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南卫生“十二五”发展规划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贵南县“十二五”卫生事业发展规划一、背景2011至2015年是全面实现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承上启下的关键时期,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时期,也是深化推行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推动我州医疗卫生事业健康发展的攻坚时期,正确分析这一时期卫生事业发展面临的新问题、新形势、新任务,明确卫生事业发展的方向、指导思想和奋斗目标,提出切实可行的发展对策和有效措施,是保证卫生事业持续、健康、稳步发展的前提。根据我县“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方案精神,结合实际,因地制宜,制定《贵南县“十二五”卫生事业发展规划》。二、“十一五”卫生事业发展回顾(一)农村牧区三级医疗预防保健网络得到巩固和完善。按照“巩固、提高、完善”的方针,切实加强县、乡、村三级医疗预防保健网络建设,着力改善基础设施和医疗条件,重点加强村卫生室建设,从整体上提高了三级网的服务质量和水平,增强卫生事业发展后劲。从2005年开始,投资182万元全面完成了六乡镇卫生院的改扩建任务,全部达到规范化标准。于2006-2007年两年时间投资195万元率先在全州完成73所村卫生室建设任务,村卫生室覆盖率为95%。进一步改善县、乡、村两级卫生服务机构医疗条件,累计投资655万元,配备医疗设备、医疗专用车辆、实验室检验检查设备等,乡、村两级卫生服务机构的医疗条件明显改善,整体服务功能明显增强。目前,县级医院拥有CT、DR、彩超、电子胃镜、电子阴道镜等大型医疗设备,六乡镇卫生院100-200MA拥有大型X光机、全(半)自动生化分析仪、尿分析仪、血球分析仪、台式(便携式)B超、制氧机、心电图、手术床、呼吸机、监护仪、麻醉机、下腹部手术器械等医疗设备,基本达到了甲级中心卫生院和普通乡镇卫生院设置标准,乡镇卫生院辅助科室检查率达到80%以上。各村卫生室全部实现了药房、注射室、诊断室、观察室“四室”分开,室均拥有业务用房40平方米,药品品种平均80余种;药品周转金3000元。2009年再投资22万元为所有村卫生室配齐了办公桌椅、观察长椅、病床等基本办公设施,各村卫生室实现了有医生、有房屋、有药品、有药品周转金、有简易医疗器械和落实乡村医生报酬的“五有一落实”目标。(二)深化农村牧区卫生体制改革,加快卫生事业发展步伐。按照“整体规划、分类实施,结合县情、重点突破,全面推进、务求实效”的总体要求,积极稳妥地推进各项改革。一是加快公立医疗机构改革步伐。完善医疗机构管理体制机制,制定下发了《贵南县县乡医疗单位收支两条线管理实施细则》,将县、乡医疗机构全部纳入收支两条线管理范围,有效规范了收支行为。二是全面加强医疗机构内部管理,全面实行医疗单位院长聘任制,按照按需设岗、以岗定员、竞争上岗的原则,进行岗位设置、定岗定员定责及聘用等工作。三是稳步推行医疗单位人事分配制度改革,按照“差别人才、差别待遇”的原则,推行岗位绩效工资制,实行多劳多得,优劳优酬,报酬分配向关键岗位和优秀人才倾斜,兑现300元、150元和15年上浮一级工资。营造有利于人才脱颖而出的用人环境。四是继续推行乡村卫生组织一体化管理,强化乡镇卫生院对村卫生室的指导和监督作用,做到“一证五统一”(即:执业证、统一人员管理、统一业务管理、统一财务管理、统一药品管理、统一药品价格),乡村卫生组织一体化管理率达100%。(三)完善城乡医疗保障制度,提高农牧民受益受益水平。巩固和完善城乡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全面实行新农合州级统筹工作,进一步提高参合农牧民筹资水平,增加州县财政补助标准,按3:7的筹措比例,在104.3元的基础上,人均增加补助资金10元,达到114.3元。从2月份起提高县内定点医疗机构住院费用补偿比例,县乡两级医疗机构住院补偿比例分别达到63%和73%,提高3个百分点;年住院费补偿封顶线从3.5万元提高到5万元;县、乡医疗单位住院分娩统一补助标准为500元。全面实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城镇居民医疗保险信息网络建设。