贴近生活——为学生的发展而教镇江市京口区实验小学谢春芳数学是人们对客观世界定性把握和定量刻画,逐渐抽象概括,形成的方法和理论,是现实世界的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具有较高的抽象性和严密的逻辑性。在平时的教学中,一部分教师过分重视学生的数学成绩,导致反复的题海训练,使大多数学生对学习数学感到枯燥乏味,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越来越清楚地意识到数学教学不仅仅是传授数学知识,还要通过教学使学生学会求知、学会生活、学会审美,使学生得到全面和谐地发展。因此,我国新一轮的课程改革注重了数学教学贴近学生、贴近生活,注重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引导学生开展观察、操作、猜想、推理、交流等活动,使学生通过数学活动,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观察事物、思考问题、激发对数学的兴趣,以及学好数学的愿望。可见,数学教学需立足于学生的终身发展,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从生活实践出发,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唤醒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创新思维,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一、贴近学生,数学教学之根本所在我国传统的数学教育注重数学知识的基础性和严谨性,重视双基的培养,多次国际间的竞赛也证明了我国基础知识教育的成功,但不容忽视的是学生的表达能力、动手能力、创新能力严重不足。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人们对数学教学的价值观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数学教学从以获取知识为首要目标转变为关注人的发展,新课程标准提出了数学教育的总体目标是: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学生能够获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重要数学知识(包括数学事实、数学活动经验)以及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和必要的应用技能;初步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和其它学科学习中的问题,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体会数学与自然及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了解数学的价值,增进对数学的理解和应用数学的信心,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情感态度和一般能力方面都得到充分发展。可见,义务教育阶段数学教育的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因此,只有贴近学生,从学生的角度出发,为学生的终身发展着想的数学教学才是真正的数学教育。因为我们不可能将所有的数学知识教给他们,而是应该使学生学会学习。为此,教师在自己的教学中需要达到三个境界。1、“忘我”我国的基础教育,强调师道尊严,重视知识的传承,忽视知识的获得过程,课堂教学死板,学生被视为一片空白,被动的接受数学知识,师生双方都不敢也不能“标新立异”,导致课堂教学缺乏生命的活力,学生缺乏学习的热情。现代研究表明:有效地学习是建立在学生原有经验的基础上,没有学生的主动参与和原有经验的建构,任何脱离学生经验的灌输都是低效的。奥苏伯尔也曾说过:影响学习的唯一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学习者已经知道了什么,要探明这一点,并应据此进行教学。因此数学教师在教学时,应当蹲下身来,与学生站在同一高度一起思考,体会学生的需要,从而与学生一起参与知识的获得过程,忘掉教师高高在上的角色。例如:在教学第二册“认识人民币”这课时,由于学生在生活中经常看到人民币,有时还使用过人民币,在教学时,再逐一介绍各种面值的人民币,既费时又费力,学生又不愿听。我们在教学前对学生作了一项调查:(1)你喜欢怎样上“人民币”这节课?(2)你想了解人民币的哪些知识?调查结果是百分之七十以上的学生要求安排购物场景,部分学生对以前的人民币和外币感兴趣。根据调查结果,我们重新组织了教材,力求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以购物为主线,组织学习活动,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再进行课堂教学时,开展了生动直观的“购物”数学活动,由选举出来的两名学生作售货员,我和其他同学扮演顾客。有的用几角钱去购买学习用品,有的用几元钱去购买课外书……。购物活动中,师生都“忘我”地融合在一起,师生、生生之间自然地交流,在不知不觉中把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系统化、数学化,且课堂气氛热烈,学生情绪高涨,亦有力地丰富着学生对数学知识的认识和体验,推动着学习的进程。再如:在教学20以内的进位加和退位减时,大部分的学生在家里或在幼儿园里学过了这部分知识,学生已能达到教学要求。如果再由教师一步一步的铺垫、新授、巩固,势必形成学生厌学的心理。这时,教师只要让会算的小朋友做一做“老师”,看看哪位“老师”讲的小朋友易懂,老师此时的身份就是学生,可以与学生一起交流,提出自己的疑问,做到充分的尊重学生、信任学生。此一来,课堂气氛非常轻松,学生心情也很愉悦,并有效地激活了学生的创新欲望。2、“忘行”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是课堂教学的主体,依据新课程标准编写的教材,正是考虑了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考虑了数学自身的特点,打破了“复习—新授—巩固”的就知识讲知识的旧模式,形成“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应用拓展”的基本模式,提供了现实的有趣的,富有挑战性的学习内容,创设了充分地进行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突出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有利于师生“忘形”地生活在课堂中,热爱数学;有利于学生探索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技能和初步的数学思想方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有利于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例如:在第一册“分一分”的教学中,教材先通过整理学具和文具形成问题情境,让学生在实际活动中初步学会把一些物体按一定的标准进行分类,并初步认识整理物品的常用方法。