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一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考点2中国古代手工业1.手工业经营形态2.手工业成就(1)纺织业(2)冶炼业(3)陶瓷业3.古代手工业特点形态特点(规模、目的、流通方式)官营手工业家庭手工业私营手工业演变趋势一、手工业的三种主要经营形态及演变政府经营;规模大、技术高、产品不在市场流通。增加财政收入加强中央集权,满足军需及官府消费;明前期占主导地位。农户的副业;规模小、技术薄弱。供自己消费和缴纳赋税、产品剩余部分出售;占有相当大的比重。民间私人经营,规模中等;产品在市场流通获取利润;明朝中期后居主导地位。考点解读(2013年福建高考15题)《唐六典》记:“工巧业作之子弟,一入工匠后,不得别入诸色”;《新唐书》载:“细镂之工,教以四年;车路、乐器之工,三年;平漫刀矟(长矛)之工,二年……教作者传家技。”这表明唐代工匠①频繁更换工种②长期在官府作坊干活③职业是世袭的④是临时工人A.①②B.②③C.①③D.③④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三种主要的经济形态;唐以后私营手工业得到发展;明清时期手工业由官营为主到私营为主,具有资本主义雇佣关系性质的手工工场产生。考点点拨(2012浙江)14.史籍记载,东汉南阳樊氏“能治田,殖至三百顷。广起庐舍,高楼连阁,波陂灌注,竹木成林,溜须放牧,鱼赢梨果,檀棘桑麻,团门成市,兵弩器械,资至百万。”下列关于樊氏庄园的说法,错误的是A.庄园经济力量强大B.自给自足程度很高C.草市交易十分发达D.生产经营活动广泛点拨1东汉田庄经济含义:汉代出现的豪强地主控制的新的农业生产组织形式。特点:生产经营活动广泛、经济力量强大、自给自足程度高。材料一:“庶人食力,工商食官”。——《国语·晋语》材料二:天子之六工,曰土工,金工,石工,木工,兽工,草工,典制六材。——《礼记·曲礼》材料三:(官府工匠)相语以事,相示以功,相陈以巧,相高以知。——《管子·小匡》材料四:明初,瓷都景德镇有官窑58座,资金充足,设备先进,民窑不过20座。但官窑管理腐败,成本高昂,很快衰弱下去。材料五:长期以来官营作坊的工匠主要来自官奴婢、刑徒和征调来无偿服役的民间工匠。在强制劳动、囚徒式管理下,工匠常常怠工、逃亡和起义。1.根据上述材料分析古代官营手工业有哪些优势和劣势?优势:国家扶持;资金充足,设备先进;经营规模大,分工细密;工匠技术水平高。劣势:管理腐败,成本高昂;工匠劳动积极性低。考点点拨点拨2古代三种手工业经济形态的演变材料六:清朝雍正帝谕:朕观四民之业,士之外农为最贵……今若于器用服玩争尚华巧,将多用工匠。市肆中多一工作之人,则田亩中少一耕稼之人。2、根据材料六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与古代官营手工业相比民营手工业发展艰难的原因有哪些?①官营手工业的压制和冲击;②重农抑商政策的限制;③小农经济占主导地位(市场狭小;购买力低下)材料七:明清时期……棉花茶叶甘蔗染料等农副产品大量进入市场成为商品,区域间长途贩运贸易发展较快,货币的作用越来越大,一些地方还出现了地域性的商人群体叫做商帮。材料八:万历年间,“镇上佣工,皆聚四方无籍游徒,每日不下数万人”3、根据上述材料分析长期占据古代手工业主导地位从明朝中叶开始为什么会被民营手工业超越?①官营手工业自身的弊端②明清时期生产力及商品经济的发展(原料;市场扩大;经营方式变化)③农民人身依附关系的减弱,提供劳动力时期成就新石器时代纺织技术已经萌芽,原料最初用的是。商代有指导桑蚕生产的专职官员,“______”成为“国有六职”之一汉代丝织品通过___________远销到地中海地区,中国被称为“丝国”唐代官营纺织业有相当大规模,________纺织作坊兴起宋代_______种植及棉纺织技术推广到闽、粤等地区,丝织工艺水平有所提高元代对纺织工艺进行革新,推动了棉纺织业的发展明代逐渐成为当时民众的主要衣料。桑蚕、棉花种植面积扩大,而且出现了雇工和自由劳动力市场,手工工场和________劳动关系的出现,标志着资本主义萌芽开始产生妇功丝绸之路私营棉花雇佣二、手工业的主要成就(1)纺织业考点解读◆中国人衣着原料变化:麻、葛、蚕丝、棉黄道婆棉布丝织品一直不是劳动人民的主要衣料,明代之前,劳动人民的主要衣料是麻布。明代中后期,棉布代替了麻布成为劳动人民的主要衣料。麻和葛材料一“(齐国)太公……乃劝以女工之业……织作冰琦秀……之物,号为冠带衣履天下。”——《汉书·地理志》材料二“今棉之为用,可以御寒,可以生暖,盖老少贵贱无不赖之。其衣被天下后世,为功殆过于蚕桑也。”——(清)王应奎《柳南续笔》(1)材料一中的“衣履天下”的纺织原料是什么?材料二发生了什么变化?结合材料分析变化的原因。材料一中的纺织原料是丝。材料二中的纺织原料是棉。原因是由于棉花的广泛种植和棉纺织技术的成熟。棉布与丝织品相比,柔软保暖结实耐用,物美价廉,适合各个阶层。