目前已全面建设完成新农合信息网络,搭建运转高效、方便快捷、便于操作的管理平台,县合管办与县、乡医疗单位、乡镇合管办和州合作医疗管理中心建立了网络直报系统,并4月1日起实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费用网络报付工作。同时,与省州18家医疗单位签订协议,推行县外定点医疗单位参合农牧民住院医疗费用垫付直报工作。城镇居民医保网络报付软件正在州级开发当中,有望于9月中旬实行“三位一体”(新农合、职工、居民医疗保险信息网络系统),建立三级网络服务平台,实现“一卡通”。十一五期间,全县累计有233096人次参加新农合,年平均参合率为99.2%,截止目前,累计有227525人次的参合农牧民受益,收益率为97.6%,累计报销医疗费用17938551.69元。(四)坚持“预防为主”的方针,疾病预防控制工作扎实开展。加强县、乡、村三级疾病预防控制网络建设,建立县、乡两级疾病预防控制网络信息系统,配备配齐县、乡两级疾病预防控制网络设备、县、乡两级疾病预防控制网络直报率达到100%,村级全面实行传染病报告制度;建立了县疾控中心强毒室,性病、艾滋病初筛实验室,放射室,做到了人员、设备、工作“三落实”。足额保障重大传染病和地方病防治工作经费,并列入财政预算,全县儿童常规免疫免费接种范围从五种扩大到十一种,儿童常规免疫疫苗覆盖率提高3.2个百分点,达到92.3%;高于全省的平均接种率,儿童可预防性疾病如麻疹、白喉、新生儿破伤风等疾病发病率下降到历史最低水平;一些严重危害农牧民身体健康的传染病和地方病得到进一步控制。全面做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防控和处置工作,针对突发甲型H1N1流感疫情和邻近县份发生的鼠疫疫情,结合我县实际,及时制定和完善了8个应急处置预案,储备了1万元的应急物资,做到了科学防控,防患于未然。狠抓妇幼保健工作,与“十五”未期相比,高妇女儿童健康水平明显提高,孕产妇和新生儿死亡率大幅度下降,孕产妇住院分娩率和新法接生率分别提高21.05个百分点和10.58个百分点,达到89.41和97.63%,连续四年无孕产妇死亡,新生儿死亡率比“十五”未递降3%;健康教育覆盖面达到90%以上。(五)加大卫生执法监督力度,建立适应市场经济体制发展的公共卫生监督与监测体系。认真贯彻执行《食品安全法》等有关法律、法规,充分履卫生行政执法职能,加大食品卫生监督执法力度,严格日常监管,整顿和规范食品市场卫生秩序,严格执行市场准入制度,严把准入关。对生产经营单位的卫生设施、加工环境、设施布局、工艺流程、人员资质等进行全面的预防性审查。对食品生产经营人员每年进行预防性健康检查和从业人员卫生知识培训。对全县418户个体经营户进行有效的卫生监督管理,努力抓好食品卫生、公共场所卫生、职业卫生、学校卫生、饮水卫生等工作,进一步提高卫生行政执法水平。根据食品行业的不同类型、不同环节,制定了经常性的巡回监督检查计划,指派专职卫生监督人员深入生产经营单位,对其卫生设施运行、卫生制度、措施落实、从业人员健康、卫生知识知晓率等情况加强监督检查,并针对存在的问题及时指导,督促整改提高。年监督频次平均6-8次以上,监督覆盖率达到98%以上。(六)全面提升藏药发展水平,推进藏医药现代化进程。坚持“中藏西医并重”的方针,突出藏医药的特色和优势,全面继承和发展藏医药事业,加快藏医三级网络建设,培养不同层次的藏医药人才,加强藏医专科建设,做大做强藏药加工产业,使全县藏医药事业在“十一五”期间得到迅速发展。县藏医院已建成了集藏医培训、藏医诊疗、藏药药浴、藏药加工为一体的藏医综合医院,建设藏医肝病和药浴治疗专科2个;加大藏医药基础设施建设,从2008年开始,由县财政投入210万元,建设了标准化的藏药制剂室,目前进入设备安装调试阶段,藏药生产加工初具规模,可自采自制藏草药135个品种以上,年生产加工总值60万元左右,其中自行研制开发的“仁青佐志达协丸”、“七十味珍珠丸”、“二十五味松石丸”等药品临床疗效显著,市场前景看好;全县90%的乡镇卫生院开设了藏医科室,开展藏医业务,60%以上的村卫生室有藏医人员、药品,能够用藏医诊治常见病和多发病,县、乡、村三级藏医服务网络基本建立,使其在农牧区医疗卫生工作中发挥了特殊的作用(七)进一步加强农村牧区卫生队伍建设,切实提高卫生技术人员整体素质。重点加强乡、村卫生服务机构人才队伍建设。“十一五”期间,我县采取在职学历教育、临床进修、举办培训班等多种方式,加大卫生人才培养和卫生队伍建设力度,鼓励在职卫生专业技术人员按照专业对口的原则,参加脱产学习、自学考试和远程教育,鼓励有条件的乡村医生接受医学学历教育,不断提高学历水平。截至目前,全县共选培人才68名,在加大县、乡、村三级卫生服务人才培养力度的同时,加强村卫生室服务能力建设,深入开展乡、村卫生服务机构十项技术服务建设活动。