析;(5)、检查一下,如有不符合要求的地方,要改善后才可作为正式表格应用。2、数据收集和调查异常原因用调查表制作方法(1)、决定希望把握的项目及所要收集的数据,在执行此步骤时,应该由相关人员过去累积的经验及知识来决定,最佳的方法是召集部门内所有人共同参与,集思广益以免遭遗漏某些重要项目;(2)、决定调查表的格式。;(3)、决定记录的方式,具体有以下几种方式:A、“正”字记号,运用频率极高,一般较常采用;B、“+++++”棒记号,多应用于品质管理,如:频数分布表等。C、“○△√×”图形记录。(4)、决定收集数据的方法:由什么人搜集,期间多久,检查方法等均应事先决定;3.调查表法调查表记录的项目(1)、标题:目的何在?(2)、对象、项目:为什么?(3)、人员:由谁做?(4)、方法:何种做法?(5)、时间:什么时间、期间间隔多久?(6)、过程类别、检查地点:在什么地方?什么场所?(7)、结果整理:合计、平均、统计分析。(8)、传送途径:谁需要了解,要报告给谁?3.调查表法调查表的制作要点检查表的制作,可任意配合需求目的作更改,故没有特定的形式,但仍有几项重点是制作时应特别注意的:(1)、并非一开始即要求完美,可先行参考他人的例子,模仿出新的,使用时如有不理想再行改善。(2)、越简单越好,容易记录、看图,以最短的时间将现场的资料记录下来。(3)、一目了然,检查的事项应清楚陈述,使记录者在记录问题的同时,即能明了所登记的内容。(4)、以团队的方式集思广益,切记不可遗漏重要项目。(5)、设计不会令使用者记录错误的检查表,以免影响日后统计分析作业的真实性。3.调查表法一、思考1、什么是调查表?什么是调查表法?2、调查表有哪些类型,各类型又包括哪些具体的内容?3、调查表的制作方法有哪些?4、应用调查表应该注意哪些事项?5、调查表记录的项目包括哪些?4.柏拉图法一、什么是帕拉图法帕拉图法又称排列图法或主次因素分析图法。它是一种从诸多质量问题或影响产品质量诸多因素中寻找出主要质量问题或主要影响因素的有效图解方法。因帕拉图把收集的数据,按不良原因、不良状况、不良项目、不良发生的位置等不同区分标准而加以整理、分类,以此寻求占最大比率的原因、状况或位置,按其大小顺序排列,再把数值加以累计,所以帕拉图法又称排列图法或ABC法。定義:根据所收集的数据,按不良原因、不良状况、不良发生位置等不同区分标准,以寻求占最大比率之原因。4.柏拉图法二、帕拉图的发展史意大利社会经济学家帕拉图在1887年在研究资本主义的意大利社会财富分布状况时,发现小数人占有着绝大多数的财富,而绝大数人却只占有少量财富处于贫困状态,从而得出“关键的少数和次要的多数”的资本主义社会财富不均匀分布规律。他还把这一规律用坐标图描绘出来,得到一条累计的百分比曲线,后人为纪念他,把这一条曲线称为帕拉图曲线,故排列图又称帕拉图。后来到了上世纪50年代,美国的质量管理专家朱兰,把帕拉图原理应用到质量管理法动中来,指出影响产品质量的诸多因素中,起主要作用的只是其中少数几项,从而使帕拉图法成为质量管理的常用手法之一。三、帕拉图的作用从帕拉图可看出哪一项目有问题,其影响程度如何,以判断问题的症结所在,并针对问题点采取改善措施,4.柏拉图法四、绘制帕拉图的步骤1、决定数据的分类项目,分类的方式有:A、按结果分类:a、不良项目别;b、场所别;c、时间别;d、工序别;B、按原因分类:a、材料别(厂商、成分等);b、方式别(作业条件、程序、方法、环境等);c、人别(年龄、熟练程度、经验等);d、设备别(机械、工具等);2、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