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学科的发展与几个热点问题的思考郭庆旺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2009年7月22日一、学科关系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财政学公共经济学金融学货币银行学货币经济学二、财政学科的发展:从财政学到公共(部门)经济学(一)学科定义Publicfinanceisafieldofeconomicsconcernedwithpayingforgovernmentalactivities,andwiththeadministrationanddesignofthoseactivities.Thefieldisoftendividedintoquestionsofwhatthegovernmentshoulddooraredoing,andquestionsofhowtopayforthoseactivities.Thebroaderterm(publiceconomics)andthenarrowerterm(governmentfinance)arealsooftenused.Publiceconomics(oreconomicsofthepublicsector)isthestudyofeconomicissuesconcerningthepublicsector(includinggovernment)anditsinterfacewiththeprivatesectorinamixedeconomy.Publiceconomicsconsidersthefunctioningofgovernmentanditsroleandscopeinpromotingeconomicwell-being.二、财政学科的发展:从财政学到公共(部门)经济学(二)从Finance的含义谈起–1.亚当·斯密前的含义——财政收入–2.亚当·斯密后—20世纪70年代•PublicFinance•Banking,CorporateFinance–3.20世纪80年代至今•Publicfinance,PublicEconomics•Finance——金融且在美主指资本市场亚当·斯密AdamSmith1723–1790英国哲学家、经济学家政治经济学的创始人《道德情操论》《国富论》二、财政学科的发展:从财政学到公共(部门)经济学(三)从PublicFinance到PublicEconomics“Finance”的局限性:超出了英文的资金、融资的含义,不得不将“PublicFinance”改名为“Public(Sector)Economics”,也有人译为“政府经济学”。–研究主题的多样化:不仅研究政府公共收支本身的问题,还研究政府公共收支活动所产生的经济影响、公共企业的经济活动、政府管制或规制行为等。–研究内容的微观化:主要是运用微观经济学理论和方法研究政府具体经济活动的合理性及其经济影响。—“TheMicroeconomicsofthePublicSector”–研究方法的定量化:主要是运用数理经济学特别是计量经济学方法研究政府的经济活动和经济政策的效率、效果等)。二、财政学科的发展:从财政学到公共(部门)经济学(四)教科书内容的变化–作为教科书,即使都冠以“PublicFinance”,但20世纪20年代前后的内容差异却很大。–20世纪20年代之前,欧美经济学家认为“财政学”应只讲税收,公共支出不能作为经济分析的主题,因为公共支出的规模和构成纯属政治问题(Blaug,1978,p.354-355;MusgraveandPeacock,1958,p.xi)。–直到1922年,曾任英国财政大臣的经济学家休·道尔顿(Dalton,1922)在其《财政学原理》一书中才明确提出,应当赋予公共支出理论与税收理论以同等重要地位。–此后,财政学本科教科书的内容逐渐增加了公共支出问题的分析,直到20世纪80年代才真正“迎来了公共支出分析的时代”(Hewett,1987,p.426)。休·道尔顿HughDalton1887—1962英国经济学家、财政大臣(1945-1947)PrinciplesofPublicFinance(1923)二、财政学科的发展:从财政学到公共(部门)经济学(四)教科书内容的变化作者福利经济学支出理论分析支出问题分析收入理论分析收入问题分析公共选择成本收益分析宏观财政问题财政关系分析Bodawayetal.8.515.720.434.624.45.56.61.46.3Buchananetal.0.04.720.66.529.417.12.56.57.0Davisetal.0.09.514.213.335.57.84.34.07.2Hyman5.411.815.615.120.28.02.83.07.1Musgraveetal.2.57.59.913.224.13.85.613.79.2Rosen8.410.05.917.627.64.45.90.06.4Stiglitz8.314.416.017.025.56.33.50.03.3Wagner0.09.315.05.028.517.07.15.47.1二、财政学科的发展:从财政学到公共(部门)经济学(四)教科书内容的变化•以福利经济学为基础理论•以公共选择理论为基础理论阿瑟·庇古ArthurPigou1877—1959英国经济学家福利经济学创始人之一詹姆斯·布坎南JamesBuchanan1919.10.3—美国的经济学家公共选择理论代表人物1986年诺奖得主三、财政学科的发展:中国人的智慧(一)望文生义–PublicFinance“公共财政”–“公共财政学”•汉语的“财政”并无这种语义上的局限性,“财政学”只要将新内容、新思想、新方法反映出来,不一定要改名。•在我们看来,“财政学”、“公共(部门)经济学”、“政府经济学”是同义语。•即使有人有新的叫法,甚至有人按翻译过来的汉语延伸其意,更改和增添内容,但在实质或核心内容上也是换汤不换药。三、财政学科的发展:中国人的智慧(二)大胆“创新”–把PublicEconomics誉为一门新兴学科!