教学前,教师让学生把文具及学具散放在桌面上,学生纳闷不已,不知老师葫芦里卖的什么药,这样不用老师多说,学生已迫不及待地期盼这节课的到来。终于上课了,老师先请小朋友说说桌面上有些什么,然后再请小朋友把文具整理进文具盒,学具整理进学具盒。学生通过自己的实际操作悟出了这些物品按用途可以分成文具和学具两类,对分类的知识建立了初步的概念。教材在对知识的应用拓展上,安排了动物、日用品、交通工具及水果蔬菜等学生已有生活经验中熟知的事物,我们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把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进行归纳整理,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3、“忘情”评价具有强烈地导向功能,教学评价的目的是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传统的教法以知识教育为中心,把学生的成绩高低作为评价学生的标准,在很大程度上抑制了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新课程标准提出了对学生数学学习的评价,既要关注学生的知识与技能的理解与掌握,更要关注他们的情感与态度的形成和发展,既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和发展,对评价结果的描述,应采用鼓励性语言,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评价要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展,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数学课堂上,恰如其分的使用表扬性、鼓励性、激励性的语言来评价学生的学习方法及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学习品质等方面,如此才会给学生一个轻松愉悦的课堂气氛和自主参与的氛围。总之,对学生的评价应该是忘情的,也就是由衷的评价。例如:在教学两位数加一位数的例题“36+9=”时,教师可以问:36加9,谁会计算?当学生争着举高小手时说:小组讨论讨论,看哪组的方法多?当学生说出不同的计算方法后,教师立即给予肯定:我们班的小朋友就是肯动脑筋,说出这么多不同的计算方法,真聪明!对待回答问题声音响亮的学生评价是“你很有自信!”对学困生,要用微笑地眼神注视着他……。评价内容强调的是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参与态度和发展性。教学中,教师要尊重每个学生的权利,保护每个学生的独创精神,哪怕是微不足道地见解,教师也要与充分地肯定,让每个学生都感到自己有能力,感到自尊、自信。二、贴近生活,学生发展之不碣动力数学是人们生活、劳动和学习中必不可少的工具,能够帮助人们处理数据,进行计算、推理和证明。数学模型可以有效地描述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数学为其他科学提供了语言、思想和方法,是一切重大技术发展的基础,数学在提高人的推理能力、抽象能力、想象力和创造力等方面有着独特的作用:数学是人类的一种文化,它的思想、方法和语言是现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可见,生活离不开数学,数学离不开生活。数学知识源于生活,而最终服务于生活。众所周知,从生活实践中培养创新能力上,美国“木匠教学法”很成功。“木匠教学法”的核心就是注重知识来源于生活,让学生在实践中获取知识,让学生自我发现问题和自我解决问题,充分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以前小学数学教材知识系统性强,与学生密切联系生活太少,使教材知识结构与学生的认知结构无法达到同步,导致教师为达到教学目标而搞题海战术,反复机械训练,阻碍学生思维发展。因此,新课程标准在内容标准上明确提出: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联系自己身边具体、有趣的事物,通过观察、操作、解决问题等丰富的活动,感受数的意义;在教学中应注重所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应注重使学生在观察操作等活动中,获得对简单几何体和平面图形的直观经验;在教学中,应注重借助日常生活的例子,让学生经历简单的数据统计过程……这都要求我们教师在教学中注重联系生活实际,在现实世界中寻找数学题材,让教学贴近生活,让学生在生活中看到数学、摸到数学,从而使学生不再觉得数学是皇冠上的明珠而高不可及,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作到:首先,要善于挖掘教材中的生活资源。小学数学教学,尤其是低年级,要注意从教材中找出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物,使他们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如教学“几和第几”时,利用了售票窗口排队买票的情景。让学生仔细观察图后,说明图意。通过学生看到一共有5个人在排队买票,戴帽子的小孩和大人各排在第几个,让学生认识“几个”和“第几个”的区别。这样用学生身边的事比多比少的应用题时,要求每个小组同学之间进行比较人数的多少。再如教学“元、角、分的认识”,可以创设情境,让学生在购物游戏中生动、积极主动地规范和加深元、角、分的认识。其次,要善于指导观察生活中的数学。让学生观察生活中的数学,既可积累数学知识,更是培养学生学习数学兴趣的最佳途径。如低年级学生数一数教室里的灯,学校的果壳箱等数量,比一比身高、体重,分一分文具、学具、水果蔬菜等。新课程标准面向每一个学生,以学生的经验和生活背景为基础,从新课程中随处可见课程与学生生活之间的密切联系,让人体会到联系生活的教育才是最具有感人魅力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