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国公司在华子公司成长与发展战略的实证研究(推荐DOC109)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附-1跨國公司在華子公司成長與發展戰略的實證研究趙景華山東大學管理學院院長摘要本文依據跨國公司海外子公司成長與發展理論,通過對140多家跨國公司在華子公司進行問卷調查,對跨國公司在華子公司的成長與發展戰略作了實證研究。一、跨國公司在華子公司的投資動機分析跨國公司在華子公司投資的主要動機是開拓中國市場(66.07%)和建立在華的生産基地(55.36%)。二、跨國公司在華子公司的戰略角色分析跨國公司在華子公司的戰略角色存在四種不同的類型,即市場開拓型在華子公司(76%)、生産基地型在華子公司(19%)、風險規避型在華子公司(3%)和知識提取型在華子公司(2%)。另外,跨國公司在華子公司的戰略角色演進呈現較強的規律性。其中生産基地型在華子公司向市場開拓型在華子公司轉變的趨勢最爲明顯。三、跨國公司在華子公司戰略管理的S-SWOT框架分析從總體態勢上說,跨國公司在華子公司大多處於優勢與機會區間內,占82%。排在第二位的是劣勢威脅型在華子公司,比例爲12%。而優勢威脅型和劣勢機會型在華子公司僅分別占4%和2%。四、跨國公司在華子公司成長與發展戰略及其演變分析1、跨國公司在華子公司成長與發展戰略的類同性(1)對成本領先戰略的普遍優先重視。所有類型的在華子公司在生命周期的任何一個階段幾乎都把成本領先作爲第一位的競爭戰略。(2)不同競爭區間的在華子公司戰略的類同性同一般的SWOT分析不同,四個競爭區間內的跨國公司在華子公司都選擇了發展型或維持型戰略。2、跨國公司在華子公司成長與發展戰略的差異性(1)不同競爭區間下在華子公司的成長與發展戰略差異不同類型的跨國公司在華子公司相應區間的戰略態勢如下所示:①強勢機會區間:採取一種以創新戰略和企業形象戰略爲主導、以多樣化戰略爲輔助的全面發展型戰略。②強勢威脅區間:採取一種以多樣化爲主導的發展型戰略,但創新戰略和企業形象戰略的重要性正逐漸提高甚至超過多樣化發展戰略。③弱勢機會區間:側重于採取以産品創新戰略爲主導的創新戰略,體現爲積極性的維持戰略。④弱勢威脅區間:採取一種以創新戰略爲主導、以形象戰略和多樣化戰略爲輔助的積極性的維持戰略。附-22、與一般公司SWOT競爭框架下採取的戰略類型差異跨國公司在華子公司與一般企業在SWOT框架下戰略態勢的不同表現在:(1)強勢機會區間:採取的全面發展型戰略集中表現爲創新戰略、企業形象戰略和多樣化戰略等戰略組合。(2)強勢威脅區間:採取多樣化發展型戰略,但多樣化戰略的重要性正逐漸降低,創新戰略和形象戰略的重要性正逐漸提高。。(3)弱勢機會區間:在維持的基礎上尋求積極的發展,但側重於採取以産品創新戰略爲主導的創新戰略。(4)弱勢威脅區間:採取積極性的維持戰略,完全不同於一般公司的退卻性戰略態勢。附-3新經濟形勢下本土化的現實意義白靜華南理工大學工商管理學院講師摘要在經濟全球化的速度不斷加快的今天,我國加入了WTO組織,進一步融入到了世界經濟的主流當中,我國也將逐步打開國門,各行各業將面臨更加激烈的市場競爭。如何增加競爭優勢和提高核心競爭力,是各個企業首要解決的當務之急。雖然企業的產品不同,風格各異,但也有很多共同之處,如人才、資金、市場環境和管理方法等,因而也就有共同的規律。長久以來,如何將歐美先進的科學文化和管理技術與本土科技文化傳統相結合,並進一步走向融合,一直是搶灘中國的外國企業追求的一個目標——因為這是打入中國的外國外國先進技術能否排除“水土不服”障礙,獲得有效推廣的一個關鍵。同時,中國企業要想走出國門,也必須要學習和掌握先進的管理思想和管理方法,但如果一切運作全部以外國的為准,那麼,又如何能趕得上市場經濟發展已超過我們多年的發達國家,又如何能適應本土市場的需要。回顧眾多跨國公司進入中國的成功案例,無不是從人才、產品品牌、價格、性能、包裝、色彩諸多方面都經過廣泛的市場調查以適應中國的特點和需要,從而在這裏站住腳跟,獲得發展。