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批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方案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第二批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方案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中发〔2015〕12号)、《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节能环保产业的意见》(国发〔2013〕30号)关于开展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的要求,为做好第二批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工作,制定本方案。目录第二批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方案...........................................................................................1一、充分认识开展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工作的重要意义...................................................2二、总体要求和主要目标...............................................................................................................2(一)总体要求。...................................................................................................................2(二)主要目标。...................................................................................................................3三、主要任务...................................................................................................................................4(一)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4(二)调整产业结构和促进科技进步。...............................................................................4(三)节约循环高效利用资源。...........................................................................................4(四)加大自然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力度。.......................................................................5(五)推动绿色循环低碳发展。...........................................................................................5(六)建立生态文化体系。...................................................................................................6(七)加强基础能力建设。...................................................................................................6(八)实施重点工程。...........................................................................................................6四、制度建设重点...........................................................................................................................7五、组织实施...................................................................................................................................8(一)申报条件。...................................................................................................................8(二)论证办法。...................................................................................................................9(三)方案实施。.................................................................................................................10(四)跟踪评估。.................................................................................................................10一、充分认识开展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工作的重要意义生态文明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内容,事关“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党中央、国务院就此作出系列重大决策部署,推动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取得了积极进展。但总体上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仍滞后于经济社会发展,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生态文明体制机制不够健全,已成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瓶颈制约、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短板。党中央、国务院对生态文明建设高度重视,印发实施《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对生态文明建设进行全面部署。加强生态文明建设顶层设计与地方实践相结合,选取不同发展阶段、不同资源环境禀赋、不同主体功能定位的地区开展先行先试、探索有效模式,并及时总结地方生态文明建设典型经验和制度成果,为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和制度建设提供决策参考,对于破解资源环境瓶颈约束、走出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路子,以点带面推动全国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二、总体要求和主要目标(一)总体要求。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的战略地位,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基本理念,以健全生态文明制度体系为重点,以推动绿色循环低碳发展为基本途径,以培育生态文明主流价值观为有力支撑,推动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高度融合,协同推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和绿色化,着力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全面促进资源节约,加大自然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力度,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推动生态文明建设水平处于全国前列。(二)主要目标。通过3-5年左右的努力,先行示范地区基本形成符合主体功能定位的国土空间开发与保护格局,经济绿色化程度大幅提高,资源循环利用体系初步建立,水资源、建设用地、能源(重点是煤炭)消费(耗)总量得到有效控制,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明显提高,节能减排和碳强度指标下降幅度超过上级政府下达的约束性指标,资源产出率、单位建设用地生产总值、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农业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城镇(乡)污水处理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等处于全国或本省(区、市)前列,大气、水、土壤环境质量有效改善,森林、草原、河流、湖泊、湿地等面积逐步增加、质量逐步提高,水土流失和沙化、荒漠化、石漠化土地面积明显减少,耕地面积基本稳定,永久基本农田面积不减少、质量有所提高,物种资源得到有效保护,重点治理地区生态环境实现良性循环,生态文明成为社会主流价值观,覆盖全社会的生态文化体系基本建立,绿色生活方式普遍推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水资源管理制度、生态环境保护管理制度得到有效落实,符合本地区特点的生态文明制度建设取得重大突破、系统完整的制度体系基本建立,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生态文明建设有效模式。三、主要任务(一)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全面落实主体功能区规划,健全财政、投资、产业、土地、人口、环境等配套政策措施和各有侧重的绩效考核评价体系,推进市县层面加快落实主体功能定位,科学合理布局生产空间、生活空间、生态空间,加快推进国土综合整治。推动城镇化绿色发展,加快建设美丽乡村。科学谋划海洋开发与保护格局。(二)调整产业结构和促进科技进步。进一步明确产业发展方向及重点,加快构建科技含量高、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产业结构,积极化解产能严重过剩矛盾,合理布局建设基础设施和基础产业。调整优化能源结构,控制煤炭消费总量,因地制宜发展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提高可再生能源比重。加快生态文明领域科技创新和先进适用技术应用。完善落实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节能评估审查、用地预审、水资源论证和水土保持方案审查等制度。(三)节约循环高效利用资源。坚持节约优先方针,推动资源利用方式根本转变,全面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深入推进工业、建筑、交通运输、农业农村、商业流通、公共机构等重点领域节能减排。强化土地节约集约利用。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加快建设绿色矿山,提高矿产资源开采回采率、选矿回收率和综合利用率。在生产、流通、消费等各环节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加快构建覆盖全社会的资源循环利用体系。(四)加大自然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力度。树立改善生态环境质量的工作导向,实施生态修复工程,扩大森林、草原、河湖、湿地面积,提高沙区、草原植被覆盖率,推进风沙源、石漠化、水土流失、损毁农田等综合治理,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建立以保障人体健康为核心、以改善环境质量为目标、以防控环境风险为基线的环境管理体系,强化大气、水、土壤污染等突出环境问题治理,健全环境风险防范机制,加强城乡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按照海绵城市建设要求推动新城开发和旧城改造。控制温室气体排放,提高适应气候变化水平,健全防灾减灾体系建设。(五)推动绿色循环低碳发展。加快推动产业结构、生产方式向绿色、循环、低碳方向转变,大力推进生产方式绿色化,着力提升经济绿色化程度。对经济存量,运用先进适用节能环保低碳技术实施改造升级。对经济增量,提高产业准入的能耗、水耗、地耗、环保等标准,大力发展节能环保、新能源、生态有机农林业等绿色产业。加快建立循环型工业、农业、服务业体系,推进产业循环式组合,促进生产和生活系统的循环链接。(六)建立生态文化体系。弘扬生态文明主流价值观,把生态文明纳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挖掘本地区优秀传统生态文化,加强与生态文明理念的有机结合。强化生态文明科学、法律知识宣传,将生态文明纳入基础教育、职业教育和党政干部教育培训体系。广泛开展节俭养德全民节约行动。推动生活方式绿色化,在衣、食、住、行、游等方面,加快向勤俭节约、绿色低碳、文明健康的方向转变。(七)加强基础能力建设。强化生态文明建设统筹协调,建立科学、规范、高效的推进机制,形成工作合力。坚持问题导向、狠抓薄弱环节,加强统计、监测、标准、执法等基础能力建设。(八)实施重点工程。组织实施生态文明重点工程建设,包括节能、节水、循环经济、综合利用等资源节约循环高效利用项目,重大技术产业化、节能环保产业发展等产业结构优化调整项目,城乡污水垃圾处理设施和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等环境治理项目,城乡供排水、供热、供气等基础设施改造项目,海绵城市建设项目,以及山水林田路综合治理项目等,并附

1 / 11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