三、财政学科的发展:中国人的智慧(三)公共财政论质疑•1.公共财政的由来–(1)历史渊源:亚当•斯密–(2)思潮影响:新自由主义–(3)中国现实:改革开放•2.公共财政的问题–(1)生产性:生产性财政从何谈起?–(2)公共性:公共性如何界定?–(3)法治性:公共财政能实现理财法治化吗?•公共财政要给每位公民在政府理财上的话语权吗?—美国星球大战计划•不是公共财政就不能法治化吗?•法治化前提条件存在吗?有法可依;有良法可依–(4)公共财政要实现的目标能达到吗?福利国家?市场主宰?财政投资比率中国1981199119971998200220065.51.80.9(1.5)1.4(1.9)2.6(2.8)2.2(2.4)OECD1970-19751987-19922002-20064.23.02.5公共性?市场主宰?–市场化问题——需要政府•恩格斯的结论:市场化不是一蹴而就的,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政府主导型经济发展模式:东亚经验印度四、关于几个热点问题的思考•(一)消费需求决定论质疑•(二)社会养老保险制度质疑•(三)财政教育投入不足质疑•(四)财政体制复归质疑四、关于几个热点问题的思考•(一)消费需求决定论质疑–消费需求决定论的理论依据为何?–中国的实际情况如何?–主要原因:分配不公?有后顾之愁?–消费文化是历史的积淀实际增长率、消费和资本贡献率与人均实际收入增长率GDP增长率最终消费支出拉动的百分点资本形成总额拉动的百分点CPI家庭实际人均收入增长率城镇农村平均1978-19809.035.63.72.91981-198510.788.24.73.71986-19907.923.82.010.744.60.92.81991-199512.286.76.013.149.16.37.71996-20008.625.02.21.865.86.16.02001-20059.583.94.91.369.75.97.82006-200711.754.64.93.1511.79.410.6人均GDP增长•建国初100美元•1978年190美元•2003年1000美元•2006年2000美元•2008年3000美元世行标准(2007年)下中等收入国家$936to$3,705基尼指数:中美比较美国的基尼指数中国的基尼指数1929:45.0(估计值)1947:37.6(估计值)1967:39.7(首次报告年)1968:38.6(指数最低年)1970:39.41980:40.31990:42.82000:46.22005:46.92006:47.0(指数最高年)2007:46.3改革开放前161993年40(40.2)2006年472008年51?(二)社会养老保险制度质疑1.政府能兑现诺言吗?–OECD国家:2005年人口为9.9亿,财政总收入为128721亿美元。–同年,我国人口为13.1亿,财政收入(包括预算内外和社保基金收入)为5521亿美元。–OECD28个国家的人口数量是我国的76%,而财政收入是我国的2331%!–即便如此,多年来,这些国家的政府还在一直发愁如何摆脱“社会养老的沉重负担”。(二)社会养老保险制度质疑2.中华传统文化如何维系?3.长期经济增长如何持续?–资源的竞争–人的懒惰4.现行缴费负担不重吗?–目前实行的“社会统筹加个人账户”制度的综合缴费率高达28%,–美国实行了70余年的社会养老保障制度,综合缴费(税)率虽然不断上调,但到2006年仍仅为12.4%。–看来,我国的综合缴费率不可能再提高。(二)社会养老保险制度质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实质上是一种“收入保障”制度,而不是真正的“生活保障”。•改社会养老保险制度为社会养老保障制度•能真正做到“老有所养”的主要方案之一就是家庭养老机制与政府主导的养老院制度。–家庭养老机制–政府主导的养老院制度(三)财政教育投入不足质疑•1.公共教育投入占GDP比率•2.财政性教育投入过低吗?•3.我国教育融资结构合理吗?•4.我国教育支出结构合理吗?1.公共教育投入占GDP比率中国1980199520052.52.32.8低收入国家4.0中等收入国家5.5高收入国家5.82.财政性教育投入过低吗?若按2005年GDP的4%计算的总额(亿元)(2006年)财政支出比重(%)OECD国家2005年占财政支出平均水平占国家预算支出比重占预算支出+预算外支出比重占预算支出+预算外支出+社会保障支出比重183867.9×4%=7355(8477亿)7355/33930=21.7%(21%)7355/39173=18.8%(18.3%)7355/44573=16.5%(16.1%)13.2%实际:2005年全国财政性教育支出(预算内+其他)OECD国家90年代的平均水平5161亿(6348亿)5161/33930=15.2%(15.7%)5161/39173=13.2%(13.7%)5161/44573=11.6%(12%)11.9%3.我国教育融资结构合理吗?教育投入的资金来源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64%其他13%学费和杂费16%社会捐资和集资办学1%社会团体和公民个人办学6%2006年教育投入总规模为9815亿,其中财政性教育经费为6348亿元(预算内为5796亿)各级教育的公私支出相对比例(2005年),中国为06年数据OECD平均EU19中国学前教育80.2%87.9%85%中小学及大学前教育91.5%93.6%65%高等教育73.1%82.5%43%一个悖论:从财政规模角度看,当前的财政教育投入不低从公私比例角度看,政府教育投入占全社会教育投入比例不高4.我国教育支出结构合理吗?OECD平均EU19平均中国(2005年)(2005年)(2006年)中小学及大学前教育9.0%8.2%9.6%高等教育3.0%2.8%2.5%Totalpublicexpenditureoneducation一个困惑:通常认为我国财政对高等教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