同樣道理,中國的企業在學習先進的科學技術以及先進的管理思想與方法的同時,也必須要充分利用自身的優勢和特點,資源優勢、人才優勢、文化優勢、語言優勢等同時要瞭解和掌握市場經濟的遊戲規則,建立良好的信用體系和服務意識,構建起自己的獨具特色的、有競爭力的企業團隊。當競爭達到一個高度時,對當地文化的深刻理解,對消費群體的深層瞭解和整體把握、個性化服務都是至為重要的,它超越了一般的技術和方法,將會產生一種精神的力量。世界著名的管理諮詢顧問公司麥肯錫,在實達公司所運用的組織變革方法應該是具有普遍意義的,也應該是成熟的經驗。但在中國卻出現了問題。因為中國很多的組織機構的構成有它的特殊性,組織成員之間的關係相對複雜,當外部條件不成熟時,往往導致改革的失敗。而對這一點,往往純粹的外企還不能較好的體會和把握。曾經有個合資企業,外方管理人員具有較好的管理經驗和技術,也非常急切地想把企業管理提高一個檔次,對這一點,中方人員及工人也是瞭解的,但是由於雙方沒有找到一個好的契合點。因而儘管雙方都很辛苦,管理還是一團糟,外方管理人員一度還陷入了非常孤立的狀況。好的管理方法在這裏並沒有起到應有的作用。所以,在新經濟形勢下,由於資訊的高度發達,使不同文化的交融加速,在這樣的大背景下,本土化的問題就顯得更加重要。它包括對外的學習、吸收有益的東西,對外來文化差異的包容和接納,也包含對本民族優秀文化思想的堅持與發揚。管理變革、文化融合、創新發展,是未來企業競爭的特點和趨勢。附-4兩岸經貿關係與高科技產業投資趨勢李金林北京理工大學管理與經濟學院院長摘要自從90年代以來,隨著全球高科技產業的發展,兩岸投資模式形成了以知識經濟為基礎、與資訊產業相關聯的一系列新興產業鏈,同時,也對兩岸經貿關係產生了重大的影響。本文從分析兩岸經貿關係形態的演變入手,分析了自1987年以來兩岸經貿關係的發展歷程,該發展歷程顯示了兩岸在高科技領域的合作有更為廣闊的空間。對於臺灣投資大陸高科技產業的原因分析,本文從四個角度展開:全球外部經濟環境、臺灣政經關係的不和諧、兩岸經濟關係的依存度分析以及大陸對台的優惠政策。從此四個方面可以看出,台商投資大陸高科技產業已經成為一種不可阻擋的趨勢。有關高科技產業合作(投資)的現狀分析,本文從投資領域、投資地域、投資主體及投資效益等方面進行分析,概括地總結了台商在大陸高科技產業投資的情況。最後,文章就目前兩岸經貿關係的新特點進行了總結,得出的結論包括:兩岸分工模式已轉向以高科技(以資訊、通訊為主)、服務貿易投資及科技開發合作(生物技術)的方向發展;並已逐步擺脫利用大陸低成本(資源、勞力)優勢拓展外銷市場的傳統模式,轉向依託大陸巨大而富有潛力的市場和低廉的知識成本,創建自身品牌,並與大陸相關企業建立策略聯盟;台商已從對大陸進行資本技術投資轉向人力投資,兩岸技術、管理人才的交往日益密切。文章還從不同的視角預測臺灣高科技產業赴大陸投資的趨勢,國際周邊及大陸各個方面都為臺灣高科技產業赴大陸投資帶來更多更大的機遇,儘管臺灣當局以“國家安全”、防止產業空洞化等種種理由限制高科技產業到大陸投資,但終究擋不住歷史發展的必然趨勢,台商投資大陸高科技產業,必將為兩岸的經濟發展帶來更大的生機。如何進一步促進經濟增長和繁榮,使中華民族傲立於世界,則是兩岸共同的歷史責任。附-5台灣集團企業在大陸的投資—以台塑、奇美塑化集團為例林勇斌東華大學大陸研究所學生洪嘉瑜東華大學經濟學系副教授摘要台灣過去的經濟發展,是以中小企業為主體,發展出令人稱羨的「台灣經驗」,然而經過多年來的成長茁壯,台灣的企業逐漸朝向集團化、大型化發展。尤其是在全球化自由經濟體制之下,現代企業逐漸走向資金密集、技術密集的形態,集團企業擁有雄厚資金、研發能力、技術創新、資金調度、風險分散、與現代化的生產管理等方面的絕對優勢,集團企業多角化與國際化的發展似乎成為一個必然的趨勢。對於社會經濟的發展,集團企業也有一定程度的影響力,例如大型集團企業,到大陸投資的動向頗受到社會大眾的關注,具有示範效果和指標意義。因此本研究企圖探討台灣集團企業在多角化與國際化的發展趨勢下,前進大陸投資的考量與優勢。