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企业管理3-企业决策理论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交通企业管理(三)广东海洋大学航海学院李茶本课内容市场预测法定性预测法定量预测法决策理论决策的概述决策的过程决策的评价技术市场预测的方法市场预测的方法包括定性预测方法和定量预测方法。定性预测方法:综合判断法、使用者期望法、专家调查法定量预测方法:时间序列预测法、因果关系分析法定性预测法综合判断法:组织若干个了解市场情况的人员,要求他们对市场未来作出估计。使用者期望法:根据少数大主顾的预期需要作出市场预测。专家调查法(德尔菲法):根据专家的意见作出市场预测。定性预测法——时间序列预测法1.简单平均法:1.假设预测对象未来的状态与所有的历史数据有关,并且所有数据同等重要,进行简单算术平均。2.移动平均法:假设预测对象未来的状态仅与过去较近的一个时期有关,其预测值可取仅一个时期有关数据的平均值。排除波动,对数据进行修均的方法。例1,书本89页例子:某商贸公司各期销售资料如图的B列,请对销售资料作三期移动平均。定量分析都可以用Excel软件便捷处理。线性二次移动平均法基本原理为了避免利用移动平均法预测有趋势的数据时产生系统误差,发展了线性二次移动平均法。这种方法的基础是计算二次移动平均,即在对实际值进行一次移动平均的基础上,再进行一次移动平均。时间序列预测法3.指数平滑法是加权移动平均法。特点是在预测过程中利用了所有的历史资料,并采取了按指数规律递减的权数——即给离预测期较近的数值予较大的权数,给离预测期较远的数值予较小的权数。体现“重近期,轻远期”的客观要求。关键是平滑系数的取值和确定初始预测值。一般时间序列没有很大变化的,取0.05-0.2;有明显上升或下降趋势的,取0.3-0.5。例3时间序列法总结1.简单平均法:全部的历史数据的平均2.移动平均法假设预测对象未来的状态仅与过去较近的一个时期有关,其预测值可取仅一个时期有关数据的平均值。排除波动,对数据进行修均的方法。3.指数平滑法在预测过程中利用了所有的历史资料,并采取了按指数规律递减的权数——即给离预测期较近的数值予较大的权数,给离预测期较远的数值予较小的权数。体现“重近期,轻远期”的客观要求。定量预测法——因果关系分析法1.一元线性回归法假设企业经营主要受一种因素的影响,因此只需要了解影响因素在未来的状况,就可以预测企业经营的发展趋势。例5因果关系分析法2.基数迭加法因为受到众多因素的影响,就各种因素的变化对结果的影响综合考虑进行预测。例6定量预测法总结时间序列1.简单平均法:全部数据平均2.移动平均法:n期平均3.指数平滑法:加权移动因果关系分析法1.一元线性回归法:假设经营受一种因素的影响2.基数迭加法:受到众多因素的影响,用累计增加率表示第四章经营决策理论知识点1.掌握经营决策的内容及其影响因素2.了解经营决策过程3.理解经营决策的评价技术4.理解决策的理性限制及其应对第一节经营决策及其影响因素一、决策的概念“经营决策是在经营思想指导下,在经营条件研究的基础上,制定并选择以经营目标、经营方针和经营策略为主体的经营方案的过程。”(P.96)经营方针经营方针定义:根据企业的经营思想,为了达到经营目标而确定的经营活动的基本原则,是关于企业经营活动的方向、重点范围等原则规定。例子:以出口为主,重点放在低价销售上。经营策略定义:是从事某种经营活动的具体措施、对策方法和步骤。例子:一体化策略,把经营业务向原材料、配件生产供应方面扩展,或者向最终产品的生产销售扩展二、决策的类型1.战略决策与战术决策:按决策的重要程度划分2.集体决策与个人决策:按决策的主体来划分3.初始决策与追踪决策:按决策需要解决的问题来划分4.程序化决策与非程序化决策:按决策所要解决的问题的重复程度来划分5.确定型决策、风险型决策与非确定型决策:按决策问题的可控制程度来划分战略决策与战术决策(按决策的重要程度划分)战略决策:全局性的、长期性的作用大和影响深远的决策。