祭十二郎文韩愈祭文(悼词)有韵文和散文两种。惯用格式:①简介死者逝世情况(职务、时间、地点、死因、享年等),表示哀悼之情;②介绍死者生平事迹,评价其功德贡献;③向死者亲属表示吊唁慰问,号召生者学习。作者简介韩愈(768—824),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字退之。河南河阳人,郡望(郡里的显贵家族)昌黎,世称韩昌黎。因官吏部侍郎,又称韩吏部。谥号“文”,又称韩文公。历任国子祭酒、兵部侍郎、吏部侍郎、京兆尹等职。政治上较有作为。后人对韩愈评价颇高,尊他为唐宋八大家之首。杜牧把韩愈的散文与杜甫的诗并列,称为“杜诗韩笔”;苏轼称他“文起八代之衰”。韩柳倡导的古文运动,开辟了唐以来古文的发展道路。韩愈的父亲韩云卿生子四人,长子韩会,次子韩介,季子韩愈。十二郎,即韩老成,本是韩介的次子,出嗣韩会为子。韩愈幼年丧父,由韩会夫妇抚养成长。他和十二郎从小生活在一起,感情特别深厚。十二郎的死,使他悲痛欲绝,也勾起他的辛酸回忆:身世的不幸,家世的凄凉,父母的早逝,兄嫂的抚养,自己的衰病,子孙辈的幼小,汇成一股感情的激流,作者悲感万端,情不能已,因而写成此文。了解背景闻汝丧(sàng)及长(zhǎng)不省(xǐng)所怙(hù)兄殁(mò)南方省(xǐng)坟墓归取其孥(nú)丞相薨(hōng)佐戎(róng)徐州汝遽(jù)去万乘(shèng)之公相殒(yǔn)其生窆(biǎn)不临其穴尚飨(xiǎng)有感情的朗读全文并注意下列字词读音听课文朗读酝酿情感先从身世和家世的不幸,写幼时孤苦相依;后叙两人的三别三会,终于不得会合而成永别,使作者悔恨无穷,抱憾终生。第一部分,写两人之间的深厚情谊。(2-3)浏览文本,梳理文章结构先写对十二郎之死的悲痛,再详叙死因和死期。☆第二部分,写十二郎之死。(4-9)浏览文本,梳理文章结构☆第三部分,写对十二郎及其遗孤的吊慰,交代迁葬及教养遗孤等事。(10-12)浏览文本,梳理文章结构身世家世三别三会抱憾终生1.第一部分侧重写什么情感?分哪几个层次?答:突出与十二郎的深厚情谊,即虽为叔侄,实为兄弟。叔侄深情2.作者写作此文的目的是为纪念十二郎,为什么要写自己的身世?3.这几段总体是为了突出什么含义?答:是为了表现自己和十二郎的之间的深厚亲情,从而表达自己的深深思念。揣摩文章第5自然段中的“邪”、“也”、“乎”、“矣”的用法,体会它们在表达感情上的作用。三个“邪”表明作者难以接受十二郎夭亡的事实,所以用反诘的语气,强化作者极度震惊的心情。第五句“也”“乎”合用,表明作者仍不相信事实,所以用推断来排除现实的可能性,整个一句用的是假设语气。第六七句末尾用“乎”,来表示作者的质疑,不愿接受残酷的现实。第八句末尾用“也”,表明作者始终难以接受事实,陷入了极度的痛苦之中。揣摩文章第5自然段中的“邪”、“也”、“乎”、“矣”的用法,体会它们在表达感情上的作用。第十一、十二、十三句连用“矣”来表明自己的不解与迷惑,作者实在无法接受残酷的事实。最后两句末尾用“矣”,相当于“了”,表明天道难测,神机难明,天理不可推究,人的寿命难以预知。第九句前两个“也”连用,表假设,后一个“也”表反问,作者清醒地明白,眼前这一切是事实。思考:以上10-12段从哪些方面体现出了作者对十二郎的深厚情谊?答:替他处理家务后事方面替他教子养女方面反复表现愧疚之意。这篇祭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文章反复抒写自己对十二郎的怀念与叔侄之间生离死别的哀痛。于萦纡中见深挚,于呜咽处见沉痛,语语从肺腑流出。思念之情痛悼之情骨肉之情追悔之情人生无常宦海沉浮至情之文,千古绝调本文写得极度悲痛,请思考作者在悲侄之死的同时,还抒发了哪些悲情?这篇祭文是怎样把叙事和抒情完美的结合在一起的?总的来说,这篇祭文抒发生离死别之情,深沉真挚,悲哀凄楚,婉转曲折。这得力于作者将叙事、抒情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以事显情,融情于事,叙述平常琐事毫不觉得平淡单调,只觉一片哀情出自肺腑,读来催人泪下,这是间接抒情。作者感情不断积蓄,到高潮时,则直接抒情,感情的潮水喷涌而出,令人感动。1.叙事于琐细中见沉痛。本文作者在叙事时不是孤立叙写琐事,而是放在宽阔背景中处理,以便于琐细中见沉痛,于联系中见深挚.如十二郎英年早逝,本身足以使作者十分痛惜,联系两人从小孤苦相依,成年别多聚少,再加家世凄凉,作者三兄早世,两世一身,现孙辈惟一的十二郎又逝,岂不悲痛之情更重,更催人泪下吗?本文特点是直抒胸臆,但抒情与叙事紧密结合.如写与十二郎幼年时孤苦相依的一段艰难生活,特别细致动人;关于生死离别的反复重叠,说而又说的抒情,更显出哀痛至深至切.所以,与其说是写祭文,不如说是诉衷情。在絮絮切切诉说家常琐事同时,感情也表达得曲折入微.2.运用多种手法抒发感情。本文虽是直抒胸臆,但从写作角度看,作者还是运用了多种手法将感情抒发得酣畅淋漓:一是从自身幼年讲起而又处处紧密联系十二郎的生活,突出叔侄孤苦相依、情深谊长;二是以“韩氏两世,惟此而已”强调十二郎之死的惨痛之情;三是不厌其详地写叔侄相会又离别的经过,悔恨自己不该为求禄而使暂时相别竟成永别,以此加深抒发失侄之痛;四是设想自己年老体弱本应早死,将会使十二郎忧伤万分,反跌出今日自己对十二郎早死的悲痛之情,使感情抒发又加深一层五是因为悲痛之极而产生不合常情的想法,想去“从死”,以此来摆脱痛苦,使感情的抒发到达顶峰;最后,作者以“呜呼!汝病吾不知时”一段,将上述种种悲痛作一总括,使人真正感受到作者“言有穷而情不可终”的哀痛之情3.借助文言虚词表达思想感情。本文除借助叙事表达思想感情,还准确地借助虚词来表达感情。如第5段:一开始连用3个疑问句,引起下文层层抒发极度悲痛之情。句中3个“邪”表明作者难以接受十二郎死的事实,反诘语气有力强化了作者震惊程度。接下去几句,3个“也”“乎”合用,写出作者不愿相信十二郎之死,以及不愿相信但事实俱在的矛盾心情。5个带“矣”的句子,迫使作者由疑而信,不得不信,写出了作者哀痛不已心情。连用连词和语气词的作用:第一.加重语气,使表达的感情更强烈;第二.押韵和增强文章的节奏,从而增强作品感染力,更能打动读者的心。1.破骈为散,自由多变的形式2.强烈的抒情性和巨大的艺术感染力3.语言朴素自然,不事雕饰★艺术特色:从韩愈的家庭遭遇中,我们应该得到什么启发?爱护亲人,珍惜亲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