做為一個文獻的開端,本文採用中華徵信所台灣地區集團企業研究(2001年版)的資料,按1999年資產排名前五十大的集團中,選定核心公司與塑化業相關的集團—台塑集團、奇美集團,在大陸的投資概況為主要探討對象。由於石化業涵蓋範圍廣泛,本研究將限定在五大泛用樹脂的供需上來探討。在台灣,五大泛用樹脂普遍供過於求,必須仰賴出口來消化過剩的產能。塑膠的上下游加工業也大量的外移,使得許多企業也被迫要跟進,台灣的產業結構正面臨轉型階段。在大陸,石化工業同電子、機械、汽車、和營建被列為五大支柱產業,顯示大陸石化工業受到的重視程度。中國大陸的五大泛用樹脂進口自1993年起,即以每年21%的進口年成長率高速成長,而其國內生產量的年增率也不過16%,自給率不及50%,嚴重偏低,因此極度仰賴台灣、南韓、以及日本的進口,這麼大供需失衡的缺口,引起世界各國的覬覦;另外,隨著中國大陸經濟持續發展,對塑膠的使用量將會巨幅的提升,世界六大石化集團包括:Shell、BASF、DOW、BP-Amoco、Phillips等六家集團皆與大陸國營石化企業合作投資,將先後展開興建計劃,這些大型集團皆看準了中國大陸石化市場未來的發展潛力,爭相加入競逐的行列。最近兩岸終於加入WTO。加入WTO以後,大陸的石化原料關稅是6.5%,而台灣目前的關稅為2.5%以下,低於世界水準,歐美及日本、南韓等國的石化關稅都在7%以上,因此對台灣而言,是較為有競爭力的,但是卻也必須面臨國外石化原料以低關稅銷往台灣,台灣的外銷卻面臨高關稅的問題。同時,加入WTO後的中國市場將更為開放,台商必須面對更多外來的競爭以及風險,過去的優勢將不復存在。相對於中小企業,集團企業對大陸的投資金額龐大且經過嚴密的規劃,因此本研究以台塑及奇美等大型集團企業為例,希望透過它們的投資行為,對目前大陸的投資環境有更深一層的了解。同時本文將針對目前「企業根留台灣」熱烈討論的問題,提出一些解釋,說明為何部分產業根留台灣,部分產業前進大陸的原因。近來政府在實行多年的「戒急用忍」政策後,終於作出「積極開放,有效管理」的改變。雖然目前對於石化業上游能否開放赴大陸投資,仍未定案,不過在面對加入WTO以及全球化的趨勢下,集團企業必須做好萬全的準備來因應。附-6中國大陸中小型企業發展構想淺析武永祥哈爾濱工業大學管理學院副院長摘要現階段中國大陸對中小型企業發展問題的研究重點為三方面:一是對中小型企業在技術創新中的作用和效果的研究。從國外經濟發達國家的經驗和對中小型企業創新機制和創新結果研究表明,其開發應用型創新成果50%以上是由中小型企業完成的,中小企業創新機制不容忽視;二是中小企業在社會發展中的地位和作用的研究。近年的研究成果和統計資料表明,中小型企業在大陸經濟和社會發展中的地位逐年上升,作用日益增強,尤其是經濟相對發達的沿海地區更加明顯;三是對中小型企業自身發展規律的研究。本文就是試圖從中小型企業自身規律方面進行探討,以期在理論上對其有所新的認識。一、中國大陸中小型企業發展狀況分析1、發展歷程及現階段主要特點(1)發展歷程:國民經濟恢復和“一五”時期(1949年—1957年)、“大躍進”和調整時期(1958年—1965年)、“文革”時期(1966年—1977年)、改革開放時期(1978年—)。(2)現階段主要特點:數量多、比重大;產業規模小、技術裝備率低;組織程度差;主要面向國內市場;主要集中在勞動密集型產業;高新技術型中小企業漸露頭角。2、中小型企業對社會經濟發展的主要貢獻吸納農村剩餘勞動力;推動城市化進程;促進地方經濟的發展。3、中小企業的類型及主要分佈特徵科技型中小企業的分佈特徵;傳統型中小企業的分佈特徵;特殊形式的分佈。4、管理體制及政府政策管理體制;政府的政策及相關法律。5、存在問題分析中小型企業的整體素質不高;主要分佈不合理;尚未形成良性迴圈的發展機制。二、大陸中小型企業發展構想1、科技型中小企業的發展(1)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創辦科技型中小企業:隸屬

1 / 109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