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推进毕节试验区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中共贵州省委贵州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推进毕节试验区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自1988年6月国务院批准成立毕节“开发扶贫、生态建设”试验区以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亲切关怀下,在中央统战部、国家民委、各民主党派中央、全国工商联等有关方面的大力支持下,按照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毕节试验区各族干部群众紧紧围绕“开发扶贫、生态建设、人口控制”三大主题,创新思路,深化改革,大胆探索,艰苦奋斗,全区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绩,特别是在解决农村贫困、生态恶化、人口膨胀等问题上取得了重要阶段性成果,全区呈现出加快发展的良好势头。但是与国内、省内其他地区相比,毕节试验区总体发展水平还比较低,经济社会发展中还存在不少薄弱环节和制约因素,改革发展的任务仍十分艰巨。为进一步推进毕节试验区改革发展,现提出如下意见。一、充分认识进一步推进毕节试验区改革发展的重大意义毕节试验区的建立是胡锦涛同志在上个世纪80年代任贵州省委书记期间,带领省委、省政府一班人,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以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为指导,创造性地贯彻中央大政方针,坚持从贵州实际出发,着眼发展,创新思路,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毕节试验区近20年的实践证明,这场改革试验是成功的,它所代表的改革方向是正确的,是引领我省加快发展、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前瞻性、关键性、根本性重大战略举措。由于历史、自然等多方面的原因,我省贫困问题仍很突出,生态总体仍十分脆弱,人口压力仍很大。毕节试验区“三大主题”所涉及的开发扶贫、生态建设、人口控制等都是关系我省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根本性、战略性问题。进一步推进毕节试验区改革发展,有利于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推进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有利于推进新阶段开发扶贫工作,加快贫困人口脱贫致富,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有利于加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促进资源的合理有效开发利用,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有利于按照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思路,全面加强人口计划生育工作,提高人口素质,开发人力资源,改善人口结构,加快人口压力向人力资源优势转变;有利于发挥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优势,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有利于探索“欠发达、欠开发”地区实现又好又快发展的新路子,构建“和谐贵州”,推进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实现历史性跨越。全省上下要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领导下,进一步统一思想,从政治、全局和战略的高度,深刻认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进一步推进毕节试验区改革发展的重大意义,切实增强使命感、责任感和紧迫感,以饱满的政治热情和良好的工作作风,整合资源,合力攻坚,努力开创毕节试验区改革发展的新局面。二、总体要求、指导原则和目标任务(一)总体要求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抢抓西部大开发和新阶段扶贫开发的历史机遇,按照把毕节试验区作为“贵州推进科学发展的试验田”的定位,紧紧围绕以“开发扶贫、生态建设、人口控制”为核心内容的试验主题,坚持重点突破与整体创新相结合、经济体制改革与其他方面改革相结合、解决当地实际问题与攻克面上共性难题相结合,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大胆探索试验,力争在开发扶贫上取得新突破,在生态建设上取得新进展,在人口控制上取得新成效,把深化改革试验与大力实施省第十次党代会提出的环境立省、科教兴省、人才强省、开放带动和创新发展战略有机结合起来,进一步加大支持力度,充分发挥试验区干部群众的首创精神,加快实现毕节试验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性跨越。(二)指导原则坚持和深化“开发扶贫、生态建设、人口控制”三大主题。结合新的形势和要求,进一步总结试验经验,丰富试验内容,拓展试验领域,探索试验路子,创造试验成果。坚持以改革开放和科技进步为动力。鼓励探索试验,创新体制机制,以改革促发展、以开放促开发、以创新促跨越,建立健全科技创新体系,加快科技成果转化,提高科技进步对经济发展的贡献率。坚持能快则快,努力加快发展。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大力开发特色优势资源,加快形成竞争优势。千方百计拓宽投资渠道,着力实施一批重大项目,发挥投资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拉动作用。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把发展非公有制经济作为做大做强经济的突破口。坚持统筹兼顾,全面协调发展。按照“五个统筹”的要求,高度重视“三农”问题,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促进工业化、城镇化与农业产业化的良性互动,努力实现速度、质量、效益相协调,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坚持以人为本,促进社会和谐。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改革发展的出发点和归宿,真正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坚持自力更生和积极争取支持相结合。充分发挥试验区改革试验的主体作用,切实加大对试验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持,积极争取国家有关部门、对口帮扶城市以及社会各界的支持帮扶。坚持发挥各民主党派和工商联的作用。充分利用各民主党派和工商联智力密集、人才荟萃、联系广泛的特殊优势,共同推进试验区改革发展。(三)目标任务到2010年,力争试验区开发扶贫取得重大突破,生态建设取得重要进展,人口出生率、自然增长率接近全省平均水平;初步建立起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交通运输体系和城镇公共服务设施体系;煤、电支柱产业基本形成,煤化工、磷化工等新兴产业及农特产品加工等特色经济初具规模;教育、科技、人口计生、卫生、文化、体育、广播电视等各项社会事业有较大改善;广大群众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明显提高;生态建设取得新的成效,发展环境有明显改善;全区生产总值接近500亿元,人均生产总值达到800美元,人民生活达到总体小康。