例:组织机构改革战术决策:执行战略性决策过程中的具体决策。例:职工招收与工资水平业务决策:又称执行性决策,是日常活动中有关提高效率和效益的决策。例:劳动力调配初始决策与追踪决策(按决策需要解决的问题划分)初始决策:对从事某种活动或从事该种活动的方案进行的初次选择。特征如下:①在分析当时条件与预测未来的基础上进行。②在有关活动尚未进行从而对内外环境没有产生任何影响的前提下进行。③在已知的备选方案中择优。追踪决策:在初始决策的基础上对组织活动方向、内容或方式的重新调整初始决策与追踪决策(按决策需要解决的问题划分)追踪决策特征如下:①回溯分析:指对初始决策的形成机制与环境条件进行客观分析,列出需要改变决策的原因,以便有针对性地采取调整措施,并挖掘初始决策中的合理因素。②非零起点:面临的条件与对象随着初始决策的实施已经受到了某种程度的改造、干扰和影响。③双重优化:在能够改善初始决策实施效果的各种可行方案中,选择最优或最满意的决策方案。确定型决策、风险型决策与非确定型决策按决策的可控制程度来分,分为确定型决策、风险型决策和非确定型决策。确定型决策:决策所面临的条件和因素是确定的,每一个方案只有一个确定的结果。例:把资金存入银行,利率根据存款期限长短是固定的。确定型决策、风险型决策与非确定型决策风险型决策:决策方案未来的自然状态不能预先肯定,可能有几种状态,但每种自然状态发生的概率是可以做出客观估计,所以不管哪个决策方案都是有风险的。例:企业开发一种新产品,这种新产品的价格是一种竞争价格:在10元的情况下卖出的概率为50%;在9元的情况下,其概率为30%;在11元的情况下起概率为20%。通过概率的估算,可以确定其期望价格时9.90元。确定型决策、风险性决策与非确定型决策非确定型决策:决策所面临的条件和因素是不确定的,每一个方案的结果是不可知的,也无法确定其概率。例:一年后股票价格的变动幅度和变动方向。受到太多的因素影响,比如国家政策、供求关系、股民心理、公司前景、股票每股税后利润等。问题总结何谓决策?何谓追踪决策?追踪决策有哪些特点?战略决策与战术决策有何区别?三、决策的特点1.整体性2.目标性3.可行性4.选择性:决策的本质是选择(多种方案)5.满意性:决策的满意标准6.过程性7.动态性:决策过程的动态性(决策是一个逻辑渐近的过程)满意性组织决策为什么要根据满意原则来评价和选择方案?答:选择经营方案的依据是满意原则,而非最优原则,是因为最优决策要求有所有信息、制定所有可行方案、确知所有可能的执行结果难以进行最优决策要求的原因关键是信息有限、预测和影响的能力有限决策理论“经济人”假说认为人类从事经济活动的目的是追求利润最大化,而忽视人所具有的情感态度及价值观。在“经济人”假说的基础上形成了规范决策理论。这一理论假定决策者具备完全的理论知识,追求效用最大,通过冷静客观的思考进行决策。规范决策理论的基本观点1.从手段-目标链的观点出发,决策可以趋于完全合理。所谓手段-目标链,就是从全面的角度对问题进行阐述,如果实践证明完成某一目的有困难,人们可以绕过问题而寻找到能满足更基本目的的可行方案,从而使决策趋于完全合理。2.决策者必须全面掌握有关决策环境的信息情报。3.决策者要意识到所有可能的备择方案。4.决策者有能力完成做出“最优”决策所需的十分复杂的计算。例子某公司要求推销员每月5号送上个月的推销报告,但推销员是在无力准时完成。这时沿手段-目标链向上,发现每月5号呈送的推销报告是为制造部提供作为下月生产报告的精确统计资料,从而揭示了一个更基本的目的——在保持30日库存的同时,保证两周内发货。也许制造部门可以找到另一个办法,既能完成制造部的目的,又不必要求推销员每月5号送上个月的推销报告。第四章决策的合理性要求决策合理性的要求:认清决策问题;明确一系列目标及其重要性次序列出可实现目标的所有手段和方案知道每一方案的成本和收益理性决策者必须能够:在决策之前,全面寻找备选方案;考察每一可能选择所导致的全部复杂后果;具备一整套客观的,能为企业成员广泛接受的方案和/或目标的评价标准.