点拨古代纺织主要原料的演变材料三“五亩之宅,树墙下以桑,匹妇蚕之,则老者足矣。”——《孟子·尽心上》材料四“明万历苏民无积聚,多以丝织为生。东北半城皆居机户,郡城之东,皆习机业……工匠各有专能,匠有常主,计日受值。有他故,则唤无主之匠代之,曰唤代。无主者,黎明立桥以待。”(2)根据材料一指出当时的一个纺织业中心城市,材料四的中心在哪里?为什么会有这种变化?(3)比较材料三、四在经营方式上有何区别?这种变化说明了什么?(2)齐国的临淄;苏州;随着全国经济重心的南移,丝织业中心也发生了变化.(3)材料三是农民的家庭副业形式,材料四是明朝中后期丝织业出现了雇佣关系;这说明了生产力的进步和商品经济的发展程度大大提高.点拨古代纺织主要原料的演变青铜器新石器时代有了小件铜器商代生产规模相当大西周青铜器大多作为礼制的象征,铸造工艺达到很高水平铁器春秋战国出现了人工冶炼铁器,出现技术汉代推行制度,开始用煤炭做燃料,供风形式:自然通风演进到________后发展到畜力鼓风(马排)________北宋已经有了以煤做燃料冶铁的明确记载钢南北朝时期出现了________,用于制作兵器灌钢法人力皮囊水排(东汉、杜诗)二、手工业的主要成就(2)冶金业考点解读炼钢和淬火铁业官营2011浙江高考有学者根据材料一“昔汴都数百万家,尽仰石炭(煤),无一家燃薪(木柴)者”,得出宋代开封生活燃料已用煤取代木柴的结论;又有学者根据材料二“赐在京(汴都)官员柴、炭各有差,柴578万,炭585万”,对上述结论予以反驳。下列说法中最为合理的是A.两位学者所用材料相互矛盾,结论都不能成立B.材料二否定了材料一,仅用材料一得出的结论难以成立C.无论材料一还是材料二,都必须得到考古学支持才能成立D.材料一指的是民众,材料二指的是官员,两条材料并不矛盾解析:考查历史学习和研究的方法史观,通过此题,主要考查全面占有史料的重要性,正面和反面资料都要收集,然后再分析,这样才能得出符合历史实际的结论。A项说法片面,材料虽然矛盾,但未必不能得出结论。因为相互矛盾的其中一方可能是正确的,那样就能得出结论;C项强调的是王国维的二重证据法(即运用“地下之新材料”与古文献记载相印证),但过于绝对。因为不是任何结论都需要考古学证明。考古学主要适用于远古时期没有文献资料的情况。D项表述是对材料的错误解读,材料一中的“数百万家”既可以包括民众,也可以包括官员。制陶业原始时代彩陶(如蛋壳黑陶)工艺水平相当高唐代“________”风行一时制瓷业先秦时期出现原始青瓷东汉出土有釉色光亮、质地纯净的青瓷器唐代唐代制瓷业已成为_______的生产部门,有青瓷和白瓷两大体系(南青北白),唐晚期首创_______唐宋以来各地瓷窑所产瓷器各具风格,出现五大名窑(地理位置)清朝_______年间,发明工艺,雍正时期,烧制技术达到登峰造极的水平唐三彩独立康熙釉下彩绘二、手工业的主要成就(3)陶瓷业粉彩瓷器东汉白瓷唐朝白瓷唐朝青瓷唐代釉下彩绘瓷水盂粉彩瓷粉彩瓷,是以粉彩为主要装饰手法的瓷器品种。粉彩是一种釉上(在瓷胎上)彩绘经低温烧成的彩绘方法。粉彩瓷器从清代康熙晚期创烧,雍正时达到登峰造极的水平。点拨1釉下彩绘考点点拨在生坯或经素烧坯太或釉胎上纹饰加彩,罩釉,经1340℃高温一次烧成,色彩充分渗透到坯釉中,色泽光润,清淡雅致,彩在釉下不易变色和磨损。包括青花、釉里红、窑彩、铁锈花等等。点拨2五大名窑考点点拨瓷器是中国古代文明的象征之一。图8是宋代部分名窑分布示意图,符合钧窑、定窑、景德镇窑、耀州窑排列顺序的是A.①②③④B.①③④②C.②①④③D.③②④①解析:解答本题时应注意历史时空。此题主要体现史地综合,考查识记能力。钧窑在河南,定窑在河北,景德镇窑在江西、耀州窑在陕西。唐宋以来,各地瓷窑所产瓷器各具风格,这些名窑都以其产品的质量闻名天下。结合地图可以方便地得出D项。陕西耀州窑河北定窑河南钧窑浙江龙泉窑江西景德镇纺织业冶炼业制瓷业共性趋势原料组织形式燃料动力色彩功用经营方式格局新石器春秋战国西汉东汉宋元明清麻葛棉手工作坊手工工场木炭煤炭煤人力畜力水力单色彩色实用性到艺术性官营为主到民营为主中原到南方1、部门不断增多、规模不断扩大、分工日益细化、技术不断进步2、经营形态:官营、民营、家庭手工业三种经营形态并存,明清时期手工业由官营为主到私营为主,并出现资本主义性质的手工工场。3、布局:随着经济重心南移相应变化4、地位:历史悠久,长期领先世界(青铜器、丝绸、瓷器三张名片)总结:中国古代手工业发展特征中国古代的手工业在许多方面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下列图片与对应的文字说明正确的是A.司母戊鼎大方鼎B.甲骨文C.唐三彩首壶D.人面鱼纹盆A.为礼器的象征,代表权力和秩序,反映西周的铸造工艺达到很高的水平B.甲骨文中已经出现了汉字“蚕”和“丝”字,说明中国的养蚕和丝织技术是从商朝开始的C.唐三彩是中国著名的传统瓷器之一D.反映了原始时代的彩陶己有相当高的工艺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