基本实现了“小病不出村,一般病不出乡”的目标。目前,全县共有县、乡、村三级医疗机构83所,现有卫生专业技术人员134人。县乡卫生专业技术人员中,取得本科学历的11人,占8.2%;大专学历的81人,占60.4;中专及以下学历的42人,占31.4%。获得高级专业技术职称的18人,占7.3%;中级职称的52人,占40.2%,初级职称的64人,占52.5%;医师81名,护士39名,医护比例为2.07:1,县乡医疗单位共设病床187张,每千人拥有病床2.7张。共有乡村医生111人,其中,中西医结合的77人,西医34人,中专以上学历的占乡村医生总数的73%。总体来看,“十一五”期间我县卫生事业得到较快发展,农牧区医疗卫生、合作医疗制度建设、疾病预防控制、妇幼卫生、藏医药工作、卫生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取得了较大成绩,农村牧区看病就医难的问题得到显著改善,新生儿死亡率大幅度下降,连续五年保持无孕产妇死亡目标。一些严重危害农牧民身体健康的传染病和地方病得到有效控制。但也存在着一些困难和问题,制约着全县卫生事业的发展。主要表现在:一是由于我县财政困难,财源匮乏,卫生事业经费投入严重不足,人均卫生事业投入均低于全州、全省的平均水平,制约着卫生工作的长足发展。二是卫生资源配置不平衡的矛盾依然突出,城乡卫生服务差距较大。三是卫生体制改革步伐缓慢,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卫生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尚未完全构建,医疗机构内部管理缺乏竞争与活力。四是公共卫生体系和应急机制建设滞后,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重大传染病的能力较弱。五是中藏医工作起步晚、起点低、基础差,致使中藏医事业的发展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不完全适应。六是农村牧区防病治病任务繁重,一些严重危害农牧民身体健康的传染病如乙肝、结核等发病率居高不下,地方病防治形势严峻。七是是基层卫生专业技术人员整体水平不高的问题较为突出。三、“十二五”卫生事业发展的指导思想和奋斗目标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科学发展观统揽卫生事业发展全局,以提高人民健康水平为宗旨,以卫生服务体系建设为依托,坚持政府主导、统筹规划、整合资源、理顺关系、提高效率的原则,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建立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完善新型农牧区合作医疗、城镇居民、城镇职工三项基本医疗保险制度,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卫生服务,促进全县医疗卫生事业与经济社会同步发展,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人民群众健康水平有较大提高。奋斗目标是:争取利用5年左右的时间,基本建立较为完善的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符合县情的卫生管理体制;基本建立健全覆盖全县、功能完善的包括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机制、疾病预防控制、医疗救治和卫生执法监督的公共卫生体系;基本建立以大病统筹为主的农村牧区新型合作医疗制度;基本建立竞争有序、多种形式并存在医疗服务体系,满足人民群众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需求。到“十二五”未,儿童常规免疫“五苗”接种率达到95%以上;孕产妇、婴儿和五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在2010年的基础上逐年下降5%、3%和3%;孕产妇住院分娩率和新法接生率分别达到90%和95%;人均期望寿命达到70岁。四、“十二五”期间的主要任务(一)、全面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健全突发公

1 / 13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