决策理论20世纪50年代之后,人们认识到建立到“经济人”假说之上的规范决策理论知识一种理想模式,不一定能指导实际中的决策,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西蒙提出“满意标准”和“有限理性标准”,用“社会人”取代“经济人”,大大拓展了决策理论的研究领域,出现了新的理论——行为决策理论。这一理论包括了有限理性模型、成功管理模型和社会模型。以上模型加上规范决策理论模型,表明了决策从完全理性到完全非理性之间的变化。四种模型组成的决策理论规范决策理论行为决策理论规范模型有限理性模型成功管理模型社会模型完全理性完全非理性有限理性模型(又称西蒙模型)的主要观点1.手段-目标链的内涵有一定矛盾,一个简单的手段-目标链分析会导致不准确的结论。西蒙认为,手段-目标链的秩序系统很少是一个系统的、全面联系的链,组织活动和基本目的之间的联系常常是模糊不清的,这些基本目的也是个不完全系统,这些基本目的内部和达到这些目的所选择的各种手段内部也存在着冲突和矛盾。2.决策者追求理性,但又不是最大限度追求理性,决策者只要求“有限理性”,这是因为人的知识有限,决策者既不可能掌握全部信息,也无法认识决策的详尽规律;人的计算能力有限,没有办法处理数量巨大的变量方程组;人的想象力和设计能力有限,不可能把所有备择方案全部列出;人的价值取向并非始终如一,目的时常改变;人的目的往往多元,而且互相抵触,没有统一的标准。3.决策者在决策中追求“满意”标准,而非“最优”标准。在决策过程中,决策者定下一个最基本的要求,然后考察现有的备择方案,如果有一个备择方案能较好地满足定下的最基本的要求,决策者就实现了“满意”标准,他就不愿意再去研究或寻找更好的备择方案了。这是因为一方面人们往往不愿发挥继续研究的积极性,仅满足于已有的备择方案;另一方面决策者也由于种种条件约束,本身也缺乏这方面的能力。根据以上几点,决策者承认自己感觉到世界只是纷繁复杂的真实世界的极端简化;他们“满意”的标准不是最大值,所以不必去确定所有可能的备择方案;由于感到真实世界时无法把握的,他们往往满足于用简单的办法,凭经验、习惯和惯例去办事。成功管理模型(Peter-Waterman模型)1.决策者流动于各个部门之间,以掌握真实的正在发生的情况。2.决策者尽可能在一段时间里只做一件事,完成有限的目标。3.决策者重视行动,经常实验,不惧怕失败。而理性模型是不承认实验价值的。4.决策者注重速度和数量,提倡立刻就干,事做得越多,策略就越完善,他们不怕实践,也知道什么时候该放弃。5.拥有一个无形的有漏洞的体系,企业的重大突破来自对漏洞的改革。社会模型(社会心理学模型)1.弗洛伊德认为,人的行为大部分是由本身的潜意识指导的。按照弗洛伊德的观点,人们是没有能力作出理性决策的。2.社会因素(比如说文化)对决策行为有深远影响,社会压力和影响甚至会导致决策者作出完全非理性的决策。例子:父子在一个问题上认识不同,儿子如何决策?按中国文化和美国文化不同。3.决策是一种文化现象。四种模型组成的决策理论规范决策理论行为决策理论规范模型有限理性模型成功管理模型社会模型完全理性完全非理性第四章决策者的理性限制决策者的理性限制决策者的知识、预见能力、设计能力有限。评价标准的非一致性和/或非一贯性决策者理性限制的克服决策权力的下放:把解决问题的权力交给与问题发生和问题解决直接相关的层次,部门或个人。组织参与决策:利用众人的智慧和信息来弥补领导者个人的不足。问题根据美国学者林布隆或西蒙的观点,理性决策者应具备哪些条件?决策者的理性限制表现在哪些方面?如何克服决策者的理性限制?四、经营决策的影响因素1.经营思想:管理经营观念生产导向--销售导向--市场导向2.过去决策的影响3.决策者对风险的态度4.环境的影响5.企业文化的影响:决策者的价值观念不同活动的优先顺序;同一活动中应

1 / 57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