到2020年,力争试验区内人均生产总值达到3000美元,人民生活实现全面小康;煤化工、磷化工等新兴产业及农特产品加工等特色经济达到较大规模;社会事业发展水平大幅度提高,建立起较为完善的国民教育体系、公共卫生体系和社会保障体系;生态环境明显改善,人与自然和谐度进一步提高;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各项指标达到或接近全国平均水平。三、进一步深化改革试验,不断探索推进改革发展的新路子(一)积极探索建立开发扶贫的新机制进一步完善扶贫开发政策措施,创新工作机制和方法,坚持开发式扶贫、搬迁式扶贫、参与式扶贫、救助式扶贫相结合,不断拓展扶贫开发工作领域,加快推动贫困地区发展,稳定解决贫困人口温饱问题。依托科技进步和体制创新,坚持规划先行,加快矿产、生物等优势资源开发,积极培育发展支柱产业、新型产业。建立多元开发机制,加快资本市场建设。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积极引导国有、民间、国(境)外资本参与试验区开发建设。建立自然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加快建设以矿业权市场为主导的产权市场,完善资源开发中的利益分配制度,建立健全资源富民的制度机制。积极探索高效合理利用土地的新机制和新模式。大力发展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增强经济发展的活力和竞争力。积极探索突破城乡二元结构,统筹城乡发展的制度机制。加快科技创新,加速科技成果转化,积极引进先进关键技术,在重点优势行业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促进企业自主创新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积极创新区域经济合作机制,搭建合作平台,努力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二)积极探索推进生态建设的新模式实行有利于生态环境保护的财政、税收和信贷政策,建立多渠道生态环境建设投入机制。探索建立煤炭等资源开发综合补偿机制和生态环境恢复补偿机制,推行资源开发和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开发者补偿、受益者补偿、破坏者赔偿、受损者获偿”等全方位、多层次资源开发补偿制度。积极探索生态移民、退耕还林后续产业发展新模式。按照“明晰所有权、放活经营权、落实处置权、确保收益权”的要求,加快推进林(草)权制度改革。积极探索市场经济体制下生态建设的新模式。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大力培育和扶持环保型、生态效益型的产业和龙头企业。综合运用行政、经济和法律等手段,推进生态环境建设,积极探索实现资源节约、环境美好、产业发展与生态建设良性互动的发展路子。(三)积极探索建立人口控量提质和人力资源开发的新机制按照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思路,创新人口计生工作机制,加快建立和完善利益导向政策体系,稳定低生育水平,提高出生人口素质。立足试验区实际,大力开发人力资源。发展多层次、多形式的职业技术培训;把发展与东部及沿海分工互补的教育体制、机制作为重点,积极组织劳务输出,大力发展劳务经济,促进人口素质、能力同步提高,结构逐渐优化。创新人才工作机制,强化激励措施,大力培养新型乡土人才,拓展人才开发空间,多渠道、多形式、多手段引进急需人才。加强农村基层人才队伍建设,培育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新型农民,着力培训一批农民经纪人、农民专业合作组织领头人以及自主创业型农民队伍。坚持优先发展教育,调整优化教育资源布局,提高人民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四)切实转变政府职能,创新政府管理体制强化政府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职能,积极推进政府组织体系和运行机制创新。从试验区的实际出发,进一步推进农村综合改革,完善基层政府行政管理体制和工作机制,提高工作效能。深化行政审批。投融资体制、财政体制等方面的改革,推进政务公开、政企分开、政事分开、政资分开和管办分离,切实转变政府职能,做到不越位、不错位、不缺位。积极推进政府机构改革,合理设置各级政府的内部机构,探索建立法治型、服务型、责任型、效能型与和谐型政府。加快电子政务建设,增强行政透明度,完善科学决策和信息公开机制。(五)积极推进社会事业领域改革加快教育体制改革和创新,推进普通高中办学体制改革,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国有资本投资高中教育,促进公办学校、民办学校共同发展,大幅度提升高中阶段入学率。建立职业教育管理新体制,推进职业教育市场化,逐步健全完善初、中、高级职业教育体系。积极推进高中阶段学校后勤服务社会化改革,探索民族贫困地区寄宿制学校后勤服务社会化改革的新路子。积极探索推进公益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的新机制,完善社会资本进入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政策措施,鼓励、支持非国有资本以多种形式进入政策许可的文化产业领域,促进文化产业和其他产业协调发展。强化政府公共卫生管理职能和基本医疗供给职能,建立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和人民群众健康需求相适应的公共卫生体系。继续推进就业和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多渠道增加就业岗位,培育完善劳动力市场,加快建立健全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六)积极争取和赋予毕节试验区“超前探索、先行试验、封闭运行、大胆创新”的权力围绕把毕节试验区作为“贵州推动科学发展的试验田”的定位,鼓励、支持试验区紧扣改革试验主题,找准束缚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确定改革试验项目,科学设计方案,积极推进经济体制、行政体制、资源管理体制、扩权强县、产权制度、金融服务等方面的改革,力争在体制改革、机制转换、结构调整、组织创新、制度建设等方面取得新的成果和经验,充分发挥其“近期作示范,长远探路子”的作用。凡国家和省需试行的新政策、新机制和新制度;只要符合试验区实际的,优先安排在试验区先行先试。切实加强对改革试验的指导,支持毕节试验区着重在政策的用足用好、灵活变通上下功夫,不断拓展改革试验的领域。《积极支持毕节试验区申请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四、进一步加大支持力度,促进毕节试验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一)加强以交通和水利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加强毕节试验区公路、铁路、机场、交通运输枢纽及站场等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全区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力争尽快开工建设厦蓉高速公路清镇至织金段、杭瑞高速公路遵义至毕节段,加快厦蓉高速公路织金至纳雍段、毕节至川黔界段、杭瑞高速公路毕节至六盘水段以及大方至织金高速公路的前期工作,加快形成试验区高速、高等级骨架公路网。支持试验区加快通乡油路、通村公路、乡镇客运站以及以乌江洪家渡库区为主的航运建设。积极争取成都至毕节至贵阳快速铁路列入国家铁路网规划。认真做好毕节机场建设前期工作,力争尽快开工建设。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加快解决工程性缺水问题。总投入10亿元左右,到2010年基本解决全区农村饮水安全问题。建设期间每年投入2.8亿元左右,到2010

1 / 19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